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南行之旅《江苏篇》

厚德载物

<p class="ql-block">  已到深秋天气渐冷,哈尔滨市区各处已能看到红叶,预示候鸟迁徙已经开始。10月26日早7点30分,我们启程开启南行之旅,下午2点30分到达沈阳。</p><p class="ql-block"> 27日上午去浑南建设银行给儿子办理ETC卡更新,下午3点半离开沈阳去旅顺西港,晚上8点到旅顺西港。22点30分上船,经过6小时的航行于28日早6点到达烟台北港。下船后经过2个多小时的车程于10点到达荣成。</p> <p class="ql-block">  11月9日荣成的气温很低,风也很大。下午我们去天鹅湖喂天鹅,今年天鹅湖的天鹅比往年多,小小的湖面上到处都是天鹅。天鹅在湖面上不停的起飞和降落,虽然没有塔台指挥,起飞、降落的秩序井然,场面非常的壮观。</p> <p class="ql-block">  正在降落的绿头鸭</p> <p class="ql-block">  正在降落和起飞的天鹅</p> <p class="ql-block">  飞行中的天鹅和小天鹅</p> <p class="ql-block">  准备降落的天鹅</p> <p class="ql-block">  刚起飞的天鹅</p> <p class="ql-block">  飞行中的大天鹅</p> <p class="ql-block">  结伴飞行中的大天鹅</p> <p class="ql-block">  13号10点半我们俩启程开启雁南飞之旅。经过400多公里的路程,于下午四点到达日照市岚山区,入住柏曼酒店。</p><p class="ql-block"> 14号早饭后驱车前往岚山区多岛海景区,虽然是3A景区,但因为气温较低景区内的人很少,我们俩在景区转了20来分钟就离开了景区,开车离开日照前往盐城。</p> <p class="ql-block">  经过230公里的路程,于12点到达盐城市射阳县,在县城的兰州拉面馆吃碗面解决了午餐。午餐后开车前往息心寺参观。射阳虽然是县城,但非常干净整洁。</p><p class="ql-block"> 息心寺的天王殿,即是息心寺的大门又是大殿。天王殿供奉弥勒、韦陀和四大天王造像。</p> <p class="ql-block">  息心寺,原名镇龙庙、息心庵,位于射阳县射阳河闸南首,占地面积6.6公顷,息心寺始建于明末,盛于清朝,毁于清末。寺院的历史底蕴深厚,有史可溯至宋初,距今约850余的历史。1993年在射阳河闸南首复建“息心寺”。</p><p class="ql-block"> 相传当时并列于盐阜地区的三阁九庙四观七十庵之内,后民国十八年有江易园、仇益庵二位居士恭请净宗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住持寺院,寺院既有汉传佛教寺院的格局,也有江淮建筑古朴典雅的特色,景区内有大雄宝殿、大悲楼、万佛塔等。</p> <p class="ql-block">  息心寺的万佛宝塔</p> <p class="ql-block">  息心寺的万佛宝塔,是息心寺的标志性建筑,2007年底建成。塔高61.8米、建筑面积711.2平方米。地宫内藏有印光法师和茗山法师的舍利子等遗物,以及地方物华。塔内供奉万尊佛像,故称万佛宝塔。</p> <p class="ql-block">  息心寺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息心寺后,开车经过35公里的路程于下午3点到达盐城丹顶鹤湿地公园。由于我们到盐城的日期太早,从北方迁徙的丹顶鹤还没有到,湿地中只有本地圈养的丹顶鹤。</p> <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半钟我们来到丹顶鹤放飞表演处,正好赶上下午的放飞表演。刚出笼的丹顶鹤在空中飞翔。</p> <p class="ql-block">  在草地上玩耍的丹顶鹤</p> <p class="ql-block">  在草地上玩耍的丹顶鹤</p> <p class="ql-block">  湿地公园中的鸿雁</p> <p class="ql-block">  湿地公园中的灰鹤</p> <p class="ql-block">  湿地公园中的黑天鹅和白鹭</p> <p class="ql-block">  湿地公园中的鸬鹚</p> <p class="ql-block">  在湿地公园有多种水鸟,也不知叫啥名。下午四点半多离开湿地公园,前往盐城市区,行驶了20来公里在郊区的汉庭酒店入住。在酒店附近没有找到适合的饭店,只好到车里取自热米饭充当晚餐。</p> <p class="ql-block">  15号早饭后驱车前往苏州,行程280公里,于中午11点半到达苏州,入住白塔东路的城市快捷酒店。午餐在苏太太吃的松鼠桂鱼,下午去东园、藕园、城墙遗址公园、平江景区游览。</p><p class="ql-block"> 在城墙遗址公园复建的相门及城门楼。</p> <p class="ql-block">  耦园原名涉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仓街小新巷6号,始建于清代初年。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保宁知府陆锦致仕归里后始构“涉园”于此,又名“小郁林”(今东花园)。取自陶渊明的《归辞》,“园日涉以成趣”。</p><p class="ql-block"> 耦园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涉园毁于兵燹。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按察使湖州沈秉成因病寓苏,携妻归隐,购得涉园废址,聘画家顾沄在旧园基础上设计,重修扩建为一宅两园的耦园格局。</p> <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二年(1876年),新园落成,沈秉成将其易名为“耦园”,寓夫妇偕隐双栖、啸吟终老之意。光绪十年(1884年),沈秉成奉诏复出任官他省,全家随往。