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服饰--青藏高原的颜色(之三)

沙粒

<p class="ql-block">青藏高原;这里的每一滴水,源自你。这里的每一条河,源自你。这里每一个欢笑,源自你。这里每一次盛装,源自你。这里每一次生命,源自你。在这里,一切是那样从容。在这里,你从不缺席盛宴。在这里,离别都由你主持。在这里,所有众生仰望你。在这里,你静静地看着我。在这里,一切都只是开始。</p> <p class="ql-block">  甘南地区甘南藏区的藏族妇女服装多为圆领长袍。长袍齐脚,没有下摆,腰系绸、布等彩色腰带。头戴礼帽,冬天戴狐皮帽。她们的头上梳着许多小辫,然后再结成一个或两个大辫,并用红布做成辫套,上面装饰着各种饰物,如银盾蚌壳、银元、珊瑚等,从背部垂于臀部。有的地方的藏族妇女的头发梳成许多小辫,3、5、7、条的称为中辫,从中辫向左右称“泽黎” ,按家庭财产多寡,每组发辫末稍,编有幡状“流苏”,长度与发辫本身相等,依次向左右 逐渐缩短,称之谓“泽通”,在其下端穿有“流苏”,上嵌金银花、琥珀、碧玉、珊瑚、银质小盾和一排排四方形镂花银牌,中间夹有小珊瑚串。首饰中的上品有金银,猫眼儿、松石 、珊瑚、碧玉等。此外,还用松石、珊瑚等,穿以缨络,披于肩上,肩背后文有松石、珊瑚的缨络,累累下垂。妇女佩戴的项链非常考究,一般都是用珊瑚、松石、水晶、玛瑙等穿成1~4 串挂在脖项。有钱富家还有镶金宝石的项链,价值数千元以至上万元者不等。</p> <p class="ql-block">  甘南藏族自治州农区服饰氆氇的生产几乎遍及农区、半牧半农区,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所产最为著名。氆氇结实耐用,保暖性能好。它的生产工序分三道:一是羊毛洗净晾干后用钢丝刷子刷松软,并絮成条状,然后再捻成细线;二是织氆氇,先把经线拉好,卷起架在织机上,然后再用纬线在经线上织,经纬线相交非常精密,织成26厘米宽的条状;三是进行染色。甘南州各县市的中心城镇,作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人们的服装无论用料、款式、色调等都与农牧区有一定差别。城镇居民一般喜欢以哔叽、毛呢或混纺为衣料,妇女尤讲究款式新颖合身。穿藏袍,里面都要穿衬衣,男式衬衣多半是高领,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用白色绸布作面料的居多;女式翻领用各种颜色的绸布做成。女式衬衣袖子较长,平时卷起,跳舞时放下,袖随舞起,翩若惊鸿。</p> <p class="ql-block">  夏河藏族服饰以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合作市为主是牧区,平均海拔3000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选择了便于起居、行旅、保暖御寒的皮袍作为主要服饰,它结构宽松,袖口宽畅,穿着自如。男式皮袍的宽腰、大襟肥大,襟、袖和下摆以10至15厘米宽的黑绒镶边,但也有不做装饰边的。女式皮袍的襟、袖和下摆先用宽10至20厘米的黑平绒镶边,再用红、蓝、绿三色平绒镶边。当地牧民的节日盛装做工精致,这种皮袍以羊羔皮缝制,面子用獐皮制作,袖口、襟领、下摆用红、蓝、绿纹呢子装饰,历史上曾用水獭皮或豹皮镶边,显得格外漂亮</p><p class="ql-block"> 以迭部县、卓尼县、舟曲县、临潭县为主的农区气候温润,平均海拔1600米。人们穿着的男式袍子和女式长坎肩,主要以黑氆氇为原料,款式仍属大襟服装,右腋下钉一个钮扣。