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冬至前夕,我离开了冰天雪地,气温零下16度的北京城。</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在老伴的陪同下,怀着难以平静的心情,前往我期待己久的红色老区滁州市来安县半塔镇。</p><p class="ql-block"> 来安,是我叔叔和我父母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作战地,是我叔叔的牺牲地,是我父母抗战胜利结婚地,这里有他们生与死、血与火的战斗足迹……</p> <p class="ql-block"> 皖东烈士陵园,地处安徽省来安县半塔镇陵园西路,占地面积260亩,隶属于来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是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国防教育基地、3A级文化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皖东烈士陵园,原名半塔烈士陵园,为纪念半塔保卫战和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时任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主任方毅同志在军政民座谈会上提议并通过,1944年3月由罗炳辉亲自负责在半塔保卫战旧址头道光山上开始修建革命烈士纪念塔。1946年战略转移后,烈士塔未建成停工。建国后,来安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1958年续建纪念塔,并以纪念塔为中心建造了一座烈士陵园,即半塔烈士陵园。陵园于1999年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2006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初经省民政厅报请民政部批准更名为皖东烈士陵园,同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 2019年,皖东烈士陵园转隶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程树勇局长积极争取省级和地方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皖东烈士陵园提质改造,完善设备设施,优化展陈布局,先后对陵园南大门入口景观、纪念广场亮化铺装、景观水池等进行提升,4个纪念馆之间增设连廊,开通无障碍通道,增设烈士英名墙、教育功能室、碑廊,优化园内植被等景观绿化。下步还将对纪念馆内部展陈技术手段进行提升,原有的陈旧展陈采用web3D技术,通过 VR 实景展示、AR 虚拟与实物结合、XR 扩增现实、3D数字建模等技术,还原纪念馆红色展品以及展馆。</p><p class="ql-block"> 皖东烈士陵园是皖东乃至苏皖两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财经学院、陆军指挥学院、驻滁部队、苏皖周边地区的中小学等都以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皖东烈士陵园在褒扬先烈,教育群众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半塔镇以其悠久而光荣的革命历史,及较强的综合镇力,而成为来安县两个副县级重点建制镇之一。2022年2月,安徽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半塔镇为2021年度安徽省卫生乡镇(街道)。2014年7月,半塔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半塔镇距南京市90公里,距205国道仅17公里,“盱宁”、“滁扬”两条公路干线在集镇中心纵横贯穿。皖苏两省五县交界的区位优势,及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使之长期以来始终是苏皖边区重要的商货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 以纪念塔为中心,依山而筑,建造了一座气势雄伟,风景秀丽的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 纪念塔矗立在塔山之峰,高十米,为四棱台体。塔顶屹立着身背斗笠、大刀、持枪远视、威武雄壮的新四军战士的雕像,塔的正面刻陈毅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雄浑遒劲大字,背面为张恺帆题词。</p><p class="ql-block"> 塔的正前方有张云逸于1964年5月1日撰写的《半塔烈士纪念碑记》。</p> <p class="ql-block"> 半塔烈士纪念碑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进攻中国,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国人民并与国民党合作,进行抗战。