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深山藏古寺自然赋予人一种神秘之感,而大隐隐于市又赋予人一种超脱之美。“一城文化,半城神仙”的西安,究竟深藏着多少人文古迹、人文趣事,可谓说不尽道不完,亟需我们不断去发现,去书写,去传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癸卯之年,仲春时节。相约西安,推介吕梁。走进西安市,休闲之余,行走观赏,邂逅大兴善寺,随访古寺追历史,睹其芳容探其妙。方知中国佛教密宗祖庭在西安的发端和兴衰过程,可谓不虚此行,受益匪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 题 记</span></p> <p class="ql-block"> 大兴善寺,位于长安城东靖善坊内(今西安),始建于西晋年间,原名遵善寺。隋开皇二年(582年)建都大兴城时,寺院占城内靖善坊内一坊之地,隋文帝取城名“大兴”二字,取坊名“善”字,赐名为“大兴善寺”。隋皇用城名+坊名的方式,使得“大兴”+“善”独具一格。以寺名护佑王城大兴大善,寓意一点也不输于“长安”。</p><p class="ql-block"> 唐开元年间,被称为“开元三大士”的印度高僧善无畏、不空、金刚智在大兴善寺翻译佛典,依据《大日经》《全刚顶经》研习、修持形成密宗。不空大师为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帝师。寺院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之三大译经场之一、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许多佛教经典在此译出,尤以密教典籍最多,故成为中国汉传佛教密宗祖庭。日本空海大师入唐求法期间,曾在寺院参学,学成归国盛宏密法。因此,大兴善寺亦被日本真言宗尊为祖庭。大兴善寺是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从隋“开皇三大士”到唐“开元三大士”,一共6人都是印度僧人。难怪,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到访大兴善寺时,特别提到隋代“开皇三大士”中的达摩笈多和他是同乡。由此可见,大兴善寺为时跨隋唐两代的皇家寺院,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是西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现已成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佛教重点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 走近大兴善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歇山式二层建构,系明代建造。一层正中题写“大兴善寺”四个金黄色的大字。东侧镌“庄严国土”;西侧携“利乐有情”佛法语。意在告诉人们这里是佛国净土,人间国土,佛法是一种以“信仰为根本,解脱为目的,教育为中心,文化为纽带”的宗教。二层正中悬匾“密藏宗风”,左右草书匾额是“继起法然,丕扬宗风” 和“寂而常照,星耀东方”,顿然赋予人一种信仰的力量、心灵的寄托,仿佛能够吹散心中的烦忧,享受着一份静逸。</p><p class="ql-block"> 走进山门,正前方是天王殿,殿两侧有“金刚”“悉地”两小门可供出入。穿过天王殿,东西两侧为平安地藏殿和救苦地藏殿。沿着步步生莲的步道远眺大雄宝殿,眼前豁然开朗,古朴大气又隐隐藏着一股皇家气势。</p> <p class="ql-block"> 大兴善寺隐藏于繁华而喧闹的古城西安,古柏森森,遮天蔽日,赋予人以幽雅肃穆之感。据《长安志》卷七载:“寺殿崇广为京之最。号曰大兴佛殿,制度与太庙同。”据《辩正论》卷三:详细地描绘了大兴善寺的碧瓦飞甍,金殿巍峨的气派。据《续高僧传》中记录的大兴善寺大殿“铺基十亩”的描述,并以其平面尺度为基础,参考唐代文献中描述的与大兴善寺对应的皇家道观玄都观中有“百亩中庭”,推测大兴善寺大殿中心庭院,亦有接近百亩的规模。寺院占地约120余亩,殿堂、僧舍243间,以佛教建筑为中心,形成南北平行的三条轴线。自南而正北呈一字形排列,依次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东西禅堂、法堂等。另外,寺西侧有佛塔,以纪念为寺繁荣而作出贡献的僧侣。</p> <p class="ql-block"> 钟鼓楼,位于大雄宝殿前广场东西两侧,属明代遗存,二层建构,单檐歇山顶阁楼。东为钟楼,上悬“天声”牌匾。西为鼓楼,上悬“地音”牌匾。据说,在鼓楼内置1.5米的大鼓,不曾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雄伟庄严,殿内供奉五尊大佛。并安奉一切如来心秘密舍利宝箧印塔。凡人恭敬绕塔,可获无量福德。五方五佛,又名五智如来、五智佛、五方佛、五圣,或称五禅定佛,一般以毗卢遮那佛为首的五尊佛分别阐释佛的功德。