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程启</p><p class="ql-block">即使是放在三年之前,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生活在什么时候会和英国发生交集,没有想过自己会有一天到英国去走上一圈。虽然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在大洋的彼岸有英吉利这样的一个国家.知道它是和美利坚合在一起,被称为是老牌的帝国主义强国,知道英国的经济要比我们国家发达,那里人可以每天喝牛奶吃面包。但同时也知道英国人很坏,最早它连同八国联军一起洗劫过我们的圆明园,后来还经常跟在美国的屁股后面持强凌弱,所以英国经常被我家附近的广播站里的大喇叭点名批评,但即使是这样它也没有学好,一直是屡教不改。</p><p class="ql-block">而到我上了小学,约莫是四五年级的样子,我就得和我身边的同龄人一道,开始学习不知所云的英语,而所谓的英语这样的一门功课,当时我是不知道有什么用处的。这一学习,功课就一直持续到了我的大学,一直到了我学习生涯的结束。英语的学习,最初是因为在我所在的是穷乡僻壤,英国人从来不来,学了东西无法学以致用,所以边学边忘了,而且霸王硬上弓式死记硬背的学习让人经常脑壳疼。所以这英语的学习成绩自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落了后。好在授课英语的女老师也不严厉,于是得过且过。后来到了高中,自己在一段时间有了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的想法时,却又因为知识的缺口太大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境地。所以只能作罢,靠着其他功课的学习来弥补自己的总分。于是乎,对英语这样的一门自己学的吃力又兴趣黯然,成绩不满意又始终摆脱不了的学科很是厌恶。甚至演变成为了自己美好的学习生涯里的一个不堪回首的噩梦,故而,对学校要学习英语的始作俑者英国这样的一个国家,更没有了多少的好感。</p><p class="ql-block">但是生活却充满了未知的变数,我的孩子的英语学习成绩打小就一直很好。孩子在本科毕业后又顺利地申到了英国爱丁堡大学的offer,去英国的苏格兰就读了硕士。在西方这些国家,学生的每个学段学业的毕业,作为孩子成长的里程碑,整个社会都很重视。学校会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学校的校董、校长和教师学生即时都要盛装出席,同时也会邀请所有毕业学生的父母一起参加,来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于是,我的家庭就有了去英国参加孩子毕业典礼,并顺便旅游一圈的打算。并从今年夏天就逐步推进实施,经过繁琐的开具各种证明,跑领事馆申请签证,往返领导办公室几次的低声下气请假,预定来回往返的机票,购买各种旅行物资,物品装箱做出行的准备等这样一系列的流程之后,于2023年11月中旬,一切搞定,我和爱人终于能够成行了。</p><p class="ql-block">今年的11月20日,凌晨4点钟的样子,当整个扬州城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我们拖着重重的行李箱从家里出发。到了早上6点,天刚刚麻麻亮,伴着早晨第一缕阳光,我们乘座的网约车顺利地到达了南京禄口机场。早上8点,迎着朝气蓬勃的初阳,我们搭乘着银鹰飞向了北京。到了早上10点飞机降落到了首都国际机场。在北京机场转机逗留了三个多小时后,于下午2点整,趁着日上中天,冬阳正好。我们又转乘到了飞往伦敦的国际航班,横跨亚欧大陆数十个国家的异国之旅就这样开启了。</p><p class="ql-block">飞机一路向西,从起飞时的颠簸到在平流层的平稳飞行,人也从兴奋激动到逐渐地睡意沉沉,当机舱的灯光再次明亮音乐再次响起的时候,飞机已经接近到了目的地伦敦并即将落地了。而当我们走出伦敦希思罗机场的航站楼时,已经是当地时间的晚上7点钟了,因为有8个小时的时差。我算了一下,去掉近2个小时的机场出关时间。北京到伦敦航班实际飞行了近11个小时,这应该是我人生中最长的一次飞行。</p><p class="ql-block">一路的辗转,笨重的行李。完全不知道别人表达意思的语言环境。各种肤色的,向着不同方向而去行色匆匆的人流。储存在自己手机里为数不多且又无法购买流通的货币。以及推开了厚重的机场玻璃门扑面而来的凛冽寒风。和当头笼罩而下,闪烁着灯光却让人无法探知的黑夜。所有的这一切都告诉我,我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没有依靠和助力的城市,于是我就这么想,是不是其他的游子在离开祖国,第一次踏入这一片陌生而又充满未知的世界时。或者我自己的孩子在远渡重洋刚来这异国他乡求学问业的时,也和现在的我一样有如此的惶恐,感到这样的无助和不安。我想当时的他们应该是比现在的我更加的不容易吧:因为我们是夫妻两人结伴来的英国,孩子也已经早早的预定好了接下来的行程,安排好了相应的住宿和交通,并且已经在飞机的出站口等待迎接着我们。