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游历记(2)

三梅

<p class="ql-block">2023.11.21</p> <h1><b>涂鸦街</b></h1> <p class="ql-block">早上一早就来到涂鸦一条街。</p><p class="ql-block">四川美术学院座落在渝中九龙坡区黄角坪正街,因为美院的存在而有了涂鸦街,还有一个据说唯一保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交通茶馆,中国少有这一类的涂鸦,可是看了后却感觉不怎么样,可能不懂美术吧,但当地的居民也不喜欢,觉得影响了他们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我在欧洲看到的涂鸦都画在完整的墙上,这幅绘画给人一种破碎的感觉,还破坏了楼房的整洁,而且由学院派来画,很死板,不知要表达什么思想。</p> 在川美后街 <p class="ql-block">黄角坪艺术街</p> 贴在交通茶馆门外墙上的当年交通茶馆情景的绘画图,我比较喜欢这种写实的。 进去看看 里面光线和通风都不是很好,拍了一张转身就出来了,看来喜欢的人都非常小众。 街道的涂鸦,咋一看,以为是个真人,吓一跳。 你说晚上经过看到这双眼睛会不会吓到 没有欢乐,你喜欢吗? <p class="ql-block">据说这样的乱涂更不受欢迎,总的来讲,我本人也不喜欢涂鸦。</p> 终于来到美术学院大门了。<div>学院前身之一四川美术专科学校成立于1940年,1950年贺龙元帅任校长的西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搬到黄桷坪正街,后四川美术专科学校并入,1959年正式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br></div>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学院对面等车来接去磁器口,顺手拍下了美院的大门。</p> <h1><b>千年古镇磁器口</b></h1>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始建于宋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被赞誉为“小重庆”。 磁器口牌坊 外面已经扩展成宽阔的大街 牌坊两边各有一棵高大的黄桷树 一条石板街,千年磁器口值得留影。 步入古街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我却想起小说红岩上写的,华子良装疯使特务放松警惕带他到磁器口采购,仿佛看到华子良挑着担子走在石板路上。 清代民居钟家院 走进一家卖画及一些百货的店铺。<div>随手拍了几幅国画,放大了看,咦,这几张我喜欢,描绘了现在已经看不到的老重庆山城的景色,画出了老重庆的特色。</div> 沿着石级依山而建的房子。 高高的崖头上的吊脚楼 江边山崖上的吊脚楼 想不到来磁器口的人那么多,简直是水泄不通。 看得出整修过 人头湧湧 边走边拍 背娃的帅哥 走走停停,还没到嘉陵江边,有去江边往回返的团友告之到点了,只好回了。 这棵黄桷树有150年了,见证了磁器口的风风雨雨。 <p class="ql-block">下午前往歌乐山的两座“活棺材“一一白公馆和渣滓洞。</p><p class="ql-block"><br></p> <h1><b>白公馆</b></h1> <p class="ql-block">白公馆监狱旧址位于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是一处使后人缅怀英烈并为之扼腕叹息的革命遗迹。</p><p class="ql-block">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自诩是白居易的后代,就借用白居易的别号"香山居士",把自己的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p><p class="ql-block">1939年,戴笠在歌乐山下选址时看中了它,便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它和渣滓洞一并被重庆人称作"两口活棺材"。</p> 歌乐山上的白公馆 <p class="ql-block">排队进入</p> 许建业,小说红岩许云峰的原型之一,1948年遇难。 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国民党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 <p class="ql-block">去过息峰集中营,国民党的监狱都是这样阴森森,令人毛骨悚然。</p> 革命烈士许晓轩被罚做苦工时从狱外带回的亲手栽种的石榴树 今天星期一,来参观的也有不少。 摘录部分烈士事迹: 牺牲于1949.11.27日大屠杀的刘国誌才28岁,富商家庭出身,毕业于西南联大,因叛徒出卖被捕,他坚决拒绝了敌人的诱降,高吟着自己写就的《就义诗》英勇就义。记得这首诗收录在在当年的《革命烈士诗抄》。<div><br></div><div>同志们,听吧!</div><div>像春雷爆炸的</div><div>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div><div>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div><div>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div><div>我们死而无愧!