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冬宫共藏有14-20世纪700年间的1.5万幅绘画作品,大部分为油画,其中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毕加索等名家的作品均有收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些画作分别陈列在宫中大小350个厅、廊之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达•芬奇是文艺复兴“艺坛三杰”之首,他的油画传世至今的总计只在十五幅,去年在法国罗浮宫有幸看到了六幅,这次在冬宫又看到了这里收藏的《柏诺瓦的圣母》 和 《圣母丽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柏诺瓦的圣母》,也称《持花圣母》,创作于1478年左右,被视为达•芬奇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画面上年轻的玛利亚带着母亲的喜悦,递给耶稣带着4个花瓣的花朵。小耶稣顽皮地拉着花朵的姿势,表达了人认识世界的渴望。圣母的微笑反映的是尘世中年轻少妇面对自己孩子的幸福之感,是世俗的母性;而小耶稣也只是一个招人喜爱的凡间小孩,身上丝毫没有那种远离人世的神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丽达圣母》创作于1490年前后,现在是冬宫博物馆的镇馆三宝之一。画面中端庄秀美的圣母怀抱圣婴,安详地凝视着正在吸吮乳汁的圣婴,脸上露出温馨、宁静,又不失端庄的微笑,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母爱的笑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丽达圣母》距《柏诺瓦的圣母》前后相差十几年,《柏诺瓦的圣母》年轻而淳朴,《丽达圣母》成熟而端庄,但都体现了圣母的圣洁无邪和天然母性。达•芬奇刻意淡化了画作的宗教色彩,而赋予圣母人性的光辉,这正是达•芬奇的成功之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母与子》,拉斐尔的作品。拉裴尔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是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达芬奇、拉裴尔、米开朗基罗)中最年轻的一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科涅斯塔比勒圣母》是拉斐尔的名画,创作于1504年。画中玛利亚低着头,若有所思的看着圣经,圣子的头也本能地转向圣经,圣母身后是天蓝色远景,这正是作家的家乡温布利亚的风光。整个画面充满了和谐的情调和万物回春的景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家族》是拉斐尔的作品,创作于1506年。画意是:约瑟夫因为玛丽亚跟他结婚前就怀上了耶稣,虽然上帝托梦给他告诉他耶稣是上帝的儿子,约瑟夫仍然一脸不满地看着耶稣,耶稣看着他的神情也充满了不喜欢。据说约瑟夫的形象是拉斐尔参照自己父亲的模样绘成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昂立四世崩并诏告摄政》,鲁本斯的作品。鲁本斯(1577-1640年),他的画作的特点是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独特风格,成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从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稣》,鲁本斯的作品。画面中托着基督臂膀的老者是信徒约瑟;穿红袍者是约翰;对应的那位长胡子老人是彼得;抬手扑向基督痛不欲生的是圣母玛利亚;那位虔诚而多情地跪地扶着基督左手的是抹大拉。画中没有激烈的人物动势,没有强烈的激情,只有充满崇敬的爱和深沉的哀伤。画中人物被黑暗所包围,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好似山川大地也为基督的死而默哀抽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土与水的结合 》是鲁本斯的作品 ,创作于1618年。土与水孕育了万物,鲁本斯把这种思考化为典型性格的神人一体。左侧的裸女扭动身姿,柔和流畅,极尽风韵。而右侧背面的男人,虎背熊腰,刚猛异常。他们显示了美好的生命与旺盛的生命力,生命将因此得到绵延,大地永远葱绿,河水永远流淌。鲁本斯发挥了他卓越的油画技巧,用色厚重,造型精微,尤其是运用男人体与女人体的刚、柔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的希望和人生的信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戴荆棘冠的基督》,鲁本斯的作品。《戴荆棘冠的基督》,鲁本斯的作品。兵丁给耶稣戴上用荆棘编作的冠冕,那帽子周围都是尖利的刺,一碰到人的皮肉,会叫人毛骨悚然的疼痛。还给耶稣脱了衣服,换上一件紫色的袍子,然后又找了一根芦苇棒放在他的手里,作为是他的权杖,假装跪下来拜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然后,又拿走他手里的芦苇棒,吐唾沫在他脸上,用那根芦苇棒打他的头。