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在此撷取了毛主席在各个时期与人民群众在一起的部分珍贵画面,展现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亲民情怀,缅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div><br></div> 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以来,毛主席是第一个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统治阶级的宗旨,写进党章的领袖。他书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永久的镌刻在被誉为第一国门的新华门。<br>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人民群众观的至高境界,是毛泽东思想最富于生命力之所在。毛主席对劳苦大众有着深厚而朴实的情感,他一生心系群众,关心人民。在党的七大上,在毛主席的提议下,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唯一宗旨写入党章,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为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毛主席“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在它的感召下,涌现出了许多像时传祥、王进喜、雷锋、焦裕禄那样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好人好事蔚然成风,其纯正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仍然为当今一些老党员、老干部、老工农所津津乐道。由“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所折射出的魅力,推之而不倦,誉之而不厌,久远而不忘,天长地久,万古长青!<br><div><br></div> 身为开国元首,向劳动人民弯腰,听劳动群众耳语,一生心系群众,为民服务,这在古今中外绝无仅有!<div><br></div> 1939年,毛主席在延安和杨家岭农民亲切谈话。<div><br></div> 1943年春节,毛主席与延安群众、秧歌队员们一起喜迎新春<div><br></div> 1949年6月初,毛主席与侯波、徐肖冰夫妇合影。<div> 毛主席说:“不行,女同志能顶半边天,要站在中间。” 由于毛主席的一再坚持,大家也不好意思多说什么,陈正清瞬时按下了快门,留下了这张宝贵的照片。<div> 侯波,女,山西夏县人,毛主席唯一的私人女摄影师,1938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进入中南海,到1961年7月调到新华社,侯波为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同志专职摄影达13年之久,被誉为"红墙摄影师"。</div></div><div><br></div> 1949年6月毛主席与摄影师侯波合影,从他们的衣着可见当年生活的艰苦。<div> 伴随着20世纪风起云涌的历史,侯波为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同志留下了4770余幅作品,其中为毛主席拍摄的照片达400多幅,可以说是世界上拍摄毛主席最多的人。开国元勋们工作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她凝固在一张张照片中,成为永恒而珍贵的历史瞬间,以一种云淡风轻的姿态,讲述着历史的厚重。她的作品塑造了一代领袖人物的光辉形象,拉近了领袖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这些作品今天已经成为宝贵的历史影像档案、记录中国当代历史的重要一页,弥足珍贵,世代留传。</div><div><br></div> 1950年,毛主席与少数民族群众在一起<div><br></div> 1950年代,毛主席在农村视察工作时在田间观看农业机械并与种地的农民亲切地交谈<div><br></div> 1950年代初,毛主席与翻译龚鹏合影。<div> 龚澎是新中国最杰出的女外交家之一、新中国第一位女新闻发言人,她曾经做过彭老总的秘书,周总理的外交发言人,毛主席的英文翻译,建国后更是带队参加多次外交活动,取得一连串优异成绩,她和丈夫乔冠华组成的“夫妻档”是我国外交历史上的一道璀璨明光,照耀了后人前行的道路</div><div><br></div> 1951年6月1日 ,毛主席在中南海请李敏的同学、八一小学的七个学生代表来家里做客过儿童节<div><br></div> 1951年6月1日 ,毛主席接见八一小学的学生代表,特与左权的女儿左太北合影<div><br></div> 1951年11月,毛主席为模范小学教师史瑞芬签名留念,右一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div> 在建国初期,史瑞芬在教育战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51年8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同年10月她来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会后并同毛主席同桌就餐,用完餐后她请求毛主席签名留念,毛主席爽快答应了她的要求,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史瑞芬是《乡村女教师》女主角的原型,60多年前最美乡村女教师</div><div><br></div> 1951年,在抗美援朝表彰大会上,毛主席接见志愿军一等功荣立者、打坦克英雄苏吊蛋,并给他改了个新名字叫“苏兆丹”,这是毛主席正给他写着新起的名字。