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离开东风莹石公司总部,汽东沿着砂石路面行驶三到四公里,拐了一个大大的S弯,在一个山凹处,东风莹石公司职工医院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东风莹石公司前身浙江砩矿,是中国最大的莹石生产基地,在职职工曾达2500多人。上世纪50一60年代,特别是大跃进期间,受制于当年生产条件与人们的认知水平,工人井下打眼放炮都是干式操作,粉尘浓度极高。“几步外都看不到人,工人从作业场所出来,除了眼睛是黑的外,其余全身都布满了厚厚的粉尘”。听父亲回忆说。而工人的防护只有一只薄薄的口罩且由于积满灰尘而造成呼吸不畅,又使工人不得已摘除口罩。为此当年井下工人几乎都得了矽肺病,六六年检查确诊的多达850人。 </p><p class="ql-block"> 随着矽肺病人的急剧增加,公司在总部附近麻车岗群山之处建造了一所医院。医院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四周群山环抱,只有一条幽静砂石路通用往外界,路二旁长满灌木,郁郁葱葱,除了当地樵夫,白天也鲜有人行走。与外界少有往来,非常清静优雅,仿佛像一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香港凤凰电视台(冷暖人生)节目专题电视片片断。它对杨家医院作了详尽的长篇报道。节目中的人物和姓名都耳熟能祥。</p> <p class="ql-block"> “武义县杨家医院从未有病人痊愈出院。是世界上名副其实死亡率最高的医院 ” 这是香港凤凰台对杨家医院的专题节目中的结论。</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60年代年代初,父亲和绝大数矿工一样,得了矽肺病,由于当初矿部对病情保密,父亲和大多工友一样,继续高危粉尘作业,病情急剧加重,以至于退养下来直接就矽肺三期。(矽肺分为一至三期,一期最轻,三期最重)70年代初父亲断断续续就在此住院。长达10余年。</p><p class="ql-block"> 矽肺病的病因是因为粉尘堵塞了肺的的气泡,造成肺活量急剧减少。矽肺病晚期非常痛苦,稍一活动就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经常需要输氧来维持呼吸。经常有病人突发气胸事件,这在几分钟内就会危及生命,这时任何常规的抢救方法都已来不及,而医院的院长戚树型医师总能在关健时刻,凭着丰富的医学经验,和精湛的医术水平,迅速又准确地判断出气胸位置, 直接插刀排气,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被患者亲切地称为一把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八O年我们全家在医院病房前合影,影像中父亲手上还挂着点滴。</p><p class="ql-block"> 这医院成了父亲人生最后的终点。从七十年代初到八一年,父亲断断续续住了十年院,期间也得到了较好的治疗。医护人员尽心尽责,嘘寒问暖。在此感谢方耐医生、杨大里医生、戚树型医生、冯世芬医生、杨生权等等医生,和己忘却了姓名许多年轻美丽的护士们,他们用自己的医术和医德为病人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竭尽全力。至今依然能够记得上述医生救护病患时的点点滴滴,对此依然心怀感激,再次向他们表示出祟高敬意!</p> <p class="ql-block">此幢病房都大门紧闭。己无一位病人</p> <p class="ql-block">当年小楼都住满了矽肺病人。矽肺病人因无法治愈且病情越后期越严重。所有病人从无康复出院的。医院也成了所有病人的最终归宿,也是他们最后的人生驿站。 </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正在杨家工读学校读书。有矽肺病人去世。公司工会经常会指派我们学校学生去参加追悼会。追悼会上,尽管对逝者并不熟悉,我们每次都虔诚的三鞠躬,以示哀悼。</p> <p class="ql-block"> 如今再次来到医院,一切还是那么熟悉。近半个世记年过去,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今天,这里忧如另类世外桃源,早已被人遗忘。没有丁点改变,更没增一砖一瓦。反而经过四十多年的寒冬酷暑,日晒雨淋,这里早己铁锁锈蚀,门窗破落,墙壁斑驳,残砖破瓦,一片败像,遍地凄凉。