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游__臻享滇西

Guo

<p class="ql-block">滇西是云南境内昆明以西的广大地区。狭义上指怒江以西的区域,即含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实际上并没有切确的划分界线。我们这次旅游去的就是这两个地区。2023年11月25日至30日,途经昆明—保山—芒市—腾冲,历时六天臻享滇西之旅。</p><p class="ql-block">25日中午抵达昆明,入住酒店后打车前往云南陆军讲武堂。在翠湖公园附近品尝了云南美味米线。</p> <p class="ql-block">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开办于1909年。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陆军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p> <p class="ql-block">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一座极其标准的“走马转角”式的建筑,4面楼房浑然连为一体,层高通透,错落有致,各长120米,周长480米,占地宽大,四面都有拱形门洞出入。</p> <p class="ql-block">复原的学员宿舍</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陈列一块药店的牌匾《曲氏大药房》。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滇军将士奔赴抗日前线,曲氏大药房为抗日英雄们捐赠了3万瓶“焕章百宝丹”,此药后来成为了重要的军备药物。所谓“焕章百宝丹”,就是大名鼎鼎的“云南白药",它的创始人—曲焕章。他曾经担任陆军讲武堂一等军医,并被当时的滇军首领唐继尧赠送“药冠南滇”匾额以资鼓励。</p> <p class="ql-block">这所远近闻名的军事学校,培养出了上百名将帅之才。也是在这个“将帅摇篮”,朱老总、叶帅纷纷开启了自己的革命之路。</p><p class="ql-block">1909年11月,朱德顺利考上讲武堂,被编入丙班步兵科。1911年10月11日,朱德从讲武堂毕业,被分配到蔡锷的部队当军官,任19镇第37协74标2营左队当副目,不久后任2营左队排长,授少尉军衔。</p> <p class="ql-block">1917年夏,叶剑英又报考了云南陆军讲武学校,被第十二期炮科班录取,1919年12月22日,以优秀的成绩从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毕业,被云南督军公署授予陆军炮兵少尉军衔,分派滇军任职。</p> <p class="ql-block">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改办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为止,历时28年。先后经历了清代云南陆军讲武堂和民国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两个时期。云南讲武堂走出了两位元帅,二十几位上将;有三个国家军队的总司令和一个国家的国防部长出自这里。培养了数百名将军,中将以上的高级将领有数十人,朱德称之为“中国革命的熔炉”。</p> <p class="ql-block">讲武堂的旁边就是翠湖公园。由于垂柳和碧水构成其主要特色的缘故定名为翠湖。它以“翠堤春晓”而闻名四方。每年冬季都有大量海鸥从西伯利亚飞到昆明过冬,其中就有一部分在翠湖栖息。</p> <p class="ql-block">翠湖公园里有座聶耳雕像。聂耳(1912年2月15日~1935年7月17日),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p> <p class="ql-block">从翠湖公园出来后,打车前往金马碧鸡坊,从地图上看到附近有蔡锷故居,就去看了一下,现在是家餐馆。网上查了一下,这个地方不是文物。根据史料记载,蔡锷将军来过昆明两次,曾居住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原址旁,目前这处居所已无处找寻,绝非是位于东寺街口的得意居。</p> <p class="ql-block">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心三市街与金碧路汇处,高12米,宽18米,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是昆明的象征。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原“金马碧鸡坊”于10年动乱中被拆毁,现有的"金马碧鸡坊"是1998年在原址按原风格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当太阳将落,余辉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这就是60年才会出现一次的"金碧交辉"的奇观。相传,清道光年间,这个奇观曾经出现过一次。"金马碧鸡坊"的设计体现了古代云南人对数学、天文学和建筑学方面的造诣。