<div><br></div> 1951年10月,毛主席为特级治淮模范李秀英签名。<div> 李秀英作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在治理淮河运动中,李秀英像拼命三郎一样干折了四根扁担,好几次累倒在工地上,也因此她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并成为《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这部纪录片的人物之一。</div><div><br></div> 1952年5月23日,毛主席为志愿军归国代表团文艺战士代表解秀梅签名留念。<div> 解秀梅,女,河北省高阳县于堤村人,1948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在部队文工队工作。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的队员。电影《英雄儿女》的真实原型。她是我军240万志愿军中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div><div><br></div> 1952年5月23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后大草坪上接见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归国观光团时,向毛主席献花的志愿军归国代表、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一名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解秀梅在献花、握手后,好像久别父母的儿女遇到慈父一般,突然扑到毛主席怀里,紧紧拥抱着,情不自禁地失声痛哭,泪流满面。当时,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不久,毛主席闭着双眼,心情沉重,这是毛主席很少有的悲伤的镜头。<div><br></div> 1952年,毛主席与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杨步浩亲切交谈。<div> 杨步浩(1905-1977),陕西横山县人;劳动英雄。1942年冬被评为延安县劳动英雄,1943年11月出席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大会。</div><div><br></div> 1952年10月在北京,毛主席接见豫剧大师常香玉,握着她的手说:你这个常香玉,了不起嘛!。<div> 为了抗美援朝,从1951年8月7日至1952年2月7日的半年时间里,常香玉通过义演,剧社一共演出了178场,观众达30多万人次,义演所得15亿余元旧币,委托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代购一架米格-15战斗机“常香玉号”捐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翱翔于朝鲜战场。</div><div><br></div> 1953年2月18日,毛主席在武汉街头,与一个卖臭豆腐的老人交谈<div><br></div> 1953年4月,毛主席在中南海丰泽园接见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div> 一位烈士父亲的手和一位烈士母亲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毛主席感慨道:“你失去了一个儿子,我也失去了一个儿子,他们牺牲得光荣!我们都是烈属!”邓芳芝被评选为全国妇女代表,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妇女代表大会。邓芳芝在朝鲜也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div><div><br></div> 1953年 ,毛主席在南京郊区尧辰乡视察工作。<div> 毛主席和蔼可亲,村民抱着孩子、带着儿童,将主席等人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现场十分和谐、融洽,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人民真心拥戴自己的领袖毛主席,而毛主席时刻牵挂着人们,与人们同甘共苦。</div><div><br></div> 1955年10月30日,毛主席与足球运动员李长平(当时是造船工人)亲切握手,连声称赞说:“你们踢得好!踢得好! ”。这是毛主席唯一一张与足球有关的照片,也是珍贵的中国足球资料照片之一。<div><br></div> 1956.1.11,毛主席在南京郊区尧辰乡视察时,和农民、孩子们在一起 1956年1月11 日,毛主席视察国营南京无线电厂,在车间向工人了解零部件制作情况<div><br></div> 1956年1月12 日,毛主席在天津拖拉机制造厂视察,向工人询问生产情况<div><br></div> 1956年2月1日,在全国政协会议的宴会上,内蒙古著名诗人赛音朝克图即兴作诗《我握着毛主席的手》,并向毛主席即兴吟诵,当朗诵到动情之处时,与同桌的毛主席亲切拥抱并喜极而泣,激动而崇敬的心情溢于言表。