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慧同志自1996年参加工作,二十几年来,张惠慧教师以校为家,公而忘私,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在全校干部、职工中具有较高的威信,曾多受到学校及上级表彰。先后荣获市级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基本功竞赛二等奖、旗级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出过市级示范课。 <br> 张惠慧同志一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了学生她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人利益,由于工作忙,她几乎顾不上家庭和孩子,同为教师的爱人常常因此而埋怨她。但是对于工作让她却丝毫不懈怠。<br> (张惠慧老师作为班主任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体温测量) 如今张老师担任初三年级班主任,初三年级即将毕业,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的任务很重,升学的压力也很大,张惠慧老师天天坚持早来晚走,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把握学生学习的状况,了解中考信息,外出搜集资料,另外,她还担任初三的历史课,备课、上课、测试、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一天当作两天用。<br> 要当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要做到“教一知十”、“教一知百”。因此,她不断给自己“充电”,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及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作为教导主任,她除每天深入班级、宿舍、食堂进行班级管理,还承担学校学生保险、资助等各项工作,还带头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得她们教研组每个人教学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br> (承担学生保险、资助等各项工作) 多年来,张惠慧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方面,她引入分层管理,实施“耐心教育”,坚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她认为爱心温暖和师生情感交流在学生教育转化过程中,也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往往老师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亲切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无限温暖,点燃她们进取的火花,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她班上有一个叫周华的学生,学习很差,还经常违犯纪律,是个名符其实的双差生,老师多次教育,都收效甚微。一次,她患了重感冒,几天不能到校上课,张惠慧老师几次带着礼物去看她,并为她补课。那些日子恰巧张老师也患了胃病,接连几天打吊针,但一次也没影响给她补课。一天晚上,当周华发现老师因扎针淤血而发紫的手背时,才知道老师是在带病为她补课,她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当即向老师发誓要做个好学生。后来,周华同学不仅学习进步很快,而且成为自觉遵守纪律,乐于助人的优等生。她所带的班集体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张老师带领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在班级学生管理方面,她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新机制。<br> 凭着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及对学生的了解,张老师认为:学生作为人,作为发展中的人,虽然从教育和教学过程的组织来说,处在客体的地位,是教育的对象,是被管理者;但是,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进行及个体发展来说,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有权力对年级各项管理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她推行了“学生值周班主任制”,加强了学生组织建设,建立了年级学生会,在班级管理上推行“班干部轮换制”。这些学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确保了年级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br> (疫情期间召开主题班会) 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在教学中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她们成为学生的主人,也是张惠慧同志不继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br> 为此,她实行了学生评教制度。每个学期分期中和期末两次,由学生代表对年级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量化评价。这一制度的实施,真正转变了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教师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尊重学生,师生关系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融洽和谐,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得到真正落实。 教师观念的转变,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民主化,她们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看谁问得妙”、“小组学习竞赛”、“今天我来当‘先生’”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有些新授课甚至由学生来讲,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br> (张老师积极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今年疫情期间,张惠慧老师深知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教材的期盼。她主动参加到学校的分书任务当中,并亲自把一本本充满温情的教科书送到学生手中。在网络授课期间,为了让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她认真备课、认真批改,特别在提前开学后,为了了解学生在家网课学习情况,更好的辅导学生学习,她还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 <p>(疫情期间进行入户家访)</p> 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张老师深知:要想在学生管理、学生教育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她同时相信:只要扑下身子,一心为了学生,一心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不断学习,科学管理,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通讯员:张妍妍<div>故事员;刘浩然</div><div>周连君(供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