男式袍子用绿色或蓝色绸布做两条宽5厘米、长20厘米的飘带。一般男式白氆氇藏袍的领口镶上6厘米宽的“加洛”(带有花纹的镶边)。女式藏袍大都是黑色的,一般冬装有袖子,夏装无袖,但也有四季穿无袖的,冬春季外加一个氆氇短褂。</p> <p class="ql-block">  宗咯藏族服饰是贵德藏族服饰,安多地区河湟藏族服饰的典型代表,有着浓郁的特点,其中以河西、河东、常牧、拉西瓦、新街、尕让等地区的妇女头饰文化更具特色。这些地区的妇女,把长发编成多条细辫后,佩戴特制的嘉隆、玛尔丹、热勒、甲登慕、加西、筒筒子等辫套及哈热头饰。另外,还有许多披挂的女性饰品,如银制奶勾、日月型罗塞尔、胸饰霓达等,以及玛瑙、珊瑚等珍贵材料制成的项链,金银手镯和戒指等,这些都展示了贵德藏族妇女勤劳智慧、勇敢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p> <p class="ql-block">  阿里普兰藏族服饰,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的西部高寒地带,由于其交通不便,相对封闭,其服饰还保留了吐蕃时期的特点。阿里地区盛行羔皮袍,制作精细。其中尤以普兰妇女服饰最为独特,其模仿孔雀而成的“孔雀”服饰为:头戴“町玛”(棕蓝色彩线氆氇圆筒帽),耳饰珊瑚、珍珠等串成的长约10余厘米的长耳坠,以帽和耳坠象征孔雀的头冠:背部披白山羊皮“改巴”(披单),上镶带圆形花纹的粗氆氇条,象征孔雀背部,“改巴”周边镶嵌带圆形花纹的棕蓝彩色氆氇,是为孔雀的两翼,“改吧”底部开为三叉,是孔雀的尾羽。 流行于阿里扎达、普兰、噶尔等县的“鲜舞”服饰也别具特色。女子的牛角形头饰前部正中有长串珠帘低垂遮面,传达出古朴凝重的气息。盛行羔皮袍,制做精细、装饰典雅。羔皮袍的面料以毛呢为主,领、袖、襟底镶水獭皮,外套绸缎,这在整个藏区都是较具特色的。而普兰服装的最精美、最独特的却是妇女的“孔雀”服饰,它与阿里孔雀河的美名紧紧联系在一起。孔雀河源头似孔雀,它是美丽和吉祥的象征,为了使孔雀般的美丽和吉祥永生永世地存在于这块土地上,妇女们的装饰便模仿孔雀而流俗于今。妇女戴的帽子叫“町玛”,是棕蓝色彩线氆氇制做的圆筒帽,帽的底边截一段为留辫子处,妇女的耳坠以珊瑚及珍珠连串而成,长约15厘米。 </p><p class="ql-block"> 阿里普兰地区藏族服饰,较多地保留了古格时期的风格,盛行糕皮袍,多以毛呢为面,领、袖、衣襟镶水獭皮,制作精细,装饰典雅。阿里服饰中普兰科迦村妇女的服饰可以说是最具风格的,其模仿孔雀而成“孔雀”服,也称“飞天服”,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堪称藏域服饰的“活化石”,单套价值过亿,目前完整存世的“飞天服”寥寥无几。</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生活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藏族人民,由于历史上的民族变迁和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周围民族间长期的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藏族服饰千姿百态、各显绮丽的多元景观。</p> <p class="ql-block">  玉树藏族的服饰风格独特,形式多样,色彩鲜艳,精巧华美。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玉树是康巴服饰文化的翘楚,玉树地区藏族同胞有极尽一切能事收藏宝石做装饰物的习俗,使这里的服饰比别的藏区显得更华丽,这也成就了玉树藏区“服饰之乡”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玉树服饰分为服装和饰品。