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意思是想了解地下出土文物就得去陕西,而要观赏古建筑构筑物等地面留存文物,就必须是在山西了。</p> <p class="ql-block">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就以531处的数量稳居全国第一,其中单单古建筑就有420处,全国仅有的4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全部在山西,元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占到全国现存数量的75%左右,妥妥榜一大哥的存在,故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美誉。毫不夸张地说,作为地上文物的古建筑(包含建筑内的雕塑及壁画等附属物),是山西最亮眼,最具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中国的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而木结构建筑有着先天不足,那就是长期保存十分困难,数百上千年的木结构建筑存世极少。但在山西,木结构古建筑却能够较好地保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如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迄今1200多年的五台县南禅寺大佛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的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一1032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的太原晋祠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重建于金天眷三年(1140年)的大同华严寺;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扩建, 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重建的洪洞广胜寺飞虹琉璃塔等等,都是国宝级的文物建筑,在全国也是傲视群雄的存在。</p><p class="ql-block">图为五台山唐代建筑南禅寺</p> <p class="ql-block">广角镜头拍摄的应县佛宫寺释迦塔</p> <p class="ql-block">太原晋祠圣母殿</p> <p class="ql-block">洪洞广胜寺飞虹塔</p> <p class="ql-block">那么问题来了,山西何以留存了如此数量众多列为高等级文物的古建筑呢?个人认为,简而言之,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就是“天时地利人和”。</p> <p class="ql-block">先说“天时”。天时在这里指自然环境。山西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太行、吕梁两山夹一川,汾河川中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气候类型上,山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燥热,冬季干冷,降水量偏少,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500mm左右。这个降水量既低于东邻省份河南的年均800mm,又低于西邻省份陕西的400(仅榆林一地)-1400mm。偏少的降水量遇到不易保水的高原黄土地貌,更加剧了水分的蒸发,造成山西全省普遍的干燥气候。</p><p class="ql-block">太行绝壁</p> <p class="ql-block">如此的干燥气候环境,对人们生存和农业生产不是好事,但对于木结构古建筑的保存则极为有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木结构古建筑在非人为破坏的情况下,最惧怕的两大杀器就是环境潮湿和白蚁滋生,而这两者还相生相伴,密不可分。在南方,这两大杀器造成无数木结构古建筑被毁坏,实在令人痛心!而山西干燥的气候环境,既不易腐坏木构,又不会生长白蚁,先天具备木结构古建筑最好的保存条件。因此,在山西,数百上千年历史的古建筑留存量最多就不足为奇了。</p><p class="ql-block">干燥的黄土高原</p> <p class="ql-block">芮城广仁王庙,在干燥的环境中保存了上千年。</p> <p class="ql-block">万荣飞云楼,全木构建筑未作髹漆处理,历数百年而不朽。</p> <p class="ql-block">再来说说“地利”。所谓地利,就是山西因地理位置而形成的厚重且独特的文化现象。山西既处于黄河流域的腹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又与内蒙古高原接壤,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如鲜卑、契丹、女真等在这里交汇融合。</p><p class="ql-block">代县边靖楼</p> <p class="ql-block">明长城雁门关</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神农氏曾在这里尝百草,事农稼。山西南部有稷山,是周族始祖后稷的活动地。