</div><div><br></div><div>每次读到它,我都会潸然泪下。</div> 大屠杀前夕,平二室难友在狱中得悉新中国已经成立,国旗是五星红旗。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集体创作了这首诗。 <p class="ql-block">周从化,青年时开始投身辛亥革命,抗战时曾任中将参谋长和参谋处长,在现实中认清了蒋介石反人民打内战的真面目,转而积极拥护共产党,拥护革命,并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上层内部做策反工作时被捕关押进白公馆。</p><p class="ql-block">&nbsp;周从化在狱中,经受了刑讯考验,坚贞不屈。11月27日,周从化就义于松林坡。最后时刻,他镇定自若,振臂高呼: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人们在周从化被关押的白公馆“平三室”牢房墙壁上,发现了周从化镌刻的“光明不远”和用竹筷头刻书的“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等豪迈诗句,笔力刚劲,至今仍保存完好,见者无不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神州嗟浩劫,四族胜狼群。</p><p class="ql-block">民族号饥寒,民权何处寻?</p><p class="ql-block">兴亡匹夫觉,仗剑虎山行。</p><p class="ql-block">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假如周先生泉下有知,今天的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了,再也不是那个受尽欺辱,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会多么的欣慰!</p> 文泽、谭沈明都是共产党人,抗日时期在国民党发动的反共高潮中被捕,在江西上饶、贵州息峰、重庆白公馆辗转关押数年,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在狱中坚持学习,不幸也牺牲于11月27日大屠杀。 以上是保存下来的谭沈明在狱中写的手稿,左边是他的外文日记,右边是他的史地笔记。 <p class="ql-block">图中左上是在大屠杀中脱险的罗广斌,小说《红岩》的创作者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图六人集体制作了这面五星红旗,他们听到广播,只知道是五星红旗,凭想像制作出来。</p><p class="ql-block">从大屠杀中侥幸脱险的人们跑回歌乐山。罗广斌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带着大家冲进白公馆,冲进平二室牢房,撬起屋角的一块木地板,这面五星红旗还在。攥着它,几个人抱头痛哭起来。</p><p class="ql-block">仅11月27日的大屠杀,白公馆遇难的人数达207人。</p> <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27日,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开始了,因渣滓洞发生暴动,白公馆的看守都去那边增援了,只留下杨钦典一人,由于难友平时注意策反教育,杨关键时刻弃暗投明,将剩下的19人放了,还有一人从死人堆里身中四枪未死,侥幸逃生。19人中有一个还是2岁的婴儿。</p><p class="ql-block"><br></p> <h1><b>渣滓洞​​</b></h1> <p class="ql-block">渣滓洞原为私人开采的小煤窑,1943年,国民党军统局逼死矿主,强占改为看守所,专门用作关押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与白公馆同样都是人间魔窟,活棺材,进去了就别想出来。</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27日在国民党溃败,重庆即将解放的前三天开始惨绝人寰的集体大屠杀并焚毁男牢,180人遇难,只有15人脱险。</p> 走进渣滓洞 天真无邪的小学生们 学生们排了长长的队伍 <p class="ql-block">英烈房摆放着黄白菊花,是人们对烈士们深深的缅怀。</p><p class="ql-block">人太多,我没有一一靠前每个牢房都看。只瞻仰了摆放烈士英名的房间。</p> 大屠杀时难友们就从这里突围,不幸被特务发现用机关枪扫射,仅有十五人脱险。 渣滓洞在歌乐山脚,地势较低,2007年洪水冲垮了一部份,重新按原样修整。 电网 四角岗哨森严 <p class="ql-block">实际上,早在1127大屠杀前三个月从蒋介石派毛人凤抵重庆就开始了!</p><p class="ql-block">大屠杀前后:</p><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距离大屠杀3个月</p><p class="ql-block">蒋介石令毛人凤飞抵重庆,亲自部署屠杀工作,名曰“清理积案”。</p><p class="ql-block">距离大屠杀两个半月</p><p class="ql-block">杨虎城将军及幼子杨拯中、杨拯贵,秘书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宋振中(小萝卜头),被秘密杀害在歌乐山的戴公祠。</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26日,距离大屠杀还有一个月,陈然、成善谋、王朴、雷震等10人被公开枪杀于大坪刑场。