接下来我只要跟着她们母女俩的步伐前行就行,我可以不用操劳任何的心思,不承担任何的风险。</p><p class="ql-block">从机场航站楼出来,我们马上就坐上去伦敦市区的火车,在伦敦的帕丁顿火车站短暂停留后,紧接着又换乘了去巴斯的火车,等到我隔着火车车窗看着车窗外扑面而来又一闪而逝的,和国内风格迥异的房屋建筑。看着在夜幕下明晃晃,让自己莫名其妙的灯光标牌时。我终于完全接受了我已经置身在了异国的他乡,这样一个明确无误的事实。于是我收回眼神,再次看向车厢内柔和的灯光,和不远处窃窃私语的母女,自己因忙乱而紧张的心也逐渐平复了下来,既来之则安之吧。对陌生世界的新鲜以及好奇又慢慢占据了上风。行程辗转又如何,环境的迷茫陌生又咋样,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北爱尔兰,那个被统称为北爱尔兰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的国家,我到底还是来了。</p> <p class="ql-block">2:在英格兰。</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我们旅程的第一站不是开启于伦敦,而是在距离伦敦不远的小城巴斯,从纷乱嘈杂的大都市到这悠闲安静的小城,从拖着沉重的行李箱下火车,穿过颠簸的街道,到提着箱包爬上狭窄的楼梯。一路走的匆匆忙忙,而当我们打开孩子预定的民宿房间的电灯时,我不由的眼前一亮,这是一套有着英格兰传统风格充满温馨的民宿。和我看到狄更斯,勃朗特,柯南道尔的作品,想象出的英国家庭的布局一样。有着壁炉,吊灯和百叶窗,以及柔软的能把人深深陷进去的床铺。而在他们小说中的描述中所没有的是,民宿的厨房里有着洗衣烘焙烧煮等一系列的电器,它们功能齐全又布局合理地被安置在厨房的壁橱内,民宿卫生间里的洁具光洁如新,洗漱物品也完备齐全。由于奔波劳累了一天,人一旦放松下来,就马上感到睡意朦胧。略加洗漱后,我们好不容易团聚到的一家人就很快进入到了梦乡。</p><p class="ql-block">巴斯是英国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我们参观了它位于市中心的罗马浴池博物馆,其实巴斯在英文里就是洗浴的意思,在罗马帝国统治英国的时代,因为发现巴斯有天然的温泉,所以罗马人在这里修建了带有桑拿、泳池、健身房、娱乐室的大型浴场,继而把这里划定为滋养和疗伤女神苏利斯的领地,修建了神庙并加以膜拜。不过伴随着岁月流逝,世事如同沧海桑田般的变化。浴场的建筑逐渐被淹没在了时光深处,掩埋到了地底里。直到19世纪末,英国人通过考古发现,又重新唤醒了这个沉睡多年的古代遗迹。</p><p class="ql-block">我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在一个浴场,停留参观两个多小时,并且还感觉有意犹未尽。罗马浴池博物馆里有精美的人物石刻雕像,雕刻的是古罗马对英格兰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凯撒、屋大维、克劳迪厄斯等。罗马浴场里还有设施完善的古代给排水、调温供暖系统,并且由浴场的设施可以窥探到当时风物的繁华、人文的荟萃。而正是这一鳞半爪的窥探又让人感叹韶光易逝,喧嚣浮华终究不过归墟为南柯的一梦。悉数登场的生旦净末在热闹一番过后,到底不过还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过客。没来由的,一个不大的罗马浴池博物馆让人有了多种的历史思考的维度和不同的社会观察的角度。</p><p class="ql-block">和国内的城市相比,巴斯的主城区并不大,人步行着从城市的南端到城市的北端也不过只有半个多小时的行程,整个城市显得精致典雅而又小巧玲珑。这和国内城市追求大而全的城市布局以及现代时尚的风格建筑是不同的。巴斯的整个城市都显得守旧和古朴,城市建筑大体都统一成淡黄的蜂蜜色,显得古色古香、雄伟壮观又端庄大气。在城市中心的圆形广场是来自于18世纪老约翰.伍德,他是受到罗马竞技场的启发而设计的,这是环绕广场一圈的帕拉第奥式风格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构成了规规矩矩一个完整的正园,而广场的中间是一块开阔而又平整的圆形大草坪,在冬日里小草依旧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距离圆形广场不远处就是著名的皇家新月楼,它是由老约翰.伍德的儿子小约翰.伍德创意设计的,是由30多栋四层楼构成的巨大圆弧型乔治风格的建筑群,一个圆形广场,一个皇家新月楼,其寓意就是一轮太阳和一轮月亮。两个不同风格的建筑群和古代的罗马洗浴场浑然一体。并奠定了巴斯整个城市的建筑风格和基调。也正基于此,巴斯被誉为是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最华丽的城市。