当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中以汪精卫为首的投降派向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共顽固派在日寇诱降下,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猖狂进攻。</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0年三月,安徽省国民党顽军李品仙部,配合日寇向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驻地大桥地区进犯。与此同时,江苏省国民党顽军韩德勤部以十团之众,向我五支队后方半塔地区大举进攻,妄图趁我第四、笫五支队和游击纵队主力在津浦路西反击日、顽军之际,一举歼灭我江北部队。此时,我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同志和第五支队副司员周骏鸣同志在路东指挥第五支队教导大队四百余人固守半塔集,并以一个营及地方游击队袭击顽军侧背,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苦战十昼夜,击退了顽军多次进攻,半塔阵地,屹立不动。直到路西我军大捷,我和副指挥罗炳辉按照刘少奇同志的指示兼程四师路东,迂回攻敌之后;叶飞、陶勇两同志奉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员陈毅同志命令,率在江北部队赶来驰援。半塔守备部队亦乘机出击,敌被我军三面夹击,伤亡惨重,乃倉惶溃退。我军乘胜追击至淮河南岸。俘获甚多,胜利结束这一战役。</p><p class="ql-block"> 这次战役,在刘少奇同志的指挥下和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援下,军民团结一致。英勇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不仅奠定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且对华中抗战全局关系至为重大。</p><p class="ql-block"> 安徽省来安县人民为纪念半塔战役与在抗日灭顽斗争中光荣牺牲同志们的卓越贡献。爰建丰碑,以铭不朽。我当时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员曾参预此役。目击革命烈士们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备详史实,谨为之记。</p><p class="ql-block"> 张云逸</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五月一日</p> <p class="ql-block"> 半塔保卫战大事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全国性的抗目战争开始。</p><p class="ql-block"> 十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八年一月八日:国民政府同意新四军编为四个支队,陈毅、张鼎丞、张云逸、高敬亭分别为第一、二、三、四支队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九年七月一日: 以新四军笫四支队第八团为基础,成立第五支队罗炳辉任司合员,郭述申任政委,辖第八、十、十五团。</p><p class="ql-block"> 八月: 第五支队司令罗炳辉率笫八、十五团及司令部、政治部机关先后挺进来安县境内。司令部、政治部分别驻半塔集苏郢和冯郢。十月份,十团到达路东:在盱胎、嘉山一带活动。</p><p class="ql-block"> 十一月底: 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化名胡服)率中原局机关抵达定远县藕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p><p class="ql-block"> 十二月: 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我军在刘少奇和江北指挥部领导下,奋起反击,保卫刚刚创立起来的皖东抗日游关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零年三月四日: 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兼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调集五千余兵力,向我驻大桥的江北指挥部及四支队司令部发起进攻。我军在刘少奇、张云逸、罗炳辉、徐海东等率领下集四、五支队主力对顽作战。</p><p class="ql-block"> 三月二十一日: 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调集一一七师三四九旅六九七团、六九三团,独力旅的十六团、十八团、</p><p class="ql-block">江苏省常备第十六旅的十九团、二十团、一一七师直属队、补一旅及盱眙县常备旅秦庆霖部,盱眙、嘉山仪征等县常备队共约5万余兵力,趁我五支队主力西援定远之机,向我五支队后方机关所在地,半塔集及其附近地区发动大规模围攻。