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蔡庄学校的前世今生

河洛草(王建序)

<p class="ql-block">学校总是令人向往的,因为这里是孩子们一天学习、玩耍最多的场所,是我们童年时代开心乐园。她是村子里文化血脉的延续,是村子生命活力的集中显露。</p><p class="ql-block">我伫立在学校大门口,思绪万千,想起了我的母校——东蔡庄学校的前世今生,这里既是我的母校,也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母校的魅力曾使我骄傲,让我自豪。</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大门</i></p> <p class="ql-block">母校的前世</p><p class="ql-block">大清灭亡,民国肇造,科举废弃,新学兴起。东蔡庄学校创建于1912年,距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始名为“养正学堂”,先后易名为“警钟完全小学”,“县立第十初级小学”,“国民小学”,“东蔡庄完全小学”,1949年改校名为东蔡庄学校至今。</p><p class="ql-block">民国初的学校是私塾与公立学堂两种学制共存并行的。私塾多由学董组建,并聘请塾师,但也有教师自己办塾的。私塾教学内容大致雷同,不外儒家《四五》、《五经》之类。</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民国时期国文教材</i></p> <p class="ql-block">公立养正学堂(东蔡庄学校前身),设在西庙(今校址),学校经费及教师薪金由校田(原天神社、火神社等社地约30余亩)课租中开支。民国17年(1928年),县教育局局长刘子和于同年秋季到东蔡庄主持召开了命名为“县立警钟完全小学校”大会,石敬亭为校长,下设教务处、总务处,分管学校教学事务。设置课程有:《国语》、《算术》、《历史》、《音乐》、《三民主义》等。当时师生人数大增,教师有刘瑸等8人,学生近200人,其中除本村的外,还录取其它7个村的学生。经费、教师工资等主要由上级拨发,不足部分8村公摊。后扩大学校范围,普及教育,商同学董,借助乡政实力,组织8村人力、物力、财力,再建校舍并亲自监督,为学校发展立下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民国时期算术教材</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村于老先生1932年的小学毕业证书</i></p> <p class="ql-block">母校的今生</p><p class="ql-block">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初,一切百废待兴。面对文化落后文盲遍地的客观现实,党和国家要求村村办学校。村委带领村民将村南二里许的奶奶庙拆除建在学校前院东西两边,分别建起各两层的教学楼16间,并推倒了校内原火神殿等几处房舍内的泥像,初步改善了办学条件。虽屡经改建扩建,仍不能适应需要。上世纪七十年代始,村支部对学校建设做出全面规划,遂纳地30余亩,自筹资金,献工捐料,相继翻修新建校舍104间,建筑面1893平方米。加之平整操场,修建大门,购置图书、仪器等,投资共计30余万元,可满足千余名学生学习之需。</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70年于老师获得的奖状</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69年,学校师生红卫兵组织上街游行(拍摄于村石家街东)</i></p> <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学生走出校门到田间地头上课,这是农知李老师为学生讲棉花的病虫害防治。</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校后院的两层土坯楼房</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校自建的滑梯</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校操场</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七十年代村南面粉厂墙上韩希圣老师写的“备战备荒深挖洞广积粮”十个大字与学校挖地道一脉相承。</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77年全体教师合影</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77年冬在村北水塘边合影,左起石迁基、王洪昭、杜春波、王建序四位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1966年5月7日毛主席提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既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简称《五七》指示,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开始。当时我上小学五年级,学生被组织参加一些游行、集会活动等,老师们禁忌多,学生们能学到的东西有限。1971年进入我村初中就读,上初中时学校开始按部队进行连排编制,我们班被编为二连三排。每学期有近两周时间不是在学校挖防空洞,就是在田地里复收小麦、红薯……当时学校挖防空洞时我们尚小,记得只是两人结合往上面抬土。参加的革命行动还有野营拉练到巩义县康百万庄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什么“练好铁脚板,打击帝修反”等,师生们排队徒步行军,很艰苦的拉练,每排(即现在的教学班)由两名个子较大的男生拉着架子车,上面装着锅碗瓢勺,米面干粮及打好捆的柴禾,要走上两天。记得从学校出发走到山化游殿时,下午听贫下中农代表做忆苦思甜的报告,傍晚时分各小组自己动手垒灶烧火做饭。当时有部电影《决裂》,就宣称上大学不能凭考试成绩,而要看手上的老茧的多少。在这种环境下,有几个人还能好好学习。</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也有晚自习,虽然教室里有电灯,但是三天两头停电,我们就用空墨水瓶装上煤油,用棉花搓成灯芯,一台自制煤油灯就做好了,煤油灯的油烟非常重,一个晚自习上下来,鼻孔里全是黑灰。那时农村经济条件很差,刚上学的时候都是用哥哥的旧作业本,在背面写字。但记忆中最开心的还是与小伙伴们游戏,如推铁圈、老鹰捉小鸡、攒杏核、捉迷藏、斗鸡儿等等。冬天有一种游戏,小伙伴们挨着墙排成一排,拼命往前挤,一个课间便挤得满头大汗。