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见者博 多闻者知

那样芬芳

<p class="ql-block">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几多努力,何其有幸,参加了为期6天的河南省2023年骨干教师华师大研修班,来到了以“忠诚博雅、朴实刚毅”为办学理念的百年名校华中师范大学培训基地。本次培训,时间紧、密度大、内容多、形式活、组织严、效果好、获益丰。结合实际,谈谈我的学习思考和体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开班仪式隆重、盛大。</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李海龙说:“观念创新,各科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相长,避免平面化教学;动态延伸,推动成果转化;帮带指导,带动本校教研。”李主任引用于漪老师的话“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鼓励我们做好新时代的好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2月25日上午,华师大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百闻不如一见的王后雄老师给我们做了第一场讲座一一《“三新时代打造高中升学核心竞争力:机遇与挑战》。王教授说“3+1+2”新高考命题的特征是:无价值,不命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命题。如何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他给了我们6个建议:(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改变低效的学习方式,(三)指向诊断精准教学,(四)抓实量化学习管理,(五)防止发生拖累效应,(六)抓实学习各个环节。王教授的精准把脉让我们这些一线高中教师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午,华师大博士生导师、湖北二师学院副校长田恒平教授莅临指导。田老师以一种高屋建瓴、游刃有余的姿态给我们上了一堂幽默风趣、别具一格的讲座。田老师把培养学生之素养贯穿在他一个个人生故事当中。他说,青年时以知识来教课,把课讲规范;中年时以智慧来教学,把课讲艺术;老年时以修养来教育,用课讲人生。听之时如沐春风,听之后感慨万千。这般推心置腹的讲座生平第一次遇见,感谢田教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2月26日上午,美丽高雅、真才实干的华师大一附中黄桢老师来到科学会馆。黄老师说三新就是“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教学、新高考改革”,想要推动改革,就必须采用倒推模式。先明确新高考方向,再明确语文教学变革重心。第三明确新高考背景下新教材的使用。我们在黄老师谆谆告诫下逐渐找准了方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走入华师大博物馆,触摸华师大近130年的历史。更深刻地了解到华师精神的内涵,“求实创新、立德树人”校训的高瞻远瞩,“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理念的相得益彰,铸就了华师人为国育人的深厚情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2月27日上午,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余映潮老师也来到了华师大。我惊异于余老师年逾古稀声音仍然清亮悅耳,语言仍是简洁流利。他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台上表现出来的那种风范,儒雅、淡定,那种不慌不忙的、非常好的节奏的把握,所有的这一切都让我非常赞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午,华师大文学院副教授张筱南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主题沙龙: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路径。张老师追根溯源,探讨五种主要阅读教学方式的演变过程。她由初中语文教材延伸到高中语文教材,由浅入深,驾轻就熟,循循善诱地让我们找到学习任务群的本质与路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汉代桓宽说: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这三天的讲座使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带给我很多启发与反思。“三新”背景下我的诸多困惑应该怎么去解决?我将随时准备改变观点,抛弃偏见,带着开放、接纳的心灵而活。就像水手,如果每次扬起相同的帆,却不懂得跟着风向调整,永远也到不了目的港。</p><p class="ql-block">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行则將至,做则必成。</p>

华师大

老师

教学

学习

语文

时以

讲座

高考

命题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