这些兵丁极尽羞辱之能事,把耶稣羞辱个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法利赛人西蒙家的盛宴》,鲁本斯的作品。取材于《圣经•约翰福音》,因为自己的麻风病被耶稣治愈了,法利赛人西蒙表示要追随耶稣,并在耶稣路过伯大尼村时设宴招待他和他的门徒。宴席上抹大拉的玛利亚一直在认真听耶稣讲道,并虔诚的忏悔,耶稣当场赦免了她之前的全部罪过。玛利亚感激万分,跪在耶稣脚下,用自己的泪水洗净耶稣的脚,用长长的头发把他的脚擦干,用昂贵的香膏涂沫在耶稣的脚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酒神巴库斯》,鲁本斯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刻瑞斯像》是鲁本斯的作品。画面中玩耍的小天使,他们用鲜花和果实装饰着罗马神话中丰产女神刻瑞斯的神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鲁本斯及其子阿尔伯特肖像》,鲁本斯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玛丽.德.美蒂奇加冕》,鲁本斯的作品。《玛丽•德•美蒂奇加冕》,画中描绘的是亨利四世的王后玛丽的加冕,王后的加冕礼并不是一种必须,玛丽是波旁王朝唯一一个加冕的皇后(由于早些时候亨利四世遇刺,玛丽摄政,所以在圣丹尼圣堂举行了加冕仪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牧人来朝》,鲁本斯的作品。故事取材于《路加福音》。耶稣在马槽里诞生,在野外露宿的牧羊人在天使的指引下,找到了玛利亚、约瑟和躺在马槽里的婴儿。牧羊人看见以后,把天使所说关于婴儿的事告诉大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母加冕》,鲁本斯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塔克文和卢克蕾提亚》,鲁本斯的作品。罗马王子塔克文听说卢克蕾提亚的少妇非常美丽,于是他就在夜里去卢克蕾提亚的家里造访。他手持匕首,杀死卢克蕾提亚的女仆,并威逼卢克蕾提亚。事后卢克蕾提亚自杀了,消息传遍了罗马王国,愤怒的罗马军人和市民,拿起刀剑,赶走了国王及其全家,建立了罗马共和制度国家。一个女人的自杀,颠覆了整个罗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田园场景》,鲁本斯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托马斯的怀疑》,鲁本斯的作品。画面表现了复活后的基督出现在托马斯等门徒面前时引起众人吃惊、疑惑的场面。画面背景空无幽暗,人造强光从画面的左上角斜照下来,依次落在基督和三门徒身上,由于强光的作用,基督洁白的长衫和苍白的皮肤看上去十分明亮,随着离光源渐远,托马斯以及其他两个门徒身上的光线慢慢变得昏暗,画面的戏剧性场面极为真实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本斯的作品。英俊绝伦的阿多尼斯被维纳斯所钟爱,但因母亲乱伦而生的阿多尼斯决心拒绝一切爱情,维纳斯竭尽全力向他求爱终不如愿,即使有小爱神帮忙,也无济于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夏甲离开亚伯拉罕的家》,鲁本斯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伊丽莎白女王像》,鲁本斯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鲁本斯《珀耳修斯和安德洛墨达》,鲁本斯的作品。这幅作品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画中表现了安德洛墨达因为过分美丽所以激怒了海神,因此她被捆在海边的一块岩石上作为祭品进献海神。珀耳修斯是宙斯的儿子,他奉命去砍下“看一眼就会变成石头的美杜莎”的头颅。在成功返回途中,珀耳修斯发现了安得洛墨达,并解救了她。他利用反射镜反射美杜莎的头颅,将海怪变成了石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罗马人的善行》,鲁本斯的作品。《罗马人的善行》,鲁本斯的作品。《罗马人的善行》画中一个年轻女人正在给一个男人喂奶,而这两人并非母子而是父女。鲁本斯依然借用了神话故事,女儿佩罗为了挽救在监牢中即将饿死的父亲,便用自己的乳汁给父亲喝。这等孝行感染了当权者,最后释放了她的父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等待中的女人》,鲁本斯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浪子回头》是伦勃朗的巅峰之作,创作于1668年。取材于《圣经》,《圣经》中有一段文字记载:一位老人的小儿子,索求家产,远走他乡,放浪形骸,最终迷途知返回到家中。画家所描绘的正是父子相遇的动人一刻。伦勃朗的画中没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教育意义,他截取了儿子跪在父亲面前忏悔的场景,来表现一个家庭的关系和人性的真实流露,这幅画没有背景空间,只有一片混沌的阴暗,阴暗中共有五个人,每个人的形象都耐人寻味,值得反复琢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扮作花神的沙斯姬亚》是伦勃朗的名画,创作于1634年。画中的主人公是伦勃朗深爱的妻子沙斯姬亚。沙斯姬亚是一位美丽的富家女子,婚后伦勃朗名利双收,这也是他画作的顶峰时期。可惜他的妻子不长寿。