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1月21日上午游览宏村,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现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古建筑137幢。<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主要景点有:月沼、南湖、南湖书院、承志堂、古树、树人堂、明代祠堂等。</span></p><p class="ql-block">我们下榻在月沼附近的一幢叫树德堂,高门大户,高高的马头墙,粉墙黛瓦,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南湖位于宏村南端,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宏村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画桥”可东西划舟。</p> <p class="ql-block">南湖书院位于南湖的北畔,原是明末兴建的六座私塾,称“倚湖六院”,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合并重建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书院”。重建后的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等六部分组成。乐叙堂是汪氏的宗祠,位于月沼北畔的正中,是村中保存的唯一的明代建筑。南湖书院是皖南保存最完整的宗族书院。<span style="font-size: 18px;">曾任清政府内阁中书,民国时驻英、日公使,代总理大臣的汪大燮、当代著名的科学家。澳星发射研制专家之一的李小鹃等都是在这里启蒙的。</span></p> <p class="ql-block">月沼,又称月塘,位于宏村中心部位,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宏村人汪思齐三次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并族内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扩大宏村基址及村落全面规划牛形水系蓝图,引西溪水绕村屋,其牛肠水圳九曲十弯,又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月沼池塘,以蓄条内阳水,供防火、饮用等。后经再次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形成了“月沼”。</p> <p class="ql-block">宏村的古建筑为徽式建筑,主要特点为青砖黛瓦马头墙。</p> <p class="ql-block">高低错落有致,房舍鳞次栉比,微见屋脊坡顶,粉墙青瓦马头墙舒朗生动,檐角起垫飞翘,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韵律美。</p> <p class="ql-block">宏村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是典型的徽式建筑,被誉为“古民居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透过一个老宅的门洞拍摄月沼。水波不惊,水面如镜。四周的古徽民居映在水中,斑驳乏灰的粉壁,高高的马头墙,将满是岁月沉淀的身影沉浸在波光滟潋的月沼里,令人思绪幽幽。</p> <p class="ql-block">宏村现存多座建筑面积超千平米的明清朝代的大型民居建筑,保存完好,均为典型徽派庭院式民居,比较有名的有承志堂、乐叙堂、德义堂、敬德堂、敬修堂、树人堂、桃园居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承志堂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总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承志堂系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私宅,整座私宅共有9个天井,60间房间,136根木柱,60个门窗,系宏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有“民间故宫”之称。整栋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三雕”精湛,富丽堂皇。堪称一所徽派木雕工艺陈列馆,各种木雕层次丰富,繁复生动,经过百余年时光的消磨,至今仍金碧辉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前堂下厅仪门上方挂有一个“福”,四周画有四个蝙蝠,意为“五福临门”。福字两侧的商字枋高高在上,普通人入内须从商字枋底下经过,暗示商人的地位高于他人。旧时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商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士农工商”,商人处在末位。