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

池州市查敏名师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引领老师们快速熟知新课标的变化,正确领会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将新的理念落实到课堂实践中,2023年12月,工作室成员朱群飞老师作新课标学习分享,欢迎大家交流、指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以来。一方面,我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另一方面我也聆听了很多专家对最新课程标准的解读。</p><p class="ql-block">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变化主要体现在:1)分级标准发生了变化;2)词语量要求有所增加;3)阅读理解能力要求有所提高;4)写作强调用语言去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体现在:1)改变单纯聚焦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学科本位目标,确立落实核心素养;2)改变以词汇、语法知识为主要课程内容的教学,围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 精选学习内容,整体设计教学单元,规划单元育人蓝图;3)改变脱离语境的碎片化知识教学, 创新教学方式,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4)改变以考试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构建素养导向、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实施“教—学—评”一体化,以评促学,以评促教。</p> <p class="ql-block">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平时教学,就“教—学—评”一体化阐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教—学—评”指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的三个方面,“一体化”则指这三个方面的融合统一。“教”以目标为导向,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是为了发展核心素养,与“教”的内容保持一致;“评”则是为了促教促学。三者密不可分。其次,教、学、评一体化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科育人;有利于引导教师从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引导教师从教学设计与实施入手,关注教什么、学什么和如何学,并通过对学生学习的观察和评价,确保目标达成;顺应了评价范式转型的趋势,推动评价理论与实践向纵深发展。我们的课堂、单元和课程在逻辑上应该从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即要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即“逆向设计”或追求理解的设计。所以,我们应依据课标要求,进行文本分析,构建具体的知识体系,结合学情需求设定初步的教学目标,进而结合教学资源环境,设置学习活动,并根据学习活动进一步调节细化目标叙述,形成指向明确、阐述清晰、操作性强、可检测评价的课时教学目标。因此,“教、学、评”一体化的读写达成目标不但要有信息、有结构、有语言,还要有主题、有交际。</p><p class="ql-block">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以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Unit5 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一节读写课为例,阐述如何依据基于教师对本班学情的分析,针对学生生长点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材料,实施教学干预,通过英语课堂读写的教学方式搭建写作支架,提升学生写作能力。</p> <p class="ql-block">一、依据课标,参考学情,制定目标</p><p class="ql-block">       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前,我研读了最新课标,对本课时文本进行了深入分析。模块话题是accidents,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子主题是安全常识与安全意识。在对文本进行分析后,形成三个紧密联系的小观念,分别是:提高意识,防范事故;沉着冷静,科学自救;果敢机智,化解险境。在此基础上形成整个模块的大观念-- 提升安全意识,掌握急救措施,正确应对事故。通过回顾教材、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访谈和观察对学情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结束时,学生能够:</p><p class="ql-block">   1、能够借助“倒金字塔”结构获取新闻故事结构,理解新闻故事大意;</p><p class="ql-block">   2、能够结合故事情境体会过去进行时和时间状语从句连用的结构并初步理解其用法区别,通过时间标记词理清情节发展脉络,把握故事的转折点;</p><p class="ql-block">   3、能够探究新闻故事的文体特征,及其背后折射出的思维方式,学会冷静沉着应对事故;</p><p class="ql-block">   4、能够整合本课所学,为撰写新闻故事做准备。</p> <p class="ql-block"> 二、围绕目标,依托文本,合作达标</p><p class="ql-block">       教师应围绕目标,设计评价方式与教学活动,并将评价设计镶嵌在教学活动设置之中。</p><p class="ql-block">       在细读环节,我让学生完成文本阅读后,利用倒三角的图形领会新闻结构,并完成文本段落与相应部分的匹配,由此达成课时目标1;</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标记词,并据此梳理出时间发生的顺序,同时处理一些重点生词,完成课时目标2;</p><p class="ql-block">      之后我针对文本内容,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意图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解构文本,形成了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同时我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解读文本主题,从而顺利实现课时目标3;</p><p class="ql-block">       在写作环节,利用在阅读环节中搭建的结构支架、语言支架和内容支架,学生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写作任务,达成课时目标。</p> <p class="ql-block">三、基于学习,及时评价,师生共同验标</p><p class="ql-block">       在写作评价环节,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画出信息结构图。写作前提醒学生仔细阅读评价标准,为写作做准备。写作完成后让学生先自评再进行同伴互评;最后呈反馈。</p><p class="ql-block">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支点,评价则是驱动课堂教学的原动力,驱动着“教”现出学生和教师的与“学”指向目标的达成并为达成目标而努力,同时又因评价反馈而激发起继续学习的动力,课堂“教”与“学”的质量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