</p> <p class="ql-block">26日上午,从昆明乘坐城际列车C340近4个小时到达保山市。</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保山千和园饭庄吃的饭。并汇合了两位直接来保山市参团的团友。</p> <p class="ql-block">中餐后乘旅游大巴2个多小时来到了芒市,又汇合了4位在芒市参团的团友,旅游团一共12人。芒市,傣语称“勐焕”,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地处云南省西部。</p><p class="ql-block">下午游览了第一个景点,勐巴娜西珍奇园。勐巴娜西(傣语译义: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是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园内荟萃了罕见的古树名木、珍稀植物、奇石珍宝。在这里你将观赏到罕见的百年古榕、千年紫薇、亿年树化玉、世界濒危名木、大型根艺,是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基因宝库,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德宏州首创、云南独有、全国罕见的生态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的纪念亭,汉白玉的周总理雕像栩栩如生,碑文上用汉、傣、景颇三种文字撰铭着1956年12月周总理与贺龙副总理同缅甸总理吴巴瑞一行专程莅临芒市主持两国边民联欢的历史性事件。</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凤尾竹林,青竹高耸入云,翠叶飘拂似凤尾,蔽天遮日,凉爽宜人,展现一派边塞傣乡风情。</p> <p class="ql-block">跃入眼中的是两块大奇石,一个形似骏马,一个酷似雄鸡,恰似春城昆明的金马、碧鸡标志。</p> <p class="ql-block">树基苍虬、形状怪异、白花清香、品入中药的鸡蛋花树。</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棵巨大的树化玉,足有三十米长,分成几节,静静的躺在路边。可以看出,整棵大树从头到尾已经全部为石质,这样的硅化木整个园区上百棵。</p> <p class="ql-block">珍藏馆内,陈列着来自国内外的200多种奇石、化石和大型根雕,精品荟萃,珍奇罕见。既是供观赏的奇珍异宝,又是对青少年进行地质和古生物知识科普教育的生动课堂。</p> <p class="ql-block">火鸟蕉(鞭炮花)</p> <p class="ql-block">园内自然放养的孔雀,孔雀美丽多彩,却是不可以随意亲近的,它具有一定的攻击性。</p> <p class="ql-block">下午游览第二个景点勐焕大金塔,位于芒市城区的雷牙让山之巅,海拔1079.6米,传说释迦牟尼生前转世为金鸡阿峦时曾生活于此。原雷牙让山佛塔毁于1942年抗战时期,芒市市区的勐焕大金塔也毁于1966年,之后决定将两塔合一重建,定名为勐焕大金塔。</p> <p class="ql-block">勐焕大金塔主体整座塔高76米,塔底基座直径50米,造型为八角四门空心佛塔,塔身主体为钟型大塔,第二、三层各建有小塔8座,第四层外平台建有8个精美的花瓶塔。基座之上的主心柱以大钟和13个钵上垒砌而成,最高点戴有重达2.3吨的大金顶。</p> <p class="ql-block">塔的周围有各式佛像。“三戒神像”,告诫众生“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言”。不好的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p> <p class="ql-block">“舞神金鸟”,曾是菩提善哒(阿鸾)转世的金鸟,在鸟类是至高无上的,反应能力超强,动作灵敏。</p> <p class="ql-block">“恒河女神”,是“释迦牟尼”宝座的守护神及见证佛祖功德的使者。</p> <p class="ql-block">勐焕(芒市)守虎护神,勐焕是傣语,勐焕(芒市)坝子的守护神是老虎。在勐焕这个坝子是老虎守护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进入塔内,下3层为空心大厅。第一层大殿面积2000平方米,中心方柱东西南北塑有4座佛像。第二第三层外平台建有16座造型别致的群塔,塔亭内有16尊汉白玉佛像。</p> <p class="ql-block">2005年10月,由斯里兰卡佛教界赠送中国云南佛教三颗圣菩提树苗,在西双版纳总佛寺经过三年的萌养,其中一颗即安奉在德宏勐焕大金塔。</p> <p class="ql-block">圣菩提树。释迦牟尼修炼成佛的第三代圣菩提树,与佛祖舍利平等平级,拜见此树如同拜见佛祖,心诚者,能取到真经修得正果。</p> <p class="ql-block">勐焕大金塔属南亚傣王宫的建筑风格,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傣族村寨,佛塔奘寺比较普遍,它作为傣族信仰佛教的一种文化象征,与傣族村落和亚热带的大自然景色构成和谐统一的优美风光,传奇而迷离。</p> <p class="ql-block">大金塔的对面便是大“银塔”,誉为勐焕万佛银塔。一金一银,遥遥相望,堪称当代芒市最具代表性的佛塔标志建筑。