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之《三小童声》——“冬至”主题周第79期

磁县第三实验学校

《冬至的传说故事》<br> 作者:四年级(5)班 李昊卓<br> 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通常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或22日。冬至是冬季的开始,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br> 在传说中,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与一个叫“年”的怪兽有关。很久很久以前,在冬至这一天,人们发现“年”会在夜晚出现,并吞食所有的家畜和农作物。人们非常害怕,不知道如何对付这个怪兽。<br> 然而,有一天,一个聪明的老人在村子里发现了一个方法。他告诉村民们,当“年”在夜晚出现时,他们应该点亮灯火,敲打锣鼓,让声音和光亮一起驱赶“年”。<br> 村民们照做了,当“年”再次出现时,他们点亮了灯火,敲响了锣鼓。被吓到的“年”逃跑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冬至这一天当作一个重要的节日来庆祝,用灯火和锣鼓驱赶邪恶,迎接新的一年。<br> 现在,冬至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会吃饺子、汤圆等传统食品来庆祝这个节日。同时,冬至也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日子,人们会和家人一起度过这个温馨的时光。<br> 在这个传说中,我们看到了智慧和勇气的力量。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困难,用智慧去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够战胜邪恶。<br> 此外,冬至也是一个充满美食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如饺子、汤圆、年糕等。这些美食代表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祝福和希望。<br> 除了美食之外,冬至还是一个充满温情的节日。他们会一起制作美食、一起观看有趣的电视节目、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这种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冬至的温馨和美好。<br>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注意身体健康。冬至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保暖防寒。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暴饮暴食或吃太多冷饮食品。让我们一起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冬至节! 《腾飞吧,澳门!》<br>播音者:四年级(7)班 刘宸汐<br>腾飞吧,澳门!远离你的时间思念长长,走近你的时刻热泪汪汪。<br>四百年的荣辱,四百年的沧桑,澳门啊,别来无恙?<br>灯红酒绿不是你的模样,龙灯仍高高挂在你门上。<br>四百年的风雨,四百年的成长,澳门啊,别来无恙?<br>踏着水路走近你,水路有多长?<br>十里百里千里和万里啊,亲情盈满濠江。<br>赶着风尘赏莲花,莲花有多美?<br>昨天今天明天和永远啊,莲花美在我心上。<br>一方碧绿的清池,荷花早已铺满了整个池面,"清水出芙蓉"的美感早已定格的淋漓尽致。莲香,醉了一地残红。<br>澳门,这块可爱的土地在今天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曾经炎黄子孙聆听倒计时的圣钟,等待着拥抱离散多年的孩子。终于,你回来了,澳门。天安门前飘扬的红旗,像一方手帕,轻轻为你拂去满身的灰尘;那庄严的国徽又像一面盾牌,为你撑开自主繁荣的天地。<br>落入了屈辱和磨难的四百年的澳门,飞向母亲身边,人们翘首以盼的是它一展雄飞的英姿。从大清朝的腐败,到新中国的成立和崛起,在到今日的"九九归一",扬眉吐气的华夏子孙经历了一次次的历史飞跃,使中华这颗明珠在世界的东方璀璨升辉。<br>听,澳门也在轻诉心言:我是你皇冠上失落的一颗明珠 <br>我是你被乌云掳走的那颗星星 我是你心中一缕萦绕的叹息<br>我是你杯底一粒紫色的伤疤<br>我是你胸膛上一朵雪洁的圣莲花<br>祖国啊,妈妈﹣-<br>我想回家<br>我该与你共有滚滚江河沸腾的热血<br>我该与你共有巍巍昆仑一腔浩然正气<br>我该与你共有铮铮族魂竖起的虎威<br>我该与你共有冬天刺穿黑暗的火把<br>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熊熊燃烧<br>祖国啊,妈妈﹣<br>我要回家,我要做你腊月天中的傲雪冬梅我要做你南海中站起的纪念碑,我用你奋斗的热血洗劲百年的耻辱,我请你收下整整一篮子的祝福和莲花<br>我请你欣慰地起舞吧<br>我请你微笑着聆听吧<br>天空中已旋起我丰翼的激伐<br>祖国啊,妈妈﹣-<br>我就这样回家……<br>如一只矫健的雄鹰翱翔于瓦蓝的晴空,孰不知这是在暴风雨洗礼之后。但:<br>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br>"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多少年了,华夏子孙默默越沟过壑,风雨兼程。终于,我们脚下的路越来越宽,地越来越硬,祖国以日益耀眼的光彩出现在世人面前。而今,香港早已依偎在母亲身边,澳门又飞向母亲的胸怀,台湾海峡两岸,人们也翘首以盼。<br>神州大地的一片欢腾,回归的澳门,在母爱中,更自在更优美地飞翔吧! 《冬至故事》<br>播音者:四年级(8)班 徐一诺<br> 张仲景是我国古代东汉时候的一位名医。