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沈秉成至苏州治病,医治无效,卒于耦园。此后园内日渐破落,散为民居;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教育家赵善昌曾卜居于此,同住的还有省二女师任教的陈士弘、沈子期、章寅谷、章慰农以及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院长汪启愚等。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东花园曾租予杨荫榆创办二乐女子学社。杨被杀害后,东花园一度空关,园子日趋荒芜;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当代国学大师钱穆曾与眷属迎母住入东花园,其侄钱伟长曾同住此园;民国三十年(1941年),常州实业家刘国均购下废弃的耦园,重加修葺。 </p> <p class="ql-block">  耦园三面临河,一面沿街,东西长110米,南北宽78米,近长方形,宅园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耦园布局以四进厅堂的宅地为中心,东西两园与住宅之间以重楼相通。分为中厅、西花厅与东花园三部分。</p> <p class="ql-block">  藕园的载酒堂</p> <p class="ql-block">  藕园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  相门上复建的城门楼,城门楼上挂“徽相邑钩”匾。</p> <p class="ql-block">  苏州状元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陈列面积约600平方米,是一座全面介绍姑苏状元群体、研究状元文化、展示珍贵状元文物的专题类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苏州是著名的状元之乡。文史专家李嘉球所撰的《苏州状元》一书表明,按辖区计算,历史上苏州曾出现过45位文状元、5位武状元,其中文状元数量占全国总量596位的7.55%,数量遥居全国各城市之首。最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时期苏州一共出过26名状元,占全国114名状元的22.81%、江苏49名状元的53.03%,而同期苏州的人口只占全国的1%左右。</p> <p class="ql-block">  苏州状元博物馆是潘世恩故居,主人潘世恩(1769年-1854年)25岁就中状元,做官一直做到大学士(宰相),故居为古凤池园一部分,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1825平方米,有纱帽厅、大厅、鸳鸯厅 女厅等建筑。此宅还曾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寓所。宅西侧即临顿路,与观前邻近,地理位置较好。</p> <p class="ql-block">  16号早晨阴天下雨不能出去游玩,早餐后就在旅店内等雨停,大约8点半雨停了,办理了退宿手续,我们俩就转到布丁酒店入住,车可以停在酒店的停车场。9点半钟我们到北寺塔游览。</p> <p class="ql-block">  苏州报恩寺塔俗称北寺塔,位于苏州古城北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座佛寺,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p><p class="ql-block"> 苏州报恩寺塔高76米,八角九层,塔四周的尚存部分为明清时期重建的报恩寺殿堂建筑。塔东有一座不染尘观音殿,俗呼楠木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  报恩寺俗称北寺,是苏州最古老的佛寺,距今已1700多年。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相传是孙权母亲吴太夫人舍宅而建,古称通玄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改为开元寺。五代北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重建,易名为报恩寺。</p><p class="ql-block"> 报恩寺塔是中国楼阁式佛塔,传始建于三国吴,南朝梁(公元502-557年)时建有11层塔,北宋时焚毁。元丰(1078~1085)年间重建为9层,南宋初建炎四年(1130)在宋金战中复毁;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改建成八面九层宝塔,现存北寺塔的砖结构塔身就是构筑于当时的原物。塔身的木构部分为清末重修,已不全是原貌。此塔曾刻入南宋绍定四年(1229)的《平江图》碑中。塔正当平江(即今苏州)最主要的南北向大街北端,成为大街的对景。</p> <p class="ql-block">  北寺塔为九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每层挑出平座、腰檐,底层对边18.8米,副阶周匝,基台对边34.3米,塔顶与刹约占1/5。塔高76米,重檐覆宇,朱栏萦绕,金盘耸立,峻拨雄奇为吴中诸塔之冠,登塔远眺,可俯瞰苏州全景。</p> <p class="ql-block">  报恩寺的七佛宝殿和焚香塘。</p><p class="ql-block"> 10点半游览完北寺塔,我们在北寺塔站乘5号线地铁去木渎古镇。</p> <p class="ql-block">  11点在灵岩山站下车前往灵岩山景区,由于山路难行,我们只是进了山门后就下山了。在前往木渎古镇的途中路过灵岩牡丹园,顺路游览了牡丹园。</p> <p class="ql-block">  木渎古镇最有特色的当属它的水系,香溪和胥江在镇中交汇,呈Y型分布,沿河布局的民居呈带状排布,极具典型和个性。