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代的名称由来

周琦

<p class="ql-block">中国朝代的名称由来(搜集编辑于网络)</p><p class="ql-block">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p><p class="ql-block">秦汉三国终归晋,南朝北朝是对头。</p><p class="ql-block">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所有朝代,都不以中国为国名,又都以中国为通称。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之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纵观中国历史,朝代名称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落或部族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的封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来统治的区域名称;源于宗教信仰;源于典籍著作,寓意吉祥或美好,等等。我们就从夏商周说起一一道来吧。</p><p class="ql-block">夏</p><p class="ql-block">夏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有说法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另一种说法是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夏(今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商</p><p class="ql-block">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一时期。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p> <p class="ql-block">周</p><p class="ql-block">“周”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就有出现,是一个地名,这个地方就是周部落最初的居住地周原。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dan)父(周文王的祖父)因戎狄威逼,率领族人由豳(bīn)迁到周原(今陕西岐山北)。武王灭商以后,就以“周”为国号。周前期建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洛邑在镐京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之别。</p> <p class="ql-block">秦</p><p class="ql-block">秦朝的国号来自于地名。秦人始祖秦非子是商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治都于秦邑(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号曰“秦嬴”。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世袭秦王。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秦”为国号,自称始皇帝。</p> <p class="ql-block">汉</p><p class="ql-block">秦末天下大乱,起义军逐鹿天下,在推翻秦朝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来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便以“汉”为国号。汉朝前期刘邦定都长安,后期刘秀定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与五代时的后汉不同)。</p> <p class="ql-block">魏</p><p class="ql-block">220年,魏王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而建立“魏”,因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便以“魏”为国号,又称“曹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蜀汉</span></p><p class="ql-block">蜀汉政权的国号为“汉”。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刘备为延继汉朝<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刘备自称是汉室皇族后裔)</span>,所以继续沿用“汉”为国号,也称为蜀汉。</p> <p class="ql-block">吴</p><p class="ql-block">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因春秋时期当地曾建立有吴国,另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229年,孙权称帝,便以“吴”为国号,<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故史称“孙吴”,</span>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p> <p class="ql-block">晋</p><p class="ql-block">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便以原来的爵位<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晋”</span>命为国号。</p> <p class="ql-block">隋</p><p class="ql-block">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杨坚袭用此封爵</span>。581年,北周静帝禅位于杨坚后,因爵位命国号为“随朝”。后来,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太随便,恐不祥,便改为“隋”。</p> <p class="ql-block">唐</p><p class="ql-block">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北周有功,被封为“唐国公”,李渊袭封唐国公爵位。<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span>因此他称帝后,便选择了“唐”作为国号。</p> <p class="ql-block">辽</p><p class="ql-block">辽朝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统一契丹内部后,正式称帝建立政权,定国号为“契丹” 。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按照汉族皇帝的仪式登基,并改国号为“大辽”。辽太宗改“辽”一方面是因居于辽河上游,另一方面, “辽”是根据发迹地的特产镔铁(辽在契丹语意思为镔铁)取名,故用以为号,取其坚也,象征国家要如镔铁一样坚硬长久。</p> <p class="ql-block">宋</p><p class="ql-block">宋朝是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称帝,因发迹在宋州,所以国号曰“宋”。</p> <p class="ql-block">西夏</p><p class="ql-block">西夏是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时迁居陕北,唐中和元年(881年),</span>拓跋思恭协助平叛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帝赐姓“李”,<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封夏国公,占据夏州(今陕西横山县),世代割据相袭,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朝与宋朝。</span>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p> <p class="ql-block">金</p><p class="ql-block">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故以“金”为国号。另外有说法,建国时,完颜阿骨打与众臣商议国号,针对辽在契丹语中是“镔铁”的意思,他说:“辽以镔铁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所以取国号为“金”,以示灭辽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元</p><p class="ql-block">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大哉乾元”句中的“元”。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时,围绕国号一事曾经发布《建国号诏》:我太祖圣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四震天声,大恢土宇,舆图之广,历古所无。顷者耆宿诣庭,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在古制以当然,于朕心乎何有。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是称颂、标榜祖先功业为历史少有或没有,然后明确国号名称为“大元”,并说明国号来源于《易经》,并取“乾元”之意。</p> <p class="ql-block">明</p><p class="ql-block">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首领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经是小明王左副元帅),另外“明”字代表光明,分开是日和月,是儒家祭祀中的正祀,所以,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就将国号定为“明”。</p> <p class="ql-block">清</p><p class="ql-block">清朝是建州女真建立的。女真族在北宋时曾建立金国,所以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政权时,亦称金国(后金)。后来,皇太极认为建州女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女真族,因而于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去汗号而称帝,改国号为“大清”。“金”改“清”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五行”说,水克火,“清”字具有水意,可以克“朱明”;发音近似说,在满语中,“金”与“清”的发音近似,汉语“清”即是满语“金”的发音,改汉语不改满语,让汉人易于接受;笼络人心说,“满族”在满语中的发音接近于“曼殊”,曼殊本是佛名,意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因此将国号改为“大清”,对笼络包括佛教信徒在内的各族人心树立帝王形象都有好处;另外,史学家也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此举是为缓解尖锐的社会矛盾,将国号改为“大清”,这里的“大”字不仅仅是个形容词,在国号中加个“大”字,是标榜王朝正统性的一种方式,关系到国体和国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