</p><p class="ql-block"> 同日: 邓子恢,郭述申,周骏鸣、赵启民、张劲夫、方毅等研究战况,并电告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p><p class="ql-block"> 三月二十二日: 中原局和江比指挥部</p><p class="ql-block">指示半塔: ″动员和组织一切力量,坚守半塔,待路西主力挥戈东援,歼灭韩顽。"</p><p class="ql-block"> 同日: 围攻半塔的顽军,从东、北两向向我攻击数次,均被我方击退。同时: 顽独六旅十八团向我驻高山集的特务营三连进攻,三连伤亡较大。高山集失守。</p><p class="ql-block"> 同日: 晚上五支队参谋长赵启民进入半塔,向教导大队传达上级指示,并研究作战措施。</p><p class="ql-block"> 三月二十三日: 桥王战斗打响,民运组长兼游击队教导员刘洁(女)率队与顽激战一天一夜,后弃绕道去半塔。</p><p class="ql-block"> 同日: 秦庆霖两个营趁十团离开白沙王,仇集驰援半塔一机,包围白米岗十团卫生队,卫生队长赵瑞生带领不足五十人的医务人员和伤员与顽奋战三天三夜。</p><p class="ql-block"> 同日: 叶飞奉陈毅之命,率部越过天扬公路驰援半塔。</p><p class="ql-block"> 三月二十四日: 顽军再次调集二千余兵力,于二十五日向我半塔发起猛攻,遭我军狙击,我军占领大田郢和后山制高点。同时贾大山、童子山,新庄之颁军亦受创。</p><p class="ql-block"> 三月二十六日: 叶飞率部在马集附近与颁独六旅十六团激战,我占领马集一线。</p><p class="ql-block"> 三月二十七日: 罗炳辉率部回师路东。</p><p class="ql-block"> 三月二十八日: 我军在半塔地区集结,对半塔合成围之势。</p><p class="ql-block"> 三月二十九日: 我军分三路向顽军全线反击。</p><p class="ql-block"> 三月三十一日: 罗炳辉率中路军一举攻克王店集,顽军撤至泥沛湾。</p><p class="ql-block"> 四月一日: 我军一部进至莲塘,另一部进至张王郢。</p><p class="ql-block"> 同日: 我东南路军四支队七团攻克兴隆、竹镇集,后向釜山、高山集、萧大郢之敌攻击前进。</p><p class="ql-block"> 四月三日: 顽十六、十八,六九八各团的集结于葛家巷附近,准备与我中路军决战,被我军一举击溃。</p><p class="ql-block"> 四月四日: 我西北路军攻占穆家店,并在西高庙、河稍桥一线与顽激战。</p><p class="ql-block"> 四月六日: 韩德勤见大势已去,急令各部撤至三河沿岸,一面狙击我军北进,一面组织部队渡河。</p><p class="ql-block"> 四月八日: 顽军全部撤到三河以北。</p><p class="ql-block"> 四月九日: 我各路军均进至三河南岸。至此,半塔保卫战胜利结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半塔保卫战胜利,陈毅同志高度评价:半塔保卫战是固守待援的范例,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黄桥。</p> <p class="ql-block">郭云山与郑英结婚照片,1946年摄于来安半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2月18日上午,在来安县县领导董文增、王海甲的关怀安排下,由来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领导程树勇、黄敏、戴学军科长和来安县文史委领导江诗海、刘玉华和陵园馆长曾兆春等工作人员陪同下,祭扫皖东烈士陵园。倾刻洁白晶莹的雪花飞舞漫天,随着寒风悄然飘落滿园,将皖东烈士陵园披上美丽银装,仿佛在迎接我远道而来……</p> <p class="ql-block">来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程树勇等领导,在皖东烈士陵园迎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向皖东烈士陵园曾兆春馆长捐赠书集和文物</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捐赠: 皖东烈士陵园惠存</p><p class="ql-block"> 《人民军队永往直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新四军老战士郑英90岁,为新四军成立80周年提字,当时左眼失明,右眼仅有光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向退役军人事务局黄敏副局长捐赠书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郭运才烈士名字在烈士英名墙上第一纵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皖东烈士陵园自2022年11月份进行闭馆改造提升,此行展现在我眼帘中改建后的皖东烈士陵园更加庄严、雄伟、完美、具有特色。</p><p class="ql-block">(一)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共提升3个展馆,分别为皖东革命纪念馆前厅、半塔革命纪念馆、新四军二师纪念馆共840平方米。