</p><p class="ql-block">在巴斯我们待了两个晚上,于第三天的一早,我们搭乘火车返回在前天夜里匆匆一过的大英帝国的中心城市,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伦敦。</p> <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在我年青的时候,就曾经看过香港女作家亦舒对伦敦的描述,她说:“没错,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令我朝思暮想的地方,那就是伦敦。伦敦就像我的那件开司米羊毛衫,有点脏,有点老旧,有点文化,又有点冷,但一切都恰到好处叫人舒服。正因为羊毛衫穿旧了,从前是舍不得穿的好货,现在就可以毫无禁忌地穿着睡午觉,搁在洗衣机里洗得缩短了三寸,但仍旧可以保暖轻便......”当时读到这的时候我就在想,伦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城市,是怎样的一个不整洁和老旧却又可以让人有轻松舒服的体验呢?</p><p class="ql-block">我们预定的宾馆位于伦敦的市中心,是伦敦大学学院(ucl)里面的一家酒店。我为什么说是在大学里面而不说是在大学附近呢?因为和国内不同,美国和英国的大学是没有围墙的,正所谓大学无边界。在英国的大学里的各学院东一座教学楼,西一栋学生公寓集中分布在城市的某一部分区域,并和城市里原有的住宅区商业楼混杂在一起,也不知道是社区包围了学校,还是学校包围了社区,我想这样也好,这样教育出来的大学生会少一些象牙塔里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多几分融入社会,贴近生活接地气的务实。因为大学道路的尽头终究还是人步入社会,学到的知识终究还是要服务于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终究还是要兑换成维持家庭和个人生计的柴米油盐。</p><p class="ql-block">我们住的酒店边有一个广场,手机地图上标示为鲁塞尔广场,在火车上我百度上搜寻鲁塞尔的含意,才知道是罗素广场,广场是为了纪念近代思想家哲学家罗素而得名,是英汉不同的语言切换让沟通交流出现的歧义。于是我就想,我打小形成的对英国的认知,是不是也存在由于宣传者的描述时的主观意愿和传播信息的环节上的解读误差,而产生和事实本意不相一致的歧义呢。</p><p class="ql-block">从位于市中心帕丁顿火车站出来去不远处的ucl,我们乘坐的出租车走的是市中心的主干道。但在伦敦所谓的主干的道路也并不宽敞,仅仅只有两三个车道的样子,道路两边的建筑物也多是百十年前的老式建筑,哥特式、巴洛克式、希腊式什么建筑的风格都有。马路上行人行进的脚步要比小城巴斯明显急促了许多,我想相比之下伦敦人的学习工作节奏,和生活给予的压力也要比小城巴斯大了许多吧。因为是在冬天,道路两边的梧桐树落叶纷纷,车过处风起时枯黄的落叶随风飘荡。让整个城市显得繁忙杂乱却又寒冷萧索。这繁忙和萧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观体验。如此矛盾的统一或者正是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存在形式,所形成的具象表现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依存,彼此间的交流交往频繁又杂乱。但人和人相互之间又会保持一定的礼貌和距离,相互间的谨慎戒备让做为个体的人显得形影萧瑟。我一边看着汽车两边的风景,一边思绪如同信马由缰。</p><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距离我们住宿的酒店不远,也就步行15分钟的样子。在宾馆安顿好住宿以后,我们伦敦游览的第一站就去了那里。</p><p class="ql-block">这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百科全书,这里是世界艺术瑰宝的汇聚胜地。当我站在大英博物馆中央大厅时,我由衷地感叹它建筑规模的宏伟、建筑设计的壮观、建筑风格的典雅大气、建筑表现的肃穆庄严。而当我走进各个展厅,我被每一件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之雄厚和表现的人类智慧之精深所震撼,我零距离地欣赏中国周商时期的青铜器,唐宋时期的绘画和瓷器,明清时期的佛龛和景泰蓝。我面对面地凝视古埃及法老陵墓里的木乃伊,古希腊神庙里的雕塑群,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我看到先民们筚路蓝缕创业的艰难,看到先贤们启迪民智开创太平的艰辛。我看到一个又一个辉煌灿烂的文明在荒漠丛林旷野中诞生,我同样也看到了毁灭的战火和掠夺的杀戮,把一处处繁华胜地燃烧成为一片片的废墟。我感受到了因野心家的自私贪婪,愚昧者的无知无畏而对人类文明造成的创伤和破坏。