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花雪夜说酒道

丁永斌

<p class="ql-block">天水市诗歌学会,王若冰工作室迎新年暨古井贡酒品鉴会!</p><p class="ql-block">喝酒,还是古井贡酒,牌子大,有质量,价格合理!</p> <p class="ql-block">花雪夜说酒道(正文)</p><p class="ql-block">酒饮有圣地</p><p class="ql-block"> 元好问在《后饮酒》诗中说:酒中有圣地,名流所同归。他的朋友田紫芝就是这样一位悟酒的圣人。古人将喝酒的方式归纳成“饮道”或“酒道”,也是对喝酒者与懂得喝酒者索求的酒中圣地。</p><p class="ql-block"> 我们喝酒者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个情况:朋友打来电话约着去喝酒,我们通常会问,在那里,和谁,还有谁?这其实是对饮酒环境的审美与自我饮酒方式的鉴别。因为酒文化的美感除了表现在味道美、视角美与嗅觉美上外,还表现在环境、情趣与意境上。田艺蘅《醉酒律令》中将饮酒的最佳环境归纳了十一种,醉花宜昼,醉雪宜夜,醉月宜楼,醉暑宜船舟,醉山宜幽,醉水宜秋,醉佳人宜微酡,醉文人宜妙令酌无苛,醉豪客宜挥觥浩歌,醉将离宜鸣黾,醉知音宜乐侑酒无它。古人对酒的环境根据人品、身份等的不同,列出了十一个喝酒的环境,真可谓淋漓尽致,舒心沁肺。但是,好多人对酒环境的介入常常会弄得人心不悦,大扫酒兴。几个朋友相约,一是叙旧,二是谈些相互合作的事。席间,来了一个不知趣的女士。其人身份既不符合叙旧原则又与我们谈的合作之事无关,结果是朋友们都以初交才识为由,以各种方式给她灌酒,弄得她丑态百出,语无伦次,最后是扫兴而散。袁道宏在《觞政。四之宜》中说,这是不适合饮酒的情境,称为饮乖。他将饮乖分为十种,女士就是饮乖的第十种:“客佳而有他期,妓欢而有别促,酒醇而易,炙美而冷。”</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酒家喝酒,特别注重喝酒的环境。因为主观情感往往影响对酒场的爱憎,客观环境又主导酒事的好坏。但也有一种例外,酒的环境很好,可却不能喝酒。酒是一种圣物。它有时候所能达到的境界,非凡人能比。如有民间宗教性质的饮禁,从时间上,文化上,信仰与方式上都是不能喝酒的。对个人身体害的如你有肝病、高血压、心脏病、孕妇等就不能喝酒。</p><p class="ql-block"> 斯酒者,饮之有方、有道才是酒的最好归宿。</p> <p class="ql-block">新年长命杯</p><p class="ql-block"> 西北人豪放,好客、喜酒。以酒待客,往往要一个醉字方能了得。不醉,说明主人显得尽其敬意,而客人觉得不能尽其兴。《诗经•大雅•既醉》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酒醉才算是喝了酒,吃饱了才算尽了地主之宜。</p><p class="ql-block"> 庾信有诗: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正旦者春节。在我国古代,春节饮酒很讲究,《本草纲目》里说春节饮酒是“辟一切疫疠不正之气。”酒不能不喝,但是也不能因酒伤身。以“医”字而言,繁体字是“医”下面是一个“酉”字,是酒的象形字。可见,酒与药与人身体的关系之密切。喝酒,一般人都先要表现在脸上:一者脸色发红,二者青白不正。从科学的角度讲,红脸者,酒精进入体内后,化作乙醛,引直血管扩张的结果,血液内的乙醛要比常人高。二者是喝酒后,血压上升,旋即下降,导致未梢血管突然收缩,血液流通受阻的表现。曾在乌鲁木齐市,有一个朋友嗜酒如命,每天喝酒,每喝都醉。最近,一从西域而来的朋友说,嗜酒的朋友已经不能喝酒了,现在可怜着呢!不但咳嗽的不能与人交谈,而且人瘦如干柴,手颤身抖。酒喝多了,不但自己受罪,而且家人受损。晋代的文学家陶渊明,嗜酒能文,写了不少千古流传的佳作。