后稷善于耕种,经常向民众传授种植庄稼的方法,因此被后人尊为五谷之神。夏商周时期,山西是其主要统治区。周朝后期,群雄争霸,逐鹿中原,晋国在山西境内崛兴,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p> <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期,成为鲜卑族首领拓跋珪创建的北魏的领地,并建都于平城(今大同,后迁都洛阳)。</p> <p class="ql-block">隋末,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而加以重视。</p><p class="ql-block">新绛龙兴寺,内立唐皇室“碧落碑”。</p> <p class="ql-block">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山西疆域内宋与北方辽、金、元政权并存、更替与攻伐,这个过程也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大融合时期,为山西的文化发展带来了很多时代特征鲜明的印记。</p><p class="ql-block">大同华严寺,辽代所建。</p> <p class="ql-block">自明至清,山西的商业迅猛发展,领全国之先。特别是晋商十分活跃,足迹遍天下,威震海内外,形成了独特的晋商文化。</p><p class="ql-block">灵石王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上面回顾了山西历史的发展脉络,那么它对历代文物建筑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p> <p class="ql-block">首先是远古的神话传说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众多印记,山西境内的尧陵、尧庙、舜陵、禹王庙、稷王庙、后土祠等就是这一影响的实物例证。</p><p class="ql-block">万荣稷王庙,大殿为采用宋代营造法式建造的庑殿顶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标本意义。</p> <p class="ql-block">介休后土庙</p> <p class="ql-block">再如晋祠,该祠堂是为了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和他的母亲邑姜后而建的。</p> <p class="ql-block">北魏时期,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拓跋氏,为了解决民族融合问题,拢络汉族民心,从最初的灭佛转而兴佛,将佛教作为政治教化、巩固政权的工具,从而大力开凿佛龛,兴修佛寺佛塔,我国四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就始凿于此时。但遗憾的是北魏时期的建筑今天已不复得见,著名的恒山悬空寺始建于北魏,虽然现存建筑重建于明清,经历了多次修葺更迭,其神采仍似当年模样。</p><p class="ql-block">大同云冈石窟</p> <p class="ql-block">浑源悬空寺</p> <p class="ql-block">唐代佛教再度兴盛,山西又是龙兴之地,因此其时大兴土木建佛寺造佛塔,其盛况可以想见。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正是兴盛于唐,现在山西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建筑,皆为寺庙建筑,五台山独占其二,它们分别是佛光寺东大殿和南禅寺大佛殿(其余两座为平顺县天台庵、芮城广仁王庙正殿)。</p><p class="ql-block">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大中十一年所建。</p> <p class="ql-block">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唐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时间来到公元10世纪,此时中原地区的王朝是宋朝。但在北方,先后有辽、金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与宋朝并存。而山西正是宋、辽、金统治重叠、交错、更替之地,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汉民族的农耕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相互融合,但无例外的是辽、金在文脉上皆认同并承接了汉族文化,契丹辽朝立“辽家遵汉制,孔教祖宣尼”(《辽史·百官志》)之制,以孔学为主导;在女真金国,“立孔子庙于上京”(《金史·孔堵传》),也以儒学为正宗道统。而在宗教方面,则全面接受、宣扬佛教信仰。</p><p class="ql-block">崇福寺金代建筑弥陀殿</p> <p class="ql-block">应县净土寺大雄宝殿金代藻井</p> <p class="ql-block">宋、辽、金以及之后元朝统治的两三百年间,山西各地兴建文庙、修寺建塔蔚然成风,留存至今的如太原晋祠圣母殿、朔州崇福寺、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大同善化寺、五台延庆寺、平遥镇国寺、代州文庙、绛州文庙、芮城永乐宫及其壁画、洪洞广胜寺(含飞虹塔、水神庙壁画)、芮城城隍庙等等,都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展现各自的精彩。