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法手迹欣赏

崔建国

毛泽东,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学术上又是诗人、书法家。他的诗词,绝大多数是用毛笔书写的。革命生涯中,战斗不息、笔耕不辍,写了大量书札、题词和诗文,它们不仅是革命的重要文献和精彩的文学作品,也是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br> 毛泽东书法自成一家,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个性特征,是中国书法史上一座丰碑。我们分析研究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对今天的书法家们如何学习书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div> 今天社会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0周年,让我们通过欣赏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书法作品, 共同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新中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东方,终其一生作出的无法磨灭的辉煌贡献!</div> 天天求进步<br>为叶志强题词(1940年7月1日) “为人民服务”这个题词写于1945年9月20日,是在重庆谈判期间给《大公报》职工的题词。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刘胡兰的生命钟摆永远停在了1947年1月12日,大义凛然走向国民党反动派铡刀的她还不到15岁。1947年3月26日,毛主席听取任弼时的汇报后,对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十分敬佩、深受感动,心情也非常沉痛。据目睹当时情景的毛泽东当年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说:当时,主席轻声念着“刘胡兰!刘胡兰!”两眼湿润地长叹一口气,挥笔疾书,第一次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刚劲有力的醒目大字。题词稿送达文水后,却因战事不慎遗失。1957年1月9日,毛主席再次为刘胡兰亲笔题写“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题词于1月12日早晨送到云周西村(据2007年1月12日《山西日报》载文)。这8个大字奔放遒劲,落款是他那洒脱的“毛泽东题”4个字。毛泽东于不同年代为一个人两次题写同样内容的词,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951年4月3日,中国戏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梅兰芳任院长,毛泽东主席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953年,毛主席为某部队首届功臣模范代表会议的题词。 古田会议后第五天,即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作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 1948年12月20日,《中国青年》再次复刊,发表毛泽东为《中国青年》的题词:“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毛泽东的题词,突出强调了加强纪律的极端重要性。 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这一题词,是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所作的。今天。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指出:“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1955年11月18日的《人民日报》专门报道:“毛泽东主席为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题了词,题词的原文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恩来总理也写了一百五十个字的纪念碑碑文。”“纪念碑工地的工人正在细心地把他们写的字描下来,进行放大,并且制作石膏模型,为正式镌刻作好准备。刻字工程将在十二月开始。”“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五百九十多块碑心、碑身石料都已安装完毕,碑顶安装工程也快要完成。”<div> 毛泽东主席先后写了两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并叮嘱工作人员:多请专家们提意见,问问哪一幅可以用,也可以从中选取单个字重新编排。如果认为写得不好,还可以重写。<br>现在纪念碑上的八个大字,就是征求专家们的意见,从两幅当中抽取个别字重新编排的。<br></div>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 1943年春,毛泽东同志为南泥湾的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成为南泥湾精神的象征。 1943年春,毛泽东挥笔为陕甘宁边区工农业生产成绩展览会写下著名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div> 1950年6月底7月初,淮河流域连降暴雨,受灾人口990余万人,水淹死亡人口489人。毛主席翻阅《人民日报》时发现一篇报道:淮河地区遭受特大洪水,灾民在求生中与蛇同争一棵树,结果,人在树上被蛇咬伤,中毒而亡……<br> 毛主席读后心情十分沉重,久久不语,提笔写下:“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从此拉开了淮河流域人民根治水患、兴修水利的大幕。