木渎有“园林之镇”之美誉,明清时镇上私家园林多达20多处,现仍存有严家花园、榜眼府第、虹饮山房、古松园等古典园林多处。镇上老街纵横,山塘、下塘、下沙、中市街,历经沧桑,风貌犹存。</p><p class="ql-block"> 老街古巷中深宅大院荟萃。这些古建筑体量宽大,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其中以近代思想家冯桂芬府第内的双花篮厅,木渎“四大富翁”之一蔡少渔的旧宅,最为典型(清代建筑)。古镇区的胥江、香水溪和采香泾,其历史,则可追溯到吴越春秋。</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上河道纵横,小桥流水,古朴清幽。王家桥、斜桥、邾巷桥、虹桥、西安桥、廊桥、永安桥、西津桥等河上古桥,有的几经重修,有的历劫幸存,它们和绵延的石驳岸组成了苍古的水上风景。</p> <p class="ql-block">  木渎古镇的山塘街和明月古寺。</p> <p class="ql-block">  木渎古镇西施桥上赛西施</p> <p class="ql-block">  木渎古镇西施桥</p> <p class="ql-block">  下午1点多我们俩步行到苏州文庙,苏州文庙的大门是“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坊。苏州文庙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人民路。苏州文庙府学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于景佑二年(1035年)创建的,迄今已有96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苏州文庙最特别的是将“棂星门”布置在“大成门”内。棂星门建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明成化年间重修,高8米,宽25米,8柱,7间,柱枋上镌刻龙凤,云鹤,花卉如意图案。棂星门一般为封建帝皇陵寝建筑,传说是按神话中的天门设计建造的。因为孔子被尊为孔圣,与皇帝并列,故享受此殊荣。现存的棂星门在十年浩劫中,从原文庙故址南端(新市路口)原封不动的拆建到当时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苏州文庙的“泮池”、“状元桥”和“大成殿”。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面宽七间,进深六间,约六百平方米,共有五十根楠木柱支撑,在全国亦实属罕见,可称为天下奇观。大成殿是建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明朝中期苏州知府况钟重修,因此大成殿的梁架结构,斗拱,鸱(chi)尾,都有宋代建筑的风格,大成殿重檐多宇,崇台列阶,古朴庄重,气势轩昂,其殿堂的建筑规模仅次于玄妙观三清殿,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悬于大成殿正门重檐下的"大成殿"门匾。高3米,宽2.2米,雕刻精美,九龙戏珠用白云烘托,龙的造型姿态生动,云的雕刻线条精细流畅,"大成殿"三个金字为清世宗御笔。</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文庙于下午2点到达沧浪亭,沧浪亭和可园原为一个园林,后分为沧浪亭和可园两个园林。</p> <p class="ql-block">  可园基址五代时属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右别墅,北宋时系沧浪亭的一部分,南宋时为“韩园”宅邸,元、明时其地入大云庵。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在此筑园,名为近山林。再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意,又名“乐园”。沈德潜曾读书于此,有人误以为是行乐之乐,说是“行乐不可训也”,于是易名“可园”。道光七年(1827年),江苏巡抚梁章钜重加修葺,划归正谊书院,当时可园占地20余亩,有挹清堂、坐春舻、濯缨处诸胜。</p> <p class="ql-block"> 咸丰、同治年间,可园受到兵火破坏。光绪十四年(1888年),江苏布政使黄彭年重修,成立“学古堂”,建“博约楼”,藏书八万卷。临池筑一小亭,取名“浩亭”。园内广种梅花,杂植桃、李、杏等佳果。光绪三十一年,巡抚陆春江停办学古堂,改设游学预备科。光绪三十三年,又改存古学堂。辛亥革命时期,张默君女士在此创办《大汉报》。1914年,设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于此。园中增植梅树逾百。“铁骨红”古梅有“江南第一枝”之誉。</p> <p class="ql-block">  五代十国晚期,吴越王钱俶妻弟孙承佑,于宋开宝二年(969年)任中吴军节度使,曾于沧浪亭营建别墅。</p> <p class="ql-block">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集贤院校理苏舜钦在汴京遭贬谪,翌年流寓吴中,见孙氏弃地约六十寻,以四万钱买入。在北碕筑亭,命名"沧浪亭"。苏舜钦常驾舟游玩,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常与欧阳修、梅圣俞等作诗唱酬往还。从此沧浪之名传开。</p> <p class="ql-block">  庆历八年(1048年)苏舜钦去世。后园多次更换主人,最后为章惇、龚明之各得其半。章惇将花园加以扩大,建筑大阁,又在山上起堂,动工时,发现北面跨水一座洞山地下有嵌空大石,据传是五代广陵王所藏,于是益加扩展。南宋绍兴初,园为韩蕲王世忠所占,并改名"韩园"。韩氏在两山之间筑一道桥,取名"飞虹",由张安国书匾。