伦勃朗后来娶了他的仆人,可这位仆人对他不忠,伦勃朗就画下了犯大忌的《夜巡》(现藏罗浮宫),因犯了大忌,伦勃朗被炒家,后期生活很惨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犹太老者像》,伦勃朗的作品。伦勃朗擅用酷似舞台灯光的明暗对照,画面上高光照亮了老人睿智沧桑的脸庞和浓密的银白胡须,身形却隐没在昏暗中,让人不禁联想到神龙见首不见尾、虚怀若谷的处世智慧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伦勃朗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伦勃朗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伦勃朗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以撒的祭祀》,伦勃朗的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创作于1635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神圣家族》伦勃朗笔下的圣家族,就是人们所看到的下层农民。正如马克思所说,“伦勃朗是按照荷兰农妇来画圣母的”。这幅作品唯一神圣的地方是从窗口飞进几个小天使,其余部分都是荷兰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戴耳环的年轻女子》,伦勃朗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放下十字架》,伦勃朗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亚伯拉罕的牺牲》是伦勃朗的作品,讲述的是信徒亚伯拉罕信奉上帝的故事。亚伯拉罕为了证明他对上帝耶和华的忠诚,竟愚忠地听命于上帝把其爱子以撒作为祭献品,正当亚伯拉罕高举起利剑要刺穿儿子喉咙的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天使从天而降,震落了他手中的利刃,救出了其儿子,避免了一场人间悲剧。这个时期的伦勃朗已经表现出对上帝的怀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达娜厄》是提香的作品。达娜厄的故事来源于希腊神话,是美术史上很多画家都青睐的题材。画面中的老妪是她父亲阿尔戈斯王派来的监视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达娜厄》,有人译为“丹奈尔”,提香的作品,创作于1636年。《达娜厄》取材于希腊神话:阿尔戈斯王阿克里西俄斯占卜预示,说他必死在外孙的手中,这使他很恐惧。为了逃避不幸,阿尔戈斯王专门造了一座铜塔,把未出嫁的独生女儿达娜厄关在塔内与世隔绝。天神宙斯透过塔窗发现美丽的达娜厄,一见倾心,常化为一道金光来与达娜厄相会。不久达娜厄怀孕生了一位神话中的英雄珀尔修斯。最后老国王仍然没有逃脱死于外孙手下的厄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达娜厄》这件作品里,画家用一束明亮的光,照亮了达娜厄的身体,象征着宙斯就要到来。少女望着窗外,激动地挥舞着手臂,盼望着奇迹的发生。在达娜厄的上部有一个爱神的形象,为画面增添了不少神奇的色彩。1985年,有一位列宾美院的学生因临摹伦勃朗的这幅作品两年无成,挫败导致疯狂,竟把硫酸泼向画面,达娜厄的双腿被硫酸烧伤。博物馆请专家修复,12年后的1997年重新展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忏悔的抹大拉》是提香的作品,创作于1565年。抹大拉这个圣经传说中的妓女故事,与我国敦煌壁画中的风尘女子皈佛的故事差不多。画中表现了耶稣死去时,抹大拉悲痛和忏悔的一幕。这是提香颇具创造性的一幅作品,它的流行面及影响力都非常广泛,在提香的一生中就出现过许多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对这幅画的摹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塞巴斯蒂安》,提香的作品。圣塞巴斯蒂安殉教于公元287年1月20日,被尊为圣人和瘟疫者的主保。在文艺作品上,他被描绘成捆住后用乱箭射穿的形象,后来当罗马皇帝得知他还没有死时,用棍棒将其打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母,圣婴与抹大拉的玛利亚》,提香的作品。很久以来抹大拉的玛利亚一直以一个被耶稣拯救的妓女形象出现在基督教的传说里:她用忏悔的眼泪为耶稣洗脚,用密软的黑发来把它们擦干; 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里哀哭祈祷喂他喝水;耶稣死后她进入停尸的墓穴预备亲自为其用油脂净身,却意外发现耶稣死而复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基督祝福》,提香的作品,画面上基督正在举手祝福,这是西方宗教绘画史上经常表现的题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保尔三世法尔内塞像》是提香的作品,画面描绘的是坐着的教皇正陷入沉思之中,展现出了一个深谋远虑的教皇形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提香的作品。这幅画看上去很象达·芬奇的画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戴安娜与阿克泰翁》是提香的一幅布面油画,创作于1556-1559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照镜子的维纳斯》,完成于1555年,是提香78岁时的作品,也是他艺术登峰造极时期的创作。