<br></div> 1951年5月,中央治淮视察团把印有毛泽东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四面锦旗,分送到了治淮委员会和三个治淮指挥部,极大地鼓舞了治淮大军的士气。 1949年8月28日下午,毛泽东接见了由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带队来京参加人民海军组建的原国民党海军的部分将领。<br> 中南海怀仁堂内,毛泽东坦诚地向在座人员表达了共产党人建设新中国强大海防的愿望和要求,对大家参加人民海军创建给予真诚欢迎和鼓励。大家怀着满腔激情聆听,表明献身新中国海军建设的信心和决心。接见即将结束时,张爱萍向毛泽东提出:“我们准备办一份报纸,请主席题写报名,为部队题词。”毛泽东当即答应,但是提了一个要求:“你们回去要帮我想想,看题什么内容好。”<br> 当晚,张爱萍一行回到住处后,对题词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草拟了3条:其中两条反映海军建设宗旨和目的,一条表明建设强大海军决心。随后,题词内容被报送至毛泽东。毛泽东沉思后,挥笔写道:“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随后,毛泽东的这幅题词刊登在华东军区海军《人民海军》报1950年1月1日的创刊号上。 1937年1月30日,毛泽东给徐特立的信中,称赞徐老:“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也不躲避责任”,“愿你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这是对徐老一心为党、一心为人民服务的最高评价。 1913年春,20岁的毛泽东考入五年制湖南省立第四师范。第2年春,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毛泽东被编入第八班。<br> 当毛泽东进入一师时,中国正处于令人难熬和困惑的沉闷岁月。1915年5月,袁世凯政府承认耻辱的“二十一条”。消息传出,举国愤慨。一师学生将几篇反对卖国条约的言论编印成册,题名《明耻篇》。<br> 毛泽东读罢,在封面上写下四句誓言:“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培养和训练军事政治干部的最高学府。展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抗大教育方针和校训制字,是毛泽东在1937年3月和4月题写的。教育方针和校训,为抗大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蕴含着毛泽东对抗大的殷殷关切。<br>  早在1931年秋,毛泽东根据国共合作时期创办黄埔军校和“治军必治校”的经验提出,创办一所“红埔”,为红军培养更多的军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战争发展及部队建设需要。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决定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同时,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和红1、红3军团随营学校为基础,成立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32年春,学校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br>  1935年,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后,由陕甘支队干部团改编的随营学校与陕甘红军学校合并,在延川永坪镇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改名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5月8日、9日,毛泽东出席在陕西延长县交口镇大相寺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了《目前形势与今后战略方针》报告。报告中,毛泽东着重提出办一所红军大学来培养大批干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5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专门讨论建立新的抗日红军大学的问题。会议一致通过了毛泽东所作的报告,决定以西北抗日红军大学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同时组成以毛泽东为主任的教育委员会。<br>  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兼学校政治委员。开学典礼时,毛泽东出席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br>  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形势发展,广大爱国知识青年走进延安,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这为党教育培养知识青年提出了新要求。毛泽东及时为红大作了指示:“增加抗战力量的工作和方法很多,然而其中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办学校培养抗日干部,办报纸宣传抗日主张。这个增加抗日力量的方法是与其它一切增加抗战力量的方法相关联的总方法。”<br>  为适应抗日形势发展需要,1937年1月中旬,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并开始第2期学员招生。抗大除继续培养红军干部外,又增加了培养教育知识青年的任务。<br>  21日,毛泽东出席抗大开学典礼并讲话,勉励学员们特别是知识青年努力改造思想,献身于抗日战争和创造新社会的伟大事业。毛泽东说:“抗大像一块磨刀石,把那些小资产阶级意识——感情冲动、粗暴浮躁、没有耐心等磨个精光,把自己变成一把雪亮的利刃,去打倒日本,去创造新社会。”<br>  3月5日,毛泽东为抗大题词,确定了抗大的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4月,他又为抗大题写了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7月,毛泽东为抗大第2期学员毕业证书题词:“勇敢、坚定、沉着。