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p><p class="ql-block">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提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这是什么意思呢?</p><p class="ql-block"> 远古的黄帝部落是生活在长江以北偏西的地方,自古称之为“中原”。从地球仪上面的位置看,我国的中原地区处在赤道北回归线之上,属于北温带区域。这一区域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物种繁多。</p><p class="ql-block"> 由于万物生长靠太阳,所以,古人习惯于面南而立,向阳而生。中原地区盖房子也都十分讲究正南正北方向。此外,中原文化是典型的江河文化,人们习惯把大江大河分为南、北两岸,如江南、江北;淮南、淮北;河南、河北、湖南、湖北……</p><p class="ql-block"> 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其意思是指中国地势整体是东南低西北高,山川河流也大多是西高东低顺势走向,正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古人看来,西北地多天少,故“天不足西北”,称之为天门;东南天多地少,故“地不满东南”,称之为地户。</p><p class="ql-block"> 古人呈背靠北、面朝南的方位(古人常规位)来观察自然,在这个点位上,左侧靠东,太阳从东方升起,“阳者其精并于上”;右侧靠西,太阳落于西方,“阴者其精并于下”。所以就有了“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左热右温”的自然现象。应该指出上述方位,是古人在中原面南而立的观察结果。如果面北而立,那么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各个方位都会对调位置。</p><p class="ql-block"> 要勘察现在绘制的通用地图,人基本上都要面北而立的,因此,现在发行的每一张地图都会标有指北针,否则,你就会迷失方向。</p><p class="ql-block"> 古代根据人应天象的规律,认识到人的左耳目获得精气大于右耳目,故“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 人的右手足获得精气大于左手足,故“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据《淮南子》记载,水神共工与颛顼为了争夺天帝之位,他们从天界一直打到不周山,共工最后战败,他一气之下撞倒西北方撑天柱,这样就造成天塌地陷,星辰移位,河流都向东流。如书上所言:“折天柱,绝地维,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