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活成动词和数量词

王海荣

<h3>大家好!我是海荣,国营企业员工激发潜能教练,写作300天,公众号写作13.5万字。</h3></br><h3>写作是人人需要的底层能力!写作的本质是思考!</h3></br><h3>早上在新知读书会听李浩英教授分享的一句话:<strong>把自己活成“动词”和“数量词”不要活成“名词”和“形容词”,</strong>给了我深深的思考和启迪。</h3></br><h3>每年年底我们都会做总结和第二年计划,这些日子,我也在规划如何写出自己想要的总结和规划,忽然感觉到多用“动词”和“数量词”来做总结与计划更<strong>高效</strong>,之前好像更多用的是“名词和形容词”。</h3></br><h3>你的总结和计划做好了吗?我决定用下面三个关键词引导来做?不知是否能支持到积极成长的你?</h3></br><h3> <h3><strong>               目标</strong><strong></strong></h3></br><h3>每个人年底做的总结多数是公司领导安排的必须要做的工作总结。</h3></br><h3>一般销售部门是<strong>被动</strong>的每月各个数字的<strong>监督和累加</strong>,年底算完成百分率。然后新的一年再接受新的销售指标分配,用的全部是数量词。</h3></br><h3>有些部门员工是没有数量词的,更多的是“名词”“形容词”。比如“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任务......”“很顺利地开展了XXX活动”。</h3></br><h3>个人成长总结也没有<strong>细致盘点</strong>。<strong>每年年初的计划决定了总结的格式,也决定了一年的行动。</strong><strong></strong></h3></br><h3>个人生活的五大领域是:<strong>工作事业、个人财富、婚姻家庭、学习成长、人际关系。</strong></h3></br><h3><strong>越优秀的人目标感越强</strong>,新的一年当中目标要如何制定?正如写作老师<strong>自媒体人</strong>,年入千万的<strong>粥左罗老师</strong>在12月25日的公众号文章“<strong>2024年,拒绝瞎忙、拒绝碌碌无为的核心是:目标、目标、目标</strong>”。</h3></br><h3> <h3>没有目标不用学习时间管理,不用目标管理,不用思考,跟风似的被他人裹挟着随大流,一年下来也就只能用“名词”和“形容词”来总结了。几年来的生活一直停步不前,有时还感觉自己运气不佳,好事总是轮不到自己身上。</h3></br><h3>那么如何做好年初的目标呢?</h3></br><h3>一定用很清晰的“数量词”把自己五个领域的目标定出来,每一个目标背后都有详细的数字来支撑。举例:李浩英教授《新年决心书》的一部分“在精神健康方面要做的”图表。</h3></br><h3> <h3>最关键的是还把<strong>每年的目标落实到每月的分解行动上,并在表格后面每一项月底总结复盘“是否完成”。</strong><strong></strong></h3></br><h3>年初一个具体详实的目标就是自己每天行动的指南针,<strong>每天的时间围绕自己的目标去规划</strong>,而不是被抖音、小视频或者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牵绊。</h3></br><h3>每天碌碌却无为的状态相信是每个人都不希望看到的状态。</h3></br><h3><strong>没有不想好好学习的孩子,同时也没有一个不想变得优秀的成年人</strong>。</h3></br><h3>那就从自己<strong>年初详实、具体,严格按照时间和数量来规定的目标开始做起。</strong><strong></strong></h3></br><h3>年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月目标的完成,月目标的完成必须是每周的实际达成,也就是落实到<strong>每天清晰自己要做什么</strong>?</h3></br><h3>正如007写作行动群里的“天-周-月-年”的目标数量设计一样。每天写300字随笔,每周写1篇公众号,一起坚持7年。</h3></br><h3><strong>“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目标制定得越详实,能被执行完成的几率会越高。</strong><strong></strong></h3></br><h3>有人会说:我不喜欢被框架约束,更喜欢随性的做自己喜欢和愿意去做的事。</h3></br><h3><strong>人的天性是懒惰的,没有思考和记录是不会有认知和行动出现的。</strong></h3></br><h3>人永远做不到认知以外的事情,想都没有想过怎么会做到呢?</h3></br><h3> <h3><strong>            行动</strong> </h3></br><h3>在周岭老师写的《认知觉醒》一书中写到,“没有行动,世界只是个概念”、“没有行动就是道理都懂但做不到”、<strong>“没有行动、目标在大脑里永远是模糊不可能完成的”。</strong><strong></strong></h3></br><h3> <h3>在心理学家<strong>李松蔚老师《5%的改变》</strong>一书中同样提出:让来访者尝试做5%新的行动,看能带来哪些结果?最后反馈证明:<strong>新的行动带来了新的经验,</strong>而当新的经验打破惯性的时候,改变就一步一步地发生了。</h3></br><h3>马上行动对于每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只要迈开一小步就会有新的发现,<strong>先完成大于完美,</strong>万事开头难,开了头按照惯性去行动离目标就会越来越近。</h3></br><h3>我记得年初2月份开启自己创建公众号的时候,想着太难了,要下载APP,还要学习那么多课程,还需每周必须完成一篇文章,总感觉自己做不到,在007写作社群几位老师的带领下,一项一项、一周一周结果都做到了,年底做总结时,自己感觉都是奇迹,自己从来没有想过会公开写作,从来没有向今天这样有力量,就是有了一个公开的承诺,一鼓作气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就有了64篇的记录。</h3></br><h3>所以,<strong>只要行动起来就会有结果</strong>,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会变成一个事事好运的人。</h3></br><h3> <h3><strong>               坚持</strong><strong></strong></h3></br><h3>经济学里的<strong>复利思维曲线</strong>很形象地给出了长期坚持的结果,<strong>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strong></h3></br><h3> <h3>《认知觉醒》书中写到<strong>缺乏耐心是人类的天性</strong>。</h3></br><h3>这么多年的成长让我明白想要<strong>坚持得更长久</strong>,<strong>需要自律与他律结合</strong>。更关键的是要<strong>做感兴趣的事情,才更愿意坚</strong>持。</h3></br><h3>忽然想到了这五年来我坚持做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的各种内容输入和输出,源于我的<strong>兴趣和热爱</strong>,学习已经是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爱分享也给了我带来了价值感。</h3></br><h3>也源于自己加入了<strong>取得优秀成果老师创建的网络学习社群</strong>,跟随一群优秀的老师,<strong>每天被激励和感动,</strong>看到了优秀人士每天的坚持行动,互帮互助,在大家的影响下,一路坚持不掉队。</h3></br><h3><strong>人际圈每年都在更新,专业知识在不断积累,自信心在逐渐增强</strong>。</h3></br><h3><strong>坚持在自己的拉</strong><strong>伸</strong><strong>区多行动,因为在舒适区会让自己无聊懈怠,困难区会让自己因畏惧而逃避无法坚持。</strong><strong></strong></h3></br><h3><strong>在新的挑战中折腾自己,做跳一跳能够得着的事情,让自己不断得到正反馈来</strong><strong>鼓励</strong><strong>自己</strong><strong>的</strong><strong>坚持。</strong><strong></strong></h3></br><h3><strong>目标、行动、坚持把自己活在动词和数量词,做好2023年总结和2024年计划!</strong><strong></strong></h3></br><h3><strong>2024年加油!</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uRMkg2l1dGJnNeY8c-Cd5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