向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   1940年春,安吴青训班与中央党校青年班共同组成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继续教育培养党的青年干部。<br>  1941年春节,毛泽东同志为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的青年学员题词:“肯学肯干,又是革命的,必定是有益的,必定是有前途的。”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见于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时,第一次解答了什么是“实事求是”。<div>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保存着四块石板,石板上“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刚劲有力。<br> 这是毛泽东在1943年为新落成的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亲笔所题。<br></div> 1942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解放日报》题词,号召“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充分体现了对儿童健康成长的热情关怀与殷切期望。 1945年9月3日,《新华日报》刊载毛泽东题词“庆祝抗日胜利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1946年4月8日上午8时,叶挺等登上美军C-47运输机。8时半,周恩来副主席赶到机场登上飞机,与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一一握手道别时,对坐在角落里的王政柱说:“王政柱,你跟我下飞机,我有重要的事要你办。”<br> 这架飞机9时起飞,中午在西安加油,下午2时在山西兴县东南的黑茶山撞山失事,机上人员全部遇难。<div> 11日晚,军委作战局收到晋绥军区电报,报告飞机在兴县东南80里的黑茶山失事,机上17人全部遇难(包括4名美军机组人员)。空难现场处理和事故调查由晋绥公安局长谭政文负责。18日,谭局长乘 美军飞机从岚县机场起飞,亲自护送王若飞、秦邦宪、邓发和叶挺、李秀文、叶扬眉、叶阿九等七位烈士遗体回到延安(另 六位烈士遗体后送回延安)。毛主席当即为四八烈士题词:“为人民而死 虽死犹荣”。<br></div> 1946年12月1日,是朱老总的60岁生日。边区人民为他老人家举办了隆重而热烈的庆祝活动,延安全城悬旗三天,各界纷纷举行祝寿活动。《解放日报》接连几天以整版篇幅刊登贺词贺电及报道祝寿活动盛况。当天,毛主席的题词是“人民的光荣”;刘少奇的题词是“朱总司令万岁”。<br> 之前率参加政协的中共代表团成员飞返延安的周恩来(1946年5月3日,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飞赴南京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6个月的谈判斗争),同样深情地为朱总司令写了一篇祝寿文章,这个祝词独具特色,满怀激情。全文如下:<br>敬爱的总司令,朱德同志:<br> 你的六十大寿,是全党的喜事,是中国人民的光荣。<br> 我能回到延安,亲自向你祝寿,使我万分高兴。我愿代表那反动统治区千千万万见不到你的同志、朋友、人民,向你祝寿,这对我更是无尚荣幸。<br> 亲爱的总司令,你六十年的奋斗,已使举世人民公认,你是中华民族的救星,劳动群众的先声,人民军队的创造者和领导者。<br> 亲爱的总司令,你为党为人民,真是忠贞不二,你在革命过程中,经历了艰难曲折,千辛万苦,但你永远高举着革命的火炬,照耀光明的前途,使千千万万人民能够跟随着你,充满信心向前迈进。<br> 在我们相识的二十五年当中,你是那样平易近人,但又永远坚定不移,这正是你的伟大,对人民你是那样亲切关怀,对敌人你是那样憎恶仇恨,这更是你的伟大。<br> 全党中,你首先和毛泽东同志合作,创造了中国人民的军队,建立了人民革命的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写下了新的纪录,在毛泽东同志旗帜之下,你不愧为他的亲密战友,你称得起人民领袖之一。<br> 亲爱的总司令,你的革命历史,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辛亥革命、云南起义、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生产运动、一直到现在的自卫战争,你是无役不与,你现在六十岁了,仍然这样健壮,相信你会领导中国人民达到民族解放的最后胜利,亲眼看到独裁者的失败,反动力量的灭亡。<br> 你的强健身体,你的快乐精神,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必然兴旺。<br> 人民祝你长寿,全党祝你永康!<br> 周恩来<br> 1946.11.30 1947年1月,中共中央在延安为徐特立隆重举行70岁祝寿大会。毛泽东特意为他送了一盒寿糕,盒上亲笔题写了“坚强的老战士”6个字,对这位紧跟革命步伐、百折不挠、老当益壮的昔日老师,表示了由衷的敬意和高度的评价。 现在努力学习,将来努力工作。为张天义题词(1948年11月30日) 1952年六一儿童节前夕,育英学校的学生家长纷纷以各种方式向学校和孩子们表示节日的祝贺。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在育英学校上学,高尔恮老师担任李讷的班主任。<br> 高老师晚年回忆中曾说,当年六一儿童节前,学校号召各个班级和课外活动小组以集体的名义做些什么,表示对自己节日的祝贺。他们班是全校的最高班(小学五年级),当然不能甘于人后。于是,高老师在班上做动员:为了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也要准备件礼物送给学校,请同学们动动脑筋,送点儿新鲜的、不同凡响的,但不要用钱买。<br> 这一动员,同学们就开始纷纷想办法,有的要刺绣,有的要画画。高老师示意,星期天你们回家时(当时所有学生皆寄宿在学校,只有周日回家)也可以请家长帮帮忙呀!