</p><p class="ql-block">平遥镇国寺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代县文庙,元代所建。</p> <p class="ql-block">代县文庙大成殿内元代木构</p> <p class="ql-block">朔州崇福寺全貌</p> <p class="ql-block">洪洞广胜寺全貌</p> <p class="ql-block">到明、清两季,由于商业发达,经济实力强大,山西在寺庙宫观建筑上继续着前代的辉煌,一大批特点突出的宗教建筑相继问世,像以琉璃饰件吸睛的介休后土庙、造型独特的榆次城隍庙玄鉴楼、纯木结构的万荣东岳庙飞云楼(与应县木塔并称北塔南楼)、国内唯一祆教(拜火教)建筑介休祆神楼、国内规模最大的关帝庙等等,不一而足。</p><p class="ql-block">介休后土庙,以精美的琉璃建筑饰件而吸睛。</p> <p class="ql-block">万荣全木构飞云楼</p> <p class="ql-block">国内唯一拜火教建筑祆神楼</p> <p class="ql-block">祆神楼美观的飞檐</p> <p class="ql-block">此时期更不能不提的是晋商营建的豪宅大院有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像大家都熟悉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还有大家不怎么熟悉的李家大院、曹家大院、常家庄园、渠家大院、申家大院等等,都堪称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p><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建筑</p> <p class="ql-block">此外,商业的繁荣还造就了一批古城,除了保存完好的平遥古城外,还有榆次、朔州、忻州等古城和汾城古镇,也在明清时期随着物资交流的发达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之,山西独特的地理位置、厚重且多民族交融的历史文化这一“地利”,成就了这一地区文物建筑的兴盛。</p><p class="ql-block">榆次古城市楼</p> <p class="ql-block">最后来谈谈“人和”。人和在此主要指工匠的创造力。</p><p class="ql-block">山西的古建筑建造水平极高,而是全方位的高。</p> <p class="ql-block">先说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这是它的大名,小名或俗称是大家更熟悉的“应县木塔”。塔身全木结构,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的典型实例,在中国建筑发展史上具有坐标地位。</p> <p class="ql-block">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对应北宋至和三年)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材使用量上万立方,总重量高达7000吨之巨!用七千吨木材建造成一座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的巨型木塔,充分体现了的木作工匠极高的智慧和动手能力。</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造型宏伟,在结构上与众不同,为重楼形式。除了顶层屋面用攒尖顶外,其余每一层均具有组成单层殿堂的三个部分,即平座、屋身和屋面。该塔体积庞大,出檐及平座宽厚,出檐长度逐层减缩,华拱与下昂高度相应调整,与整体轮廓线的节奏相适合,更具美感。</p><p class="ql-block">该塔运用斗拱60多种,被誉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而运用样式众多的斗拱,使这种调整更加灵活自如,同时亦使檐下构件避免了重复,达到增强美感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木作者的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最终,经过工匠们巧夺天工的创造,应县木塔呈现给我们的视觉效果就是:雄伟、匀称、美观、韵味十足。</p> <p class="ql-block">同样全木结构的万荣东岳庙飞云楼,与应县木塔合称“北塔南楼”,飞云楼外观三层,内部实为五层,总高约23米。飞云楼的特点为各层平面与出檐的变化,形成四层屋檐、12个三角形屋顶侧面、32个屋角,加上楼顶生动的十字屋脊,构成了其丰富的立面形象。飞云楼木面不髹漆,通体显现木材本色,十分古朴厚重。</p> <p class="ql-block">山西寺庙荟萃,历朝历代继往开来。在山西,说寺庙就不能不说雕塑和壁画。山西佛像雕塑的水平可用一个词来形容:盖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谈云冈石窟和广胜寺这种大牌,随便挑两个小众的寺庙,来作窥豹之管吧。</p> <p class="ql-block">这两个寺庙是平遥双林寺和绛县福胜寺也许大多数人未曾听说过。</p><p class="ql-block">平遥双林寺</p> <p class="ql-block">双林寺距平遥仅十几公里,但去平遥观光的游客十有八九没有去过。