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冬暖意浓,诗意满书香。无声的诗词,有声的诉说,动人的吟诵,精彩的课堂。2023年12月14日,我校古诗对比阅读课型组迎来了一场充满诗意的诗词盛宴,两位青年语文教师为我们呈现了两节独具匠心的古诗课。</p> <p class="ql-block"> 环节一:课例展示、诗意绽放</p><p class="ql-block"> 卢鸿菲老师在学校报告厅为课型组全体教师呈现了一节同磨共研的研究课。卢老师的课堂打破一诗一课的常规,将两首相同主题的古诗融为一课,将诗、画、音乐、说与读相交融合。教学中,卢老师根据古诗文学习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 ,明诗意---晓意境,悟诗情”聚焦对比手段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了自己读诗、解诗、悟诗,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古诗文所描写的优美意境之中, 让古诗的情自然而然地渗入孩子心田,使学生在轻松、享受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展示出了一堂真实、扎实、有进步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环节二:课例重建、内化学习</p><p class="ql-block"> 重建课,保金梅老师的课堂另辟蹊径,围绕“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和“对比阅读与创意表达”两大学习任务群,进行了古诗教学探索。通过看图猜诗引出诗题,读题猜题理解诗题,以评价促教指导朗读,带领学生初步理解古诗。本课设计了两大任务,任务一是读诗句,想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设计了说画面和感悟李白古诗语言特色两个学习活动。任务二是比较阅读《赠汪伦》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异同,设计了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分析结构引导学生比较同一个诗人在不同年纪的语言风格及写作手法的两个活动。最后,下放了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设计了“我是经典传诵人”、“争做小诗人”的特色实践作业。</p> <p class="ql-block"> 环节三:课后反思、提升自己</p><p class="ql-block"> 李政涛教授经常讲:“研究课是自我锤炼的最好熔炉,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次与生命对话的过程,每一次研究课后都会有新的收获,而把这些收获和经验积累起来那会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卢老师也在自己的课后反思中说道:这节课上下来,她感受的是真真切切的遗憾:</p><p class="ql-block">1、如何把诗的写景部分与后面写情的部分更有机的结合起来?</p><p class="ql-block">2、如何高效地处理朗读与评价推进的过程使朗读与感悟的融合浑然一体?</p><p class="ql-block">3、如何以对比为抓手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经历并发现两首古诗的异同?</p><p class="ql-block">保老师也反思到:</p><p class="ql-block">1、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收取资源速度过快。</p><p class="ql-block">2、重点不够突出,对比没有充分体现出来。</p><p class="ql-block">3、总结权没有充分下放。</p><p class="ql-block"> 总之两位老师表示:她们会内化本次教学的遗憾和困惑为继续前进的动力,鞭策自己学习探究,继续研究古诗教学,提升自己,服务学生。</p> <p class="ql-block"> 环节四:评课议课、研路绽放</p><p class="ql-block"> 课后,学科委员会负责人卢鸿菲老师、张晖老师、张莉老师组织古诗对比阅读教学课型组全体语文教师进行评课。各年级老师代表本年级进行评课,大家都针对本次教研课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交流,为下一步如何正确、有效地开展诗歌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评课老师给予两位上课老师高度肯定,老师们亲切的语言,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都给大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诗歌的情感基调把握非常准确,从引入到学习,从感悟到深化,有重点、有层次,环环相扣,层层深化,扎实有效地落实教学环节。</p> <p class="ql-block"> 同时,评课老师们还给出了很宝贵的利于课型组深入发展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1、 针对课型感不凸显问题指出以“对比”为抓手贯穿教学始终,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诗人及古诗内容,最后聚焦对比:主题、写作手法和情感这样的过程推进课堂会更加丰实。</p><p class="ql-block"> 2、老师们在古诗教学育人价值挖掘定位上还有提升空间,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古诗中,有画、有景、有理,学生观诗中之景,悟诗中之情,感诗人之志,给予学生美的熏陶方面的渗透引导深度和敏感度不够。</p><p class="ql-block"> 3、学生现实生活和文本的关联支架没有融合,在体现对文化的传承,借助古诗把学生带入久远的时代,理解当时的文化内涵,感受当时的文化特质,并以此为立足点,对接当今时代,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传承引导中教师视野和教学策略不够开放和长远。</p> <p class="ql-block"> 古诗对比阅读教学课型组的老师们虚心听取大家的建议,继续努力,加强课题研究,后期课型研究将继续把重心放在诗词课堂教学研讨上让学生在吟诵中感悟古诗词的韵味,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想诗词中蕴含的独特魅力,在诗词中获取精神的滋养。</p> <p class="ql-block"> 本次古诗词教研活动,不仅让教师们开阔了教学视野,还为教师们提供了研讨的平台,达到了集体研讨、相互交流、团队分享、共同成长的目的,是一次充满智慧碰撞的教学共研之旅。</p><p class="ql-block">编辑:卢鸿菲、保金梅</p><p class="ql-block">审核:赵倩倩</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