对原有的陈旧展陈采用web3D技术,通过 VR 实景展示、 AR 虚拟与红色实物结合、 xR 扩增现实技术与3D数字建模技术,还原纪念馆红色展品以及展馆内部陈设。(改建中)</p><p class="ql-block">(二)园区环境及基础设施提升内容:</p><p class="ql-block">1.陵园南入口提升:</p><p class="ql-block">南入口及停车场附近植物品类提升,提升整体景观(已完成);</p><p class="ql-block">南入口处广场提升,增加导航台(改建中);</p><p class="ql-block">楼梯东西侧挡墙上增设红色故事主题浮雕(改建中),优化两边绿化,增设休憩座椅;</p><p class="ql-block">"半塔保卫战旧址"照壁提升(已完成);</p><p class="ql-block">两侧挡土墙面增设红色主题浮雕(改建中)。</p><p class="ql-block">2.景观水池提升:抬升水池水位、加强清淤防渗、丰富水域生态系统、增加水景及水循环管道等,达到"水清、水净、水活"加装净化系统。(已完成)</p><p class="ql-block">3.纪念塔周边提升:</p><p class="ql-block">更换纪念塔四周栏杆,采用汉白玉材质,拓宽纪念塔底座;</p><p class="ql-block">调整避雷针位置;修茸周边松树及其他植被;</p><p class="ql-block">拓宽纪念塔东西两侧的道路,西侧路面增设纪念地雕与地面齐平,确保通行安全性。(地雕改建中,其他已完成)</p><p class="ql-block">4.增设碑廊:在纪念塔东侧增设碑廊(对馆内相关碑刻复制刻碑统一摆放)。(主体建设已完成,内外装修改建中)</p><p class="ql-block">5.增设多功能党史教育室:对园区内一处老办公用房拆除,同址同面积拟建"多功能党史教育室"。(主体建设已完成,内外装修改建中)</p><p class="ql-block">6.增设纪念馆内庭院连廊:考虑到原纪念馆内没有无障碍设施,对纪念馆进行内增设连廊连接,优化植物种类,合理安排原雕塑位置,分别在四个转角处进行节点打造。(已完成)7.增设英烈墙:在纪念馆南侧广场处增设英烈墙。(已完成)</p><p class="ql-block">8.纪念馆南侧广场提升:更换铺装,规整树池及周边植被。(已完成)</p><p class="ql-block">9.道路、绿化、给排水提升:按消防要求对园区行车道拓宽、黑化;园区绿化提升档次;所有给排水建设。(已完成)</p><p class="ql-block">10.增设北入口:根据地形及高差在园区北侧合理增设次入口及道路,并提升周边景观。(改建中)</p><p class="ql-block">11.另对纪念馆房屋及其他基础设施修继,增设导视系统、无障碍配套设施、数字(智慧)陵园板块。(纪念馆房屋外部整修和无障碍设施已完成,其他改建中)</p><p class="ql-block">预期效果:</p><p class="ql-block"> "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陵园整体景观、设施、配套和纪态馆内外呼应,通过增设室外红色事迹景观、烈士英名墙、新四军人物群雕、半塔保卫战视觉元素的浮雕墙、红色智慧互动景观、红色花境等,将皖东烈士陵园打造成"省内一流、皖东领先、来安特色"的新时代红色文旅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四支队老八团东进皖东抗日前线</p> <p class="ql-block"> “三打来安”战役场景</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第五支队三打来安城</p> <p class="ql-block">作者和曾兆春馆长(左1)、戴学军科长(右1)</p> <p class="ql-block">作者与王海甲副县长(左1)</p> <p class="ql-block">黄敏副局长(左1)、刘玉华主任(左2)、江诗海主任(左3)、程树勇局长(右2)、戴学军科长(右1)与作者和作者老伴高鲁宁合影。</p> <p class="ql-block">作者和皖东烈士陵园曾兆春馆长及陵园部分工作人员合影(他们是退伍军人和大学本科生,分配到陵园工作,热情地接待祭扫来宾,默默地守护着革命先烈,辛勤地维护烈士陵园,作者向全体陵园工作人员致敬!)</p> <p class="ql-block"> 在建军95周年,新四军成立85周年,第9个国家公祭日之际,我撰写了《永远缅怀郭运才烈士》一文,在人民日报转载,阅读量两个月内达350万余人次,衷心感谢广大读者对英雄先烈的尊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色记忆】永远缅怀郭运才烈士‖郭晓梅</p><p class="ql-block">郭晓梅 方志四川 2022-10-30 09:13 发表于四川</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永远缅怀郭运才烈士</p><p class="ql-block"> 郭晓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7年4月23日,我随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二师分会战地寻访团,前往滁州市来安城战地旧址,在来安县委党史办主任吴朝元等陪同下,参观了“三打来安城”战斗的下水道口遗址。