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 王华明</h3> <h3>人类历史长河经历千万年,很久很久,一千年是否也很长很长。金溪有一座石头山在千年以前就很闻名,因各种原因,人们忘了它,忘了它的存在,甚至忘了它名字,这是不是有点遗憾,这座山就是“安石岭”。一座为纪念北宋名相、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在此山读过书用其名字而命名的山。再过二年就是2021年了,是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今年让我们发现此山是不是很巧合,是不是天意呢?</h3> <h3>今年八月十七日,金溪民俗文化协会会员到东乡县上池王家了解王氏家谱,发现上池王家民国三十一年族谱载有宋赖文俊敬绘的“月塘风山图”,其图东部有一园锥形山标有“安石岭”,该山底有“白莲塘”,此山在金溪琉璃。金溪琉璃月塘为王安石家族的祖坟山,王安石的曾祖王克明夫妇,祖父王用之夫妇皆葬于此。为什么东乡县上池王家人没有发现此山而去公布于世呢?因为他们不熟悉金溪月塘周边山水,多少年来金溪东乡两家王家没有走往,这是可以理解的。“安石岭”距灵谷峰东月塘村一公里,金溪琉璃人们也不知“安石岭”,只知此石头山叫纱帽岭、赛仙岩等。</h3> <h3>今年八月二十三日,金溪县民俗文化挖掘保护协会在对全县宗祠调查时,发現琉璃洋幽村家谱记载非常祥细,此山也曾名“安石岭”的由来,洋幽村就在“安石岭”西半里。</h3> <h3>这座石头山距黄源積半里,原名叫纱帽岭,现在附近村民仍有此叫法,还有叫赛仙岩、尖孤岭、官帽山、乌石岭等。因其形状非常像一顶纱帽,这与我国乡村许多山名都是以其形而唤其名,什么老虎岭、黄鳝岭、老人峰、画眉岗等。而此山名”安石岭”,肯定王安石与此山有过什么关系,有可能到过此山、有可能在此山提过诗词,或在此山留下什么记载等等。但东乡上池谱没有记载,赖文俊先生也无说明交待。</h3> <h3>据洋幽村家谱载:“《赛仙岩景》,宋天佑时,王荆公号安石者,生在白莲塘。在於乌石嶺上攻書后居相位,故名安石嶺又曰纱帽嶺,然而此峰生得果然清秀,无处可比,令人爱也” 。</h3> <h3>原来王安石曾在此山读过书,怪不得后人为纪念他而用其名命名该山。洋幽家谱载还详细记载王安石母亲在此山附近的白莲塘临盆生下王安石,为此,这里还是王安石的出生的,疑团解开了。</h3> <h3>金溪东乡两县的家谱记载相苻,这揭开了千年之谜,解开了沉睡千年之谜。该家谱谱序清晰,并配有图文诗赋,是当今难见的一本家谱。该村由抚州盐埠岭搬迁而来,尊王氐第七世仕仰公为始祖,本谱的《王氏初修》由宗派第四世孙宗甫于宋熙宁五年壬子孟春谨撰,其真实性极高。</h3> <h3>洋幽家谱载有八景总吟:</h3><h3>纱帽顶冠甚是佳</h3><h3>觉峰凝雪映光华</h3><h3>古塘浮磨如明月</h3><h3>苗秀村庄赛紫霞</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带水环腰添秀色</h3><h3>画眉池饮吐莲花</h3><h3>白莲出相荆公誌</h3><h3>梵刹神灵佑善家</h3><h3>写纱帽冠顶:堂堂正正耸高峰,似戴纱帽出九重,可羡佳山多護蔭,至今世代荷荣封。</h3><h3>又曰:户側天然如帽山,阿谁戴得出朝班,看来勝蹟还如许,冠上加冠不等閒。</h3><h3>这些诗篇都是描写此山秀美,同时,赞扬此山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有灵气,非一般之山。</h3> <h3>此山为丹霞石山,只有站在洋幽村头观望最佳,村头有一占地600平米的马碲形观景台,该村建村时就规划没计好的,是古代人前来参观落轿栓马之地。此山非常像一顶纱帽,高150米,顶部为占地700平米的一平面,底部围经约600米,二边各有150米的帽翅。正中央下部又有一直径30米的园形泥土,上面长有树木,正好像帽子的帽徽。也有人比喻其像一开怀大笑罗汉,中间园形正像肚脐眼,有罗汉献肚之势。也有人说她像一把水壶,中间为壶身,左右二边为水壶提手和出水口。</h3> <h3>此山从南面看,犹如一只怒向天际的金蟾,只有南面一条路爬上去,路形为倒“Z”形,很陡峭有一定危险,要爬上去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中老年人。这里有逢年过节孩子们爬纱帽岭(官帽山)习俗,一为自小锻炼一个人胆量和毅力,看谁先爬上顶峰。二为大人们都会讲,爬官帽山长大会做官,这只是天下父母亲对儿女的一种期盼。在过去那个无电子化产品的年代,孩子们总把爬此山像过天堂,附近十来个村子的孩子们都结伴来玩,尤其是过时节,人山人海,好不热闹。上山容易下山难,总记得下山时个别胆小女孩子急得大哭。</h3> <h3>这座山曾名“安石岭”,有图有文记载,已无可否认。也许因时间流失太久,也许因此山不是名山大川,也许因王安石变法失败而取消。总之,它在历史长河中曾闪现过,也记载一个人的辉煌。今天我们重新挖掘出来,是否对真实反映一件历史事件,对还历史一个公道,对进一步宣传金溪,挖掘金溪传统文化有一定积极意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