汪定贵靠经商致富,对自己卑下的社会地位十分不满,不仅花巨资捐了个有职无权的五品官,又在自家装饰商字枋,旨在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其实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无奈和反叛。</p> <p class="ql-block">天井下厅檐柱与枋相交处,置有雀替。雀替雕刻十分精美,每一个雀替有不同的图案,即“渔、樵、耕、读”。精雕细琢,人物栩栩如生,工艺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裙板刻有福寿人物图案,绦环板刻有人物和花卉,格扇心四周为拐子纺,中间方框内雕刻八仙过海场景。此扇门本身就是一幅精美的艺术品,属于徽州古民居木雕的上乘之作。</p> <p class="ql-block">鱼塘厅系管家住处。厅前有“美人靠”长椅的休闲小廊,旁有一三角形水榭, 池水清澈,一群红鲤鱼在池中悠闲的游弋,在此歇息,可使烦躁的心情慢慢地平静下来。</p><p class="ql-block">水榭对面院墙嵌有镇宅之宝——石雕《四喜图》,又称“喜鹊登梅”,即四只喜鹊站在梅枝闹春。石雕雕工精湛、构图巧妙、寓意美 好,是一件上乘的艺术品。 </p> <p class="ql-block">汪大燮故居,汪大燮字伯唐,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晚清至民国时期外交官、政治家、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汪大燮自幼聪颖,举人出身。曾任内阁中书、郎中等职。于清末立宪、民国初年多次出使英日等国,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中有重要影响。晚年热衷于教育、慈善事业。汪大燮故居设有仪门,气势轩昂。木雕构图质朴、逼真而精湛。</p> <p class="ql-block">乐叙堂位于月沼北畔正中,为汪氏宗祠,建于15世纪初。前进门楼基本保持原貌,梁架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月梁、叉手、雀替、平盘斗等建筑构件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乐叙堂(汪氏宗祠)与月沼组成宏村八景之一“月沼风荷”。</p> <p class="ql-block">11月21日下午游览塔川</p><p class="ql-block">赏塔川红叶,塔川村距宏村不足2公里,塔川背倚黄山西南余脉黄堆山,遥对碧波荡漾的十里奇墅湖。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二、三十幢古民居依山而建,层层迭迭,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就好像一座巨型宝塔,此为“塔”之来历。</p><p class="ql-block">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潺潺流过,给小村带来无穷灵气,此为“川”之来历。合起来,即为“塔川”。</p><p class="ql-block">塔川村口,有几棵巨大古树,分别是樟、榧、枫等树,为塔川第一景“五树参天”。历经数百年的参天古木,每株是有数人合抱,斑驳的树身,仿佛在向人们叙述着塔川村那沧桑历史。</p> <p class="ql-block">穿过古木林,依清溪沿石阶拾级而上,登上观景台。黄山余脉黄堆山层林尽染,与粉墙黛瓦的塔川村,仿佛构成一副油画。正值最佳观赏期,在夕阳的光辉下,美醉了!</p> <p class="ql-block">赏完红叶回到宏村,两人吃了一条臭鳜鱼,正宗徽菜,太香了!</p> <p class="ql-block">11月22日游览西递</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北宋皇,发展于明朝,鼎盛于清朝的康雍时期,距今已近千年的历史了。传说是由胡氏家族几十代子孙繁衍绵延形成的古村落。西递胡氏是唐昭宗李晔幼子避乱出逃,改李姓胡,后人途经西递,认为此处溪水自东向西流是风水宝地,迁居此处繁衍生息。整个村落就像一只船,横跨三条溪涧,分别是前边溪、后边溪、以及社屋溪。西递也因这三条小溪东水西流而得名。现存古建筑有祠堂3幢、牌坊一座,明清古民居约224幢。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是典型的徽派建筑,玉砌雕阑,错落有致。街道青石铺路,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2000年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与宏村相比,西递建筑更显高达气派,雕刻更多更精美。尤其是徽派三雕,堪称一绝。木雕,砖雕,石雕,花纹雕刻精妙,栩栩如生。西递是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人类古代文明的见证。如果说“宏村是画,那西递就是一本是书”宏村里的淙淙流水、小桥人家以及一草一木的朦胧美总是让人目酣神醉;而西递村里绵延千年、错落有致的微派建筑,将带你穿越千年,领略古老的徽州文化。