毛主席则像长者一样用厚实的大手拍着他的背并安慰他 1956年2月5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参加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政协代表、著名中医大家郭可明,亲切握手交谈,并盛赞郭可明“了不起啊,了不起”。郭可明老先生上世纪50 年代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效果卓著,荣获卫生部一等奖,并受到国家主席毛泽东的接见和赞扬。<div><br></div> 1956年2月7日,毛主席向三户贫农坚持合作化的带头人王玉坤敬酒,最朴实的致敬。王玉坤1957年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div><br></div> 1956年2月,毛主席与四大名中医之一的施今墨亲切交谈。施今墨被毛泽东称为“南北驰名的名医”,他曾多次为周恩来看病,深得周恩来的赞赏。<div><br></div> 1956年5月29日,毛主席视察广州造纸厂,在磨木车间与工人陈维新亲切交谈,询问工人的学习工作情况<div><br></div> 1956年11月16日,毛主席接见黄继光烈士的母亲邓芳芝(右)、澎湃烈士的母亲周凤(中)并亲切握手、交谈,二位烈士的母亲是参加全国烈属、军属、残废军人、复员军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代表。<div><br></div> 1956年,毛主席和周总理陪同外宾观看京剧后与演员亲切握手<div><br></div> 1956年,毛主席接见新疆著名舞蹈家康巴尔汉。毛主席欣然接过康巴尔汉敬送给他的少数民族的帽子,并愉快地接受“加冕”戴在头上。<div><br></div> 1956年,毛主席举行盛大的宴会,宴请全国政协委员。在毛主席身边第一贵宾的位置,坐的不是元帅,不是领导,而是一位科学家-钱学森。<div><br></div> 1956年2月7日,抗洪女英雄龙冬花(右)给毛主席敬酒。毛主席笑着对她说:“小姑娘,我多喝点,你少喝。”<div> 龙冬花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二届二次全国政协会议, 她是20世纪50 年代至70年代中国农村妇女杰出代表,曾18次赴北京参加全国性会议,13次见到毛主席。她的英雄事迹也被传遍全国各地,被很多人称作“不要命的龙恩人”。这张照片不仅仅发表到了《人民日报》上,而且还编入了当时的小学课本中。</div><div><br></div> 1956年10月,毛主席、朱德、周总理、刘少奇在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期间接见全国女劳模。<div> 同毛主席握手的是好日乐,做为少数民族地区当选的全国劳动模范,她不仅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而且还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右一为吴桂兰,她同毛主席握手后,还满脸笑容地看着毛主席。</div><div><br></div> 1956年,毛主席接见王国藩。<div> 王国藩,1919年出生,全国劳模,1952年组织23户贫雇农办起了享誉全国的只有三条驴腿的“穷棒子”合作社,被毛主席称赞为“整个国家的形象”。曾当选为三届中央委员,被毛主席亲切接见10次。</div><div><br></div> 1956年,毛主席接见著名妇产科专家、妇科医学泰斗林巧稚<div> 林巧稚一生没有结婚,但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div><div><br></div> 1957年4月14日,毛主席与香港著名演员夏梦(来京参加优秀影片颁奖大会的香港先进电影工作者)亲切握手。<div> 夏梦在香港影视圈被称为“明星·第一人”、被誉为“东方奥黛丽赫本”。</div><div><br></div> 1957年5月15日,毛主席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在一起。当毛主席要抽烟时,团代表徐建春马上给他点烟。<div> 徐建春是“扎根农村的青年典型”,来自山东。1960年,高小毕业回到家乡后,这个当时只有15岁的小姑娘,被推选为互助组组长,领导大家搞生产。以后,她又成了初级社社长,管理过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当过劳模,是作为扎根农村的青年典型。当年,22岁的徐建春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还当选为主席团成员。<div><br></div> 5月15日下午,大会休息时,毛主席来到休息室接见了主席团的成员,并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合影结束之后,毛主席坐在沙发上,大家都围坐在毛主席周围,徐建春非常幸运,就坐在毛主席右边,紧挨着毛主席。<br> 毛主席从烟盒里拿了一支烟,问道:“你们大家谁吸烟?”<br>大家都说不吸。毛主席笑了:“你们不吸,那我也不吸了。”<br>徐建春等人赶紧说:“您吸吧。”<br> 毛主席拿着烟,在茶几上磕了两下。徐建春随手拿起了茶几上的火柴,划着火给毛主席点烟。