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今天的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升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年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p> <p class="ql-block"> 服装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p><p class="ql-block">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总的来说,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性差异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藏装的地域性特征明显。</p> <p class="ql-block"> 循化位于青海海东,循化藏族妇女的尖尖布帽(果杰帽)非常特别,“果杰”藏语“意为“头上的王”,是一种用白土布做的尖顶帽,也是藏族妇女专门戴的一种帽子。“果杰”帽作为循化地区藏族妇女戴的比较特殊的帽子,与各藏区流行的各种各样的帽子相比,其形状和名称、做工都具有明显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如今在循化县的文都乡藏族当中,除了七八十岁的老人外,很少有人戴"果杰”帽了,但在道帏乡、尕楞乡的藏族中,至今青、壮、老年妇女人仍戴“果杰”帽。</p><p class="ql-block">“果杰”帽以尖顶形为主要特点,其形状像一边拆开的白布料袋子。与一边扯开的白布袋子相比,"果杰”帽的三拇指宽的两个边缘各贴着黑、红、蓝等三种颜色的布段,十拇指寛的下边贴着只有黑颜色的布段。</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周边藏族服饰包括;刚察、海晏、共和等民族服饰:悠久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藏族服饰环湖地域特色和地方民族风格,盛装时佩饰精美华丽。</p> <p class="ql-block"> 藏族服饰是藏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体现了藏族文化各方面的精神内涵,它既符合这个民族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更适应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 生活在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的世界屋脊,从事艰辛的农牧业的生产生活方式,就决定了藏族先民们服装的基本结构,在总体上,造就了以肥腰、大襟、长袖、长裙、长靴、戴帽的基本特点,形成了宽大保温,方便灵活的实用性服饰形态。为了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牧业生产,逐渐形成了女子穿长裙,编发,并将家庭财富转变成红珊瑚、绿松石及金、银饰品戴在身上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 贵德服饰在整个海南服饰中,有自己赤嘎藏族服饰特色,如尕让、拉西瓦以农牧地区郭密服饰为主,以加西辫套、哈热头面、索后西头面(筒筒子)、加登木辫套为特色;河西、河阴、河东地区地处黄河流域,具有农业区特点的“加巴”服饰为主,以阿龙辫套为特色;常牧和河西挡车地区属牧业区服饰,以“马丹”辫套为特色。男式服饰大同小异,没有很大的区别,都是戴象牙佛珠、银制嘎吾、腰挎藏刀、火燫等,男女藏装都是缎面羔羊皮藏衣、羊皮皮袄、氆氇等。</p><p class="ql-block"> 贵德藏族服饰中最具特色的郭密服饰,有着河湟宗喀服饰文化的历史特点,妇女头发编上细辫子后,佩戴特制的加西辫套、哈热头面、索后四头面、加登木辫套,系有银制的精美奶勾和日月形的银制饰品“洛赛尔”,胸饰有玛瑙项链、银制“尼达”,金银象牙手镯和戒指等,这展示着郭密地区藏族妇女勤劳智慧、勇敢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华热藏族,青海省门源县以珠固、仙米地区为主的藏族,在民间被称为“华热”,即英雄的部落或英雄的地区之意,自称华热嘎绕,即白色的英雄之部。根据地域、语言、习俗等方面来说,华热属于安多藏区(即青海湟水以北的乐都北山、互助、大通、门源等县藏区和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张掖东部马蹄、皇城区、天祝县及永登、古浪等边缘地带。)</p><p class="ql-block"> 华热藏族女士服饰衣着中以黑、蓝、深红、紫色为主,女袍与脚面对齐,再用一到六根不同颜色的腰带束紧。内衫以白色棉布为底,肩背和袖口为黑色以三针绣做点缀,袖与腕齐,胸口镶嵌盘绣吉祥图案,肩背处挂内有盘绣吉祥图案的三层衣领;夏季外穿布袍、藏靴,戴白色尖毡帽,冬季外穿羊毛吊面皮袄,冬天戴叫“四片瓦”的四耳皮帽、狐皮帽和叫“车下”的白色高筒毡帽(嵌有铜、银顶座,上缀红樱穗)。