</p><p class="ql-block">西递村主要景点有胡文光牌楼、追慕堂、笃谊庭、敬爱堂、走马楼、旷古斋、瑞玉庭、笃敬堂、桃李园、西园、东园、惇仁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仰高堂、尚德堂、大夫第、迪吉堂等。</p> <p class="ql-block">胡文光牌楼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俗称“西递牌楼”,座落于西递镇西递村口处,建筑占地长15.75米,宽8.1米,面积为127.6平方米。为三间四柱五楼建筑格式,是朝廷为表彰胡文光做官三十二年,政绩卓著而恩赐其在自己家乡竖建。牌楼高12.3米、宽9.95米,用黟县青石建造,根主柱下有长方形石墩,两端石柱皆用抱鼓石装饰,中间两根前后雕有两对倒匍石狮,为枋柱支脚,造型逼真。牌楼为镂空浮雕,工艺精湛,神采各异,主要雕刻有“麒麟嬉逐图”、“鹿鹤同春图”、“虎豹呈威图”、“五狮戏珠图”、文臣武将、“八仙”,牌楼脊头三对鳌鱼触须晕动,造型别致美观。牌楼东西面匾额分别刻有“荆藩首相”和“胶州刺史”八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西递最吸引人的是东园和西园,西园西园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原为四品官河南开封知府胡文照(号星阁)故居。大门是砖砌的八字门楼。院内住宅为三个三间单元的联株建筑,用砖雕漏窗隔成前中后三院,既为分开的独体,又是相连的完整,房子与庭院相呼应,庭院与自然相贯通,造园手法及石雕艺术颇有代表性。以漏窗借景传情。中间用大的砖雕漏窗以及形态各异的门洞分前中后园,园中栽种花卉假山鱼池。庭院深深,层层相联,狭长的庭院显得幽深雅静。</p><p class="ql-block">二进庭院住宅大门两侧墙上各嵌有一个石雕漏窗,左边“松石图”,右边“竹梅图”,其构思之生动,雕刻之精湛,为西递村三绝(砖、石、木雕)中的一绝——石雕。后进园门上有“种春圃”和“井花香处”两块石雕眉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递”石碑,西园有很多精美的石雕,前院的石条上陈放着“西递”两字石刻,是古代村碑。</p> <p class="ql-block">镂空石雕,中院大门两侧墙上各嵌有一个石雕漏窗,左是“松石图”,两株奇松斜伸于嶙峋怪石之上,傲然挺拔;右是“竹梅图”,婆娑幻影与傲立劲梅相错,显得高雅别致。西园两石雕与宏村承志堂一石雕,为国宝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东园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原为胡文照的祖居,现为胡贯三的后裔居住。东园门罩上方有“扇”形石窗,取抬头见“善”之谐音,左墙上嵌砌着“叶”形石漏窗,其意为主人要叶落归根。对面有一题额眉刻,叫“百可园”。东园包括正厅、前厅、凉厅三进厅堂。正厅为厚光堂,用于接见贵客之用;前厅为接待亲眷内宾,凉厅为书厅,既是主人书屋又是家庭塾堂。天井的墙壁上刻有清代西冷八大家之一陈鸿寿所书行草“结自得趣”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为四品官胡文照祖居,大门上首嵌砌砖雕“大夫第”三字。正厅堂额为“大雅堂”,天井四周裙板格扇均为木雕冰梅图案,取“十年寒窗”之意。楼上绕天井一周装饰有“美人靠”雕栏,雀替为象征权贵的倒爬狮。“大夫第”的左右序列有桂馥庭和观景楼两个建筑单元。桂馥庭为三间两楼结构,取木犀芬香,馥郁盈庭之意,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大厅明亮高大,竖有大理石柱两根,为西递村数百幢明清古民居建筑中少有。观景楼亦建于清道光年间,此楼可作观景之用,楼檐悬挂写有“山市”和“桃花源里人家”的匾额,观景楼下方门额上,嵌有一块“作退一步想”的石雕题额。</p> <p class="ql-block">绣楼是大夫第主人利用正屋旁侧隙地,建起的一座临街阁楼,俗称“小姐绣楼”。飞檐翘角的绣楼,建筑别致,玲珑典雅。楼额木刻分别为清进士祝世禄手书“山市”和清代本邑书法家汪恩道隶书“桃花源里人家”,其中“源”字书写时,有意移一点于“厂”头上,益显整体美;尤其是“人”字,活脱脱像一位倾躯伸臂迎接小姐彩球的后生。楼下的小门户比正屋墙体缩进一大步,与主人自书石刻门额“作退一步想”相映照,耐人寻味,果真是“进也风流,退也潇洒”。</p> <p class="ql-block">敬爱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至1620年),后毁于火灾。清乾隆年间(1736年至1795年)重建时。面积1800多平方米。堂前置飞檐翘角门楼;中设祭祀大厅,上下庭间开大型天井,左右分设东西两庑,配以高昂的大理石柱;后为楼阁建筑,楼下作为先人父母的享堂,楼上供奉列祖列宗神位。敬爱堂原为明经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之享堂,他的三个儿子为表示兄弟间互敬互爱,故将享堂改建成祠堂,取名“敬爱堂”。</p> <p class="ql-block">敬爱堂祭祀大厅下庭的两根6米高的黟县青石柱与上庭两根粗壮的白果木柱相映衬,承托规整的梁架。梁檩悬挂着“天恩重沐”、“上国琳琅”、“四世承恩”、“盛朝英俊”等多块金字古匾,上庭正面木板壁上悬挂着祖宗的画像,上悬匾额“百代蒸尝”。