因为太紧张,徐建春的手有点发抖,她赶紧用左手托着右手手腕给毛主席点着烟。<br></div><div><br></div> 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在苏联访问期间,到莫斯科大学看望中国留学生。这是毛主席在经济系的苏红(中)和沈宁同学的宿舍里同她们亲切交谈。<div><br></div> 1957年7月,毛主席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与上海各界代表亲切交谈<div><br></div> 1958年,毛主席在河南视察工作时与田间农民亲切交谈 1958年2月14日,毛主席在长春电影制片厂,与《红孩子》小演员宁和亲切交谈。这次来长影视察,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到电影拍摄现场探班,他与小演员宁和的合影,更是毛主席与新中国电影工作者唯一一张单人合影。<div><br></div> 1958年2月,毛主席在视察沈阳小型开关厂期间,和装配女工苏玉春亲切交谈<div><br></div> 1958年3月16日,毛主席在四川成都近郊郫县和兴乡红光高级农业合作社社员温大娘家里,与温大娘亲切交谈。<div><br></div> 1958年6月28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亲切接见新疆维吾尔族大叔库尔班·吐鲁木。毛主席握住库尔班的手,亲切地说:“新疆的少数民族老百姓多好啊,这么大老远的还要骑毛驴来看我。谢谢你!”<div><br></div> 1958年8月13日,毛主席在天津大学工厂与学生亲切交谈<div><br></div> 1958年8月13日,毛主席在天津市闹市区正阳春烤鸭店与职工们促膝谈心<div><br></div> 1958年9月14日,毛主席在武昌洪山礼堂和湖北省妇联肖慧纳、省著名劳模朱玫亲切交谈<div><br></div> 1958年1月5日,毛主席来到杭州小营巷42号军属居素吴的家里。他看起来好亲切,就像一个邻家大叔。<div><br></div> 1959年6月24日,毛主席畅游湘江后,与牛豆州小学生愉快交谈<div><br></div> 1959年6月24日,毛主席畅游湘江后登上橘子洲头,坐在一户农家的门口与孩童逗趣攀谈。<div><br></div>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离别数年的故乡韶山,与乡亲们在一起。前排左二为王任重、左三为罗瑞卿。<div><br></div>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在湘潭韶山与自己少年时的私塾老师毛禹居携手同行<div><br></div> 1959.6.26- 毛主席与韶山学校少先队员在一起。站在毛主席左右两侧的蒋含宇、彭淑清被称为金童玉女,后来结为夫妻。 1959年6月26日,毛主席在故乡韶山贫农社员毛霞生家做客<div><br></div> 1959年6月26日,毛主席从韶山冲返回长沙途中,在宁乡调研时与一群刚放学的小学生亲切交谈<div><br></div> 1959年,毛主席在安徽视察工厂时,同炼钢工人亲切谈话。<div><br></div> 1959年-毛主席接见全国劳模孟泰,左一为华罗庚。<div> 孟泰,河北省丰润县人,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著名劳动模范,8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中国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委员。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在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誉满全国的钢铁战线的老英雄。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孟泰精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引领着无数人不懈努力、勤勉开拓。</div><div><br></div> 毛主席亲切接见陈永贵,他一把握住陈永贵的手,连说了两句“永贵好!”<div><br></div> 毛主席与“御用厨师”程汝明合影。<div> 程汝明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直至主席逝世,被称为“ 国宝级烹饪大师 ” 。程汝明称得上是“ 抓住了毛主席胃的男人 ”,他做的菜毛主席都很爱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程汝明的细心,程汝明在多年的工作中总结出了毛主席的饮食爱好,也深知毛主席的生活习惯。</div><div><br></div> 1960年,毛主席在天津与劳动模范一起欢度五一国际劳动节 1961年,毛主席与在身边工作了12年的摄影师吕厚民亲切握手<div><br></div> 1962年8月,毛主席接见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和教练,和丘钟惠亲切握手。旁边分别为廖文挺、庄则栋、容国团、傅其芳。<div><br></div> 1963年7月31日,毛主席在怀仁堂观看了沈阳军区话剧团演出的话剧《雷锋》。毛主席看得很投入,先后鼓掌40多次。