<p class="ql-block">回想2003年2月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参加“联通杯《可爱的德宏》全国摄影大赛”采风活动,距今已经过去整整20年了,当年参加影赛走遍了德宏州的潞西(芒市)、畹町、瑞丽、陇川、盈江、梁河5个县市。那里秀美的山川、多姿多彩的民俗和德宏州从党委政府到各民族人民的热情接待,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至今仍历历在目。那次影赛我的摄影作品被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评为铜奖,这是我的摄影生涯中第一次获得“国”字级的奖励,这项也许是幸运与潜能参半的荣誉,成为后来激励我努力提高自己摄影技能的动力!</p><p class="ql-block">那是2003年的1月中旬,我从云南日报上偶然获悉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和德宏州人民政府将联合举办“ 《联通杯可爱的德宏》全国摄影大赛”的公告。看到这一消息让我内心产生想参与的冲动但又有些纠结的矛盾之中,虽然我符合参加摄影大赛的两个条件之一:一是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的摄影记者,二是全国各地摄影家协会会员。当年我已经是大理州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但面对这样一个级别高、全国摄影高手云集的摄影赛事,我作为一名地州级的摄影家协会会员,内心还是有些底气不足。</p><p class="ql-block">随后,我也将影赛的消息传递给我的几名州摄协的会员朋友,但他们出于种种顾忌或其他原因,都没有与我同行报名参赛。最后我一人买了长途汽车票,踏上了从大理到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潞西(芒市)的旅程。</p><p class="ql-block">到了芒市宾馆报到后的一系列经历和见闻,让我陪感惊喜和亲切,如同在影赛公告中承诺的那样,全国各地参赛摄影师只要抵达芒市报到后,八天影赛活动的吃、住、行以及摄影采风活动的全部接待费用,都由当地主办机构承担。报道的当天晚上,德宏州委、州人民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欢迎晚宴,州政府李副州长还亲临客人席前,向每一桌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师们表示热烈欢迎。</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摄影活动正式开始了。这次摄影大赛参赛的摄影师们主要是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文汇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和全国部分省市报社的摄影师和云南日报、云南省摄影家协会的部分摄影师,共计80多人。大赛主办方不仅为摄影师们出行安排了舒适的中巴车,途中还有警车开道,保障了交通顺畅。第一天的采风摄影,地点是在距离州政府芒市不远的德昂族主要聚居地山三台山德昻族乡。</p> <p class="ql-block">刚到达三台山德昂族乡,德昂族乡亲们敲锣打鼓,跳起热情欢快的民族舞蹈欢迎摄影采风团的到来。进入山寨,观看民风淳朴、浓郁的德昂族民间舞蹈。接受过村民的热情欢迎之后,摄影师便分散到山寨的各个角落和一些宅院去拍摄自己感兴趣的题材。</p><p class="ql-block">当年三台山村民的住房仍然是传统的民居,那是由竹子和木材搭建的一幢幢竹楼和瓦屋,竹楼分为两层,下面一层饲养牲畜,上面是主人居住,每家每户的竹楼都简单地用竹条编制的篱芭墙分割开来,形成一个个单独的院落。</p><p class="ql-block">在此之前,我曾因公出差几次到过德宏州的几个县市,但每次都是走马观花似地匆匆而过。这次影赛,让我第一次有机会深入到德宏的少数民族村寨,近距离地观察、记录他们的生活,是一次极为珍贵的摄影采风机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载歌载舞迎贵客</p> <p class="ql-block">在三台山乡德昻族村寨,我和工人日报的于老师、文汇报的徐老师还有经济日报的小杨老师我们四人一道沿着村寨的小道边走边拍。当我们走过一个徳昂人家的小院,看到里有一位德昂老奶奶和孙女正在编织她们德昂族特有的“桐花布”。那原生态的小院,红黑相间的织线构成的和谐画面一下子吸引了我们,我们迅速进到小院竹楼前,各人寻找自己的拍摄机位。我审视了一下两奶孙所在的位置,黝黑的瓦屋顶,四壁透风的竹棚,还有院子里的黄泥巴地这些场景的简陋与粗糙和色彩艳丽的长长织布构成的视觉反差,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我反复调整着镜头的取景构图,利用长长的织布经线形成的对角线构图,抓住奶孙俩交流的瞬间频频按下快门,拍下了几种不同构图的德昂妇女织布图。</p> <p class="ql-block">说到这次摄影采风的专业摄影师们,他们使用的摄影器材大都是尼康、佳能、哈苏等专业级的相机,尤其是那时数码相机还很少见,只有极少数的摄影师拥有这种相机,如经济日报的小杨老师就使用着一台价值10万元的尼康数码相机。