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入大海(走向抽象)(八)温故而知新。

野路子

<p class="ql-block">我写过不少关于流入大海的文章。从日本的浮世绘起,就谈及日本绘画和西方的绘画的文化交融。很羡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最典型的是梵高的自画像上,梵高画上浮世绘作品。他的“星空”也仿制了日本浮世绘“仁奈川冲浪里“的构图。日本画源于中国,而中国画,融入世界尚未开始(只在民间流行)。还如“中国白话文“时代。(上世纪卅年代,白话文向文言文发起了冲击。文言文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上纪二十年代,蔡元培,攷察了欧洲,提出了中西绘画融合的概念。並在人才上作了充分准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林枫眠命运多舛,虽然他是实现中西方绘画融合的第一人,但他未能实现他的抱负。.而是他的弟子赵无极实现了。把西方和东方艺术融合在一起了。</p> <p class="ql-block">在我患病之初,我无法作画。只能赏旧画。並参阅新的文艺理论。对中西融合产生兴趣。……、于是收集抽象画並习作。写此文,更是回忆这变化之过程,温故而知新,回不去了!老画少了些生气。……似乎与时代有了隔阂。文言有好文章,但与时代脱节了。……。</p> <p class="ql-block">上三幅是我的老画。</p><p class="ql-block">下三幅是我举例的老山水。</p> <p class="ql-block">再下面就发的是我收集和手画的图片。其实。抽象画並不难。既是中,西融合。就把中,西看成两端,中是水墨,浓淡,写意。西是色彩,明暗,抽象,两端相向行,适度就行。不妨一试。</p> <p class="ql-block">又到100幅极限了。我对抽象画的偏爱就是这样过来的。许多传统画大师,把自已看得太重了。既然要讲融合,总会有些东西要丢棄的。什么不丢,又排外,哪来融合呢?……。</p><p class="ql-block"> 野路子 2023,12,26。</p><p class="ql-block">再讲一点,前谈到林枫眠的命运多舛。这里发一视频以佐证:</p> <p class="ql-block">  蔡元培物色林枫眠,办校已过去百多年了。中西融合还在徘徊中。真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据一格降人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