下面正中是一把太师椅,两边纵列两排罗汉椅、案,厅前还有一大几案,用于祭祀时放置祭品。上庭之后为楼式建筑的供奉厅,供奉列祖宗神位。</p> <p class="ql-block">追慕堂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4年),为明经胡氏廿四世祖胡贯三,追思慕念祖父丙培公,父亲应海公一生,崇文尚义,乐善好施而建。</p><p class="ql-block">追慕堂屋顶为飞檐翘角,八字型大门楼,檐下三元门外设有木栏,八字墙用整块打磨光滑的黟县大理石制成,堂内有李世明的功臣画像和供奉着李世明塑像。</p> <p class="ql-block">惇仁堂建于康熙末年,为明经胡氏二十三世祖胡应海、二十四世祖胡贯三父子两代的故居。“惇仁堂”匾额是清嘉庆年间自称“菊叟”的汪承霈手书。厅堂上悬挂木刻楹联两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房屋呈五开间两厢二楼结构,现为胡贯三嫡系三十世儿孙居住。厅堂两侧各有两间卧房相通,古称“联珠房”;厅堂下首有一大天井,俗称“母”天井;两侧厢房也有一个类似天窗的小天井,俗称“子”天井。这在西递村众多的古民居中独有的。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胡贯三之玄孙媳妇黄杏仙女士在此房办起了黟县第一所女子学校——西递崇德女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黎阳老街的入口牌坊,匾额上有金黄色的“黎阳”二字。</p> <p class="ql-block">逛黄山黎阳老街,古色古香的青石板巷、鳞次栉比的旧式木板门面房、保存完好的古宅院,1800多岁的黎阳老街,沉淀了徽商和徽文化的神韵和灵魂。黎阳老街上有溪水流过,因而也被当地人习惯称为“黎阳水街”。</p> <p class="ql-block">徽州乡贤馆又名贾家大院,位于黎阳老街内,是一栋很有徽州气质的老建筑,它有着马头墙,大灯笼,可以进去参观一下,了解徽州大家的家训和名人名事。</p> <p class="ql-block">走进老街,仿佛走进时空隧道,回到了久远的徽州。古徽州的沧桑美、建筑美、文化美令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赏新安江夕阳晚霞</p> <p class="ql-block">屯溪老街的入口牌楼。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明、清两朝,徽商崛起,雄震海内,屯溪作为徽州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刺激了屯溪老街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明嘉靖十五年(1536)屯溪镇海桥(俗称的老大桥)建成后,交通更为便捷,至明朝天启年间,屯溪即为休邑总市。清代的“茶务都会”、民国时期的“皖南商埠重镇”,被称为徽州“小上海”。</p> <p class="ql-block">屯溪老街上一家专售歙砚的店铺。歙砚,因产于歙县而得名,石质优良,色泽曼妙,在砚中堪称是上等珍品。歙砚雕刻精湛,造型浑朴,刀法挺秀有力,美观实用大方,深具徽州人文地理底蕴,南宋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p> <p class="ql-block">岩寺古镇牌坊</p> <p class="ql-block">11月23日游览岩寺古镇文峰塔点将台,岩寺古镇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为皖南重镇,是南路登临黄山的天然门户,素有"黄山南大门"之称。历史悠久,文风昌盛,明嘉靖时期,岩寺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重镇,现为黄山市徽州区政府所在地。</p><p class="ql-block">岩寺古镇还是新四军军史上五处重要的军部旧址(汉口、南昌、岩寺、云岭、盱眙)之一。北有延安,南有岩寺,有人称它为“江南小延安”。1938年新四军军部就位于岩寺古镇,</p><p class="ql-block">这里是南方八省红军健儿的集中地,是新四军的成军地,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出征地。</p> <p class="ql-block">文峰塔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七层八面,现高62米,是古徽州最高的地表建筑。参照当时绍兴大禅寺塔、南京报恩寺塔、泗州塔样式。登文峰塔,可远眺黄山烟云,近瞰古镇全貌。文峰塔塔逐层略内收,使上层檐水直滴至地,避免各层塔体被积水剥蚀,既保坚固,又利观瞻,成为徽州古塔之奇构。</p> <p class="ql-block">凤山台,位于岩寺文峰塔东侧,与文峰塔同时所建,以衬塔景。1938年4月20日叶挺、陈毅等曾登台阅兵,又称为"点将台"。</p> <p class="ql-block">枫香树,秋色正浓。</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丰乐河,新安江的支流,当年叶挺常在河边饮马。