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炳春:东固明峯山上的一棵松

红炭

走进东固烈士陵园至高处,是著名烈士墓区,中间矗立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赖经邦、黄公略、曾炳春等七位著名烈士墓安放在这里。这些烈士英勇顽强、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青生命。带着敬仰之情,我们来到曾炳春的故居探访。<br><br>曾炳春烈士故居欧家龙位于东固西北6公里的山坳间,全村为曾姓人家。鼎盛时期,全村有30多户,近200人,曾为明峰堂。<br><br>基祖十九郎,宋朝由兴国珠溪徒今地,此地四周环山,村民住户坐落在田垅中。<br><br>村左边是金钩形山,右边是王下山,村后是金钩形山腰,正前方是明峰。明峰山是富田与东固交界的九寸岭山脉最高峰,也是通往富田、吉安的重要交通要道,四周诸山将村庄环抱。<br><br>巧合的是曾姓堂名是明峰堂,而曾氏祠堂正对面,约5华里的一座大山也叫明峰山。两地交相辉映,一道亮丽的风景。 <br><br>村庄内有一古道,古道上还有石拱桥,古道用块石铺就而成,宽约一米。此道上石拱桥,长3米、高宽各2米有余,桥虽经千百年的雨蚀水冲,仍保持完好,十分坚固。 <br><br>在公路还未修通和白云山水库未建之前,此道上可达兴国、赣州,下可通富田、新圩、吉安。村内有造纸坊、饭馆和茶庄,可供行人和挑夫歇脚和住宿,交通便利,这些足可见当时的繁荣。<br><br>欧家龙距离富田20多里,文天祥年少年时,多次从村中古道到东固拜会学友,上大乌山游玩赏景,入仕后仍几次路过此地。据村内老谱上记载,曾有几位村人与文天祥兄弟俩求学,且学友之谊非同寻常。文天样荣登状元榜被封官后,还念念不忘这几位学友。宋咸淳十年(1274年)春,文天祥出任赣州府知州,从水路上赣州,仅三个月把赣州混乱治理的有条有紊。<br><br>据传1275年正月十三日,文天样在老家富田接到朝廷谢太后上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下的“哀痛诏”。文天样却痛苦涕泣,没有任何犹豫,决心应诏勤王,挽救宋王朝。他奉诏的第三天,就传檄诸路,聚兵积粮,并且把自己的家产尽充军饷,很快就“纠募吉赣乡兵三万人”。<br><br>出发前,文天祥来到离富田老家20多里路的大乌山祭拜。念友之情顿时心生,便策马沿古道来到欧家龙。好友和村民对文天祥的到来甚为高兴,便热情的相邀在祠堂品茶喝酒。席间,文天祥借酒兴,于少时朋友一唱一和,赋诗吟对。几位长者见状,连备文房。请状元即席留墨宝。文天祥欣然提笔,用颜体写了一联:“聖道开源鲁国于今传世远,文章入翰宋朝自古与天长”。<br><br>写完后,又用隶书写下横批:“家传宋代明峯”,落款是“咸淳十年甲戍仲夏,富川文山先生字宋瑞题相书”。字端庄宏伟,浑厚有力,一气呵成。而且把曾氏源流,该村人文景观,自然贴切嵌入其中。对仗工整,字正意圆,实为绝对,令围观的村人拍手称妙。后来,村人择良材雕刻好,悬挂于堂前。<br><br>其意思是说,这个家族发源于鲁国(山东),源远流长,一直繁衍至今。祖上自古有名望,在宋代出过大文人,因文才进入翰林。<br><br>文天祥临行前,行至石拱桥旁,见桥边一石碑,即刻挥笔写道:“我从南方来,停骖抚遗踪,故河蓄潢潦,荒城翳秋蓬。凄凉戏马台,憔悴巨佛峰。沧海变桑田,陵谷代不同。朝为朱门贵,暮作行旅穷,乘除信物理,感慨击所逢。古来贤达人,一醉万虑空。如此独醒何,悲风逐征鸿。”此碑文在文革期间被毁,谁知文天祥的这次造访竟成了与欧家龙的择别,文天祥留下的国宝成了绝笔。<br><br>文天祥转战抗元前线后,身陷敌手,在狱中监禁三年,屡经危逼,始终忠贞不屈,1283年殉难于大都。