健康、丰满,带着养尊处优气息的维纳斯,宛如出自世俗王侯公爵宅第的贵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偷窥》,作者不详。描绘了一位老妇人偷窥一对青年男女在床上缠绵性爱的场景。该画曾被沙皇文化当局认为是淫秽作品,现在人们对人物的解读也众说纷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母圣婴和圣人》是安德烈·德尔·萨托的作品,创作于1513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慈爱女神》,安德烈亚.德尔.萨托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母与天使》,安德烈亚.德尔.萨托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墓旁的三个玛利亚》是安尼巴莱·卡拉齐的作品,创作于16世纪后期。这幅画描绘了新约里的三个玛利亚:圣母玛利亚、抹大拉的玛利亚和伯大尼的玛利亚,在耶稣死后的第三天,来到基督墓前哀悼的场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耶稣诞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基督教的寓言》是意大利著名画家亚历山德罗.阿洛里(1535-1607年)的作品,创作于160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为死去的小鸟而伤心的少女》,巴蒂斯特·格勒兹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破壶》,巴蒂斯特·格勒兹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约书亚战胜亚摩利人》,尼古拉斯·普桑(1594-1665年)的作品。普桑是17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的重要画家,也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画家妻子让娜》是让·弗朗索瓦·德·特鲁瓦 (1679-1752年)的作品,他是一位著名的装饰画家、 肖像画家和风俗画家,是罗可可时代的重要绘画代表。</font></h3> 让·弗朗索瓦·德·特鲁瓦(1679-1752年)的作品。<br><br> <h3><font color="#010101">法国画家让·巴蒂斯特·格勒兹(1725-1805)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解开爱神维纳斯腰带的丘比特》是雷诺兹的作品。雷诺兹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学院派肖像画家。画中的维纳斯完全没有了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性,反而变成了红头发的英国少女。她半露着上身随性的露出少女般的乳房,虽然表情看上去娇羞,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些戏谑。她的儿子爱神丘比特正淘气地解着她的腰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艺术上的传说》是别尔那多·斯特劳兹(1581~1644年)的作品。斯特劳兹是意大利热那亚的代表性画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不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寓言的全家福》,荷兰画家雅各布·约尔丹斯(1593-1687年)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维纳斯与丘比特》,作者不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拉皮斯与半人马之战》,意大利画家卢卡·焦尔达诺(1632~1705年)的作品。画中表现的是一个古希腊神话:半人马部落的人好酒色,有一天拉皮斯部落举行婚礼,邀请半人马部落参加,半人马部落的人酒后乱性,竟然试图抢走新娘,引发了拉皮斯与半人马两个部落之间的大战。撕杀极为惨烈,马蹄踩断了人的脖子,有些妖怪又被拉皮斯人打翻,还有些女人正在被妖怪劫掠。传说古时候希腊人从未见过骑兵,对中亚来的游牧骑兵大为惊骇,以为是人头马怪物,于是就有了半人马的神话传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1585~1656)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宙斯与伊娥》是朗贝宁·絮斯特利(1515-1568年)的作品。取材自希腊神话奥维德《变形记》,神后发现神和公主伊俄厮混(前景),将伊俄变成一头白色小母牛,让百眼巨人监视放牧(中景)。茂盛的绿林风景成为主体,承袭文艺复兴艺术的自然传统,人物呈矫饰主义的扭曲姿态,同时具备巴洛克的动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戴安娜与亚克托安》,戴安娜和宁芙们(希腊神话中的小仙女)正在洗澡时,带着一群猎犬打猎的亚克托安无意中撞见了她们。