但是其生的五个儿子正如诗人自己说的: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敌。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粟。老陶不知道,他的五个儿子之所以非痴既傻全源于他嗜酒。陶渊明后的李白同样因为嗜酒不但儿痴,自己也终落了个溺水而死的结局。</p><p class="ql-block"> 科学的饮酒,宜心长寿,通灵天地。好多饮酒者因科学饮酒而悟达一种人生的高层境界,很少考虑酒的成份。好酒都说粮食,其实,象白术、山椒、桂枝、防风、乌头、大黄等,才是酒中精华。《西凉杂记》中记录了汉高祖偏房戚夫人有一个侍女“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的事。饮酒,是一种生理需要,酒的神秘与圣达在被人们推崇的同时,酒也以凡品的姿态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酒逢知已饮</p><p class="ql-block"> 同质者亲,同趣者近。对“酒逢知已饮”先要做一番曲解:对酒本身而言,得先碰上自己的知已,一是善饮者,二是懂得酒道者,凡知此二道者,才能成为“亲”与“近”的聚结对象,才算得真正的“酒逢知已饮”,饮酒之人,以酒当先。</p><p class="ql-block"> 知已,是一个很有趣的名词。单一的对其进行解释,只知道自己或者了解自己的人。但是,不能否认这个词里还存在着了解别人,志趣相投的意义。1915年,南社诗人,号称“神州酒帝”顾悼秋与沈亚子、凌莘子等人经过商榷而成立了酒社。刚开始,为了严肃酒律,有酒的宣言书,《酒社小启》:洁身自好之士,辄欲遁迹糟窟,以雪奇恨,此酒社之所以作也。在当时,大好河山遭受列强们与军阀们的躏践,文人们无能为力,爱国的愿望不做列强们与军阀们的帮凶也是追求。以酒醒事,以酒抒发自己对大好河山热爱。他们的结合,是属于“志同酒合”,算得上一群因酒爱国的知已。现在酒多的举不胜举,喝酒的人越来越多,但知已类如阮籍等“竹林七贤”者,令时下酒客们自惭形秽。用诗文、政治立场、生活方式与酒结合在一起,豪饮当中寄托政治抱负与人生追求针砭时弊,愤世击俗。阮籍与嵇康可算得上文人知已的代表,阮籍与嵇康互为知已,两人的命运、对酒的态度却不尽相同。阮籍为避司马氏陷害以酒做韬晦之计,唱着“岁时无已祀,衣服常苦寒。屣履咏《南风》……”讽刺读书人鞋都没有还要为民请命的悲哀。同是酒桌知已的嵇康却被司马氏杀害。</p><p class="ql-block"> 当下,人与人之间互相了解少了,知道酒道的人却多了。利用酒办事,利用酒发财,利用酒升官,利用酒腐败,当然也有利用酒成就好事者。酒的知已少了,酒的用处却多了。能抛弃一切与酒无关的干扰,静下心来约上自己的好朋友喝酒,谈心事,谈生活,恐怕是酒的奢想。</p> <p class="ql-block">酒品是人品</p><p class="ql-block"> 英雄海量。想那武松,平日就是侠肝义胆,为人正直。在景阳岗山下一个小酒店里,喝了十八碗酒后,借着酒性上山。喝了酒上了景阳岗的武松,就是凭原有的英雄本性,再加上英雄与酒的完美结合,也便上演了流芳千古的景阳岗与武松的故事。酒成就了武松也成就了那只老虎。酒品是人品,还是一个朋友说:自己买酒喝的人是英雄,喝他人酒的人就不一定是英雄了。或多或少的人品有点问题。起初认为朋友的话也太偏激了,可是,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当中慢慢体会出了其中真味。</p><p class="ql-block"> 酒,是一种精神的附属物。品,则是人对酒的方式与态度了。往往在一块喝酒时,有些人显得爽快;有些人显得沉稳;有些人对酒耍赖。而一个人对酒的态度与方式,也在生活中能折射出其行事为人。第一个王朝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既是贵族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代渔肉百姓的残暴君王,更是一个色酒殇国的典型。