<br><br>800多年来,一代代欧家龙人睹物思亲,历代缅怀这位民族英雄。<br> 欧家龙村内曾氏祠堂在第二次国内战争得已保留幸存下来,的确是个偶然。欧家龙位居要道旁,又有160多名村里青年随曾炳春参加了红军,究竟为何能让国民党反动派慈悲呢?<br><br>原来欧家龙曾氏,和全国曾氏均同一祖宗,始祖曾参郕国公宗聖,正是祠堂门前这块匾宗聖弟救下了欧家龙。<br><br>1930年12月20日,张辉赞率18师进占东固,与公秉藩误战,蒋介石臭骂后迁怒于东固人民,恼羞成怒,在东固烧杀三天。张辉赞一曾姓副官,湖南双峰人,系曾国藩家族,第一天曾副官带部队进剿东固路过欧家龙,命众匪拥进村在祠堂堆好柴草,正欲点火时,这时曾副官举起望远镜一看,匾上三个“宗聖第”大字赫入眼帘,还有那文天祥的墨笔对联,宗聖第不与自己祖祠一样吗?也许是良心发现,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曾副官此时动了侧隐之心,传令下去不得点火,撤去柴草,退出欧家龙。<br><br>据说曾副官命手下找来一块木板钉在祠堂前墙上,板上亲书“此乃参公宗聖后裔,请诸弟兄勿扰,十八师曾XX。后来这块牌真起了作用,此后不久张辉赞之妻朱性芳替夫报仇,亲自上东固山烧杀,李抱冰的53师撤离东固再次骚扰,最后国民党74师占领东固,又来了一次更大的“三光”政策。东固几乎是片瓦不留更别说这样的大建筑,然而唯独欧家龙的祠堂、民房安然无恙。<br><br> 曾炳春在东固乃至赣西南,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据曾氏族谱记载,曾炳春的父亲纪忠,字节义,生于清同治辛未,母亲唐氏,生于清同治甲戍年东固洲上人。生有三子一女,长子路长生,夭折。次子广谱,末子广诏。<br><br> 曾炳春是末子,族谱名:广诏,奶名岁生,生于1902年,从小父母就给他讲丹心报国文天祥虽一直被皇上训斥,但从不放弃,不忘初心的故事,由于受到了父母的熏陶。他从小就好学不倦,立志要做一个尽忠尽孝、顶天立地的男子汉。<br><br>他长得不算高大,但很魁梧。喜欢练武,村里一位打师常教他武功。后来,他在欧家龙小有名气。他能跑赢狗,轻功也了得,能站在门口,一个纵跃上屋檐拿一匹瓦下来,又一个纵身跃将瓦放回原处,这是村里人印象最深的事。<br><br>他小时家里穷,靠舅父夜晚给他上课读书。他很聪明,长进很快,后来考取了设在吉安县的江西省第七师范,公费上学才读完中师学业。毕业后在吉安永阳小学教书,与此同时,他参加农运,组织农民协会,加入了共产党。北伐军攻占吉安后,曾炳春任吉安总工会秘书兼码头工会主席,开始崭露头角。<br><br>从1927年“吉安8·6事变”,到东固暴动;从1928年2月任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七纵队长到率部赴兴国支援崇贤农民暴动以及率部粉碎敌人“五县会剿”,他都身先士卒。<br><br>从1929年任中共赣西特委委员、赣西南路暴动总指挥及军委书记。他成功地使吉安县靖卫队大队长罗炳辉投诚起义,走出了一条以农军为基础同教育改造绿林武装相结合的方式,创建革命武装,从而为壮大、扩大红军的统一战线政策提供了经验。<br><br>从1930年任红六军军委委员兼第二纵队政治委员和第四支队政治委员,还是任赣西南红军学校校长、赣西南赤卫军总指挥、中共赣西南特委候补委员、军委和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常委兼军事部长,他率部参加攻打唐云山旅的战斗,不断在战斗中成长。<br><br>从领导组建红二十军,任红二十军军长,后任二十军政治委员,率全军参加第七、八、九次攻打吉安的战斗,他屡建奇功。<br><br>从当选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到“六大”后中央候补委员,他一步步成熟,成为红军高级指挥员。