这座始建于宋代,复建于明代的寺庙,其2000余尊彩塑精彩纷呈,是寺中瑰宝。</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前四大金刚与殿内四大天王塑像,造型威猛刚毅,气势雄壮,肌肉劲健,面相凹凸有致,双目炯炯有神,彰显护法神力。这八尊彩塑凝固了人物生动的表情瞬间,又让人感受到呼之欲出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释迦殿内,释迦正中高坐,左右胁侍手持经卷的文殊菩萨与手持莲花的普贤菩萨。释迦佛高5米,文殊、普贤各高2.05米。三尊彩塑造型简练,手法驾驭自如,颇具亲切感,显示明代佛教塑像趋向人性化的风格。</p><p class="ql-block">释迦佛</p> <p class="ql-block">普贤菩萨</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p> <p class="ql-block">双林寺各殿的彩塑佛像自然十分精彩,但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释迦殿扇面墙背面的一叶观音彩塑。观音用圆雕手法塑造,单腿盘坐,衣带飘扬,乘一叶红色莲瓣浮于大海波涛之上,波澜不惊,神情自若,体现了菩萨的强大定力。观音面相有如人世间纯情女子,拉近了与瞻拜者的距离。身后跟随十大弟子,十二圆觉,另有十大明王开道,场面生动壮观,令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双林寺彩塑的精彩用文字不能表达十一,只有亲临其境才能感觉到其强大的气场。</p> <p class="ql-block">而另一处要说的新绛县福胜寺,则更加鲜为人知。福胜寺,位于新绛县城西北17公里的泽掌镇光村,</p><p class="ql-block">创于唐贞观年间,明弘治年间曾大修,现存四进院落,建筑为元明时期遗存。</p><p class="ql-block">毫不起眼的福胜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福胜寺规模不大,建筑体量也较小,尤其是寺庙的山门,就像当地老百姓的院门,毫不起眼。但寺内的弥陀殿和大雄宝殿却藏着宝贝——元代雕塑。</p><p class="ql-block">福胜寺弥陀殿</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内正中供奉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站立两旁。此为一组保存完好的元代彩塑,弥陀佛于莲台跌珈而坐,相貌既庄严又和善;分立左右的观音、大势至站像略前倾,仿佛对弥陀表示谦恭。塑像表情刻画生动,身形修长,比例准确,身姿动作自然,衣纹线条流畅,体现了一千年前雕塑工匠的出色技艺。</p> <p class="ql-block">更为精彩的是在弥陀佛造像屏风背面的渡海观音浮雕。宝像面若满月,丰满慈祥,从容不迫,其普渡众生的宏愿了然于胸,有“最美渡海观音”之誉。观音衣纹、飘带、祥云、海涛线条飘逸流畅,左下方的童子些许的婴儿肥,造型可爱可怜。整个画面生动形象,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说了塑像,下面必须说一下山西寺庙的悬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为悬塑?其实悬塑属于彩塑范畴,但与一般彩塑不同的是,悬塑是悬挂于建筑梁柱与壁面上的彩塑,多用在庙宇殿堂之内,围绕佛坛塑像,在其左右、上方及背后依托梁柱和壁面塑造而成。</p> <p class="ql-block">悬塑是山西庙堂大殿常见的雕塑形式,体现了山西雕塑工匠的高超技艺。从金、元开始,在寺庙宫观作悬塑已经蔚然成风,保存至今的要数隰县小西天千佛庵、五台山殊像寺、平遥双林寺、长治观音堂等处最为精湛。下面着重介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隰县千佛庵悬塑。</p> <p class="ql-block">千佛庵大雄宝殿内的明清悬塑,堪称中国悬塑艺术之“绝唱”,当你一迈进大殿,立刻会被满堂悬塑亮瞎双眼,惊掉下巴。整个殿内的墙壁、梁柱、顶棚上,都悬塑着佛教故事中的人物和飞禽走兽,刻画精细,造型优美,动静相宜,惟妙惟肖;乐伎们轻歌曼舞,飞天们妙曼飘动,神鸟们快乐翔游……,有限的空间里涵括了无限的内容,淋漓尽致地显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美景,扣人心弦,令人无比向往。其雕塑工匠的技艺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仔细看,会有意外发现哦!</p> <p class="ql-block">双林寺、殊像寺、观音堂的悬塑也各具特色,同样精彩,恕不赘述。</p> <p class="ql-block">双林寺悬塑千手观音</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殊像寺悬塑文殊菩萨</p> <p class="ql-block">长治观音堂观音菩萨悬塑</p> <p class="ql-block">壁画也是山西寺观的亮点,不能不说。最为著名的当然是永乐宫壁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杰作,绘制于芮城道教宫观永乐宫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等四重大殿壁间,全部壁画共有1000平方米,它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艺术瑰宝,就是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壁画为道教宣传画,目的在于揭示道教教义和感召人心。