银塔景区分山上和山下两部分,山下景区有手语莲花区和正觉柱。手势多达24个,为傣族舞蹈手势,代表了不同的意思,欢迎游客来到美丽的孔雀之乡德宏。正觉广场矗立着一个造型别致的柱子“正觉柱”,意为真正的觉悟。一个人只有正觉、正心、正直、正义,真正觉悟,领悟真理,才能获得智慧。</p> <p class="ql-block">塔影广场,以景造影,以水为镜。</p> <p class="ql-block">上到山顶,豁然一亮,一座纯色的银塔映入眼帘。明媚的阳光照耀下银白筑严圣洁,让人肃然起敬。这里也是摄影打卡的必选之地,非常具有艺术想象力,</p> <p class="ql-block">银塔以银白色为主调,象征纯洁与虔诚,塔身由80个小塔构成,每个塔尖和装饰都由工匠纯手工雕刻而成,展现了傣族匠人的精湛技艺和虔诚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大银塔与大金塔遥相呼应(两塔间直线距离千余米)</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入住芒市的锦泰酒店。这辆0527的大巴就是我们这几天的旅游车。</p> <p class="ql-block">27日早晨,行程安排去瑞丽市,游览姐告口岸和一寨两国。“姐告口岸”与缅甸木姐镇紧紧相连,是瑞丽市跨江的村镇,陆路与缅甸相连,历史上称为飞地。“一寨两国”位于中缅边境 71 号界碑旁,国境线将一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中方一侧称为银井,缅方一侧称为芒秀。两个景点很有吸引力。可是很不巧,车子在路上被告知因军事演习道路被封,过不去了,只好掉头返回去腾冲。途经龙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龙江大桥,亚洲最大的山区悬索桥,横跨云南保山市与腾冲县龙川江峡谷,历经5年修建,总长度为2470m,主跨度为1196米,与水面相距280米!该桥的钢索总长1950米,两边338条钢索,合计659000米!就像是两条大龙在翱翔,让人看得心惊肉跳!清晨的雾气,根本就看不到对岸!龙江大桥在云层中若隐若现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来到和顺,在这家百年老字号的店铺,旅游社安排我们自己体验制作松花糕。松花糕是一种采用天然松花粉加红豆制作的小吃,松花粉被誉为天然食品之冠,富于营养,蛋白质含量很高。</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云南著名的侨乡。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成为云南省四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名“阳温墩”,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和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和顺古镇依山傍水、环山而建,绵延数里,聚落着寺院、道观、祠堂和众多小巷,还有100多幢清代宅院,建筑中西合璧,既有徽派建筑的婉约,又有西式建筑的明朗,兼有东南亚风情。</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成立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是本乡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捐资创办的乡村图书馆。现有藏书11万余册,分藏古籍、民国、中华再造善本、现代等书库,被誉为中国乡村最大的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和顺小巷沿和顺三合河而建,由近万平米的古建筑组成,其中包括清末腾越镇总兵张松林的老宅。和顺小巷与和顺湿地毗邻,其中的大马帮博物馆,用近2000件实物和近百幅老照片展示南方丝绸古道的历史;大马帮生活场景;滇商辉煌的历史;和顺人“走夷方”的生活方式。小巷中可体验“玉出腾越、运自和顺”的翡翠文化。可看到古法造纸、皮影等多项非遗项目和民间手工艺展示。</p> <p class="ql-block">南方丝绸古道上的运输方式主要是马帮驮运。馆内雕塑展示马锅头带领大马帮翻山越岭的情景。两千多年来,行进在南方丝绸古道上的大马帮,为加强中国与世界的物质和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腾冲是这条古丝道上的重镇,是大马帮驮来的翡翠城,有600年历史的和顺古镇是古道上的明珠。“走夷方”是世代和顺男儿到缅甸、印度等国家闯荡的谋生方式。</p> <p class="ql-block">“水上印象”,旁边是陷河,是和顺三合河的主要源头,有着良好的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p> <p class="ql-block">全国最小的造纸厂。古法造纸,始于清代,与腾篾、腾药并称“腾冲三宝”。腾冲宣纸白净、细腻、柔韧,吸水性能好,用墨后能渲染出层次,可保颜色数百年不变,受到书画界的广泛推崇。</p> <p class="ql-block">总兵府原清朝末年腾越镇总兵张松林老宅,建于光绪末年,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06年保持原貌从腾冲市区整体迁移到和顺。