在演出结束后,毛主席走上舞台和演员们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div><br></div> 1963年12月,毛主席与文艺工作者在一起,右一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div><br></div> 1964年8月12日,毛主席在北戴河接见现代京剧《红嫂》演员<div><br></div> 1964年10月1日,毛主席与李银桥夫妇在天安门城楼上合影。<div> 李银桥是河北安平人,从小跟随名家习武,使得一手好太极剑,1947年8月,年仅20岁的李银桥来到了毛主席身边担任卫士,此后,他也从卫士一步一步升到了卫士长一职。他与毛主席形影不离地一起生活了15年,1962年4月离开毛主席到上海工作。毛主席对李银桥说:“我和我的孩子们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你在我身边工作,我们每天在一起,朝夕相处,你们比我的孩子还亲啊”!</div> 毛主席与李银桥合影。<div> </div> 1964年12月26日,毛主席邀请钱学森、王进喜、陈永贵等劳模参加自己的71岁生日宴,并与他们侃侃而谈。<div> 毛主席成为党的高级领导人以来,从来没有为自己举办过生日庆典,就连别人为他庆祝也不允许。1964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71岁生日。出乎人们的意料,毛泽东破天荒地要在生日这一天请客。这是他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公开的生日宴会。毛主席请周总理帮忙邀请宾客,邀请的人数30多人,除了作陪的中央领导们,主要宾客是全国各地的劳模和科学家等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div><div><br></div> 1964年12月26日,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旁边的小宴会厅里用自己的稿费布置了三桌席面,周恩来安排董加耕坐在毛主席左边,再左边是王进喜、余秋里,右边是邢燕子、陈永贵、钱学森、彭真、罗瑞卿和曾志(陶铸夫人)。朱委员长、周总理、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同志依次坐在另外两桌。<div> 参加寿宴的宾客有:周总理、朱委员长、刘少奇、邓小平、彭真、李富春夫妇、罗瑞卿、陈毅、贺龙、董必武、陶铸夫妇、陆定一、胡耀邦、余秋里以及导弹专家钱学森、知识青年代表邢燕子、工人代表“铁人”王进喜、农民代表董家耕和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等这些身份特殊的行业代表,他们也都是正在参加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的代表。</div> 出席主席生日宴的30多名来宾中除了夫人江青,并没有主席的子女和亲戚。虽说这场宴席是为了替主席祝寿,可是宴会的主题却是“招待劳模”,无疑饱含着毛主席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谊。虽然举办宴会的钱是毛主席从自己稿费里面拿出来的,但是所有参加宴会的人觉得,这不像一个生日宴,更像一个政治会议。<br> 毛主席高兴地说道:“今天既不是做生日,也不是祝寿,而是实行‘三同’,我用我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我的孩子没让来,他们不够资格。这里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在一起,不光吃饭,还要谈谈话嘛!”说得大家都笑了。<br> 毛主席的生日宴共有12道菜,除了一道盐水虾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普通的蔬菜:黄瓜、苦瓜、辣椒、包菜、胡萝卜等,非常简单。<br> 这一餐饭吃了大约两个小时,宴会结束之前,毛主席还给每个人都送了一个苹果,并与他们一一握手告别。<br><div><br></div> 1964年,毛主席与理发师周福明在武汉合影。周福明和毛主席朝夕相处17年,为他理发1800余次。<div><br></div> 1964年7月,毛主席与摄影记者钱嗣杰合影。钱嗣杰后来成为毛主席的随身摄影记者<div><br></div> 1964年7月-毛主席接见京剧《芦荡火种》演员,与他们亲切握手<div><br></div> 1964年12月,毛主席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接见农民代表陈永贵和科学界代表钱学森。毛主席和钱学森握手时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导弹之父”。<div><br></div> 1964年12月,毛主席在三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亲切接见劳动模范李素文(左一)、尉凤英。<div> 李素文在大会上作了《为革命卖菜》的发言,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认可,李素文原是沈阳市南塔第二副食门市部营业员,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 “。<div> 尉凤英是原沈阳机器制造厂的一名工人,八年时间里,尉凤英不断刷新她所创下的革新纪录,发明出707项革新项目。1964年被命名为“毛主席的好工人”称号,曾13次被毛主席接见。</div></div><div><br></div> 1964年-毛泽东在乘坐的专列前与张玉凤合影。