</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14日,距离大屠杀还有不到两周又有一批革命者被杀害了。这一次是31人,被枪杀于集中营内的电台岚垭。其中就有江竹筠。</p><p class="ql-block">在11月27日大屠杀中,白公馆生还的19人,再加上渣滓洞脱险的15人,以及身中三枪未死、从尸坑中爬了出来的谭谟,大屠杀中就只有这35人活了下来。白公馆遇难207人,渣滓洞遇难180人,加起来387人。</p><p class="ql-block">但是,屠杀到了29日仍在继续,关押在重庆“新世界监狱”的32名革命者被分三批押往松林坡枪杀。</p><p class="ql-block">1949年12月1日,解放军冲进了渣滓洞、白公馆。</p><p class="ql-block">那些流血不流泪的战士们此刻也失声痛哭:“我们来晚了!”“我们来晚了呀!”</p><p class="ql-block">残暴的敌人连幼儿也不放过,遇难者中有6名儿童烈士:13岁的蒲小路,8岁的杨拯贵(杨虎城将军之女),3岁的王小华,1岁零3个月的卓娅(小说《红岩》中的“监狱之花”),1岁的王幼华,9个月大的苏菲娅,</p><p class="ql-block">由于白公馆渣滓洞的地点极为隐密,营救工作失败了。</p><p class="ql-block">这是历史上何其遗憾的一幕。</p><p class="ql-block">他们都是对党和国家最赤诚的一批人,他们的牺牲是对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p> <p class="ql-block">重庆人民将每年的11月27日定为烈士殉难纪念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缅怀先烈,是为了铭记历史,继续前行。我们不能忘掉这段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它也注定将失去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有历史的时代是肤浅的,无视历史只会一次次走入同一片泥淖。”——雨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烈士们以英勇之举开辟中国新天地</p><p class="ql-block">后辈当秉持革命信仰之火</p><p class="ql-block">开创新的未来</p><p class="ql-block">致敬,岁月无疆;致敬,英雄不朽!</p><p class="ql-block"><br></p> <h1><b>桂园</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桂园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西侧,毗邻重庆求精中学,是一个独立的小院,门牌65号。1939年张治中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一处主任(分管军事)时租下的。迁居入住时,张治中亲手种下桂花树,并用父亲"桂徽"名字,将此小院命名为"桂园"。</p> 在展览室前合影 重庆谈判期间,这里是国共谈判和中共代表会客场所之一。毛主席曾在此会晤蒋介石,中共代表也在这里多次与各方代表会面。<div>1945年10月10日,中共双方代表在此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div> 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的办公室。 周恩来办公室 在桂园录下的部分图片: 左图: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左派宋庆龄在王安娜陪同下前往桂园拜访毛泽东;<div>右图:毛泽东在桂园门口送别来访的宁庆龄。</div>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张治中、赫尔利陪同下赴重庆谈判前在延安机场合影。 毛主席抵重庆机场与张治中(右起)赫尔利、周恩来、钱之光合影 毛主席在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接见并宴请美国驻华第十四航空总部的三名青年士兵,并在红岩村芭蕉树下合影。 1945年10月11日,,毛主席在张治中的陪同下启程返回延安。 毛主席胜利返回延安,两万多群众涌向机场欢迎。 1945年9月3日,《新华日报》刊发毛主席为庆祝抗战胜利的题词。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延安、重庆、台湾三地举行庆祝活动的盛况。</p> <h1><b>曾家岩50号周公馆</b></h1> 周公馆与桂园都在中山四路,相距约600米。 曾家岩50号 在曾家岩周恩来塑像前合影。 当年,周公馆左侧是国民党警察局派出所,右行不足百米,就是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的公馆。 <br>周公馆由周恩来以个人名义,只租用了一部分,这块牌子的说明:二楼这扇门在当年常年关闭,东部是南方局的,西部由国民党的几个机构租用,实际上南方局时刻都在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下工作。 周恩来在重庆长达八年时间,领导了南方局与国民党进行艰苦复杂的斗争。周公馆成为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沿阵地之一。 会议室,毛主席来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曾在这里接见中外各界人士。 