这么一提醒,同学们思路一下子开阔了。<br> 就在六一儿童节前夕,星期一的早晨,李讷拿来了一张宣纸,上面写着“好好学习 好好学习”八个大字。李讷说:“昨天我央求爸爸给写几个字,爸爸写了‘好好学习’四个毛笔字。但不小心被水滴弄了水印。于是爸爸又在这个‘好好学习’的左侧偏下写了‘好好学习’四个小字。” 《人民文学》创刊于1949年10月25日,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国家级文学杂志。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人民文学》创刊号书写了题词“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 一九五0年毛泽东回母校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对师生的勉励,“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延安保育小学由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先生首倡建立。1937年3月1日,徐特立提议在鲁迅师范学校附设干部子弟小学班并获得批准。1938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创办了延安干部子弟学校,鲁迅干部子弟小学班学生全部转入该校。<br> 1938年8月至9月,由于日本飞机经常侵扰延安,鲁小与边区中学合并,成为边区中学小学部。1939年2月,小学部搬到安塞白家坪单独建校并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小学部”,简称“延安保小”。<br> 当年,毛泽东同志为延安保育小学题词:为教育中华民族的新后代而努力。 抗大第四期于1938年4月开学,12月陆续毕业,学期为8个月。<br> 这个时候,华北地区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告失败,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进入了主体地位。国共两党两个战场,胜败兴衰,孰优孰劣,一年来的抗日战争实践如此泾渭分明地作出了答案,这对于全国各地尤其是许多沦陷区随国民党军队向后方逃难的青年学生,是最实际最深刻最具说服力的教育。他们在国破家亡的痛苦煎熬中急于寻求抗日救国的出路,纷纷投奔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积极投身于抗日烽火中。为了满足广大知识青年的抗日要求,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抗大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学校、教导队大量吸收外来的知识分子,随到随即编队,为八路军、新四军和新开辟的各抗日根据地培养急需的大量干部。在此形势下,抗大的第四期每天都要接待几十名甚至百余名新学员。<br> 毛泽东为这蔚然壮观的大好情势所感动,喜见抗大在抗日战争中迅猛发展、壮大,便喜出望外地挥毫,给抗大第四期开学郑重题词:“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毛泽东的这一题词,分明在指示抗大要将给前线培养知识青年干部作为中心任务。<br>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亲临抗大第四期开学典礼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毛泽东早期题写的“好好学习”和“天天向上”是分开的,而且最早题写的是“天天向上”,但题写“好好学习”又多于“天天向上”。新中国成立前,陕甘宁边区沿袭国民政府1931年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1940年儿童节时,毛泽东特地题词“天天向上”,发表在当年4月12日延安《新中华报》上。<div> 1940年4月,毛泽东特地为儿童节题词“天天向上”<br>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中国儿童》杂志在北平创刊,毛泽东题词“好好学习”。据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1949年住进中南海不久,毛泽东就为她题写过“好好学习”。1951年11月5日,《中国少年报》创刊,毛泽东也题词“好好学习”。<br></div> 1938年8月1日,第四期第一、二大队毕业,其余大队于当年年底陆续毕业。毛泽东在第四期毕业证书上庄重题词:“努力奋斗,再接再厉,光明就在前面。”而且于百忙中亲自到毕业典礼上讲话。毛泽东勉励大家说:“我们要全国民众团结起来,用团结的力量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用团结的力量去建立一个新中国。然而这不是一件短时期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其中,“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即是为抗大四期毕业的题词。 1938年9月,时任新四军游击支队(21军某师前身)司令员兼政委的彭雪枫同志创办《拂晓报》,并为《拂晓报》的创刊号撰写了发刊词《拂晓报——我的良师》,挥毫写下了“拂晓报”的报头。对于《拂晓报》,毛泽东早就关注,曾多次表扬。1939年秋,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应彭雪枫之请,专门为《拂晓报》题写了“坚持游击战争”6个大字,并在给彭雪枫的信中说:“《拂晓报》看到几期,报纸办得好,祝同志们继续努力,做出更好的成绩。”这给游击支队的工作指出了前进的方向,也给拂晓报人和游击支队全体指战员莫大的振奋和鼓舞。广大官兵凭着“一支笔胜过三千支毛瑟枪”的革命情怀,更加积极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毛泽东战略思想,《拂晓报》也成了宣扬革命真理和我军将士风貌的一个重要窗口。报纸发行数量和范围越来越大,从300期开始,已经发行到延安、重庆、西安以及华北等地,受到报界知名人士范长江等的交口赞誉,甚至还一度发行到印度、法国、英国、美国、苏联、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并参加了1943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万国报纸博览会。 