还有,采风团的摄影师主要都还是使用胶片相机拍摄,但不同的是他们拍摄时多使用连拍,整个采风活动结束,这些专业摄影师每人使用的胶卷都是三、五十卷,而我作为个人参赛者,因为胶片都是自费,因此拍摄时难免珍惜“子弹(胶片)”,同一场景,顶多也就是拍一两张不同构图的镜头,与主流媒体的摄影师相比,我使用的胶卷也许只是他们的零头。</p><p class="ql-block">在后来的几天里,我们摄影采风团一行先后在瑞丽市姐告中缅街和“一国两寨”,陇川县的万人目瑙纵歌节,盈江县边境铜壁关的傣家“榕树王”,以及历史悠久的梁河县的南甸宣抚司署等地,拍下了一个个精彩的镜头。每到一地,当地的傣族、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都载歌载舞地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让摄影采风团的摄影师们深受感动,乐而忘返!</p> <p class="ql-block">陇川欢乐的万人目瑙纵歌节</p> <p class="ql-block">民族风情展示</p> <p class="ql-block">山寨里的德昂族妇女和小孩</p> <p class="ql-block">竹桥连结两岸情</p> <p class="ql-block">阿昌姑娘巧梳妆</p> <p class="ql-block">大盈江“榕树王”</p> <p class="ql-block">中缅边境传统的“牛车选美”活动</p> <p class="ql-block">看看摄影师镜头里的我自己</p> <p class="ql-block">一组特写镜头</p> <p class="ql-block">八天的“可爱的德宏全国摄影大赛”圆满结束后,参赛的摄影师们都拍摄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回到各自的地方,并且陆续给主办方选送自己的参赛摄影作品。回到大理后我在抽空挑选自己的参赛作品时,回想起在徳宏摄影采风的日子里与各路摄影大伽们的接触,我对投稿参赛是完全没抱有一丝希望的,虽然最后还是精心挑选了“织出美好的生活”等八幅摄影作品寄送主办方,更多的是怀着回报主办方的热情接待和对徳宏山水和各族人民的热爱。稿件寄送出去几个月里,我渐渐地把参赛投稿的事淡忘了。</p><p class="ql-block">2003年10月的一天上午,公司办公室收发文件的同事递给了我一个写有我的名字的牛皮纸信封,信封下角印着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一行字。我一看心情有些小激动,我很快猜想到肯定是摄影大赛活动的有关通知,便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一看,是一个大红色的获奖证书,翻开证书一看,上面写有“李其康同志:在联通杯《美丽的徳宏》全国新闻摄影评选中,你的作品“编织美好的未来”获得铜奖。特发此证。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 2003年9月6日”。这突如其来的喜讯让我一时喜出望外,我真的沒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在这次强手如林的全国性摄影比赛中能获得铜奖,同时,从这一点上也深感这次摄影作品评选表现出的客观和公正,否则,我作为一名边疆地区的业余摄影人怎么可能在这一全国性的摄影赛事中获奖!</p> <p class="ql-block">随后,另一个让我喜出望外的消息又接踵而至:收到摄影获奖证书不久后的一天,我收到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寄来的邀请函,邀请获得摄影大赛金、银、铜三个奖项的12位摄影师再赴德宏参加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建州五十周年纪念庆典活动。2003年12月28日,在德宏州府芒市的中心广场,庆祝建州五十周年的盛大庆典隆重举行,我荣幸地与徳宏州各族人民共庆建州五十周年庆典,并且用相机拍摄了庆典的火热场面,以补充到我这在这一年中两度深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采风的影像库中。</p> <p class="ql-block">央视著名主持人罗京和朱迅担任庆典晚会嘉宾主持</p> <p class="ql-block">参加这次摄影采风活动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徳宏,了解德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从心底里爱上了德宏!回来后,我把这种情愫汇聚在笔端,几乎是一挥而就写下了《看不够的德宏》这篇征文,投稿到德宏州建州五十周年征文活动中。同样没想到的是,我的这篇征文也获得了州庆征文活动二等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悠悠。20年前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参加影赛的美好记忆,一直珍藏在我的记忆里,德宏,祝愿你越来越美丽、<span style="font-size: 18px;">越来越繁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照片均为胶片冲扩,显示摄影参数的照片为手机翻拍,其余为扫描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