</p> <p class="ql-block"> 海南同德藏族服饰和同德农区的藏族服饰,比较轻便,色彩感强烈。主要有“嚓日”、“给拉”等,其主要特色展示在妇女服饰上的“嘉珑”,由丝线绣成彩色桃形花纹针织在红色宽布条上,金丝彩线,加以珊瑚、绿松石和玛瑙镶间其中,显现出充满独特魅力生机,犹如一朵朵绽放得花朵。同时,受临县(贵南县)刺绣影响,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女子腰带左下方带有“佐斗”的配饰,是纯手工刺绣加工制成,色彩艳丽、手法多样,并以做工精细而著称。</p> <p class="ql-block"> 卓仓藏族:主要分布在青海海东地区河湟流域,居住环境以农业为主,卓仓这个地区名称,是与瞿昙寺的创建者三罗喇嘛联系在一起的。根据《安多政教史》中的记载,三罗喇嘛是元末明初卫藏山南现洛扎县卓窝垅普曲切地方的噶举派僧人(全名三木丹罗哲,简称三罗),由上师委派来青海湖一带修行传法,后又到碾伯南川(即今乐都县瞿昙沟)定居。由于他曾说服西北蒙藏诸部归顺朝廷而有功于当时的明朝,故受朝廷嘉奖,被委以西宁僧纲司都纲之职,主管青海东北部的宗教事务。明太祖朱元璋为其拨款,修建寺院,并赐匾额“瞿昙寺”。明宣德二年(1427年),朝廷又将瞿昙寺周围七个山沟(又称“七沟海子”)的土地划为该寺的香火地。此后就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瞿昙寺为中心的族群。由于三罗喇嘛及其随从等人来自西藏卓窝垅地方,故按藏族的命名习惯,取了卓窝垅的第一个“卓”字,而将归他所管辖的地方统称为“卓仓”。</p> <p class="ql-block"> 河南蒙区传统服饰主要是蒙式“苏和泽”,在长期以来与其它民族的文化交融中,河南蒙区的蒙藏长袄,一直享有盛名。“苏和泽”服饰是河南蒙区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服饰品种复杂,文化蕴含深刻。男式和女式“苏和泽”服装衣身和袖子都很宽大,颜色为白、黄两种。男式“苏和泽”服饰的穿法是到膝盖处,女式的到脚脖处。样式为藏族长袄服饰。蒙式“苏和泽”服饰的领子和衣服边都镶有水獭皮或绣花,领口和袖口均以哑黑、大红、天蓝、金黄等色条绒、平绒、呢绒、锦缎或羔皮、水獭皮等材料镶边。男式长袄下摆镶饰黑色条绒、平绒或呢绒,另用鹿皮或黄羊皮(脱毛)滚边成绠,领口、袖口多以锦缎、呢绒镶饰,领面镶以虎皮、豹皮则更为华贵。</p> <p class="ql-block"> 河南蒙区女式藏袍长要到脚脖处。样式为藏族长袄服饰。蒙式“苏和泽”服饰的领子和衣服边都镶有水獭皮或绣花,领口和袖口均以哑黑、大红、天蓝、金黄等色条绒、平绒、呢绒、锦缎或羔皮、水獭皮等材料镶边,佩饰精美。</p> <p class="ql-block">“珠光宝气”是海东藏族服饰的一大特征。藏族男女的服饰中,普遍使用金、银、珍珠、玛瑙、玉、翡翠、珊瑚、琥珀等,大量用于头饰、发饰、耳环、项链、腰饰、胸饰和戒指。造型美观,多为自然形状,可谓原始美。藏服的花边常用蓝、绿、紫、青、黄、米等色块,依次组成五彩色带。女式皮袍常用十字纹样的花领袍,给人一种慈善的感觉。此外,藏族服饰还运用了红与绿、白与黑、赤与蓝、黄与紫等对比强烈的颜色,配色大胆而精致。每遇到节庆、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聚会时,藏族妇女的着装打扮是一大精彩之处,较平时着装更加富丽、庄重。成人礼和结婚前后妇女的服饰也有较大差别。有些藏族姑娘在十五岁要佩挂“马尔顿”(发套),它用布或绸缎制成,上面饰以许多银盾、珊瑚。藏族新婚女子要穿大袖大褂和华丽的背心,大褂袖口镶有一圈彩虹式贴边,极为精致。</p> <p class="ql-block">海东藏族男子服饰。</p> <p class="ql-block"> 安多藏族是唐朝吐谷浑、党项等羌系部落蕃化而来。由于安多地区受蒙古族和汉族影响极大,所以在习俗和体形特征等方面,也有这两个民族的明显特点。安多一带是辽阔的草原,牛羊成群,是藏地的最主要牧区。安多服饰雍容华贵,以银制饰品为主,以多为美。</p><p class="ql-block"> 生浩在安多牧区的女人们十分注重头饰,都将辫梢的辫套作为装扮的重点(牧女后背辫梢相连装饰品)。辫子两侧用相仿的“佳仑”和相夹其间的“扎序”组成,“佳仑”为一对,用彩线刺绣分隔成几个框,佩以许多的珊瑚串,其间镶嵌绿松石或其它宝石,“扎序”上同样用彩线绣成框,框内佩带八九个草帽形、直径10公分左右的银盾做装饰,向下至膝窝外续以红穗交绺。</p> <p class="ql-block"> 青海黄南藏族服饰最典型的就是红布“架子”式银盾辫套,这款辫套用“架子”来形容很贴切,是同仁地区比较独特的一款藏服。红布架子上缀有银盾,此外还有红珊瑚、绿松石等饰品,整个辫套丰富华丽。</p> <p class="ql-block"> 藏族男性服饰分勒规(劳动服饰)、赘规(礼服)、扎规(武士服)三种;妇女服饰在节庆、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仪礼时的服饰变化较大,节日服饰都较平时着装富丽、盛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