</p> <p class="ql-block">家风文化长廊,位于和顺野鸭湖畔,以讲述和顺故事,浮现古镇家风文化为思路,沿400米的长廊,错落分布了二十多组精心设计创作的石雕和装置,把浓缩和顺家风文化的十八个故事,通过雕塑艺术的手段,一一呈现。</p> <p class="ql-block">野鸭湖,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湖水碧绿,长廊静谧,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湖水与群山相映,景色优美。</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大水车。</p> <p class="ql-block">艾思奇纪念馆位于和顺古镇东北部,是艾思奇的父亲李曰垓于民国七年(1918年)修建的(李曰垓是辛亥革命的元老,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p> <p class="ql-block">艾思奇(1910年3月2日—1966年3月22日),云南腾冲人,原名李生萱,蒙古族,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故居共有展室三个,以文字、图片、实物为主要展示手段,以艾思奇的生平事迹为主线,科学、规范的展出艾思奇生平事迹、哲学成就及贡献。</p> <p class="ql-block">双虹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初年,相传为桥头老爷寸玉率众建修,清光绪十年(1884)重修;双虹桥新桥建于1921年,两桥形如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p> <p class="ql-block">初秋的腾冲和顺古镇游人如织,大家被眼前的极边文化所吸引: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楼阁等遍布古镇,墨青色的石板路,一泓碧水绕村而过,一切显得恬静而美丽。</p> <p class="ql-block">来腾冲,你得看看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大型实景舞台剧《梦幻腾冲》,这个舞台剧将腾冲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全部融入其中,80分钟将极边名城的人文历史演驿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p> <p class="ql-block">云南人在世界上最险峻的横断大山中,手牵着马,用脚走出了一条通往东南亚、南亚、又通向欧洲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西南丝绸古道。古道悠悠,生死茫茫,一代代的男儿离别家乡走夷方。</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腾冲是面对东南亚主战场。中华20万远征军壮士从这里走出国门,抗击日寇,浩然正气,凭慰为国殇。</p> <p class="ql-block">腾冲不缺的就是古村、古巷、古牌坊,老故事里说着的是活着的历史,老作坊里手工造纸、雕版印刷、扬琴说唱、西腔皮影,门店内裴翠、黄龙玉多种宝石珠光宝气,赌石的传奇还在流传。</p> <p class="ql-block">这么多的历史和文化被导演巧妙的融合进了梦幻腾冲表演,运用现代的声光电手段辅助,配合演员的倾情演出,来到剧场的客人在这里经历一场跨时光的文化艺术盛宴。</p> <p class="ql-block">腾冲县城附近,有一片天然的地热温泉奇观。因火山活动而在腾冲境内形成的汽泉、温泉群约有 80 多处,温泉的水温高达90 ℃以上。最有特色的是大小滚锅。</p> <p class="ql-block">热海大滚锅直径约6.12米,水深1.5米,水面温度96.6°C,为八角形的大沸泉。锅内有三个主要喷水口,不断地喷吐着热水和热气,其中较大的一处,涌水如柱,跃出水面30公分,出水口的温度达102°C。据史载:二十世纪30年代时,大滚锅喷水高度近3米,景象更为壮观;50年代时喷出的泉水约有1米高,像一朵莲花冉冉上升,被誉为“一泓热海”。</p> <p class="ql-block">27日晚上入住腾冲民航假日酒店。</p> <p class="ql-block">28日上午来到滇西抗战纪念馆。进入大厅一块榴弹炮挡板型屏风映入眼帘,它上面所写“铭记历史”四个大字便给予我们深刻的警醒。滇西抗战纪念馆是每个中国人应该铭记的历史,展示了滇西抗战的历史资料和中国远征军的英勇事迹,通过实物和照片重现了滇西抗战的历史场景,让人感受到历史的震撼力和对先烈们的敬意和感恩。</p> <p class="ql-block">正前方的三人立体雕塑,中间是中国远征军将士,左边是滇西抗日民众、右边是国际盟军力量。这三股力量凝结成滇西抗战的中流砥柱,也是滇西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立体雕塑后面的浮雕,展现的是滇西人民修路支前、远征军战斗的场面。上方是盟军的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三面墙壁挂满中国远征军及盟军佩戴过的德式、英式、美式钢盔,非常震撼。