正中一尊,为中央世界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佛的清净功德,表法界体性智。左下一尊,为东方世界阿閦佛(不动如来),表觉性及大圆智。右下一尊,为北方世界不空成就佛(不空成就如来),表弘法利生的事业及成所作智。左上一尊,为南方世界宝生佛(宝生如来),表佛德及平等性智。右上一尊,为西方世界阿弥陀佛,表智慧功德及妙观察智。</p> <p class="ql-block"> 2015年5月14日上午,印度总理莫迪参访大兴善寺时并留言签名。佛教界学者接力翻译,经过四种语言转换,16日,莫迪用古吉拉特语写的留言终于被破解:</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人类总是在追寻终极的安宁。相对于物质生活来讲,精神生活才是获得永久安宁的最终途径。玄奘曾经到过我的家乡,而今天我非常荣幸地来到这块伟大的土地。我的古吉拉特同乡达摩笈多曾经花费26年时间在这块土地上传播佛教经典和佛教哲学,为这里的人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向为了传播佛法和提升精神而作出巨大努力的你们合十致礼。”</p> <p class="ql-block"> 大兴善寺作为中国佛教密宗祖庭,那么何谓“密宗”?据了解,密宗是佛学的一个理论流派,有自己独特的对佛经的阐述方式,比较神秘。其最主要是实修行仪有一个独到的仪式——灌顶。灌顶之法,在古印度是国王即位仪式,将四海之水用四宝瓶盛之,由国师灌於国王头顶,象征758年应不空所请,唐肃宗在大兴善寺设置灌顶道场。佛教密宗在大兴善寺效法此举,僧人修行到一定阶段后必须举行“授职灌顶”仪式。灌顶仪式自大兴善寺始。密宗对修行方式要求非常严格,没有受过灌顶不能修持,修行方法也都是秘密行持。密宗有四度加行,受传法灌顶以前所必修的四种行法,即十八道法、金刚界法、胎藏界法、护摩法。修此四度加行,始入密行之门户。修完此四度加行后,方得受传法灌顶之仪式,得自修密法。不空有个弟子法名惠果,9岁就开始随不空研习诸经,受到了不空赏识器重,成为其传法弟子。惠果满20岁,在慈恩寺受具足戒后,依止不空受金刚界密法,之后又从善无畏的弟子玄超受胎藏法,并融会二法,倡立"金胎不二'。惠果法师承继不空法席,在西安青龙寺充任灌顶国师,故又称青龙和尚。历任代宗、德宗、顺宗三朝国师,倍受崇敬。为不空之后唐密的传法大师。因此在唐朝密宗的中心道场有两处:大兴善寺,青龙寺。现在青龙寺也已复建,应该说在西安密宗有两个祖庭,特别是日本的真言宗主要以青龙寺为其祖庭。公元805年,日本高僧空海法师来到青龙寺授学于三朝国师惠果并接受灌顶取得了传法资格。806年,他带着大量密宗经典回到日本,在高野山金刚峰寺道场,创立真言宗,称为“东密”汉传佛教密宗在日本传承至今。后密宗传至韩国、再传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流布广泛,影响久远,而大兴善寺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佛教唐密祖庭。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应不空所请,唐肃宗在大兴善寺设置灌顶道场。灌顶之法,在古印度是国王即位仪式,将四海之水用四宝瓶盛之,由国师灌於国王头顶,象徽国王权力四海无边,国家兴盛。佛教密宗效法此举,当僧人嗣阿阇梨位时结坛灌顶,称“授职灌顶”,此外还有“结缘灌顶”“息灾灌项”“成就灌顶”等等,从而在华夏首开灌顶之风。</p><p class="ql-block"> 大兴善寺是隋朝第一所国立译经馆。着名的“开皇三大师”耶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达摩笈多都相继为译主,开创了隋朝一代佛经翻译。耶舍主译佛经约8部、23卷,有《百佛名经》、《莲华面经》等;崛多共主译佛经引31部、165卷,主要有《文殊师利行经》、《佛本行集经》、《贤护菩萨经》等;笈多久住兴善寺,主译经论7部22卷。这三位从古印度远道而来的高僧,对中国佛典翻译做出了很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作者简介】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2022年于吕梁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退休。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吕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之“三个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被收藏于《吕梁市图书馆》《晋绥兵民博物馆》;《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370余篇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