<div> 张玉凤,1944年生 。1960年代曾任职于牡丹江铁路局的餐车服务员,广播员,此后被调任铁道部专运处,出任毛泽东专列的服务员,后来曾为毛泽东出巡全国时私人专列车厢上的服务员,1970年7月以后长期担任主席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陪伴主席14年之久。</div><div><br></div> 1964年-毛主席接见京剧《智取威虎山》演员<div><br></div> 1964年-毛主席接见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div> 李四光(1889--1971年),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李四光让滚滚石油冒了出来,使我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div><div><br></div> 1965年1月4日,毛主席接见著名杂技演员夏菊花,笑着对她说:“我看过你演的杂技,很精彩嘛!”<div><br></div> 1965年,毛主席在北京与生物化学家彭加木亲切握手交谈。 <div> 彭加木(1925.5.19-1980.6.17 ),广东番禺市人,生物化学家 ,长期从事生物化学研究。 1964年至1980年,先后15次到新疆进行科学考察,3次进入罗布泊进行探险,为开创边疆科研工作倾注心血,并为发展中国的植物病毒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6月17日在罗布泊科考时不幸失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div><div><br></div> 1965年12月3日,毛主席接见“钢铁英雄”麦贤得“。<div><br><div> 麦贤得,男,汉族,1945年生,广东省饶平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英雄,曾荣获“人民英雄”、 “最美奋斗者”、“八一勋章”等国家荣誉称号。</div> 1965年8月6日凌晨的“八六”海战中,麦贤得头部中弹失去知觉,苏醒后仍然坚持作战,由于额上的鲜血和流出的脑浆粘住眼角和睫毛,影响了他的视线,但他凭着平时练就的一手“夜老虎”硬功夫,排除舰艇故障,保证轮机正常运转,顽强地坚守在战斗岗位上三个多小时,直到战斗胜利。麦贤得因此成为海战中的一位英雄,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战士的硬骨头精神,被誉为“钢铁战士”。<br></div><div><br></div> 1966年9月15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切接见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div><br><div>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东淄博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毛主席的好学生。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获国家“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div></div> 1966年9月15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和焦裕禄的女儿、河南地区的学生代表焦守云合影。<div> 当时的焦守云只有十三岁,穿着一件带有补丁的上衣,脚上穿着一双老布鞋。</div><div><br></div> 1966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与作为特邀代表赴京参加国庆观礼的著名农民代表顾阿桃亲切握手<div><br></div> 1966年,毛主席与身边工作人员在韶山滴水洞1号楼前合影。<div> 张玉凤(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左二)、吴旭君(毛主席的保健护士长,右一)、邵淑华(毛主席的护士,左一)、郭国群(湖南省委接待处工作人员,右二)。四名姑娘眉清目秀、面带微笑,高兴地站在毛主席的两侧,与毛主席一起留下了这难忘而幸福的瞬间。</div><div><br></div> 1966年,毛主席与表孙女、姨表兄王季范的孙女、英语翻译王海容在中南海合影。<br> 在新中国,有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外交官,她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她就是我国第一代外交天团“五朵金花”之一的王海容。王海容曾陪伴了毛主席11年,年仅36岁便成为外交部副部长,几乎经历了毛主席时期新中国所有的外交大事件,并在这些事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67年,毛主席和卫士兼理发师周福明、翻译王海容在武汉东湖宾馆合影。<div> 王海容也是建国后年龄最小的外交部领导人,当时,中国外交部有五朵金花,分别是王海容、唐闻生、齐宗华、罗旭和章含之。王海容进入外交部后,毛主席每次出席外交活动,都会带着王海容,整整11年。在这11年中,王海容见证了中国发生的所有外交大事件。