</p> <p class="ql-block">11月23日上午游览徽州古城,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四大古城为平遥、丽江、阆中和徽州),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p><p class="ql-block">城内景区包含许国石坊、徽州历史博物馆、陶行知纪念馆、黄宾虹纪念馆,徽州府衙、徽园、渔梁坝、斗山街、、新安碑园、太白楼等十处。覆盖了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南城门,又称南谯楼,南边的大门上,刻着“徽州府”四个大字,徽州古城“瓮城”的正门。宋朝形式建造,“排栅柱”,是建筑界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阳和门,建于明代,是徽州古城的重要标志之一。阳和门位于徽州府衙的正东,在南谯楼的北侧,由于太阳从东方升起,故名“东谯楼”。阳和门是徽州正街的入口,也是徽州最好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位于徽州古城内阳和门东侧,跨街而立。许国石坊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四面围合,全国仅此一例,被称为“中国的凯旋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许国石坊建于明朝万历年十二年(公元1584年)。许国歙县人,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进士,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万历十一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内阁成员,后又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渊阁大学士。万历十二年九月因平定云南边境叛乱有功,又晋升为少保,封武英殿大学士。坊上“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是许国的的全部头衔。云南边乱平息一月之后,万历重赏群臣,许国被赞为“协忠运筹、芪著劳绩”受到加恩眷酬,建造了这座千古留名的大石坊。</p> <p class="ql-block">许国石坊是仿木石材建筑,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高为11.4米。石料全部采用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回石,用料粗壮厚实。梁枋、拦板、斗拱、雀替都采用大块石料,每块重达四、五吨。</p> <p class="ql-block">石坊四个方向内外侧都有精美图饰。南面雕"巨龙腾飞"。象征皇帝南面而王,表示许国对朝廷的忠诚;内侧雕"英(鹰)姿(雉)焕(獾)发",颂扬皇上年轻有为。东面雕"鱼跃龙门"表示许国是科班出身;内侧雕"三报(豹)喜(喜鹊)",喻许国在万历年间的三次升迁。两面雕"威凤祥麟","凤"和"麟"乃文风鼎盛,德政昌隆的太平盛世才会有的;内侧雕"龙庭舞鹰","舞鹰"谐音"武英",暗示许国身居武英殿大学士的地位。北面为"瑞鹤翔云",寓意天下太平,又象征许国的品格高尚脱俗;内侧为"鹿鸣图"借《诗经.鹿鸣》象征许国品格高尚脱俗,及当时社会国泰民安,表示许国身为礼部尚书,常会嘉宾学子,鼓瑟吹笙,生活儒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坊题字出自代大书画家董其昌之手,坊上"先学后臣',就是读书做官,告诉人们许国科班出身,凭借才智而成为国家重臣的。"上台元老"中"上台"(即上台、中台、下台之一),"三台"本来是星象名称,而古人常用以象征"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元老"指许国历任三朝,是朝廷的重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坊雕刻彩画主要集中在上、下额枋。雕刻多花卉草鱼,中叶是双狮戏球,凤穿牡丹,石坊平板雕有云纹,柱上雕云纹仙鹤。</p><p class="ql-block">许国石坊是难得一见的双重古牌坊,它历经明清约500年的风风雨雨岿然屹立,承载历史沧桑的许国石坊是徽州石牌坊中最杰出的代表,综合体现了石坊建造技艺的最高水平。 作为全国少见的明代大型石牌坊和中国现存在的唯一的一座八角牌楼,已成为徽州古城的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徽园是在徽州古城原徽州府衙一带修建的仿古旅游区,素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再现了徽州城明清时期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徽园气势宏大,古朴典雅,曲径通幽;粉墙黛瓦,错落有致, 雕刻精美。并按照老街"前店后坊"、"底层店面,楼层住房"等式样构筑店铺街面。</p> <p class="ql-block">徽园的主体建筑有仁和楼、得月楼、茶楼、惠风石坊、徽园第一楼、得意楼、春风楼、 过街楼、古戏楼、莲池玉带桥、万金灵龟、九龙九凤壁,以及镶嵌其间的古色古香商品住宅楼房百余间。