</p> <p class="ql-block">北京新四军二师分会战地寻访团,在三打来安城旧址纪念碑前合影(陈龙狮 摄) </p> <p class="ql-block">郭晓梅擦拭无名烈士墓墓碑,祭奠英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叔叔郭运才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来到了他的牺牲地,深情地仔细地观察询问,顿时百感交集、心潮起伏,完全被遗址的一草一石深深地吸引了,仿佛当年叔叔的作战情景一幕幕就在眼前。我叔叔就是在77年前,从这个狭小肮脏的下水道爬进来安城内,参加了那场闻名中国的“火烧来安城”战斗。</p> <p class="ql-block"> 郭运才烈士证明书(郭晓梅提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日救国】</p> <p class="ql-block">郭运才的哥哥老红军郭云山(郭晓梅 供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郭运才是我父亲郭云山的胞弟,1917年8月出生于河南省泌阳县高邑乡贫苦农民家庭。1935年,我父亲郭云山和叔叔在王国华(时任鄂豫边省委委员、宣传部长)带领下投身革命,参加红军,经历了三年艰难困苦的豫南红军游击战争。1937年10月,在新四军高敬亭司令员领导的部队“老八团”。1938年2月,在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任班长。为执行党中央和军委东进抗日的指令,跟随周骏鸣团长率领的新四军第八团开赴皖中、皖东抗日前线,身经无数战斗。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叔叔郭运才和我父亲郭云山均参加了著名的半塔保卫战。这次战役,我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造了在遭敌优势兵力围攻下固守待援、打守备战的经验。陈毅同志说:“半塔集保卫战是固守待援的范例。”“有了半塔集,就有了黄桥。”(黄桥决战是我新四军东进中的一次著名战役)</p> <p class="ql-block">半塔保卫战旧址纪念碑(陈龙狮 摄)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9年秋,以罗炳辉为司令员、郭述申为政委、周骏鸣为副司令员、方毅为主任、赵启民为参谋长的新四军第五支队来到来安,开辟了以半塔集为中心的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第五支队“火烧来安城”战斗参战指战员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共顽固派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指导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蒋介石在华北战场失败后,便将矛头指向华中。1940年春,蒋介石密指安徽李品仙部和江苏韩德勤部,准备进攻皖东地区的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采取东西夹击,企图各个消灭之。3月,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兼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调集5000余兵力,向津浦路西驻定远县大桥地区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中共中央中原局及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部发起进攻。</p><p class="ql-block"> 我军在刘少奇、张云逸指挥下,罗炳辉、徐海东等率领四、五支队主力于路西对顽军作战。就在路东五支队主力西援作战,后方兵力空虚的时候,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调集万余兵力,于3月21日向新四军第五支队机关所在地半塔集及其附近地区发动大规模围攻。根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示,路东留守部队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五支队政委郭述申、副司令员周骏鸣、政治部主任张劲夫和路东省委书记方毅指挥下,奋起反击,开展了以保卫半塔集为中心的反摩擦战斗。</p><p class="ql-block"> 战斗打响的当天,留守在半塔的邓子恢、郭述申、周骏鸣、赵启民、张劲夫及方毅等,认真研究形势,并将韩德勤进攻各地的情况电报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22日,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指示:“动员和组织一切力量,坚守半塔,待路西主力挥师东援,歼灭韩顽。”根据这一指示,留守半塔的首长重新调整部署固守7天,这时郭运才叔叔所在的新四军五支队八团路西的反顽战斗已取得胜利,在刘少奇、陶勇、芦胜、张云逸、罗炳辉等率领下,五支队星夜兼程,回师路东。