2017年9月9日,在毛主席忌日的这一天,79岁的王海容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div><div><br></div> 1967年,毛主席在武汉东湖宾馆与工作人员合影,左二为翻译王海容,左一为护士长吴旭君。<div> 1953年,时年21岁的吴旭君被组织识别和筛选出来,被派往毛主席身边工作,担任保健护士长,她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为毛主席的身体健康服务,她一共陪伴了毛主席21年,是陪伴毛主席时间最长的人之一。毛主席曾对吴旭君说:“我死的时候你不要在我跟前。”吴旭君对此不解,毛主席说:“我要给你一个完美的印象,不让你看见我的痛苦。”</div><div><br></div> 1969年4月,毛主席在党的九大会议上和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亲切握手。<div> 王进喜,大庆油田石油工人,人称“铁人”,2009年9月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9年9月,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div><div><br></div> 1970年3月,毛主席在杭州和身边工作人员合影。<div> 左一是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张玉凤,右二是毛主席的保健护士长吴旭君,右一是毛主席的理发员、卫士周福明。</div><div><br></div> 1970年,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外宾之后与工作人员单独合影<div><br></div> 1973年7月.毛主席接见杨振宁。<div> 杨振宁是享誉国际的物理学家,在物理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更是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奖的中国人,这个奖项不仅是个人的,更是中华民族的。</div><div><br></div> 1974年,毛主席与部分工作人员合影,左一为邵淑华,左二为曾彩谋,右二为张玉凤,右一为郭国群。<div> 湖南,是毛主席的故乡,也是他深深眷恋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经常回湖南调研、视察。从1953年起,几乎每年或每隔一年都要来湖南一次,有时一年两次,前后达50多次。1974年10月13日,毛主席又一次回到湖南,在长沙住了114天。这是他在湖南逗留最久的一次,也是他最后一次到湖南。省委接待处服务员郭国群、曾彩谋和毛主席是“老熟人”了,自从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起,郭国群、曾彩谋就一直参与主席回湖南的接待工作,照顾他的日常生活。</div><div><br></div> 1970年代--毛主席真是太随和了,身着长袍睡衣,脚踏布鞋,与身边两位信任的工作人员张玉凤和吴旭君合影 。毛主席看上去精神不错,眼中依旧透露出坚定的光芒,他的睡衣略显旧迹,这件睡袍,陪伴了主席二十多年,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旧承载着主席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与无尽期许。主席一生勤俭节约,这件睡衣上共打了73个补丁,这不仅仅是对物质的节约,更是对精神的坚守。还有一双穿了二十年的拖鞋,更是见证了主席在艰苦岁月中坚韧不拔的品质。<div><br></div> 1975年,毛主席与张玉凤在主席书房。<div> 在毛主席心中,或许已把张玉凤当做了儿女一样的亲人,晚年会见客人时都由张玉凤搀扶着。</div><div><br></div> 1976年 ,毛主席与身边的最后一名护士和守灵人孟锦云<div> 1975年,毛主席重病卧榻,当年曾经的舞伴孟锦云再次来到中南海,成为了主席的贴身护士。孟锦云陪伴毛主席走过了生命中最后的489天,见证了一代伟人的离开。毛主席进入弥留之际,他用低沉的声音对孟锦云说:“我很难受,叫医生来。”说完就昏迷了过去。殊不知,毛主席对孟锦云说的这句话,成为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句话。</div><div><br></div> <div> 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以来,毛主席是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领袖。人民在他心里是至高无上的,也是他始终不渝的信仰。<br> 从吾皇万岁到人民万岁,华夏文明走过了漫长的5000多年历史。正是因为这一声“人民万岁”,人民才将“毛主席万岁”喊得响彻云霄。而他,注定是那个救万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开万世之太平的盖世伟人。<br> 因为人民万岁,而喊出“人民万岁”的人又与人民连在一起,所以他必然万岁!一个把“人民”大写于天地之间的人,一个喊出时代强音“人民万岁”的人,他那有形的生命虽然已经终止,但他那无形的精神将与天地齐寿,他那伟大的思想将与日月同辉!</div> 缅怀伟人,我们永远不能忘却!毛主席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人民,而人民也将永远记住他。毛主席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