代表着千千万万的中国远征军及盟军将士不朽的英灵。</p> <p class="ql-block">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40万日本“南方军”入侵东南亚,切断滇缅公路,进逼中国西南大后方。1942年,日军由泰国入侵缅甸,中国云南边陲危在旦夕。为了保卫滇缅公路这条中国唯一的抗战输血线,保卫西南大后方,中国政府以精锐之师组成远征军,出师缅甸抗击日寇。从此,“中国远征军”作为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和特殊战争背景下产生的专用名称传布于世,并永远镌刻在民族史册中。</p> <p class="ql-block">仰攻高黎贡山。高黎贡山海拔3000多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南方丝绸之路从保山前往腾冲的天险关隘。1942年滇西沦陷后。日军为固守腾冲,曾沿翻越高黎贡山的北、中、南三条古道修筑工事,层层设防,与我国远征军隔江对峙。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担任右翼腾冲方向反攻任务的第20集团军过江后,曾在这里与守山日军148、146联队主力展开了一场空前残酷的血腥争夺。于当年6月中旬将守敌全部击溃,夺取了高黎贡山的控制权。这场血战,多在终年云遮雾障的险峰要隘中展开,战斗进程艰难卓绝,被誉为是旷古未有的“云天之战”。</p> <p class="ql-block">三攻龙陵。1942年5月日军入侵龙陵,利用四面环山的地形构筑据点,作为松山、腾冲前线的协调指挥中心。1944年5月我11集团军渡江后,曾派两个师直插龙陵,因遭日军拦腰截击而失败;7月下旬,复派5个师围攻,又因日军从腾冲、芒市增援,致我腹背受敌而撤出战斗;9月,松山、腾冲收复,我两翼主力汇集龙陵。于10月29日发起总攻,11月3日将守敌最终击溃。此役,我方三次进攻,共毙敌10640人,自身伤亡28384人。</p> <p class="ql-block">一把刀和一支步枪组成代表胜利的英文“V”,一顶满是弹孔的残破钢盔。刀、枪的组合代表硝烟,钢盔代表为这场胜利献出青春和生命的所有远征军和盟军战士。</p> <p class="ql-block">永久的秘密,松山日军地下军火库的钥匙。军火库没有找到。钥匙是真是假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名录墙是纪念馆的主要附属工程,建于纪念馆西侧,全长133米,镌刻着10万多名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姓名。</p> <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收复腾冲牺牲将士,铭记他们的抗战功勋,告慰忠魂,国民党元老、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先生提出“理应丰碑伟塚,以祭英灵,壮形绘声,传之史志”。在他倡导下,1944年冬在腾冲修建国殇墓园。</p><p class="ql-block">参战的中国远征军士兵,最大的26岁,最小的13岁,平均年龄不到18岁。李根源先生取屈原《楚辞》中《九歌·国殇》的篇名为墓园命名,意指为国作战捐躯的都是年轻战士。“殇”特指未成年而亡或战死者,墓园取名“国殇”恰如其分。</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建于小团坡脚的方形平台之上,是祭奠英灵的殿堂。正檐下悬挂“忠烈祠”匾额为于右任先生书题;门额上“河岳英灵”匾额为蒋介石题写,两侧为何应钦书写的楹联“气壮山河成仁取义 光昭日月生荣死哀”;忠烈祠正面台基上的“碧血千秋”石匾,是在国殇墓园落成的公祭会上由蒋介石电题,李根源先生代书。</p> <p class="ql-block">山坡下,墓地正面起始位置,一块刚劲的石碑上辑刻于右任题书的“天地正气”,其中“地”与“正”各缺一竖。民间解读:因为山河破碎所以“地”不能全,汪伪助纣为孽所以“正”有缺憾,至今尚未补笔,是因为台独作妖宝岛未归。</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后面的山坡,当地人称“小团坡”,高30多米,是墓园的最高处,整座山坡为墓地,远征军将士的忠魂就长眠于此。中国远征军纪念塔矗立在小团坡顶部中心位置,被石板铺筑的圆形平台环绕,纪念塔通高10米,塔基正面(南面)刻有李根源题书的“民族英雄”,其余三面镌刻着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会战概要;塔身东、西、北三面均镌刻“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为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题。</p> <p class="ql-block">在焦土抗战的国难时期,腾冲人民只能将牺牲将士的遗体集体火化,以“一碑一罐一把骨灰”的特殊形式合葬入土。小团坡上布满了上圆下方的小块墓碑,共计72行3346块,每一块墓碑上都刻有远征军将士的军衔和姓名,全部按原作战部队序列,依据军衔高低由上到下依次排列,成片的墓碑仿佛列队集合整装待发的士兵,令人感心哀泣。以坡顶中国远征军纪念塔为中心,所有墓碑向四面八方呈放射壮排列,寓意长眠于此的英烈们来自五湖四海。