27日,新四军路西东援的先头部队到达了张山集,东面的叶飞部队在马集、竹镇一带设防,遂成全线反击势态,此时,进攻半塔的顽军全线动摇,仓皇后撤。</p> <p class="ql-block">1938年,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遵照中央和军委指令东进出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8日,新四军主力部队在半塔周围地区集结,由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率领新、老八团及特务营与陶勇、芦胜、梅嘉生率领的苏皖支队配合,从古城直插半塔集东北的王店集,后兵分两路,追击从半塔溃逃之顽军,五支队老八团郭运才和郭云山俩兄弟在这场战斗中不怕牺牲奋勇杀敌。4月9日,新四军各部进至淮河南岸,顽军被打退至淮河以北。经过20天的艰苦奋战,半塔保卫战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半塔保卫战的胜利,对党领导的新四军在华中地区取得反顽作战全面胜利和创建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起到关键作用,实现了中共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国捐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9年7月1日,新四军第五支队正式成立,罗炳辉任司令员,郭运才当时在五支队老八团二营任副排长。</p><p class="ql-block">8月,五支队越过津浦铁路,向东挺进,从此拉开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斗争的序幕。抗战期间,罗炳辉出色地筹划、组织或亲自指挥了大小战斗百余次,著名的三打来安城就是其中一例,叔叔郭运才和我父亲郭云山均参加了我新四军五支队三次攻打来安城战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打来安】</p><p class="ql-block"> 1939年9月初,新四军第五支队刚刚到津浦路东就碰到驻滁县的日伪军东犯来安。这对刚到路东的第五支队是一次战略展开的机会,也是检验实力的一次考验。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派出一名侦察参谋前往来安县城侦察敌情后报告说:滁县日伪军数百人于9月2日向来安方向进犯,企图歼灭在来安、滁县地区活动的新四军,切断我路东与路西的联系,逼迫新四军退回路西。罗炳辉获悉敌情后,立即研究决定乘敌人立足未稳,先发制人。</p><p class="ql-block"> 当天夜里,部队遵照罗炳辉的部署,进至舜山集附近的梁庄。第二天中午,罗炳辉又命令部队在来安西南、西北的大路两侧设伏,占领有利地形,准备迎击敌人。下午3时,从张八岭出动的日军一个大队、伪军两个大队共约七八百人向来安进发。当日伪军进入我伏击区时,罗炳辉一声令下:“打!”顷刻间枪声四起,日伪军陷入我方严密的火力网,一部分日军企图负隅顽抗,迅速组成战斗队形猛扑过来,我机枪连的三挺重机枪同时开火,子弹如急雨般地飞向敌人,伪军开始撤退,但日军仍嚎叫着向战士们疯狂扑来,60米、50米、40米……日军离战士们越来越近。在这紧要关头,罗炳辉大喝一声:“看准了打!”伏在丛林、乱石中的战士们一齐开火,日军“哇哇”乱叫,抵挡不住,退下山去。黄昏天渐渐黑下来,雨越下越大,这时罗炳辉下达了“全面出击”的命令,战士们如猛虎扑食冲下山岗。敌人已丧失斗志,向来安城狼狈逃窜,连夜躲进了城里。</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罗炳辉听了通讯员报告:“滁县又出动日军,增援来安。”敌人的这步棋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叔叔郭运才和我父亲郭云山所在的八团早已遵照罗炳辉司令员的命令守驻八石山,阻击敌人增援部队,切断来安与滁县之间的联系。下午2时许,来安城内忽然腾起浓烟,“城里起火了!”罗炳辉举起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立即下令“立即追击,敌人弃城逃跑了!”</p><p class="ql-block">由于在舜山集受到严重挫伤的日军,逃入来安城后,又中了我侦察排的计,增援部队又迟迟不到,最后弃城向滁县逃窜。敌人刚溃退到八石山,早已布置在那儿的五支队八团郭运才叔叔和指战员们就用密集的火力“迎接”了他们。追击部队和八团前后夹攻,把日军打得落花流水。从滁县出动增援的敌军听到来安的同伙已溃退时,吓得又缩回滁县去了。来安城首战告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打来安】</p><p class="ql-block"> 11月21日,吃了败仗的日军不甘罢休,日伪军400多人,又偷偷地摸进来安城,准备对前来攻城的新四军实行突然袭击。罗炳辉根据侦察到的情报,分折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提出趁日军主力外出,夜袭来安城的作战方案。按照罗炳辉的部署,郭运才叔叔和我父亲所在五支队深夜拆开城墙,经过猛烈攻击,一举攻占了来安城。