戴安娜双手操水泼向亚克托安,亚克托安头上立即长出了鹿角,变成了一只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朱迪斯砍下霍洛芬斯的头颅》,卡拉瓦乔(1571—1610年)的作品。卡拉瓦乔是意大利画家,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弹鲁特琴者》,卡拉瓦乔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与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大天使米迦勒和圣施洗约翰在一起的神圣家族》,亚历山德罗·蒂亚里尼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酒神巴克斯和阿里阿德涅》,亚历山德罗·图尔希的作品,创作于163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女红课》是圭多雷尼 (1575~1642年)的作品,他曾作过多幅《克利奥帕特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维纳斯安慰被蜜蜂蜇了的丘比特》,本杰明·韦斯特(1738-1820年)的作品。韦斯特是美国艺术领域的领袖人物,也是美国绘画的奠基人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维纳斯与丘比特》,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钉十字架》,阿隆索·卡诺(1601-1667年)的作品。卡诺与苏巴朗、委拉斯开兹一起被称为17世纪上半期塞维利亚三大画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彼得殉道》,Lionello Spada (1576~1622 年)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苹果树下的圣母和圣子》,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母与圣婴》,西蒙·乌埃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母与圣婴》,罗伯特·康平(1378-1444年)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彼得与圣保罗》,埃尔·格列柯(1514-1614年)的作品。格列柯是一位肖像画家,特别擅长宗教画,并为托莱多以及其它一些教堂创作了众多的祭坛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人杰诺米》,约瑟夫·德·里贝拉(1680—1742年)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约瑟夫的死亡》,阿隆索·卡诺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死亡天使》,法国画家埃米尔·吉恩·贺拉斯·韦尔(1789-1863年)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凯瑟琳》,卡洛·多尔奇 (1616~1686)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家族》,作者不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不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不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不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浴室里的巴士拔》是Pieter Lastman (1583~1633年)的作品,创作于1619年。画中表达的是犹太教里的一个著名故事:美丽的巴士拔,所罗门王的妻子,在两个女仆的帮助下在门外洗澡。大卫王从王宫的房顶上窥探巴士拔,由此而坠入爱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萨福和法恩》,杰克·路易·大卫(1748—1825年)的作品。大卫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画家,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寡妇和她的牧师》,让·巴蒂斯特·格勒兹(1752-1805年 )的作品,格勒兹是法国画家,擅长作风俗画和肖像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和平艺术与财富的寓言》,汉斯·范·亚琛(1552-1615年)的作品。亚琛是德国风格主义画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戴安娜和她的侍女们洗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戴安娜和她的同伴》是约翰内斯·维米尔(1632—1675年)的作品,创作于1653年。维米尔是荷兰优秀的风俗画家,被看作“荷兰小画派”的代表画家。</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THE END—</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