</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80年学生团员合影</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八十年代初学校校徽</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84年绘制的学校平面图</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85年初中毕业班合影</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86年男教师合影</i></p> <p class="ql-block">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类各级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恢复,为教师认真教,学生努力学指明了奋斗方向,铺平了前进的道路。同年冬,上级对民师进行了考核整顿,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纵观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八十年代末的十多年来,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教学秩序已走向正轨,初中布点,中小学分离已成大势所趋。教学体制由“五二制”转为“五三制”,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民办教师,后经1982年和1989年两次整编,已载入教育局行政档案,并开始选招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教育战线如枯木逢春,出现了朝气蓬勃的新局面。</p><p class="ql-block">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会上强调,必须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明确了县对本地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采取“一保、二控、三监管”的错施。无论哪种情况,无论什么地方,都必须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事业飞速发展。</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88年初中部教师合影</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上世纪九十年代学生的阅读课</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88年初三(2)毕业生合影</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92年全体教师合影</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94年小学部教师合影</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1998年以前,学校整齐排列着一排排砖木结构的瓦房教室。</span></p> <p class="ql-block">2007年的 “双基”达标复验,学校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排排整齐的砖混结构的新大楼:有教学楼、实验楼,还有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校园全部做到了绿化、美化、硬化。教室内窗明几净,整洁宽敞,老师讲课从粉笔加黑板到投影仪、幻灯机,再到多媒体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学校、进入了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出台了《东蔡庄学校常规管理细则》,重点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纠错四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以严立教,以实兴教,形成“抓常规就是抓质量”的共识。东蔡庄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学校的环境建设一样日新月异,教师在迅速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把对待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常规教学中。以“四引”、“四关”确保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四引”:即由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规范教学引入;创造条件引导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培养教师中的名师与骨干;典型引路,强化教改教研,加强教育改革力度。“四关”:即备课关、上课关、作业关、辅导关。要求教师课外精心准备教案;课内严格控制讲课时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力实施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式教学;作业布置要求“少、精、活”;在辅导上,做到目标明确、培养对象明确。历年来学校统考成绩、升学成绩名列乡、市前茅。</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2000年后学校初中教学楼</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2005年初三(1)班师生合影</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2006年小学新建的教学楼</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学校的课间操</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2007年初中毕业生合影</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2011年初三(1)毕业生合影</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2012年初中部全体教师合影</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2013年全市初中课堂改革现场会在我校举行</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2015年新建的标准化运动场</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70届五一班同学47后相聚于母校举办“感恩母校,感恩老师”联谊会</i></p> <p class="ql-block">母校愿景</p><p class="ql-block">每忆昔日母校之风采,心中常感激而浮想联翩。