其用酒、饮酒方式、方法荒诞之极,让后人望之莫及。在美人妹喜的鼓动下,桀派人开了一条池渠,长近十里,把酒倒在里面,竟然流动如河水。然后桀与美人妹喜泛舟当中,让群臣伏首而饮,叫“牛饮”。而桀肯定是:”以酒为池者,不是酿酒人”。其后的商纣与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当然结局就更加如出一辙了。经这两个早期君王为代表人物,后来的前秦厉王苻生,北齐文宣王高洋等,都是淫酒大户与以酒误国的昏君。象这些不买酒的人,喝的却是好酒,当然干的也是坏事了。因为其下有好多想升官发财之辈,钻营投机之徒,一手捏着劳动人民的脖子,一手捧着上司的屁股给他们供酒喝。</p><p class="ql-block"> 就在你我的现实生活中,好多人也将自己的人品表现在酒上。有两个人谈喝酒,一个说:我听说你经常喝得酩酊大醉,是不是!另一个人反问:难道你连醉都不敢醉了。是的,一个人连醉都不敢醉了,他的生活肯定有说不出的痛苦与无奈、不敢明世的隐情。说明他做的事有背人伦道德,酒正好是揭开其隐情的勇士。酒可以将一切虚伪与丑恶当面揭穿,让人性原本的善良天性表露出来。人性是天真的,但是生活给人性注入了太多庸俗与罪恶的东西,只有酒才能还人以本来面目。唐诗人孟郊《酒德》云:酒是古明镜,辗开小人心。醉见异举止,醉闻异声音。酒功如此多,酒屈亦以深。罪人免罪酒,如此可为箴。</p> <p class="ql-block">酒情千百种</p><p class="ql-block"> 魏晋诗人刘伶大醉在家,朋友来访,刘伶大声道:你怎么钻到我的裤裆里来了?朋友不悦,说这是房子,怎么是裤裆呢!原来,刘伶喝醉之后往往会脱得身上一丝不挂,且赤身裸体躺在家里睡觉。在他看来,房子就象自己的衣服,正在为自己摭羞挡丑,而且,人着衣的目的除了取暖外,还有摭住身体上那些不该见人的部位。朋友进来正好看到了那些见不得人的部位,与钻进裤裆里又有什么区别呢!白居易诗《醉饮先生传》记载他饮酒的豪情:既醉而复醒,醒复吟,吟复饮,饮复醉。醉饮相仍,若循环然。如此迷恋于酒的高雅狂痴,怪不得能出手成非凡的《琵琶行》。</p><p class="ql-block"> 饮酒的情怀,可以释放各种能量。作家叶梓恋爱时,因对象父亲对女儿管教甚严格,使他的爱没有着落,也不能表白。一日借着酒情,买了礼品,向对象的父亲大胆表白了自己的爱恋。事后他说,酒给了自己勇气。情酒在中国文化人里表现得更为突出,其才情与酒情结合下产生了繁若星辰的轶事。清代画家刘酒,画功绝世,对酒痴迷达到忘我境地。其作画一定得有酒,并醉笔游动,彩色斑斓纸上。画成后落款时,只写一个酒字。时间一长,大家尽然忘记了他的真名,以为姓刘名酒。如索画者不以酒应,其作画后不落款。友张潮总结其一生:刘酒自画之外,无非酒者。其名酒,其款酒,其死亦酒,吾知其所画必醉仙也。——刘酒终生因酒未娶,一日畅饮中大笑而终,朋友买棺葬之。</p><p class="ql-block">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明天……”以为苏东坡一定善酒。他说:平生有三不如人,谓:著棋,吃酒、歌曲也。他自己在描述酒量时说,哥子明能饮三蕉叶酒,而自己看到杯子就已经醉了。现在我酒量大了,也能喝三蕉叶酒了。此言被黄庭坚揭了底:苏东坡那是吹牛的话!他喝上三滴酒就已经醉了。身体与生理原因喝不成了酒,就不能说一个人不爱酒。苏东坡不能喝酒,但对酒的痴迷不亚于他的前辈李白等豪量客。在醉中体会出酒带给他的乐趣,这个蜀派代表人物把酒上升到禅道的境界:清酒不醉休休暖,睡稳如禅息息习。一滴酒,渗入东坡的体内,脑海里闪现出奇妙的幻觉。人性中超然物外的自由与恬淡从酒醉中来,是酒升华了东坡思想,还是东坡提升了酒文化。酒情与才情的研究,如同周庄梦蝶一般,成了永远说不清的话题。</p><p class="ql-block">注:该文原发表2021年11期《都市生活》杂志!</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