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东汉开始,至新中国成立,千百年来,受规制及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寺院建筑基本上都是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层次分明、主体建筑位于中轴线、屋顶常用琉璃瓦覆盖、挑檐斗拱梁柱布局,但座落在武汉汉口上滑坡74号的古德寺,给人一种不拘一格、造型独特,开放和包容各方佛教文化的破规之感,让人十分惊奇。</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光绪三年即1877年的古德寺,初名古德茅蓬,经2次扩建,由民国政府副总统黎元洪改名为古德寺。140多年多,虽经战乱山门和部分建筑被毁以及文革期间部分文物丢失破坏,在各方保护修善下,仍保存着哥特式基督教教堂、罗马式天主教教堂、拜占庭式东正教堂、古西腊神庙、缅甸佛教、伊斯兰教和汉传佛教建筑风格。作为一座极具特色的寺庙,它和传统寺庙黄瓦红柱、飞檐翘角的大殿截然不同,吸引了很游人,成为当下打卡红地。</p><p class="ql-block">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的古德寺。规模虽然不大,由于混合了欧亚建筑风格,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在汉传佛寺中实属罕见,独一无二,堪称“佛教胜地一大奇景,汉传佛寺第一奇观”。它与归元寺、宝通寺、莲溪寺并称为武汉地区四大佛教丛林。</p><p class="ql-block">古德寺最吸引眼球的是9座园锥型佛塔及塔刹,塔刹既像风向标,又像十字架,在中国塔文化中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寺内主要建筑有园通宝殿、四面佛、天王殿等。仿照缅甸阿难陀寺建造的园通宝殿,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情,也是被游人留影最多的景物。四面佛是1997年,一香港人士出巨资,从泰国请到古寺的,它是小乘佛教供奉的诸佛之一,神的四面代表慈悲、仁爱、博爱和公正,也是游人祈祷和留影之点。</p><p class="ql-block">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辛亥革命时,古德寺周边从黄埔路到丹水池,方圆四公里的范围是“辛亥革命武汉保卫战”的第一个战场,当时古德寺僧众以佛的无畏大慈悲精神,不畏艰难险阻自发参与救助伤员,并在寺后掩葬三千多具烈士遗体。战争结束后的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带领专员前来古德寺凭吊烈士,古德寺因此受到了民国政府的表彰和资助。1954年周恩来总理曾陪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及女儿甘地等一行九人参观了古德寺。2013年古德寺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