园景直到庆元间(1111年-1115年)犹存。依宋《平江图》碑所标此处为"韩园",园南北端大体与原文庙、府学相平,大门在南。</p> <p class="ql-block">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诏以宝昙和尚居南禅集云寺时,将妙隐、大云二庵并至南禅集云寺。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月十三日寺毁于火。主僧德本谋图复兴而力不足,后经苦心筹备十寒暑,始建大雄宝殿。嘉靖十三年(1534年)郡守胡缵宗将妙隐庵改筑韩蕲王祠。大云庵自正德以来三十二年间,几经兴废。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僧人文瑛复建沧浪亭。</p> <p class="ql-block">  沧浪亭园林中的沧浪亭</p> <p class="ql-block">  18日早饭后于8点到达拙政园。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p> <p class="ql-block">  兰雪堂:取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意而名,堂中南面置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北向饰翠竹图。</p> <p class="ql-block">  掘政园中的秋日美景</p> <p class="ql-block">  掘政园中的秋日美景</p> <p class="ql-block">  倒影楼:以观赏水中倒影为主。楼分两层,楼下是“拜文揖沈之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这两位均是苏州著名的画家,沈周还是文徵明的老师。当年,西园园主张履谦为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于光绪二十年(1894)特建此楼以资纪念。倒影如画景色绝佳。</p> <p class="ql-block">  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楼舱,通体高雅而洒脱,其身姿倒映水中,更显得纤丽而雅洁。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与情操。</p> <p class="ql-block">  梧竹幽居: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nbsp;“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题。</p> <p class="ql-block">  掘政园中的梧竹幽居</p> <p class="ql-block">  浮翠阁:为八角形双层建筑,高大气派,煞是引人注目。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阁”。</p> <p class="ql-block">  下午2点多乘车前往西园寺,西园寺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始名归元寺,距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 明嘉靖(1522--1566)之末,太仆寺卿徐泰时构筑东园(今留园)时,把已经衰落的归元寺改建为宅园,名西园,时间约在16世纪中叶。徐泰时故世后,其子徐溶舍园为寺,取名复古归元寺,并于崇祯八年(1635),延请报国禅寺茂林律师任住持为弘扬"律宗",改名戒幢律寺,俗称"西园寺",该名反映出寺院高树戒律之幢,以戒为本、以律为宗的立寺原则。经茂林律师及尔后数代住持的努力,西园寺成为律宗道场,法会盛极一时,列为江南名刹。</p> <p class="ql-block">  西园寺于清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燹,只剩下残垣颓壁、荒草萋萋。光绪年间,浙江按察使盛康与吴郡士绅同倡议修复西园寺,请紫竹林寺方丈荣通及其徒广慧来主持此项工作。广慧法师自承担大任之后,任劳任怨,全力以赴。他托钵四方,化缘重建戒幢律寺。从43岁到73岁,在30年中先后修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堂、天王殿、放生池及安僧的配套设施,待基本形成了全寺的建筑规模,及完成了内部塑像,已是民国十五年(1926)。广慧法师重振寺宇,劳苦功高,西园寺再度成为吴门首刹。</p> <p class="ql-block">  西园寺的钟楼、鼓楼</p> <p class="ql-block">  西园寺的放生池</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西园寺步行近1公里于4点到留园。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中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p> <p class="ql-block">  留园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现全园占地约50亩,大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中部是原来寒碧山庄的基址.中辟广池,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假山以土为主,叠以黄石,气势浑厚。山上古木参天,显出一派山林森郁的气氛。山曲之间水涧蜿蜒,仿佛池水之源。</p> <p class="ql-block">  留园中的客厅和亭</p> <p class="ql-block">  留园中的人工景色</p> <p class="ql-block">  留园中的花园湖景</p> <p class="ql-block">  留园中的花园湖景</p> <p class="ql-block">  19日早餐后退宿前往甪直古镇,经过近1小时的车程于9点半到达甪直古镇。