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筑教育基石丰碑立地 一心一意浇希望园地硕果压枝 ——都安瑶族自治县第二届中小学校长论坛活动

澄江镇八仙小学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的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加强全县校园文化、五育并举等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校长队伍素质,将校长队伍素质提档进位,促进全县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结合“一月一主题”暨都安瑶族自治县校长论坛工作实际,12月28日,由县教育局牵头,在澄江镇红渡小学举行都安瑶族自治县第二届“校长论坛”,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唐彪主持活动。 本次活动以“学先知,谋校园文化建设;抓劳动,助五育并举”为主题,县教育局局长苏宏俊、柳州市教育督导评估专家、中国教师研修网广西培训中心特聘专家乙粤校长与都安县各中小学校长共100余名共聚一堂,聚焦校园文化建设与劳动教育,交流经验、碰撞思想、启迪智慧,共同助推我县教育全面、均衡、持续发展。 活动伊始,红渡小学校长蓝艳葵带领大家参观了红渡小学绿梦种植园并解说。蓝校长致力于开设特色农耕课程,将农耕元素嵌入学生的心灵。 蓝校长引领校长们参观了学校的阅读书吧,介绍阅读存折。学校开设智慧银行,鼓励孩子存储书香。 澄江中学:让校园文化点亮孩子的心灯<br> 校长韩江介绍:澄江中学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校,全校有2097位学生,全部都是农民工、进城务工或移民搬迁的子女,且多数为留守儿童。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弱,大部分同学有烦躁、自卑、抑郁、恐惧等多种不良情绪,打架、逃学、飙车、抽烟酗酒,谈恋爱、自残、跳楼等不良行为。为减少和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学校实施了一系列举措点亮孩子的心灯,教职工人手一本《不生气,你就赢了》,读通读透,活学活用,推荐孩子阅读《不生气,你就赢了》,开展心理辅导,在校园文化长廊展示心理疏导小妙招、楼梯等公共区域粘贴激励性标语、定期举行心理讲座、向同学、老师或校长倾诉等方式来舒缓情绪,同时,开展家庭教育“智慧课堂”培训活动,家校配合共同致力于孩子的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澄江镇中心学校:以文化人 以劳促全 五育并举<br> 中心校校长梁耀帅说:学校以文化人,以劳促全,实现五育并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坚持以文化人, 浸润办学土壤。通过“礼仪教育”“寓读于景”“集思广益”“阅读存折”储书香、广播站“散发书香”“阅读打卡”等举措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激励小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二、鉴史育人,传承精神。充分利用校史馆,引导师生重温学校历史,感受文化底蕴,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凝聚办学力量。三、因地制宜,打造品牌。结合各学校实际,因地制宜谋划学校特色发展路子,努力做到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八仙小学建设“书写”特色校园,举办各类项目式优秀书法作品展,让师生在书写过程中感受“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则人正”的书法文化和内涵;红渡小学打造劳动特色学校,建立“绿梦种植园”劳动实践基地,实现学生全员参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兰堂小学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行动,指导和带动学生参加乒乓球、篮球和羽毛球等体育活动。四、坚持以劳促全,感受美好生活。积极践行“以劳促全”的劳动教育观,通过开辟农耕场地、开设农耕课程、打造家艺课程等方式,持续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为美好生活奠基。 安东小学:三亲德育体系促发展<br> 校长黄昭华发言:如何建一所既能立足本土,又能面向未来的学校?为准确定位学校内涵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决定构建安东特色文化体系即亲乡土、亲国家、亲自然德育体系,引领全校师生形成价值共识。学校实施三亲德育教育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通过入学季、成长季、毕业季这三个阶段,让学生在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中进行调整积累,突破眼界。全员育人,通过课内课外联动,线上线下整合等方式,使每一位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育人工作者能够参与到德育课程当中,都能成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全面育人,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资源的整合,推动三方之间对德育理念方式的认同以及统一。不断完善三亲教育评价体系,通过云平台、成就单档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不以成绩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学生方方面面的表现都在评价体系中呈现,使德育质量评估更加客观公正,全面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柳州市教育督导评估专家:行于形 律于心 成于品<br> 专家乙粤提出: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注重养成教育才能使德育具有良好的根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养成教育的理念就是“行于形,律于心,成于品”,做好养成教育,学校应该做到,先建立“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接着在养成教育的大主题下融通校本课程,形成一个整体,提升其效能;最后将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统整,构建学校养成教育一体化进程。养成教育的侧重点是礼仪教育,乙校长还着重向大家介绍了集队礼,用视频展示多个学校的礼仪教育成功案例,播下礼仪教育的种子。 中小学校长分组讨论:<br> 各中小学校长就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劳动教育课各抒己见,为学校的管理与未来的发展出谋献策。最后,教育局局长苏宏俊作活动总结。 苏局长指出:全县中小学校都要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所有工作最终要回归到课堂。所有的文化建设,没有回归到课堂,没有回归到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没有意义。文化建设、行为养成教育,劳动教育等要落脚于校本课程,做深做清做细,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关于落实好校园文化建设、抓好劳动教育,他提出几点建议:一、认清当前我们面临的教育形式,用原来的那种思路来培养,那将来学生将会被淘汰。学生要有个性,学校教育首先要有特色,全县学校校园文化要做到一校一品,学校要有特色,明确自己的文化主题,让学生的个性和禀赋得到挖掘。二、文化主题应该融入到校本课程,融入到学校的管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融入到校园的方方面面,力争达到了校园文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不流于形式。二、劳动基地建设要落实到位,劳动教育应与所有学科教学融合起来,老师们要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劳动课与其他学科契合点,不仅学生要成长,老师更要成长。 <br> 中小学校长,是基础教育的基石,是园中大树的根,校长具备良好的教育情怀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需要对教育有着透彻的理解和认识,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在教育热土上立丰碑,才能使教育园地硕果压枝。“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本次论坛为全县中小学校长搭建了一个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升华管理的平台,我们将继续携手,将本届论坛所形成的教育共识,凝聚的教育智慧与学校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再实践、再创新、再推动,为建设教育兴县乃至教育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

学校

学生

校长

育人

养成教育

校园文化

劳动

课程

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