服装包括藏袍、藏帽、藏衫、藏裤和藏靴,用料考究,做工精细,用水獭皮和虎豹皮装饰,尽显华贵。饰品分为头饰、耳饰、项饰、手饰和腰饰,主要以珍珠、玛瑙、琥珀、彩玉、珊瑚、蜡贝等天然物品装饰,贵重华丽,做工精致,民族特色浓郁。</p> <p class="ql-block">  玉树素有藏区“服饰之乡”的美誉。玉树藏族的服饰风格独特,形式多样,色彩鲜艳,精巧华美。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玉树是康巴服饰文化的翘楚。玉树服装包括藏袍、藏帽、藏衫、藏裤和藏靴,用料考究,做工精细,用水獭皮和虎豹皮装饰,尽显华贵。饰品分为头饰、耳饰、项饰、手饰和腰饰,主要以珍珠、玛瑙、琥珀、彩玉、珊瑚、蜡贝等天然物品装饰,贵重华丽,做工精致,民族特色浓郁。</p><p class="ql-block"> 藏袍是玉树藏人服装的基本款式,有冬装、夏装和常服、礼服之分。最常见的冬装是镶獭的皮袍,叫“察桑”。藏袍中女性礼装最考究华贵,都要在摆边镶上宽30多厘米的水獭皮,再在其上镶接15厘米左右的彩色锦缎,绚丽华贵。玉树女子的夏藏装叫“锦新”,由氆氇、毛呢、布料绸缎等做成,用锦缎镶边,玉树藏衫藏族男女里面穿的衬衫,都是高领右衽大斜襟,男白女彩(大红、粉红、墨绿等)。藏式男裤多是大裤管,白色居多,装在用褐子或皮料做的高腰藏靴里,显得既传统又酷。玉树人的藏帽,冬季的多是用狐皮或羊羔皮做里子,有袋形和四耳的两种。漂亮的狐毛金黄耀眼像燃烧的火焰,羊羔毛翻出来净白如雪,高洁素雅。玉树女子很讲究头饰,一般梳三四十条小细辫,收拢的辫梢上缀有珠宝和彩色丝穗,再戴上以琥珀球为主(戴单不戴双),配以红珊瑚、绿松石等珠宝的头饰,华丽而高贵。</p><p class="ql-block"> 玉树人的项饰以天珠(藏语叫“斯”)和珊瑚(藏语叫“芝玛”)为主,配上绿松石、珍珠等,论串儿戴。女子平时戴一串(约有30颗珠宝),节日盛装时戴2至8串,还要戴金银制的护身佛龛(叫“嘎吾”),内装佛像、佛咒等加持圣物,华丽精致。</p><p class="ql-block"> 女子一定要佩戴腰饰带,并且十分考究,一般戴2至3条,由镂花鎏金的白银板或白铜板连缀而成,再配挂上金银雕镂镶着珠宝的小佩刀、针匣、奶桶钩、银链、响铃串等,琳琅满目。男子一般配饰腰刀、弹带、火镰及杈子枪等,尽显英气阳刚。</p><p class="ql-block"> 玉树藏族男女都戴手镯,有象骨、金银和玉镯多种,还有天珠、珊瑚、绿松石、象骨珠串成的腕饰。男女戒指多为金银铜制的鞍形藏式戒指,嵌有红珊瑚、玛瑙、天珠、绿松石等各类珠宝。耳环,男女都戴,其中男戴左不戴右,女戴双耳环。就材料而言,金银铜皆有,且多镶嵌有各类珠宝,女子还有花坠儿。</p> <p class="ql-block">  九寨沟藏族服装基本特点是肥腰、长袖、大襟,节日盛装大都有皮毛装饰,颜色因受宗教文化影响,白色、黄色、红色成为他们服饰的主要颜色。藏装主要由藏袍、藏式衬衫组成。藏袍又宽又大,一般比人身高还长,穿着时极具仪式感,男子钻进袍子里,将袍子高高地提起,让下摆垂到膝盖附近,然后再在腰部系上一根腰带。藏袍通常只穿左手,右肩露在外面好干活,天气热时,他们也把双肩露在外面,而且还将衣领部分拉到上半身,这时的藏族男子就显得更加的英俊潇洒。女袍的穿法与男式大都相同,不过它们的下摆总要放在脚背上。</p><p class="ql-block"> 九寨沟藏族讲究头饰、胸饰、手饰、腰间的佩戴和脚上的鞋。