我也同样认识到了时代的洪流锐不可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文明之火传承的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来伦敦的第二天行程颇为紧凑,我们去了英王居住的白金汉宫,路过了唐宁街9号英国首相官邸,在皇宫广场前和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照了相,在伊丽莎白塔旁跟大笨钟合了影。浏览了英王加冕的教堂也相当于英国王室的祖庙西斯敏特大教堂,又沿着泰晤士河寻找到了伦敦的标志建筑伦敦塔桥。最后还趁着夕阳正好,爬上了格林威治山参观了著名的格林威治天文台。</p><p class="ql-block">在这些初游伦敦必去打卡的景点之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格林威治山.</p><p class="ql-block">和秦始皇灭六国建立大秦后,修万里长城,要求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一样。在十六世纪的中叶英国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国力迅速壮大,从而对外开始了殖民和扩张。到了二十世纪的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已经跨越了全球的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号称为日不落帝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生产力以及军事力量的强大,必然要带动了思想文化和价值理念的输出。建造格林威治天文台,用以来确定地球的零度经线,从而划分大地的东西并指示方向的南北,正是这大一统思想的作祟和科技霸权的体现。但本初子午线的确定毕竟是开创了人类科技文明的先河,所以也逐渐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p><p class="ql-block">格林威治山在伦敦市的东南,毗邻泰晤士河,其山并不高大,也不过近百米的样子,山顶也颇为平坦,这无法和山峰的险峻巍峨雄壮逶迤挂上半点钩,不过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了格林威治天文台,并且天文台又被赋予了经天纬地的含义,于是这山也就有了名气,平添出了许多神秘的光彩。</p><p class="ql-block">站在格林威治的山顶向前望去,上方的天空碧蓝如洗,远处的伦敦城一览无余,泰晤士河如同一条银带将整个伦敦分割成为东西两个城区,并流向的远方淹没于高楼丛林的深处。高耸林立的楼房鳞次栉比地在夕阳下金碧生辉。而远方天空的背景正是火红色的晚霞。有银鹰从云霞上空穿过飞向遥远的天际线。如此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色,如此绚烂壮阔的画面,我的脑海里不由浮现唐人在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一句诗句。格林威治山下是一大片平整的草坪,虽然是在秋冬时节,仍然绿草如茵生机盎然,游人在草坪上或行或跑或坐或卧,各自怡然自得。这幅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温馨宁静的画面,那份恢弘绚丽的城市韵味和风情,让我流连忘返沉醉痴迷。</p><p class="ql-block">“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谓的日不落毕竟只是一个神话,就帝国而言,两次世界大战过后,英联邦在短短的二十年内迅速解体,分裂出了近50个独立国家。被打回原型的英吉利在国际舞台上被沦为美国的跟班。在经济上被美国日本德国所超越,在军事上也收起了爪牙立足回了本土防卫。就眼前的景物而言,冬季的日头在这北海的岛国上停留的时间终究太短,乘着夕阳还有最后一丝余晖,我们踏上了返途。</p> <p class="ql-block">(4)</p><p class="ql-block">到伦敦的第三和第四天,我去了伦敦市附近的两所大学,分别是牛津和剑桥,这是两所学校在现代教育史和科学史上都是持牛耳者,它们历史也都很悠久。剑桥创建于1209年(中国的南宋时期)。而牛津创建的历史更是在1096年(中国的北宋时期)。</p><p class="ql-block">先说剑桥大学吧,剑桥位于伦敦的东北,属于英国剑桥郡的剑桥市,是一所传统学院制的研究型大学。现在有十六个学院,八座文理博物馆,图书馆馆藏图书逾1500万册是世界上藏书最丰富的大学,并且它还有全球最古老的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在最新的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剑桥大学位列世界第2,仅次于美国的麻省大学,剑桥建校至今培养出了97位诺贝尔奖,10位菲尔兹奖,4位图灵奖得主,英国的8位首相从这里走出。</p><p class="ql-block">剑桥大学脱胎于牛津大学,最早是由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教师建立的。