最具价值的是主殿三清殿(又称无极殿)四壁的“朝元图”,绘制面积达403平米,占整个永乐宫壁画面积的40%。朝元图展现了近300位“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全图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画面以南墙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徐徐展开,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以及围绕主神的28宿、12宫辰等“天兵天将”,在画面上的武将骁勇剽悍,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绰约。整个画面,气势恢宏,场面浩大,人物表情各异性格凸显,衣饰富于变化而线条流畅精美,表现了画工非凡的构图驾驭力和高超的绘画水平,极具视觉冲击力。</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壁画玉女画像(局部)</p> <p class="ql-block">此外,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壁画也值得一提。其大殿板门东壁的“戏剧图”生动传神,画面上是一个名叫忠都秀的班主,率领散乐班正在舞台演出时的场面,台上“粉墨登场”的演员共11人,男角7名,女角4名,分前后两排站立。因服饰脸谱各异,可分辨出生、旦、净、末、丑各行当及乐人,前排居中者即为班主忠都秀,从其恬静的神情和细致的容颜、樱桃小嘴判断,班主应是一位女子,然而她衣着红袍,头戴官帽,显示其装扮的角色并非女角,这又说明男女同台演戏,还有女扮男装的角色反串在元代中期已成风气;紧靠忠都秀右侧的是一位丑角,他满脸胡须,手舞足蹈,颇具喜感,感觉到台下观众正被他逗得哄堂大笑。画面还可看到戏班以鼓、笛、拍板三种乐器为伴奏。这些内容,无疑为中国戏剧发展史提供了非常宝贵而形象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在晋中,介休以特有的琉璃生产一枝独秀,它历史悠久,工艺卓绝,造型优美,色泽艳丽,形制广泛,传承完整,延续千年。琉璃饰件的大量运用是介休一带古建筑的一大看点,最突出最亮眼最具代表性的是介休后土庙。庙里各殿和亭台楼阁,其屋顶都饰以明亮艳丽的琉璃螭吻、脊刹、宝顶、脊兽,还有形象各异的神仙、武士,观之令人眼花缭乱。在介休,城隍庙、祆神楼等古建筑,甚至地处偏远的张壁古堡,六七座祠庙也都装饰有精彩的琉璃饰件,不遗余力地展示着这一精湛的传统工艺。</p> <p class="ql-block">介休祆神楼宝顶</p> <p class="ql-block">介休张壁古堡庙宇宝顶</p> <p class="ql-block">山西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民宅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上文中提到的大院庄园,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但要论庄园布局和建筑工艺水平,个人认为榆次常家庄园体现出鲜明特色和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常家庄园占地12余万平方米,是规模最大的晋商大院,也是中国最大的庄园式建筑群,始建于明末,中兴于清朝康乾嘉时期,近150年连年不断修筑,常家庄园形成了房屋5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7处、占地达60万平方米的宏大规模,</p> <p class="ql-block">常家庄园的出色,大不是主要因素,而首先是布局,在山西这片干旱之地,庄园营造了七处园林景观,使呆板的庄园平添了几分灵动之气。再有常家虽是商人,但在庄园内却谋划修建了一处规模很大的学堂,供其子弟读书学习,目光不可谓不深远。常家庄园也因此被誉为最有文化底蕴的庄园。</p> <p class="ql-block">常家庄园学堂内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常家庄园秀丽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常家庄园的园林</p> <p class="ql-block">观稼楼</p> <p class="ql-block">听雨楼</p> <p class="ql-block">常家庄园的修建,更是各类工匠显示自己超凡手艺的比武场。宅院中无论大木作、细木雕、石刻、砖雕等工艺水准,都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其砖木结构建筑坚固结实,建筑装饰精致细腻,不厌其繁,显现了晋商发迹之后对自家宅院建设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追求。可以说,一座常家庄园,让人见识了山西清代民宅建筑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山西宝藏遍地,是人文旅游的宝地,当得起“晋善晋美”的美誉。</p><p class="ql-block">声明: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侵权必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