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新乐遗址

7000多年前,在沈阳今天称之为“新乐”的地方,生活着一个新石器时代氏族部落,他们过着原始的农耕渔猎生活,熟练掌握制陶工艺,并有部落图腾。他们在此劳作、繁衍,这群人被我们称为“新乐人”。这一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村落遗址见证了沈阳早期的人类活动遗迹,同时将沈阳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溯到7000年前。 部落图腾--太阳鸟 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是以新乐文化内涵为主题的遗址类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馆平面浏览图<div>新乐遗址自1973年发现以来至2014年期间共进行了6次包括试掘、正式发掘和抢救性清理发掘。在2.25万平方米的遗址保护区内,发现新乐房址遗迹50座,出土石器、陶器、玉器、玛瑙等文物3500余件。新乐遗址不断给人们以惊喜,是一张漂亮的城市文化名片。2001年沈阳新乐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评为3A级景区,2013年晋级为“国家二级博物馆”。<br></div> 曾立在沈阳市府广场的太阳鸟雕塑, 新乐部族的图腾。由于沈阳市地铁建设的需要,位于市政府广场的太阳鸟雕塑于2010年8月24日搬迁至新乐遗址。 太阳鸟雕塑建于1998年,高21米,象征着21世纪,它周身覆有金箔,是沈阳标志性建筑。 在市政府广场时的太阳鸟雕塑(摄于2007年) 室内展览厅。 馆陈列展示面积约2000平方米,属历史类博物馆,分文物陈列展厅和遗址展示区。 藏品主要来源于新乐遗址考古发掘、考古调查与民间征集;截至2019年底,新乐遗址博物馆的藏品共有227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048件/套。 捕鱼、狩猎 示意图 原始的石头砸,木棍打。。。 原始的磨盘与磨棒 制作的生存用工具 制陶过程 陶器展品里面有大门处的斜口器----火簸箕,这类器物是用来移置火种或撮灰之用的。 懂得烧水煮食物了吗 发式和衣服样式 ,古人知道自己的存在,知道打扮自己了,一大进步。 原始人的项链,聪明啊 这幅图在院子里有个场景 像是纺织呢,没拍清楚。 新乐人的图腾与崇拜 网图-这就是该馆的镇馆之宝——木雕的鸾凤鸟,出土时已经碳化断成三截,外面的太阳鸟广场就是它的造型。我们去时没展出。据说这鸟不是经常展出,一年需要时才拿出来晾晾。即使拿出来也是复制品。 1978年,考古学家在沈阳新乐遗址出土一件极为罕见的木雕艺术品——木雕鸟。这个木雕鸟是以高度概括的图案化的手法雕刻而成,做工精美,线条流畅。木雕鸟的尾羽很长, 几乎是全身的二分之一,类似权杖。实际上,这个木柄是插于固定的部位,用于祭祀供奉所用。据史学家的考证,这个木雕鸟正是人们传说中的大鹏鸟。<div><br></div><div><br></div> 旁边的视频在放送图腾传说。 好多墓坑里挖出的陶器,说明他们除了做陪葬品还做过瓮棺,主要是用于小孩子。 随葬品 谜一样的新乐人。。。 新乐原始人后来去了哪里,至今没研究出来,是个谜 挖掘中的新乐遗址 新乐遗址分南北2个区,它以中间的马路为界。路南为展览区,路北是新乐遗址和仿古原始人的建筑。 路北是新乐遗址和仿古原始人的建筑。 看着很彪悍 这些小草屋就是新乐人的居所,里面都是半截地上,半截地下的模式。 里面的场景 在开会的样子 兽皮前边的站立的女子手里举着的就是图腾太阳鸟。 这是想象中的婚房吧 实际遗址 遗址被玻璃窖保护着 这些保护的遗址定名为 老祖宗故居 农耕与采集,原始人吃野果,会用火是人和动物最大区别 馆里有很多陶器展品,据说新乐遗址出土的陶器器型多样,最为珍贵的则是俗称为“火簸箕”的火种器,即新乐人贮存火种的器具。这是大门处的放大模型--斜口器 看介绍说,新乐遗址也给人们留下了很多谜,新乐人后来都去哪里了?现在的他们的后代叫什么?还有他们的墓葬在哪里?这么多的秘密,都在等着人们去探寻。 地铁站上来不远就是展览馆大门 地铁站路口的雕塑--新乐人 斜口器上刻的有关介绍<div><br></div><div>百度介绍:新乐遗址博物馆的固定陈列《沈阳新乐遗址出土文物展》展出了新乐遗址区域内具有叠压关系的新乐上层文化、新乐遗址出土偏堡子文化和新乐下层文化三种文化类型的出土文物376件。新乐上层文化以磨制石器和鬲、甗等素面陶器为主要代表,约有3000—4000年的历史;偏堡子文化为继新乐下层文化之后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以磨制石斧、细石器和附加堆纹陶罐、壶、钵为主要代表,约有5000年的历史;新乐下层文化,以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细石器、煤精制品、压印“之”字纹深腹罐为主要代表,约有7000年的历史。新乐上层文化展示的内容由遗址分布、聚落形态、墓葬习俗、文物荟萃四部分组成,新乐下层文化展示内容由文明伊始、日出而作、渔猎荒泽、图腾崇拜、文化之谜等单元组成;展陈形式上采用幻影成像、虚拟互动等多媒体影像技术,以及辅助场景展示等多种手段,诠释了新乐先民的生产、生活及精神文化生活所创造的成就。<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