</p> <p class="ql-block">"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走进徽园,就如走进了婉约的江南。</p> <p class="ql-block">黄宾虹纪念馆位于歙县打箍井街,与徽州历史博物馆仅一街之隔。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是为黄宾虹和齐白石二位大师,黄宾虹的祖籍就在歙县,他一生的画作中留下了无数的新安山水。黄宾虹纪念馆占地600平方米,“黄宾虹艺术生平展”全面展示了黄宾虹一生的艺术经历及爱国主义情操。黄宾虹作品展厅展出黄宾虹各时期的书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黄宾虹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徽班纪念馆位于歙县打箍井街的曹氏二宅中,黄宾虹纪念馆的对面。曹氏二宅由民国富商曹霆声于清末民初所建,坐西朝东,二宅并联,四合式带天井。在歙县,说到曹氏就会想到“四世一品”的雄村曹氏,特别是曹文埴父子。雄村曹文埴和曹振镛父子,可以说是当时的巅峰人物——父子同朝为官长达六年之久,而曹振镛宦海生涯中最风光的一件事就是嘉庆年间,皇帝塞外巡视,委托他代理朝政三个月,成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代理皇帝”!本地人夸耀曹家:“宰相朝朝有,代君世间无!”</p> <p class="ql-block">曹氏二宅目前已作为徽班纪念馆,徽班进京促成了京剧的诞生,即所谓的“徽京嬗变”。为庆祝乾隆皇帝80寿诞,“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被特召先后进京。随着徽班进京,徽剧获得迅速发展,最重要的是徽班在京城吸收其它剧种的艺术营养,并融合贯通在一起,逐步演变成京戏,这也是中国国粹之由来。</p> <p class="ql-block">曹氏二宅中砖、木、石雕,完美的沿袭了徽派三雕刻艺术,天井两侧有廊,雕花雀替手工艺极其精湛,建筑装饰都极为精美,为徽派建筑的经典之一。</p> <p class="ql-block">陶行知纪念馆坐落在徽州古城中和街,由瞻仰厅、放像厅、书画厅和5个大展厅组成。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高脊飞檐式设计。</p><p class="ql-block">厅堂上枋是宋先生亲笔题写的“万世师表”匾额,门厅内有一尊陶行知全身铜像,背景是毛先生题写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3个金色大字,潇洒飘逸,刚劲有力,是一代领袖对陶行知先生的极高誉称。</p> <p class="ql-block">11月23日下午参观徽州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徽州历史博物馆位于徽州古城内,2021年9月12日建成开馆,其前身是歙县博物馆,总投资1.29亿,面积超1.16万平方米,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四千平米的展览面积,共展出文物1530件套,共分为“天下徽州”“遥忆徽州”、“寻根徽州”、“秋兴徽州”、“梦里徽州”五大板块。</p><p class="ql-block">“遥忆徽州”展示的是早期徽州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与石器,到西周屯溪土墩墓的青铜器,从秦汉时期的歙县建制,到魏晋中原士族的南迁,都是属于徽州早期文明的萌芽阶段。</p><p class="ql-block">“寻根徽州”讲述的是从宋到清的近千年历史,是徽州文化的发展和巅峰时期。从北宋末年命名的“徽州”,成为这一地区文化的代名词,南宋定都杭州,让上游的徽州得到一次飞速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观看渔梁坝裸眼VR视频,特别惊艳,站在“船头”,顺江而下,仿佛和当年的徽商一起穿越了时光。</p> <p class="ql-block">元代在歙县璜田乡天堂村元墓出土的11块元代石刻画像碑,记述了家族的变迁,展现了元代的社会风俗,是极为罕见的石刻精品。歙县还出土过两批元代窖藏瓷器,总共多达163件,其中一批109件均是元代极为精美的枢府卵白釉印花瓷。</p> <p class="ql-block">明代一位不知名的王妃死后被葬在了徽州,据推测可能是永乐年间被废为庶人的谷王朱橞的妃子,朱橞因密谋谋反被囚于徽州新安卫,几百年后出土的金坠、金簪、玉带等大量珍贵文物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黄宾虹的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观看了徽州古村落的高清视频,了解了更多徽州古村落,如若身临其境,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秋兴徽州”讲述了近代的徽州历史,印象深刻的是“婺人返皖”运动。</p><p class="ql-block">“梦里徽州”将美好的徽州生活画卷“活”了起来,一年四季,各有风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