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相信吗?一座院子拉起了一个微信群,一个有着六十年同学情谊的群……</b></p> <p class="ql-block"> 这座翻修一新的四合院。院门朝北,大门打开后可分为东西两个院落。两院之间形成的狹长地带有着两棵百年以上树龄的银杏树。</p> <p class="ql-block"><b> 这座宅院是北京45中学住校生宿舍。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住着一批青春韶华、意气风发的中学生。</b></p> <p class="ql-block"> 北京四十五中成立于1952年9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中学校的第三所以番号命名的学校。注:解放前北京有第42中学番号。</p> <p class="ql-block"> 西院曾住的是女生。院门是够规格的垂花门。</p> <p class="ql-block"> 垂花门左侧下方立有碑牌,标注:</p><p class="ql-block"><b> 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门头新村甲8号院四合院</b></p><p class="ql-block">海淀区人民政府二零一四年八月公布</p><p class="ql-block">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二零一五年十一月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进入垂花门,回头看是这样的。左右还有环廊可以连接南北两排厢房。</p> <p class="ql-block"> 落满银杏叶的院子。这里住过多届女同学。北房三间也住过教师。每天早晨和同学们一起步行一公里前往学校校区。在难忘的求学读书岁月里,小女生们的欢声笑语曾在这里此起彼伏。</p> <p class="ql-block"> 女生宿舍院内景。西为上的规格:大五间正房。中间三间房子闪在廊后,开门进去后左右是两个套间。南北各有一间对开门的房间。里面一水儿的上下床,原木做的,不曾涂漆,环保的很。</p> <p class="ql-block"> 银杏树年年秋天落下灿烂的叶子,记录了年华,储备了生机。银杏树下我们来了,银杏树下我们长大,银杏树下我们走了,去开启人生多彩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东院内景。宽敞明亮的正房有五大间,并拥有前廊后厦的格局,六十年代时这里住着几十名男同学。有的同学睡上下床,有的同学睡大通铺,一律用素板制做,也是依当时学校的条件而准备的。同学们当时的生活条件是艰苦的,但学习是刻苦的,并且没有人怕吃苦。他们大多数是干部子弟,军人后代,或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在艰苦朴素蔚然成风的年代里,乐观向上积极勇进的学子们大多数是这样的。他们在校期间求知上进,锻炼身心,努力做到品学兼优。</p> <p class="ql-block"><b> 群主薛铁华每年都要为大宅门出一本挂历。封面不变,都是用宅门院景。</b></p> <p class="ql-block"><b> 舍间纨绔子弟若干似乎也对</b></p><p class="ql-block"><b> 院内大家闺秀无几并非尽然</b></p> <p class="ql-block"> 院门两侧的对联,大约是对曾经住在这里的男生女生们人物格局的概括。</p> <p class="ql-block"><b> < 京西大宅门>微信群成立,把住校生同学们聚在一起,群就是我们的“家”。</b></p> <p class="ql-block"> 大宅门里度韶华,银杏树下启征程。数年在校学习后,步入社会的同学们各自有着精彩的人生,在祖国各个地区和角落里努力工作,奉献自己的精神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 四十五中住校生第七次聚会</p> <p class="ql-block"> 四十五中住校生第八次聚会</p> <p class="ql-block"> 四十五中住校生第九次聚会</p> <p class="ql-block"> 最近的这次聚会共有四十名同学参加,二十名男生,二十名女生。大家欢聚一堂,畅谈,回忆,展望。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的日常心态,和身体的健康程度都很不错。我们虽然七十岁出头儿,但我们相识已经六十年了。在二O二四年即将到来之际,祝福我们的友谊伴随我们的生命,永存!</p> <p class="ql-block"> 2023年冬至聚会之后,入寐难安。特向京西大宅门群呈文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