千村霹雳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是这里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医院手术室二楼走廊,己被疯长的树枝和藤蔓侵占。</p><p class="ql-block"> 残门锈锁久不开,灰砖小泾覆干苔。</p><p class="ql-block">无名枯草铺满院,叩问天使几时来。</p> <p class="ql-block">长亭内,石桌旁,只剩棋盘空空荡荡。谁来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水来土淹,兵来将挡。再也看不到当年两军对垒,兵卒厮杀天昏地喑。也无人再家长里短,儿女情长。</p><p class="ql-block"> 冬日里凛冽的寒风崔枯拉朽横扫一切,树上的落叶纷纷飘零。人们去了那儿?他是谁?她又是谁?如今他们栖身哪里?或许他们也己枯萎,就像这满地枯干落叶,随风飘向不知名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 随着矽肺病人不断逝去,残存病人已屈指可数, 当年风华正茂青春少年,早己尘满面,鬓如霜。</p><p class="ql-block"> 这位老人己近九旬,与矽肺病相拌一生,他是不幸的,得了矽肺病,相比那些二三十岁就因病去世人,而他又是非常幸运的, 因精减下放使得工作年限短,得病最轻,因祸而得福。</p><p class="ql-block"> 现今医院只剩下五位病人,他们都把家搬到了这里。“过一天算一天” 病人无奈的感叹。 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光将在这里度过。因公司破产,公司己无法给他们基本医疗,现在基本医疗由当地政府负责。医院早己入不付出,只剩二三名医护人员苦苦维持简单治疗。陪伴他们度过最后的时光,己成医院最后的使命。随着他们的逝去,医院也将将随之消亡。</p><p class="ql-block"> 病房内就像一个收破烂的库房,堆满了各种杂物,锅碗瓢盆,棉衣破袄。如果没有那个氧气瓶孤零零矗立那里,谁会想到这里曾是省冶金尘肺研究中心。有上百名医护工作人员和良好设备的医院。</p> <p class="ql-block">医院的病房忧如灾民安置点</p> <p class="ql-block"> 远离家乡的她,把这当成了栖身之地。能陪伴丈夫走完最后一程,老人不留遗憾。看破人间三千事,闲来轻笑三二声声。尽管生活艰辛。但老太太依然笑容灿烂</p> <p class="ql-block">病人亲属埋锅煮饭之处,一日三歺出自原始简陋和不易</p> <p class="ql-block">浙江省冶金有色尘肺防治中心。武义县杨家医院两块牌子,早己斑驳破损,大门破烂不堪,铁锁锈迹斑斑。</p> <p class="ql-block">连廊式的病房早已空空荡荡,看不见行人踪影,墙上的绿色颜料已快认不出模样。</p> <p class="ql-block">尘肺防治研究所不知成立于何年,终止于何日。 </p><p class="ql-block"> 60年代中后期人们已逐渐为认识到矽肺病的危害,采取了许多安防措施,推广湿式打眼,改善井下通风。极大的改善了工作环境。六六年以后再也没有发现一例矽肺病患者。为此公司曾多次被国家多部委评为全国安防先进单位。并被列为学习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外汇非常紧张,但还是从日本进口了先进的X光机,就安装在此。这设备连县人民医院望之兴叹,眼馋不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枯死的大树压垮了医院的围墙,几只松鼠在这树上欢快的跳来跳去,少了人类干扰,这里早己成了动物们的天堂,当我拿起手机正要拍摄,与众人分享。机灵的松鼠却早己消失在树丛之中,让我留下深深遗憾。</p> <p class="ql-block">枯叶野草藤蔓疯长,己看不清水泥路面的平坦。二层小楼已被绿茵掩盖,只露出点点红墙。难觅它的原样。</p> <p class="ql-block">人去楼空的医院即将走向消亡。这里的一切,在浩瀚长河中只是瞬间,即刻会被后浪洇灭,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p><p class="ql-block"> 有道是</p><p class="ql-block"> 曲终弦断皆是梦,</p><p class="ql-block"> 繁华过后一场空。</p><p class="ql-block"> 青山依旧在, </p><p class="ql-block"> 几度夕阳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