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情

张珏

<p class="ql-block">我叫张学勤,老家是山西运城,童年生活在北京,文革前随父亲支援边疆去了内蒙古,在内蒙古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工作。1976年在河北地质学院上学时,当时班里有几位山西籍的同学,我们曾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很是投缘,毕业38年了,一直没有机会再见到他们,但我们在一起学习的点点滴滴总是在我心中萦绕,挥之不去,自从同学们加入了互联网后,使我们的距离缩短了,我们真正成了一个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在网上互相问候,互相聊天,浓浓的同学情溢于言表,道不尽思念化成了我的行动,2016年6月,我与老同学见面的计划终于成行,我终于要见到一别38年的老同学了。</p> <p class="ql-block">我与老同学联系好后,我就做旅行的准备,我的第一站是山西运城。我把同学们发来的照片仔细看了看,就怕认不准,我和妻子下了火车,出站前和妻子说不知道能不能认得,没想到妻子一眼就看见了等候在人群中的同学杨来运(我们都叫他扬子),同时他也认出了我,几步跑过来,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相互看着、笑着、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了,只是互相傻傻的笑着,互相看着对方。霎那间好像时间凝固了似得,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停顿了片刻,我们双双回过神来,杨子便招呼我们上车,一路上给我们讲述运城的建设和改革后的变化,不一会就来到了他事先给我们联系好的酒店。并为我们安排好了旅游路线,给我讲解并征求我的意见,我说到了这里自然是听你的安排了,杨子看我妻子咳嗽,他又带我去给我妻子买药,看着他为我们跑前跑后,我十分感动。</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另一位同学高明利来到酒店看望我们,他是坐长途汽车从200里外的稷山县赶来的,高明利和杨来运上学前都是山西省运城214地质队的地质员,毕业后,我回到了内蒙古第一地质大队,杨来运回到了山西214地质队,高明利则被分配到安徽,后来才调回山西。从我们毕业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那天我刚一见到高明利,就从他的一脸笑容和那精神头认出了他,我们高兴的笑着、问候着,然后俩人紧紧拥抱了在一起,又互相仔细地看看对方,我们都老了,他的白头发比我的多一些,身子板也比我壮实,真是蹉跎岁月催人老,年纪增长白发生呀“三哥(在宿舍里我排行三),今天是端午节,请你吃粽子,这是我自己包的”。他拉住我的手一边说,一边从座位上拿过粽子递给我。“好,谢谢,我也给你带了一份内蒙古的礼物,牛肉干和奶酪”,我高兴的接过粽子,把我的礼物给了他。“别光顾着说话,我们一起去吃饭”,杨子兴奋的拉着我们的手,走出了宾馆。</p> <p class="ql-block">扬子为招待我们,拿出了山西名酒竹叶青,我们一边喝酒,一边畅谈,回忆着我们在学校时的往事,那时,我们三个是班里的篮球队主力,又一起参加张家口地区马拉松越野赛,自然也是每年学校里运动会的参加者,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运动,一起上街看电影,也一起爬墙去炮院玩。“你们是大学生了,还爬墙头”?妻子不解的问道,“是的,那时年轻好玩,隔壁的炮兵学院里有电影院,还有商店,比我们地质学院强多了,但是有士兵站岗不让我们进,我们就只好爬墙头了”,我们兴奋的一边笑,一边讲,好像回到了在学校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几个人一同去参观运城盐池神庙,这座庙宇始建于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庙内风神、池神、日神三座大殿一字并列,世存仅有,三座大殿向人们昭示着池盐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日晒及风吹(搅拌),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由政府(朝廷)为企业(产盐业)所建的庙宇,是运城盐文化的代表作,我们站在庙内最高处,映入眼帘的就是中条山下的盐池了,盐池东西长50千米,南北宽3-5千米,有130平方千米,据说从舜当政时代,人们就开始捞取池内的天然的结晶盐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运城盐池就很有名了。我们一边浏览,一边交谈,侄子顺便给我们抓拍了几张照片。</p><p class="ql-block">从池神庙出来,高明利要回稷山了,我们又一次相拥,挥手告别,上车后,我有一种莫名的难受,半天无语,好在杨子在我身边,才不至于落下男人眼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太原,还有一位同窗好友赵志光一直期待与我们相见,得知我们到达太原后,一路打车来到了我们下榻的宾馆,赵志光年长我4岁,是我的学兄,见面后我惊讶的是赵兄居然和在学校一样,除了头发花白,其它几乎没有变化,还是那样年轻,还是那样清瘦,还是那样精神,他点烟的姿势还是那样优雅,谈话还是那样有风度,在学校里他专业课学的很好,就连地质系的老师都夸他的专业基础扎实。毕业后他一直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后来当了总工,退休后还被企业老板高薪聘请当顾问。有一次他到内蒙古考察期间,打听我的情况,可惜那时通讯设备不发达,信息也不畅通,他没能找到我,有些遗憾。那天我们太原饭店里见了面,我们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好久没有松开。杨子、赵兄和我们共进晚餐,赵兄一边谈他的经历,一边频频举杯邀我喝酒,看着他身体健康、谈吐自然,我很高兴,不经意就喝高了。送他走时,心里想着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但我的嗓子还是嘶哑了。</p> <p class="ql-block">在山西期间,杨子用自家新买的汽车拉着我们去看了解州关帝庙、普救寺、蒲津渡遗址,还有鹳雀楼、水峪口、舜帝陵和李家大院。那天当我提出要回我的老家闻喜乡下祭祖,本来说好我们和家人一起坐班车走,杨子提议用车送我们去,使我们节省了时间,减少了奔忙,在我们从运城要返回时,杨子又坚持送我们到太原,我知道拒绝不了他,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一切听从他的安排。他又开车带我们去了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灵石县王家大院和宁武县万年冰洞。一路上在哪里吃饭在哪里参观都是杨子给我们安排,就连山西的特产也给我准备好了,他事无巨细、思路缜密,倒让我省心不少,这一路有他陪伴真是轻松愉快。这让我想起在学校时,我们几个一起参加张家口地区大专院校马拉松越野赛时,杨子是老运动员,经常参加学校的体育比赛,他有经验,心又细,常叮嘱我们看好自己的东西,他总是跑前跑后照顾我们,提醒我何时加速,何时超越,何时冲刺,我们在他的鼓舞下,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他的真诚和热情感染了我们,所以我们都愿意和他一起搭伴而行。但再好的宴席也有散的时候,分别的时间还是离我们越来越近。&nbsp;</p><p class="ql-block"> 那天下午天气阴沉,他把我们送到太原火车站,让我们上了人行道他才离开,我向他的汽车挥挥手,默默的看着汽车远去,心中祝他一路平安,我的嗓子又一次嘶哑了,这时,天空乌云密布,天下起了大雨,雨打在我的脸上,洗刷了我的泪水,雨声、雷声淹没了我的声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