1939年1月毛主席为《八路军军政杂志》创刊题词:停止敌人的进攻,准备我们的反攻!<br> 1939年3月,中共中央又召开了延安党政军学动员大会,号召大家一齐动手,艰苦奋斗,以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渡过难关。<br>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为抗日军政大学开展大生产运动,专门题词以示激励:“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克服困难,敌人丧胆”。 1937年8月,毛泽东为抗大第二期教职员郑重题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1939年 3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发出《关于消灭文盲及实行办法》,4月 19日毛泽东给《新中华报》题词:为消灭文盲而斗争。 “正确的方向,艰苦的作风,胜利是我们的,马进同志。”这是毛主席写给陈扶江母亲马进的亲笔题词。<div> 陈扶江,陈雷之子。1942年出生于陕西延安,1946年随父母回到山东日照。1950—1956年在山东省保育小学,后就读于济南一中,1962年入伍。历经北海舰队训练团、北海舰队扫雷舰大队、上饶海军预校、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后任北海舰队扫雷舰大队某舰副航海长。1969年转业,1976年调入省机械厅船舶工业公司,后任山东省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2003年退休。<br></div><div> 陈雷,原名牟春霆(1907—1991),祖籍日照奎山牟家小庄人,中共日照党组织早期领导人。1925年,同安哲、郑天久等人在济南成立党的外围组织“少年日照学会”;1926年10月赴武汉参加北伐;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br> 1928年中共日照县委成立后,任组织部长;1932年10月,参与发动震惊全国的日照农民暴动;同年11月到上海,在中央特科从事情报工作;1935年任天津、北京、华北五省联络局负责人;1938年后任延安中社部工读学校校长、陕北边区保安处驻绥米情报站站长等职;1946年任山东救济分会副秘书长;1948年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副秘书长、青岛市军管会委员兼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东省人民检察署(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省政协副主席、中共山东省纪委书记、山东省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91年8月病逝于济南。<br></div> 毛主席为《新中华报》由陕甘宁政府机关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一周年而写的题为《强调团结与进步》的纪念文章。1940年2月7日在《新中华报》发表。 <div> 1931年,中国医科大学的前身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医学院校在江西建校。<br></div>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到达延安市吴起镇,延安自此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也在几经更迭之后,在延安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国医大14期学员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1942年毛泽东同志给延安中央党校的题词就是“实事求是”。1945年他为党的七大纪念册题词“实事求是,力戒空谈”,并且强调这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党性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布赫回忆,一九三九年,年仅13岁布赫奔赴革命胜地延安,先后在陕北工学蒙古青年队就读,1941年9月转入新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学习,毛主席为学院题词“团结”二字和延安民族学院校歌“汉、满、蒙、回、藏、苗、彝,亲密的团结在一起,高举起民族革命旗帜,迈步走向平等幸福,各民族团结的新中国”,时刻激励着布赫的少年心灵,1942年7月16岁的布赫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div>布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乌兰夫的长子,1926年3月出生于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br></div> 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主席专门为七大代表题词“提高党性”,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党性锻炼,做党性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1942年10月,在延安召开的西北局高级干部会上,罗章被评为全边区22位劳模之一,毛泽东题词授予他“以身作则”的奖状。这是党对罗章的褒奖。<div> 罗章1907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万载县高城区梅源乡一个贫苦雇农家庭。1925年参加革命,担任了工人赤卫队队长。大革命失败后,罗章参加了平江起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连政治指导员、副营长、代营长、军团政治部教导队队长兼政委、团长、政治委员、军团保卫局局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三五九旅团政委、旅供给部政委等职。