甪直镇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是一座与苏州古城同龄,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水乡文化古镇。</p> <p class="ql-block">  进入甪直古镇的第一座桥永宁桥。</p> <p class="ql-block">  万盛米行是叶圣陶小说名篇《多收了三五斗》里描述的一家米行,该文被选进中学语文教科书,万盛米行也随之闻名。其原型是甪直镇南市上塘的万成恒米行。</p> <p class="ql-block">  和丰桥又名中美桥,居于甪直古镇中心,建于宋代初叶,拱形结构,每块桥面石上均施浮雕,图案典雅,雕刻精美。和丰桥是甪直古镇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也是江南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青石拱圈,为东西市河之分界。</p> <p class="ql-block">  进利桥位于甪直镇西汇上塘街东端与中市街相接处。该桥建于清乾隆之前,道光九年重建。桥为花岗石单孔拱桥,金刚墙条石收分叠砌,青石拱眉,桥名石阳刻“进利桥”,拱圈顶端刻有“双龙戏珠”图案。该桥与南侧茶楼相应成辉,构成古镇标志性景点。该桥是西游记的取景处。</p> <p class="ql-block">  甪直古镇中的大戏台</p> <p class="ql-block">  甪直古镇两岸风光</p> <p class="ql-block">  甪直古镇的两岸风光</p> <p class="ql-block">  甪直古镇两岸风光</p> <p class="ql-block">  保圣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所塑的九尊泥塑罗汉,虽历经千年沧桑,却仍然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创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一做皇帝就大兴寺庙。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遭毁灭,至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再次重建,但到了元末又再衰颓。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重新振兴,当时规模有200多间建筑,时称江南四大寺院之一。今保圣寺山门是按乾隆年间的原貌重修起来的,走进二山门所见的天王殿是按明代原貌所重建,殿内可看到有明代建筑特点的昂嘴门栱结构。</p> <p class="ql-block">  古物馆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1928年原罗汉殿塌圮,残存罗汉岌岌可危。经蔡元培、马叙伦、顾颉刚、叶楚伦等呼吁,成立了保护甪直唐塑委员会,并多方募集资金,由范文照设计,建造了这座古物馆,并由江小鹣、滑田友先生复原残存的九尊罗汉与塑壁。殿内幸存的九尊罗汉塑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陆龟蒙遗址位于白莲寺遗址西。宅园原有清风亭、光明阁、杞菊畦、双竹堤、桂子轩、斗鸭池、垂虹桥、斗鸭栏等小八景。宋代时,改称陆龟蒙祠(亦称陆公祠,甫里先生祠)。元末,陆龟蒙裔生陆德原,在祠内创办甫里书院。2010年,遗址内有斗鸭池、清风亭、东、西垂虹桥、两只武康石饲鸭槽(唐朝原物)。陆龟蒙衣冠冢占地约1亩,封土高1.2米,墓前有石碑,题"唐贤甫里先生之墓",还有一块碑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立,题为"唐贤甫里先生鲁望公之墓"。</p> <p class="ql-block">  大铁钟通高1.8米、口径1.12米、壁厚0.11米、重约1.5吨。钟顶提梁为双首四爪龙式,造型生动。钟口外撇,呈多瓣莲花状,曲线委婉。钟身上部环铸凸炫纹框面,中部四面铸有“国泰民安”、“八方无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钟体秀美、质地坚实、撞之有声,体现了我国明末清初高超的冶炼技术。</p><p class="ql-block"> 经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始创于唐,此幢唐大中八年(854年)建,宋代重立,崔渔正书撰。幢高4.8米、计17层,上刻尊胜陀罗尼经文和莲瓣、卷云、蟠龙、菩萨、飞天等图案,造型优美、雕刻细腻,显示了盛唐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  叶圣陶纪念馆位于保圣寺西南,粉墙黛瓦的正门额上镌有赵朴初题书石绿色大字"叶圣陶纪念馆"。馆内所有建筑布局均保持原貌,有四面厅、鸳鸯厅、女子部楼、生生农场等。这里是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工作过的地方。1988年2月,叶圣陶在北京逝世。甪直人民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把当年他执教的旧址重行修建,辟为叶圣陶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四面厅外似方亭,圆柱矮墙,四面环通,亭内门墙间隔,形成一座小厅。这里是当年“五高”的博览室。常存放中外名著及进步刊物,供学生阅读。如今厅堂正挂“劲松”一幅,正中桌上安放着叶先生的遗容面膜,供参观者瞻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