周公馆内简朴的厨房,周恩来曾亲自下厨烹饪红烧狮子头,招待前往周公馆的文化界人士。 “红色三岩”<div>全民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重庆有三个对外公开的办公地点:红岩嘴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曾家岩50号周公馆、虎头岩新华日报总馆。</div><div>三处地名都有一个“岩”字,因此被后人统称为“红色三岩”。</div> 左图:1940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頴超结婚十五周年在重庆的纪念照。 1946年5月,南方局东迁南京,吴玉章以公开的四川中共省委书记名义留驻重庆。<div>1947年2月28日,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了在重庆、成都、昆明三地的公开机关,并将其人员强行集中,最后关闭了和谈大门。</div><div>经过我党的坚决斗争,吴玉章率成渝两地中共人员于3月8、9两天返回延安。当年的人民日报登载了吴玉章发表的谈话。</div> 由周恩来任书记的南方局领导成员。<div>13名南方局成员中,张文彬曾任南方局书记,只工作了几个月,1938年4月,派任广东省委书记。1942年6月,因叛徒告密,在广东大埔高陂镇被捕,因遭受严刑拷打的非人折磨,于1944年8月牺牲于狱中。</div> 周公馆后院,有一条地道,通向江边。现在作为出口,可通向广场下沉式展馆。 通道,也作为当时的防空洞。穿过通道,向下可以走向江边,向左进入展馆。 小说《红岩》封面,我们都非常熟悉的。 在这个展馆,我将刚才没有录的南方局其它组织补录下来: 军事组负责人叶剑英 外事组负责人王炳南 周恩来与凯丰亲自抓文化组,可见对统一战线工作非常重视。 妇女组负责人邓颖超 香港秘密大营救<div>1941年12月25日,港英当局向侵华日军投降,由于当天恰是西方圣诞节,因此史称当日为香港的“黑色圣诞节”。香港沦陷后,被困在港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进步人士陷入危险境地。危难之时,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由南方局直接领导筹划和组织,广东的游击队实施开展了秘密大营救,成功将在港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名人及家属800余人营救脱险。</div><div>茅盾著书《脱险杂记》,称此次营救行动是“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br></div>邹韬奋等人后来回忆起在游击区过除夕的情形,依然十分激动。“纵队政委林平代表全体指战员向大家祝贺新春,郑重热烈地代表党中央对大家进行慰问。”“大家起立鼓掌,一面接受慰问物品,一面拭着激动的眼泪,看着,笑着,想着延安党中央,久久不能平静。” 展馆的出口出来就是曾家岩广场。 <h1><b>特园</b></h1> <p class="ql-block">特园离桂园很近,只有二百来米,之前我们不了解这里有这么多故事,上网查桂园时看到了特园。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曾“三顾特园”,没有安排去,很可惜。</p><p class="ql-block">如果删掉涂鸦街一项,就有时间去了。在这里将网上查到的资料也一并发上来。</p> 特园旧貌。是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公馆。鲜英字特生,故“鲜宅”又名“特园”。 现在的特园,与周公馆和桂园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class="ql-block">特园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民盟创始人之一鲜英的公馆。重庆的知名人士、社会贤达均常常去特园聚会,以特园为民主运动的大本营,不少人还寄宿于特园。张澜、梁漱溟等就长驻特园。</p><p class="ql-block">中共方面的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邓颖超、叶剑英等50余人,都曾是“特园”的嘉宾。</p><p class="ql-block">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曾"三顾特园",(据现在考证有六次)与张澜、沈钧儒、鲜英等民主人士共商国是,特园也因此被誉为"民主之家"。</p> <p class="ql-block">结束一天的行程,有团友提出,想体验一下坐轻轨穿楼过李子坝,恰好曾家岩有轻轨站,而且我们的驻地也靠近轻轨站,所以马上就能满足这一愿望。坐一次轻轨两元,感觉很不错。</p> <p class="ql-block">在李子坝轻轨站走出车厢,在站台看到窗外的嘉陵江景好美,急忙咔嚓起来,兴奋之余,忘了在站台留影了。</p> <p class="ql-block">两边江景各拍了一张。只停留几分钟,又重新上了下一趟的车,方便得很。这时还没想清楚穿楼在什么地方。</p> <p class="ql-block">回头看我二姐拍的这张,地面停了很多小车,再过去隐约有不少人在引颈张望。这才恍然大悟,我们在的李子坝车站恰好就是列车穿楼进入的楼房里!</p> <p class="ql-block">回到位于大坪的橡树林酒店,从昨晚开始一连四天我们都会在这下榻。</p> 从我住的房间窗户看到的大坪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