</p><p class="ql-block">今日之母校,绿树遍布,楼房群立,操场美丽,硬件设施先进齐全,学生衣着洁净,精神抖擞,行姿矫健,学子们那种蓬勃向上,锲而不舍,快乐拼博的群影不由得在心中晃动,母校依然散发着青春与活力。</p><p class="ql-block">百余年来,东蔡庄学校一代代教师埋头苦干,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为人师表,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教风。</p><p class="ql-block">百余年来,从这所乡村学校走出了数以百计的杰出人才,他们中有处厅级干部、高校教援,工程师、艺术家、教育家、企业家、种植大户等。</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学校大门</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村两委召开高考优秀学子表彰会</i></p> <p class="ql-block">新时代的东蔡庄学校必将再接再厉,为偃师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附东蔡庄学校大事记::</p><p class="ql-block">1、1930年县立东蔡庄兴权女子初级小学建立。</p><p class="ql-block">2、1967~1968年学校成立“红卫兵组织”,上街游行,不少教师遭批斗。</p><p class="ql-block">3、1969年邙岭人民公社成立,学校开始办初中班。</p><p class="ql-block">4、1975~1978年,学校办高中班。</p><p class="ql-block">5、1983年偃师人民政府为我校普及初等教育立建校碑。</p><p class="ql-block">6、1992年学校拆除后院土坯房,新建两层12个教室砖混教学楼。</p><p class="ql-block">7、1993年石景永为学校捐赠550套课桌凳。</p><p class="ql-block">8、1998年学校前院建成三层17个教室的现代化教学楼。</p><p class="ql-block">9、偃师教育体制由“五四制”改为“六三制”。</p><p class="ql-block">10、2006年,学校小学部新建三层12个教室的现代化教学楼竣工。同年台商王永庆先生为我校小学部捐赠图书1500册。</p><p class="ql-block">11、2008年小学部二层16个教师办公宝建成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12、2012年,初中部三层30教师办公室竣工。</p><p class="ql-block">13、2013年,偃师市课堂教学改革现场在我校初中部举行。</p><p class="ql-block">14、2016年,小学部学生餐厅及宿舍建成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 二0二三年十二月</p><p class="ql-block">感谢于清利老师为本文提供了珍贵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立教树人</b></p><p class="ql-block">王宏昭</p><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27日</p><p class="ql-block">前世铭记,后辈续文,</p><p class="ql-block">今生难忘,兴校倾心。</p><p class="ql-block">时世变迁,今非昔云,</p><p class="ql-block">博通上下,雅集古今。</p><p class="ql-block">千秋伟业,万民鸿运,</p><p class="ql-block">终身大计,树人为根。</p><p class="ql-block">发愤识字,立志修品,</p><p class="ql-block">励精图治,革故鼎新。</p><p class="ql-block">为人师者,德能绩勤,</p><p class="ql-block">传道授业,解惑答问。</p><p class="ql-block">学而不厌,诲人乐群,</p><p class="ql-block">长观皓月,增广博闻。</p><p class="ql-block">一颗丹心,两袖清纯,</p><p class="ql-block">三尺讲台,四季如春。</p><p class="ql-block">研精覃思,偏爱独论,</p><p class="ql-block">习勤忘劳,砥志艰深。</p><p class="ql-block">德智体美,劳技并存,</p><p class="ql-block">五育排列,唯德首肯。</p><p class="ql-block">业无贱贵,品有卑尊,</p><p class="ql-block">境由心造,事在自身。</p><p class="ql-block">学深在奋,思敏于慎,</p><p class="ql-block">志贵有恒,自强精进。</p><p class="ql-block">笔酣墨畅,心旷神振,</p><p class="ql-block">书可医愚,补拙坚韧。</p><p class="ql-block">漫步书山,寻宝觅珍,</p><p class="ql-block">遨游学海,淘沙拣金。</p><p class="ql-block">学而必习,习则须温,</p><p class="ql-block">行己有耻,博学求真。</p><p class="ql-block">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p><p class="ql-block">功深百练,才聚千钧。</p><p class="ql-block">造福后人,教育乃本,</p><p class="ql-block">振兴中华,立教铸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