每逢盛大的节日,头顶上有巴珠、发辫上挂银币、耳朵上带大环,富丽唐璜,藏族男女,都喜欢挂项链,手腕手指上要带镯子、戒子,女人的背饰垂挂各种金属币、宝石,男人的腰间常佩腰刀、烟壶、项扣、银圆等装饰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目前关于藏族服饰最久远、现存的实物资料是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少量装饰品,有片饰簪、璜、珠、项饰、牌饰、贝饰等,反映了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青藏高原土著居民已有了较高的审美情趣,不仅有了缝织衣物的骨针,还具备了需一定审美意识方能创造出的璜、珠等。</p><p class="ql-block"> 藏族服饰,经历了土蕃时代,历;元,明,清的发展,形成了今天的样式。特别是土蕃时期影响最大,吐蕃是一个军事帝国,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征服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的许多其他民族,这是造成今天各地区藏族之间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在服饰的表现上也是如此。吐蕃时代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服饰的不同,东女部落住在康延川(今昌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其女王穿青毛绫(氆氇)裙,上披青袍,袖长到地,冬穿用文锦装饰的羔裘。发作鬟髻状,两耳垂珰(耳环)。足穿革素(皮靴)。一般男子披发,妇女辨发,男女都用彩色涂面。王死居丧三年,不易服,不梳洗。附国是以今四川甘孜为中心,包括今四川阿坝一带的嘉绒藏人的藏羌融合体。他们头戴圆形皮帽,或带幕离佳(即面罩一类饰物,为妇女所带)。身披毛曷毛(氆氇一类)、皮裘,穿牛皮鞋。颈系铁索,手贯铁钏。王与酋长以金为首饰,胸前挂着三寸长的金花。党项则是纯游牧部落,"服毡袭褐,披毡以为上饰",早在北周时巳能制造精美的犀甲、铁铠。四川西北部还有属党项部落联盟的邓至、武兴国和宕昌等,服饰习俗为头藏乌皂突骑帽,身穿长袍,下着小口裤、足穿皮靴,与今四川牧区藏族服饰相似。此外青海地区有吐谷浑,贵妇人披锦袍,戴金花冠。如女发型为辨发披于后,后饰珠贝,以繁多为高贵,这一服饰与今青海藏族妇女大致相同。这些地区服饰特征是今天各地不同藏族服饰的母型。 吐蕃王朝崩溃后,从九世纪中期到第十一世纪的二百余年间,西藏社会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的混乱状况。这一时期战乱不堪,服饰艺术的发展也难免厄运,停滞不前,而与战争有关的武士服饰却济时发展。在阿里古格王国的遗址中,发掘有大量古代武士的盔甲和武器。其铠甲多为钢片甲,是用细皮条串结钢片而成,串结方法颇为复杂,武器中的盾牌,系用藤条编织为圆形,直径八十厘米,正面镶有铜质加固件,铜件上雕刻有细密的纹饰,故亦可谓是铜饰件,背面有四个铜环,环间可用皮条相连,作握柄之用,无论这些服饰和兵器,是西藏本地生产,还是外来流入,都说明其时西藏的武士服饰已具鲜明的本土特征与个性。</p><p class="ql-block"> 藏族武士服称为“扎规”,男子头戴狐皮帽,身穿貂皮镶边的氆氇或毛呢楚巴,腰插长刀,身佩挂护身符和长短枪,倍显武士英姿勃发的阳刚之美。</p> <p class="ql-block">走!青藏高原;为那光,为那色,青藏高原,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