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br></div> 毛主席当年的题词。 1941年年底,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彭真向毛泽东请示中央党校的校训应是什么。毛泽东说:“应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此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彭真和中央党校的领导人员规定了3条办校方针:一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二是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三是把自己的言行当作客观事物来对待。1943年,党校修了大礼堂,毛泽东题写的“实事求是”4个大字被镶嵌在礼堂下面的墙壁上作为中央党校的校训。<div> 1942年3月8日,借纪念国际妇女节之机,毛泽东特意给《解放日报》写下了“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题词。“深入群众”,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工作方法;“不尚空谈”,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共产党人的基本准则。</div> 1947年秋天,毛泽东同志在转战陕北期间,应邀给佳县县委题词“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1938年五六月间,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在总结全民族抗战以来十个月经验的基础上,写出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两篇重要的军事理论著作,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战的战略方针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论持久战》明确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明确指出,战略相持阶段的时间将相当长,遇到的困难也将最多,然而它是整个战争转变的枢纽;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特别强调了抗日战争全过程中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地位。<br> 《论持久战》一个重要内容是提出了“民兵是胜利之本”的观点。 1949年6月16日,毛泽东为庆祝光明日报出版题词:团结起来,光明在望。 1929年,毛泽东提出“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卫生工作宗旨,提出医疗卫生工作要面向大多数人,为大多数人服务。 1951年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褒扬革命老区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所做出的丰功伟绩,中央人民政府派出了以内务部部长谢觉哉为总团长的“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下设9个分团39个分队,共计8413人,奔赴湘、鄂、赣、川、闽、粤、琼等南方老区,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对老区人民进行慰问。毛泽东同志特地为老区人民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毛主席当年的题词。 1952年10月1日,兰州召开了盛况空前的十万人庆祝大会。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在庆典上将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的锦旗授予陇海铁路天兰线全体建设者。锦旗上题有“庆贺天兰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兰新路!”16个大字。 1952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第43军与海南军区合并为“海南军区兼第43军”,吴克华任司令员,冯白驹兼政委,龙书金、马白山任副司令员,陈德、谢镗忠任副政委。同时将所属部队进行整编,统一布防,并开始修建工事、营房、道路等设施,加强海南防卫力量。1953年10月3日,毛泽东题词“加强防卫,巩固海南”,为海南的国防建设指明了方向。 河北省南宫市冀南烈士陵园、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井坪镇陵园路烈士陵园等陵园的纪念碑上都有毛主席题词的“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1963年8月,海河流域南系降下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大的暴雨,洪水泛滥成灾,河堤相继溃决,数百里一片汪洋,流域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毛泽东主席先后多次视察灾情、指导救灾工作,并于11月17日亲笔题下“一定要根治海河”,全面治理海河工程自此拉开序幕。 《红旗》杂志作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于1958年6月创刊。1958年5月召开的党的八届五中全会上,毛主席作出创办刊物的正式决定,并定名为 《红旗》。<div> 当中央酝酿创办刊物时,一些同志请毛主席为刊物起名字。主席说,还是走群众路线,让大家一起来寻个好名字。有关单位就发动大家提名,汇集上报。毛主席从中圈定了 《红旗》这一名字,并经中央全会确认。毛主席还为 《红旗》题写刊头二十余幅,他给 《红旗》总编辑陈伯达的信中说:“报头写了几张,请审核,如不能用,再试写。”他在题字旁还注有说明:“拟可用”、“这种写法是从红绸舞来的,画红旗”。