埋伏的日伪军慌了手脚,企图回援,在遭到打援部队的痛击后,向滁县逃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打来安】</p><p class="ql-block"> 1940年1月,郭运才叔叔在罗炳辉司令员领导的新四军第五支队八团二营任副排长,又参加了“三打来安城”战斗,叔叔郭运才和父亲郭云山奋勇加入突击队。</p><p class="ql-block">1940年5月27日,日伪军又出动了2000余人,有野炮两门、山炮四门、迫击炮数门、掷弹筒30余个、重机枪10挺、轻机枪10余挺,30余辆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准备抢夺夏收粮食,第三次侵占了来安城,以摧毁皖东抗日根据地,对淮南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再次进行扫荡。当时,罗炳辉司令员闻讯后立即召集干部研究对付办法。讨论会上,罗炳辉分析说:“根据各方面情报,敌人数量比我们多,仅日军就有600多人,加上几十门炮、十几挺重机枪,若是把他们放出城来展开攻势,还真不好对付!可是敌人是几处拼凑起来的,又没有发现我们,所以戒备不严,这就好像笼子里的老虎打盹,好制服。如果我们能先下手,打他个措手不及,就有把握取胜”。接着罗炳辉调集了作战部队交代了任务:八团一、二营和十团一营分别担任城北、东、南三面攻城任务,八团三营和特务连在来安至八石山及来安至新集大道之间设伏,以阻击由滁县方向来犯的增援之敌和堵截由来安城溃逃之敌。司令部设在距城东北方向1公里的村庄。</p><p class="ql-block"> 淮南5月已是初夏,夜很深,很静,一张铁网在这深深的夜色中悄悄地向来安城撒开。部队乘着月光,父亲八团第一营第一梯队由祁家岗向来安城分组前进,叔叔八团二营第二梯队向双塘子前进,第三梯队进至朱庄停止待命,我各参战部队于29日凌晨一时发起进攻。父亲一营第一梯队攻击组从城西北角进入城内,沿街搜索敌人的驻地,一直没有被敌人发现。十一团一营在青龙街经和平栈向街口突击前进。</p><p class="ql-block"> 叔叔郭运才所在的八团二营,是从2017年4月23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二师后代参观“三打来安城”战地的东北角下水道爬进城内的。叔叔他们越过敌人的防线,一路向西大街搜索前进,一路在东北角的小巷内与敌人遭遇,展开战斗。</p><p class="ql-block"> 父亲八团一营首先突入城内,将驻扎日伪军的院子团团围住。拥挤在房内的日伪军,遭到突然攻击,顿时晕头转向,仓皇应战,退居到几个四合院里顽抗。四合院的周围筑有围墙,又高又厚。由于没有火炮,一时难以拿下,眼看天快亮了,仍然消灭不了院中的敌人。父亲和八团一营的战士们急中生智在炸药包里塞进硫磺,将炸药包外面用破布、稻草捆扎,然后浇上煤油,投入敌阵后爆炸燃烧。这种火攻的办法很奏效,并迅速传播到二营和十一团一营,这时各火力组将先准备好的土制雷管炸药里放进大量的硫酸,装入竹筒里,竹筒外面包上破布或稻草,再浇上桐油,投向敌人驻地的草房,雷管爆炸并燃烧了。刹那间,敌人驻地内爆炸声、枪炮声四起,烈焰腾空,瓦片乱飞,墙倒屋塌,日军在火焰里,鬼哭狼嚎,争相逃命,有些刚冲出火场即被击毙,数百名日伪军连同他们的“扫荡”计划,随着一场大火而灰飞烟灭。伴随冲天的火光,我军顽强阻击,战后部分伪军逃出城外,全部日军被歼灭,战斗胜利结束。</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指挥“三打来安城”战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炳辉司令员亲自指挥的三打来安城,使日伪军心惊胆战,新四军声威大震,从那以后,日伪军慑于新四军的声威,再也不敢轻易来犯,淮南路东抗日根据地日益巩固、壮大。而就在这场火攻来安城的著名战斗中,父亲郭云山英勇善战,头部负伤,叔叔郭运才机智勇敢、冲锋陷阵,在与日军拼杀中光荣牺牲,年仅22岁。父亲和叔叔受到罗炳辉司令员表扬,叔叔立功。郭运才叔叔以艰苦卓绝视死如归的坚强意志,浴血奋战不屈不饶的战斗精神,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年轻生命。</p><p class="ql-block">桃花红,桃花艳……盛开那一年一年,迎风迎雪向太阳,千里剪不断……又是一年清明时,已是人间四月天…</p> <p class="ql-block">郭晓梅在叔叔郭运才烈士墓碑前(陈龙狮 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迎春花盛开的今天,我再次来到这片红土地,寻找父辈血与火的战斗足迹。每当看到皖东烈士陵园那高高耸立的血染纪念丰碑时,我感到格外亲切,思念万千,雄壮嘹亮的新四军军歌在我耳边响起,“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p><p class="ql-block"> 叔叔是一名伟大的新四军战士!时空穿越,隔世相会,我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呼喊着:亲爱的叔叔……叔叔……我来了!我要继承您的革命遗志,沿着您的革命道路走下去!让铁军精神发扬光大,永远做党的好女儿! </p> <p class="ql-block">1969年,老红军郭云山送女儿郭晓梅参军留念(郭晓梅 供图)</p> <p class="ql-block"> 红梅绽放敬先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