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力赋能新征程,奋楫扬帆稳前行——记江西省首届“赣鄱名师名校长启航工程”第二阶段培训

薄荷

<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20日至12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江西省教育厅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的江西省首届“赣鄱名师名校长启航工程”第二阶段的学习,此次培训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进行,内容涵盖教育发展趋势、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课标新高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四方面,旨在帮助教育者们正确认识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响应当前教育改革方向,把握新时代教育工具并助力为国育人的初衷。</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21日,在简短的开班仪式后,我聆听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张民选《把握国际教育评价趋势 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他对于国际教育评价趋势的准确把握给予基础教育以全球视野,其中传统的“对教师的评价”已经不能满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正转向“为教师的评价”及“教师自己的评价”,已走向专业服务、赋能发展及数字技术。学生的评价也从过去的“基础知识的测评”转向“基础知识与核心素养并举”的测评。他谈及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及测试能够最终帮助解决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协作与创新作为重要的能力也应成为基础教育培养重点。其中,他谈及的日本教师“还有哪几位同学不完全懂?”,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中国教师“都懂了吗?”的模式,避免学生滥竽充数,给予我们有益的教学参考。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原院长夏惠贤的报告《上海基础教育的新近发展及其改革思路》从教育综合改革、新优质学校、课程领导力、“双名工程”、中英数学教师交流、新高考等六大方面解读上海基础教育。上海基础教育秉承“每一个学生都是终身发展者”的理念,注重起点公平,关注过程公平,引导结果公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同时,注意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因人而异,因人制宜。采取新的教学改革和评价体系及全方位发展教师的新体系,引领学生走过的历程,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注重与国外教育互学互鉴,提炼上海教育经验,创建跨文化教师研修模式,在新高考举措上,注重科学选拔与素质提升并举。 </p> <p class="ql-block">  12月22日上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范国睿教授的讲座引领教育改革先锋,他从智能时代的来临谈起,论基于智能技术的学校教育变革,他介绍的Chat GPT,Midjourney,Gemini等技术引领学术前沿,能够极大地促进教育科学研究,他的讲座很好地引领了教育目标之变,教育生态之变,教与学之变,教师角色之变。下午清华大学理学博士储继峰的专题报告《基于数学课程标准教与学的一些思考》从国家宏观政策谈起,从“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手,引入数学课程标准,用科学发展史中经典的案例来诠释“结果的教育是没有过程的体验”,进而提出“中国学生欠缺的是提出问题的能力”,他最后引用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问题,来说明数学教学的路径、过程、结果、应用。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二级教授王祖浩的专题报告《核心素养的存在形态及教学实践探索》从新课程标准编排谈起,谈重新审视学科的教育属性、育人功能及新时代赋予学科育人新的涵义。他将知识的产生,学科知识的定义等论学校教育的本质问题——课程问题,最后揭示学科的本质——核心素养。他之后作用丰富的案例谈化学学科知识与学科育人的实践,不愧是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及修订组核心成员,把握了化学学科育人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  12月23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鲍贤清教授做了题为《设计思维在STEM教学中的应用》的报告,他从为什么需要设计思维(why)、设计思维的方法论(what)、设计思维的应用(how)三方面为大家讲解,其中的一些教学视频展示了教师在引领学生合作探究方面卓有成效,值得学习。后来的《开源硬件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如何进行科创教育的实践,下午的设计比赛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具有极大的实践价值。</p> <p class="ql-block">  12月24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的讲座《语文课程标准与师资队伍建设》从课程标准的重要性、课程标准的教训培训显性要求、研究与理解课程标准的过程等方面,结合语文学科课程标准重点解读高考改革思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改革,运用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帮助教师实施课程与开展教学,并提出“做一个自觉的终生学习者”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熊斌的专题报告《数学资优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兼谈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中国经验》从教育背景、数学资优生的价值、数学资优生的内涵、数学资优生的选拔、数学资优生的培养、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中国经验六方面详细解读数学拔尖人才的培养,其给予的建议——采用“1+n”的导师带教方式、建立学生团队、多方支持、天才教育项目、避免过度关注等实用且有效,引领基础教育教师思考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讲座中熊教授展现的中国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的成绩表明我国在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成绩斐然,经验值得推广,展现了巨大的国家实力,韦神等从中脱颖而出的人才也将持续引领国际数学人才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12月25日上午,我们进行了分小组讨论,苏娜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研究成果汇报的梳理,聆听大家在教学与教研中存在的困惑,给予大家有益的建议,并跟我们介绍了一些实用的观点提升技巧、论文写作技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等。下午,赵教授、吴教授以及聂工程师给我们进行了《AIGC时代的教学与育人》的专题报告及实践指导。</p><p class="ql-block"> 赵教授从AIGC带来的思维狂欢、AIGC教育应用的可能与实践、AIGC的能与不能三方面来谈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应用等,吴教授运用丰富的案例,聂工程师手把手地给我们展示如何运用GPT4来进行诗歌的创作、论文的写作、题目的你命制等,他们提出一个普适原则:学会提问,这是有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我们可以运用AIGC进行深度生成学习,引导学生从做中学,帮助学生运用技术和方法来适应知识爆炸时代。</p> <p class="ql-block"> 12月26日,我们接受场馆教育,先后去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和上海自然博物馆,并聆听了馆长们题为《新时代传播钱学森精神的创新实践与思考》、《博物馆教育中的学科想象》和《上海自然博物馆馆校合作面面观》的报告。这三个报告重点介绍了钱学森图书馆、上海自然博物馆等科学博物馆的建设背景、场馆简介、传播价值、传播实践、传播思考等,让我们深入了解了科学博物馆的建设思路和作用发挥。之后,我们深入参观了这两个博物馆,感悟颇丰。我感叹于钱学森从小严格的家庭教育与博览群书的学习习惯,他的大量手信充分展示了他对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关心,他不畏艰险,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又是一位卓越的知识分子,精音乐、擅画工,关心农业、教育,到了晚年,他还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他的非凡成就和人格魅力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璀璨的光芒,立丰功伟业担民族脊梁,任世事变迁不移报国志。下午参观的自然博物馆主要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以演化为线索,透过过程、现象、机制和文化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分成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和文明的史诗三大主题板块。逼真的标本与模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一次有趣的生命之旅。</p> <p class="ql-block">  12月27日上午,我们聆听了上海教育考试院院长刘玉祥的专题报告《上海高考综合改革及其评价分析》,他从招考概况、高考改革评价、高中教育变化、未来发展思考等四方面进行上海高考综合改革的分析,可以看到,上海高考综合改革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察学生运用学习成果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下午,小组开展了成果汇报研讨活动,组员们在苏博士的带领下针对儿童早期音乐类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和培养进行充分的研讨和总结,为明天的成果汇报展示进行充分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  12月28日下午,各小组针对此次培训学习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和展示。</p> <p class="ql-block">  此次上海学习对今后教育教学的启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应具有全球性和前瞻性视野,着力健全育人体系、优化的评价体系以及完善的治理体系的建立,利于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在日常教学中,应着力通过数字化教育手段帮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效利用当前GPT先进教育技术,实现数字化教育赋能,并注重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帮助学生发挥巨大潜力。教研活动应以问题解决为着力点,重点研究新高考新课程的改革,采取有效手段和教学途径助力学生发现问题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p>

教育

育人

数学

教学

基础教育

教师

学生

课程标准

培养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