编辑部从中选了两字作为正式刊头,这就是至今仍为大家广为认知、众口称赞的“红旗”二字。<br></div><div>红旗两字最初是毛主席为《红旗》杂志题的,后来红旗轿车借用了这两个字。<br></div><div>1956年4月、1956年9月、1958年2月,毛泽东先后三次表示希望可以尽快坐上中国人自己生产的小轿车。<br></div><div>1957年8月,一汽在无任何图纸的艰苦条件下,开始研发国产小轿车。</div> 1958年5月12日,第一辆国产小轿车(CA-71)诞生,并命名为东风牌小汽车。 1958年5月21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后花园观看并乘坐了东风轿车后高兴地说:“坐了我们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 1958年8月,第一辆红旗轿车试制成功。整个过程只用了33天。 1959年8月,经过5次改型设计,红旗高级轿车正式定型为CA-72,开始投入批量生产。 1965年第一辆CA770样车装配成功。CA-770仅面向高级领导人与外事活动使用。这就是大家记忆最深刻的大红旗! 1969年,红旗CA-772防弹车研制成功。 一九六四年国庆前夕,毛主席他老人家在百忙中,亲笔题了“首都民兵师”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们民兵列成十个方队,抬着这五个大字,雄赳赳地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的检阅。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首都民兵不断成长壮大。 《人民日报》的前身最早是1937年12月11日创刊的《抗敌报》(晋察冀边区总军区军政委员会机关报);1940年11月7日更名《晋察冀日报》(晋察冀边区党委机关报);1946年5月15日创刊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1948年6月15日创刊的华北《人民日报》(华北中央局机关报);1949年8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随党中央领导机关进入北平后,还出版过《人民日报》(北平版)、《北平解放报》、《人民晚报》、《人民日报》(北平新闻)等副报。<br> 在《人民日报》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用过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三种报头。<div> 1946年4月,晋冀鲁豫中央局准备办一张机关报,时任晋冀鲁豫中央局副书记和晋冀鲁豫军区副政委、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议长的薄一波赴延安汇报工作,他受报社委托,请毛泽东题写报头:拟写报名是《晋冀鲁豫日报》或《太行日报》。毛泽东欣然应允,但指出:“为什么你们不叫人民日报?这个名字有没有人用过?”<br>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于1946年5月15日创刊,题字还没有到,于是编辑部就自己动手应急,从各种毛泽东手书中集字而成“人民日报”4字。当时已是晋冀鲁豫《人民日报》重要干部的李庄,走遍邯郸,也找不到会制作铅版的制版师傅,只好请人木刻制版,将毛泽东的集字做成由右向左的横幅报头,用在创刊号和随后的报纸上。<br> 1946年5月1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创刊号第一版为全套红,左右报眼为:鸣谢启事和广告刊例。头版头条是《国民党当局破坏菏泽协议,蓄意放水淹我解放区,不顾七百万人民生命,图逞内战阴谋》;左部一长条是《发刊词》,《发刊词》标题上方还有装饰的木刻图案,是解放军战士策马飞奔形象。<br> 时任中共中央委员、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兼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的刘伯承为《人民日报》出版题词:“力争和平民主团结,反对内战独裁分裂乃人民呼声。”第一版上还刊有:《国民党军结合敌伪,高唱备战,大举调动,屡犯我边区,三个半月大小进攻九百余次》,《沁县阎军特务横行,殴劫我联络组人员》,《我已向东沁线小组提出抗议》;《周徐白三氏飞南京》;《蒋介石飞新乡》;《何思源密谋进攻解放区,密运物资予聊城伪军,大批反共文件一并为我查获》等消息。<br></div><div>第一次题写报头<br> 一个半月后,毛泽东于6月间在延安题写了由左向右的横幅《人民日报》报头。当时,毛泽东一连写了五幅“人民日报”,写完后对身边的警卫员们说:“谁写得好,也来写一张。”大家都说不会写。于是,毛泽东便请战士们说:“哪张写得好,帮我挑一挑。”毛泽东第一次题写的人民日报报头字,由薄一波带到河北武安,编辑部美工再将这个亲笔题词木刻成新的报头,刊用在7月1日以后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上。<br> 1946年8月1日星期四出版的第75号《人民日报》是毛泽东第一次为《人民日报》题写的报头。该期报纸为对开二版,报眉上有汉语拼音“人民日报”字样。从报头下方可知报社相关信息:一是本报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五月十五日创刊;二是通信处为武安邮局转;三是价目,零售每份五元,预订每月90元,邮费本市不收,外埠每月2元;四是本报已呈请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备案,发给边民新字第一号新闻登记证;晋冀鲁豫边区邮政管理总局登记认为新闻纸类发给登记证第六号。其中有关报社编辑部地址,当时战争状态,报社亦有军事保密性质,实际上编辑部是与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指挥部相邻。<br>第二次题写报头<br> 创办华北《人民日报》时,毛泽东于1948年5月27日从阜平县花山村来到平山西柏坡,为新创办的《人民日报》题写报头。毛泽东提笔挥毫,边写边说:“人民日报这四个字啊,中间两个字要小一点,两边两个字要大一点,这样就好看喽!”毛泽东一连写了4行“人民日报”共16字,交给薄一波转人民日报编辑部。题写的时间应在6月10日左右,最迟不会晚于6月12日。<br> 1948年6月15日,华北《人民日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里庄创刊。