在1209年,牛津大学的两名经院哲学教师被控谋杀了一名妓女,牛津郡法庭将他们判处绞刑。为了表示抗议,牛津师生们开始了罢课和游行示威,并和当地居民发生冲突,遭到了屠杀和殴打,老师们纷纷离去,其中一部分人来到了剑桥郡,创建了剑桥大学。</p><p class="ql-block">从伦敦国王十字车站出发,乘火车,约莫一个来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剑桥市,跟了人流步行七八个街道的样子就可以走到剑桥大学,在剑桥市的市中心,有一只特别的钟,钟的表盘上面趴着一只狰狞的金色蚱蜢。钟没有时针,靠环绕表盘的一圈led灯指示时间,但led灯闪烁突快突慢,这表示生命的无常。蚱蜢在每分钟的第一秒会张开嘴,最后一秒闭上,好像在吞噬着时间。每十五分钟蚱蜢会抬起毒刺,每一小时蚱蜢会来一个致命一蛰,而表的钟摆是西方的棺材,每到一天的过去便会重敲一响,提示人们,距离死亡又进了一步。时钟下面的铭文为拉丁文,出自圣经里的约翰一书的第2章第17节: mundus transit et concupiscentia eius(“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这就是圣体钟,也叫时间吞噬者,它提示着人们时间的宝贵,以及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追求物质欲念上的愚昧和无知。</p><p class="ql-block">当我真正漫步在剑桥校园时,深深被校园建筑的古朴雅致,校园文化底蕴的璀璨和深厚,校园环境的宁静和祥和所吸引。这里聚集了全世界最顶尖的学者和最优秀的学生,这里有一整颗星球上的文化和思想的交汇,它们在这里交流碰撞激起思想的火花。这里是智慧者的天堂思想者的乐园。</p><p class="ql-block">康河的水安静地流淌穿过剑桥,河的两岸是各个学院的建筑群。图书馆、教堂的穹顶在冬天明亮的阳光下耀目生辉。在每个建筑物的楼前都有广场,广场上草地平整,青草在阳光照耀下油绿绿的,给古老的建筑增添了青春和活力,校园的道路上三三两两的有学生在散步,夹着书或背着书包,没有国内校园的喧嚣,在宁静中一切又生机盎然。康河两边有灌木和草丛,不时有松鼠在灌木丛中无拘无束的跳跃,有加拿大鹅悠然地在河边嬉水,我还看到一只红胸鸲站在树丛中长久默默地凝视着河水,宛如它也是一名思想家。</p><p class="ql-block">在剑桥的校园里横跨康河的有许多桥,比如圣约翰学院里有叹息桥,它来源于维多利亚女王见到它时的赞叹:“这么的秀丽,这么的别致”,女王学院内有数学桥,据说是牛顿所设计,是现代钢梁桥的雏形。不过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最著名的还是在国王学院边的剑桥,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桥,城市和学校也以此为名,剑桥也称康桥(Cambridge),是音译与意译合成的地名,在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徐志摩在剑桥求学,临别时写下《再别康桥》并成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现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于是在康桥边有块石碑,上面用中文篆刻下了诗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p><p class="ql-block">好了,夜色渐黑,我们也该离开了。别了,康河。别了,剑桥。我也挥一挥衣袖,不带走那丝眷恋的云彩</p> <p class="ql-block">(5)</p><p class="ql-block">牛津市是我们英格兰之行的最后一站,它位于伦敦市的西北,传说因牛群涉水过河而得名。牛津大学的建校历史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仅次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牛津大学与整个牛津市融为一体,街道就从校园穿过。大学不仅没有校门和围墙,而且连正式招牌也没有。牛津大学由一个中央校区(包括校和系的图书馆、礼堂、教堂以及科学实验室),38个学院以及7个永久私人学堂组成。分布在牛津市的整个城区。</p><p class="ql-block">在牛津各学院规模不等,但师生总人数都在500人以下,学校管理严格,每10个学生学校配备一名校工,负责照顾学生,替他们整理床铺、打扫房间;除此之外,还负责早晨叫醒睡懒觉的学生,检查学生是否去上课。牛津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导师制”。学生的导师由研究人员担任,每个导师带领2---4个学生,导师多为品学俱佳在学术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导师制要求学生每周与导师至少单独见一次面,将自己在一周内研究和撰写的论文向导师宣读。