</p> <p class="ql-block">小团坡下,面朝正门方向,还树立了四处纪念碑。腾冲籍抗日名将寸性奇将军是抗战阵亡的高级将领之一,1986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89年寸将军遗骨从山西省垣曲县迁葬于国殇墓园,在其墓前树立了“中将碑”;腾冲战役牺牲的将校级军官有20位,墓园为此树立了“将校碑”,碑上镌刻牺牲军官姓名;</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由画家杨恩田先生设计,由纪念广场和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墓构成。广场中心是四面铸铜雕塑,正面以中国远征军“芒友会师”为背景创作,背面是“中国远征军七十年祭”祭文,两侧是镌刻中国远征军简介、战斗序列、主要战役、高级殉国将领等内容的20个侧碑。中国远征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派遣在中缅印三地对日作战的部队,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远征军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腾冲农民用棍棒拦截打死日军四人,受到远征军嘉奖。</p> <p class="ql-block">墓园大门一侧筑有"倭冢"一座,埋日军尸于其中,并由李根源先生题书刻石名"倭冢",以示侵略者的失败。</p> <p class="ql-block">银杏村景区位于腾冲城区以北37公里处,紧邻国家火山地质公园,规划面积达35.42平方公里。景区包含陈家寨、坝心、江云、四合4个自然村,人口4012人。作为拥有千年农耕历史文化的滇西边陲古村落,因为拥有天然连片的银杏林1万余亩、银杏树3万余株而闻名,其中百年以上的1200余株,最古老的银杏王树龄在1300年以上,形成了一幅“村在林中,树在家中,人在画中”的醉人美景。</p> <p class="ql-block">银杏王位于银杏小镇中心广场旁,是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互市马帮种植,树高30米,胸围6米,树冠16米×18米,树龄1300年以上,树干坚韧挺拔,树瘤日积月累,盘根错节形成树中有树、相依相偎的奇观,是树中的老寿星,百姓心中的保护神,年产银杏果达200千克。</p> <p class="ql-block">西董花园三百余年的老宅坐落于云南保山腾冲市西源街道董官村,是腾冲历代董氏族人的聚集地。董氏一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成为腾冲集军功、耕读、商旅为一体的名门望族。二十世纪初期,董氏是腾冲“东董、西董、南刘、北邓”四大名商之一。抗战时期,“西董”慷慨解囊,献物捐资,共赴国难,“西董”被腾冲人称之为富而能仁的积善之家。晚餐安排在这里,就餐前带我们参观了这里的建筑,介绍了董氏家族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董传仕古宅正院,又称家堂。正门上方悬挂着“典数佩弦”匾额,大意是:一个家族世代都要遵循做人的准则,对性情迟缓或懒惰的人,更要紧绷佩弦,时刻警醒,不可懈怠。</p> <p class="ql-block">董友熏古宅。董友熏(字南轩:1886–1966),汝让六子。以乐善好施,爱国爱乡著称,世称西董善人。</p> <p class="ql-block">董友菊古宅院。1924年冬修建。</p> <p class="ql-block">在进入董友薰古宅正院的大门上,悬挂着“品学兼优”匾和“古来最长久人家无非行善;天下第一般好事还是读书。”的楹联。用语朴实无华,言简意赅。这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一品振威将军、腾越总兵张松林拜题、恭赠给董友薰的爷爷董大纯先生的。盧额和楹联是由清末进士、著名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陈荣昌先生书写,保留至今难能可贵。</p> <p class="ql-block">28日晚上入住腾冲永乐温泉假日酒店。</p> <p class="ql-block">29日上午来到北海湿地景区。草甸漂浮在整个湖面上,各种水草经过千万年的生长不断串接而成,草排厚度达到一米多。</p> <p class="ql-block">蓝的天,白的云,绿的水,青山荡漾,碧草连天,密密麻麻的水草相互交织,形成浮萍状的草甸。在蓝天白云下,如同仙境般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有一条很长的观赏栈道,架到了湖心,方便观察各种水鸟。栏杆边上有牌子介绍着各种水草,对植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p> <p class="ql-block">景区的游玩项目划草排,看着是不是很刺激,看了一下价格表,划草时间30分钟,票价60元/人。拿根竹竿站在草排上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29日午餐后乘大巴到保山,后坐城际列车返回昆明。晚上调换入住昆明朗威酒店,在市区住宿方便第二天的游玩。</p> <p class="ql-block">30日上午,打车来到滇池边的海埂大坝,这里看海鸥是不错的选择,环境很好,有很多海鸥,拿着面包把手伸出去,海鸥就会吃,很有意思。