<br><br>1930年12月发生的“富田事变”,发动者率领部队包围了红二十军军部,将军长刘铁超扣押,他果断处置。<br><br>后任湘赣边界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政治委员兼红二十军政治委员、临时总前委委员。他相信党,忠于党。<br><br>在任红二十军军长时,一次回来给母亲唐氏祝寿。曾炳春骑着战马,带着一班人马从富田经九寸岭回到欧家龙。<br><br>曾氏宗族人全部出来迎接曾炳春,称赞他为穷苦人打天下,是革命的群众领袖。表示愿意跟着他闹革命。<br><br>两天后,曾炳春要回部队了,村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场面,除一家任保长的外,其余全部报名参加红军,160多人浩浩荡荡离开了欧家龙。<br><br>曾炳春将来自家乡人,男的扛枪打仗,女的在洗衣队、宣传队等。<br><br>几年后,除1人负伤回来养伤外,其他160多人都死于战场,杳无音信,都成了无名英雄,葬于祖国的山山水水之间。<br><br>他将全村青壮年和亲人带到了部队,村里仅剩下30多人。解放后,曾姓人家只剩一家。后来,一些人从永丰、罗家地、陶金坑等地迁入。<br><br>1932年5月30日,曾炳春因肃反扩大化在公略县(现吉水县)水南乡被错杀,欧家龙人十分痛心。<br><br>曾炳春被杀后,村里人将他的遗体运回村。他的妻子顿时瘫倒在地,5岁的女儿跟着母亲呼天喊地,那场面让人潸然泪下。大家凑了点钱,买了棺木和青砖,安葬在村前明峰山下的九山美小道旁。<br><br>曾炳春的妻子由于受到打击,精神失常。在村里半夜到处乱走,嘴里时常呼喊着:“岁生,你在哪?”、“岁生,你什么时候回来呀?”。不久后,她脑子就没有了清醒的时候,连女儿也不会照顾了。一天清晨,她抛下女儿,往山坑的小路走去,再也没有回来了……<br> 女儿只好给别人抚养,长大后,嫁到永丰芭蕉垇叶家。 <br><br>曾炳春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追认为革命烈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组织上作出公正结论和高度评价。至此,烈士的冤案得以彻底昭雪。<br><br>80多年后,欧家龙人心中依然记得那个乳名叫“岁生”的曾炳春,他是明峰山上一棵松,苍劲挺拔,玉树临风。你是东固人民的好儿女,赣西南红军和根据地创建人之一、赣西南群众的领袖。<br><br>硝烟散尽,江河日新。回望这段历史,我们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中,感悟到了当年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宏阔;从“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陈毅的诗中,感悟到了当年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壮美。<br> 东井冈啊,你承载的太多太多,你所承载的不仅是光荣与梦想,还见证了胜利与挫折。<br><br>明峰山啊,你依然那样巍峨,明峰堂的先辈们,是你们用生命写就东固历史、中国革命史,每次抉择都是热血无悔,你们的英名将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br><br>安息吧,英烈们! 东固欧家龙曾氏祖祠 曾氏祖祠内明峯堂 罗炳辉军长后代罗新安、曾炳春军长后代堂侄曾昭荣在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