导师制同样要求导师要对学生的研究项目和撰写的论文进行评论,他们会相互之间提问和解答,如果学生的论文质量不行,答辩不好,会影响学生毕业的成绩和学院对导师的评价。</p><p class="ql-block">牛津教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各学院会不定期地开办一些讲座,每个讲座不论是导师还是学生,不论是否是同属一个学院,人人都可去旁听。同样,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讲座上都可以自由发言,围绕着讲座的主题进行平等的讨论。所不同的是学生在议论之后,要交心得和作业。这样一周一次的学生自学,学校教学,讲座交流和导师指导,周复一周地重复进行。在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时间的同时又能手把手地帮助学生进步,这和我国部分高校里,动则上千几千人的学院规模,事务繁琐杂碎文山会海不断的学校行政工作,官僚等级森严科研论资排辈的学校风气形成极大的反差。</p><p class="ql-block">正如2023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中,牛津大学的原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所说。“我认为大学精神的核心有两点,第一是在每件事情上对卓越的追求,第二是自由而公开的辩论”正基于此,牛津大学建校至今产生了6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从这里走出了至少来自8个国家的18位国王,其中有6位英国国王。走出了来自19个国家的53位总统和首相,其中包括25位英国首相。以及基督教会的12位圣人,86位大主教和18位红衣主教。</p><p class="ql-block">在牛津我和分别有30多年的高中同学约着见了一面,她是听说我来到了英国特地从牛津附近的小镇科兹沃尔德赶到的市区,老同学来英国已经有了六七个年头,我和她除了叙旧以外,她也给我讲了一些对英国和对英国人的感悟和看法,在这里我一并记录了下来。</p><p class="ql-block">首先是英国做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对历史的传承和传统的维护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这点反应到城市建设和房屋建筑上它会尽可能的维持原来的风格,房屋多以修缮为主,以旧修旧。城市道路也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缝缝补补,不会有重新规划新建扩建这样的大动干戈。工程维修的工作进度也没有国内快,但每修一次都能顶上几十年。诚然,我在英格兰的这几天,从来没有看到成片的新建小区,高架路立交桥这样的建筑。</p><p class="ql-block">其次是英国因为第一次的工业革命,化石能源被广泛使用,造成城市的大气污染日趋加重,在十八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中叶,伦敦被号称为雾都。在当时的文学作品里都可以看到对浓雾的记录和描写。到了十九世纪的末英国政府通过治理和改造,大气污染和环境面貌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痛定思痛,现在英国民众的环保意识都很强,做到人类活动尽可能的不破坏草场植被,不影响动物的生存环境。人和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建筑和植被完美融合的画面在英国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老同学对英国人工作生活中的计划性有很深的印象,她说英国人善于做规划,比如一个学校的一年里的活动安排甚至会在两年前就有了规划,制定出计划后,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除非真出现地震台风这样的不可抗因素,否则决不取消和改变,这应该是英国人保守和顽固的具体表现吧。我想这样也是很好的,保守的人往往重承诺,顽固的人常常恪守底线。这不正是我们在社会发展中因迷失而丢弃,又在努力寻找和重建的社会道德规范吗?</p><p class="ql-block">洛阳纸贵,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伦敦,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的价格都普遍高于我们国内的一线城市,居者不易,作为工薪阶级游客的我们也只能做到浅游辄止,我们在离开牛津的第二天也离开了伦敦,离开了英格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