时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为华北中央局机关报,同时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br> 报纸定价是每月边币3万元,冀钞3000元。创刊号所列通讯处为邯郸、石家庄、邢台邮局转。<br> 报头两边报眼位置,刊登了重要启事,全文是:一、中共华北中央局决定,晋察冀区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区人民日报实行合并,统一出版本报。本报受命于今日创刊。晋察冀日报及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即日停刊。同时,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与晋冀鲁豫总分社也奉命合并为华北总分社,原晋察冀总分社与原晋冀鲁豫总分社所辖各分社今后统由华北总分社领导。二、原晋察冀日报及原晋冀鲁豫人民日报订户均为本报订户,六、七月份仍按原订价寄发,不另加价。从八月份起,改按新价订定(应在7月25日以前预订)。原晋察冀日报及原晋冀鲁豫人民日报通讯员均为本报通讯员,希能继续源源供给稿件。三、本报创刊伊始,人力物力均未布置就绪,编辑发行诸多困难。发行脱漏现象恐在所难免(本报当尽量设法补发)。敬希党政军民各业各界多方指导帮助,以匡不逮,无任企感。<br>第三次题写报头<br> 1949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人民日报》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并沿用1948年6月15日的期号。为此,毛泽东第三次挥笔题写《人民日报》报头,此报头一直沿用至今。<br> 1949年10月1日第四六八号《人民日报》是开国大典之日的报纸,这天是星期六,夏历己丑年八月初十。<br> 报头两边的报眼位置,分别是两个口号: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毛主席万岁!一版头条是: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闭幕,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当选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五十六人亦已选出。毛主席戴八角帽的大幅头像刊登在醒目位置,接下来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6位副主席的照片。<br> 二条新闻是《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选出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条预告性新闻《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今日在首都隆重举行》。第四条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手续极郑重,五百七十六人无一弃权》。第五条为《新疆人民获得和平解放,人民政协新疆代表函谢毛主席朱总司令》。笔者发现,在如此之多重要新闻汇于头版的“寸土寸金”之地,报纸还发了一条几十字的《重要更正》,本报(九月)二十九日一版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br> 报头下方刊登了版权信息:中央《人民日报》系为华北邮电总局登记认为新闻纸类,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登记新字第三号。今日两大张。<br> 该报定价每份100元,每月3000元,外埠每份外加邮费10元,全月300元,当时的电报挂号和电话号码都是4位数,列有编辑部、发行部、广告部电话及报社和营业部电挂。营业部地址在宣内大街154号,即现在的新华社地址;报社社址在北京王府井大街117号,即王府井路口往北数百米路西。记得早年笔者每次去百货大楼、新华书店买东西,都会路过挂有大牌子的人民日报社,后来人民日报社搬到新址金台路后,这里一度成为经济日报社所在地,经济日报印刷厂也在这个大院里面。<br></div> 1955年9月初,经报请总政治部批准,成立了解放军报编委会。编委会的成立,对报社工作的开展和提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报社初创时期的人员来自各大军区,共约120多人。其中,师级以上干部15人,团营级干部60人,他们大多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三八式”的就有30多个。经过报社全体同志的努力,10月1日,《解放军报》试版第一期,与全军读者见面了。到12月底,试版共出了26期。1956年1月1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的机关报《解放军报》终于正式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div> 报头是把《解放军画报》中的画字去掉,拼起来的报头。 1964年7月7日,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解放军报》写了报头。同时还为《解放军报》的理论版“思想战线”题写了栏头。当时,毛主席写好了报头,给贺龙元帅写了一封信:“贺龙同志,解放军报的报头和思想战线几个字写的不好,已改写过,现写上,请择用,毛泽东,1964年7月7日。”下面注了一句话:“改换时间可在八一节为宜。”这就是写报头的过程。1965年2月,毛主席亲切接见了解放军报社全体同志。1966年8月28日,毛主席接见了代总编辑胡痴和副总编辑唐平铸,就报道文革作了指示。<br></div> 《中国青年报》创刊于1951年4月27日,是共青团中央机关报,是以青年为主要读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中央主流媒体。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青年报》题写了报名。<div> 毛主席还先后为以下不少刊物题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