他不仅治学态度严谨,而且医德高尚,一生为民医病,深受老百姓爱戴。人们尊称他为医圣,在南阳城东关修座“医圣祠”来纪念他。民间还流传许多他的故事。<br>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在告老还乡退休的时候,正赶上那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在白河边上,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br> 回到家后,由于张仲景的名声早已经闻名天下,所以很多人上门求医。张仲景有求必应,整天都很忙碌,可虽然上门求医的人很多,可张仲景依然挂念那些冻烂耳朵的人。<br> 经过研究,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 他叫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药就是“祛寒娇耳汤”。<br> 祛寒娇耳汤当初其实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面皮包好后,样子象耳朵,又因为功效是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br> 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一碗汤,2 个“娇耳”,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br> 俗话说,医生难治自己的病。张仲景也是人,不是神。有一年,张仲景病了,他自己也知道,生命的灯油就要烧干了。<br> 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这天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为了纪念他,从此大家在冬至这天都要包一顿饺子吃,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冻了。<br>  “祛寒娇耳汤”很少有人吃了,但经过岁月的冲刷,大家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流传了下来。并且饺子的种类和形状也有了很大改进,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饺子,饺子也成了阖家团圆的代表美食,但张仲景的名字却很少有人提到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情暖冬至,传承文化》<br> 播音者:四年级(9)班 刘熠扬<br> 有谚语说:“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其节日传承已近三干年,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温情暖意的节日,在如今现代生活中处处留下深刻的印迹。<br> 冬至是严冬的号角,带来新的希望<br>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气候也即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既然冬至意味着难熬的严冬的到来,人们为何又要大加庆祝呢?东西方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惊人一致的智慧。在西方,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东方,老子说:“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古诗云“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已至,新春不远,眨一眨眼,春天已等候在前边,所有的世间万物将随之热情奔放开来,新的希望和收获越来越近了。<br><br> 冬至是团聚的开始,蕴藏温情暖意<br> 冬至日被人们称为“安身静体”的节日,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母亲说冬至是小年,每年的冬至早早地就盘好了饺子馅,等着儿女们回家来吃,还一本正经地对孙男嫡女们说: “冬至节日吃顿饺,耳朵手脚冻不了。”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边聊天边擀皮包馅,父亲满脸笑容地看锅、调汤、下饺子,幸福的滋味在饺子的热气中流淌,温馨的感觉在笑脸中弥漫。冬至大如年,北方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南方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团、冬至长线面。游子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这一天,饺子的香气、米团的香气、羊肉的香气萦绕在空气里,温暖着神州大地散散淡淡的冬阳。<br><br> 冬至是文化的传承,书写华美篇章<br>  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干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都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体现。虽然同学们明天冬至将在学校里度过,但我们依旧可以以简单的行动体验冬至的韵味--—给家人打通电话,在他们耳边说一句“冬至快乐”;见到老师同学,亲切地打声招呼“冬至安好”;凡此种种,都彰显着冬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凸显着我们作为传承者的温情延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