大坝很宽阔,也比较长。</p> <p class="ql-block">1985年一群白色的小天使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来到昆明,昆明市民便从家里带来吃的喂给它们;随后每年的冬天它们从不弃约年年都来到昆明的滇池和翠湖。</p> <p class="ql-block">滇池之畔的云南民族村,是反映和展示云南二十六个民族社会文化风情的窗口。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际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因时间有限,进去转了一下,拍了几张寨子的照片,就匆匆离开了,打车前往西南联大旧址。</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旧址位于昆明一二一大街云南师范大学校区内,打车到西门口,扫码预约后才能进来,这是西南联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是全面抗战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在昆明联合组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p> <p class="ql-block">联大的校务工作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组成常委会主持工作,三人轮流担任主席。这8年时间里,因蒋、张还另有任用,所以实际上西南联大的工作,完全是梅贻琦一个人在独挡。</p> <p class="ql-block">1946年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宣告结束,</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要求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培养的人才必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p> <p class="ql-block">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原教室,该教室建成于1939年10月,为土坯墙铁皮顶,东西向,长16米,宽5.8米。</p> <p class="ql-block">教室内师生使用的桌椅两用座椅,被嬉称“火腿椅”。</p> <p class="ql-block">“一二.一”标志广场。昆明是近现代著名的“民主堡垒”。1945年12月1日,昆明爆发了 “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一二·一”民主运动,成为国统区内民主运动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一二·一四烈士墓,为了纪念1945年爆发的一二·一运动中牺牲的四烈士而建。闻一多的衣冠冢位于四烈士墓前,碑上写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故教授闻一多先生衣冠冢”。</p> <p class="ql-block">为缅怀八年支持之辛苦,纪念三校“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的珍贵历史,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联大各校即将复员北返之际,校方决定树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碑座呈圆拱形,高约5米,宽约2.7米,中嵌石碑。正面碑文约1000余字,记述了联大创办的始末及其特点,由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碑后则为联大校志委员会纂列的、由唐兰篆额、刘晋年书写的联大“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碑,刻录了834位联大参军同学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闻一多先生雕像坐落的云师大校园。闻一多先生不但是知名学者,还是现代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的领导人。</p> <p class="ql-block">30日下午,乘坐东航MU5330航班离开了昆明,顺利地结束了这次旅游。时隔七年,这是第二次来到云南旅游。相比第一次来云南去的是西北方向,这次是往西方向,欣赏了滇西壮丽的自然景观,感受到滇西浓厚的历史气息。行程中有德宏芒市的风情,也有瑞丽边境的遗憾,更有“极边之城”腾冲的精彩难以忘怀,一个位于滇西,充满了神秘、神奇、又满含无尽悲壮英雄气的历史文化名城,<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span>这就是腾冲!同时这次在昆明也停留了不少时间,体验了这座历史名城的魅力。总之这次臻享滇西之旅很有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