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3又到了星期六今天再次上三仰峰的碧霄洞

浪里

<p class="ql-block">今天参加徒步的小朋友一共有18位,都是对户外充满激情,期待着今天的美景大片。今天徒步的线路由“浪里”制定,本人制定的线路原则上是不走回头路,最大的“缺点”就是有点虐,今天的线路也不列外。线路:倒水坑—袭芳涧—竹窠之巅—经过棋盘石—到达武夷最高处(用中餐)—到竹窠观孔雀石、海豚峰—黎道寨—天角(打炮石)—“鬼娃”—鹰嘴岩后背回到天心禅寺。</p> <p class="ql-block">上午我们将车停在天心永乐禅寺,准9点20分从倒水坑出发!</p> <p class="ql-block">领队浪里开始登山前的点名!核对群友。</p> <p class="ql-block">今天到达第一站“倒水坑”倒水坑位于武夷山风景区天心岩北麓。武夷山北的所有溪涧都是由西而东流,唯独倒水坑的涧水是相反的,由东向西流,给人一种倒水回流的感觉,因此被称为倒水坑。倒水坑是连接牛栏坑和流香涧之间的一条幽谷,坑内的茶园为梯田式。是夹杂在群山之间的一条幽谷,连接着不同方向的山间小路,水流从三仰峰北谷发源,向东流至天心岩北,被受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而发育的流香涧溯源侵蚀,切穿了章堂涧与牛栏坑之间的分水岭,袭夺过去,一反常规,不再循其他涧水自西往东的通常流向流入倒水坑,而是由东向折而向西倒流回山,至清凉峡东汇流云涧之水,再注入流香涧,故名“倒水坑”。倒水坑和三坑两涧其他坑涧多属白垩纪武岩层,下部为石英斑岩,中部为砾岩、红沙岩、贡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组成,茶园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棕红色松散;土层厚约1米,通透性好,钾、锰含量高,酸度适中,因此所产茶叶岩韵明显。</p> <p class="ql-block">到达第二站袭芳涧,袭芳涧的源头是袭芳泉“V”字形谷口飞泻而下,泉水沿潭中乱石潜入地下,只听水声,不见流水,数百米后,才从茶园下渗出,又成溪流,已是袭芳涧,再北流出涧汇入流香涧。 </p> <p class="ql-block">从袭芳涧穿野路向竹窠之巅进发!</p> <p class="ql-block">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原始木梯!</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各个小朋友的美拍…</p> <p class="ql-block">到达第三站竹窠之巅队友们被眼前的美景震撼到了,摆出各种各样的美拍姿势……</p> <p class="ql-block">前往第四站“碧霄洞”依然是野路,兜兜转转沿途的美景颇多,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大山深处的古道…</p> <p class="ql-block">我们终于到达碧霄洞,来个大合影留念!碧霄洞位于三仰峰二仰半壁,清乾隆间(1736-1795)周士芳 建。碧霄洞风化长形洞,北高南低,洞宽30米,深21米,高12米。洞北侧有一段绝壁,上覆下敛,宽约五米,有架木栈下蹲而过,木栈后是一石砌门,高1.8米,宽1.1米,过门进洞,洞门木制构造。洞分两层,下层北侧稍低,洞内多方石料,应大都是石门倒塌的石料。沿石砌台阶上到上层南侧,洞稍深,深处又分两层。存有土夯残墙,残墙上用茅草盖頂,成一小间,小间内有一土夯而成的“床塌”,一侧有打凿的痕迹。北侧崖壁刻有“武夷最高处”石刻,稍低也有一处,风化严重,已不能辨,仅能辨“武夷、九曲”等字。三处岩壁都有人工打凿痕迹。沿石砌台阶三级至深洞上层,上层地面平整,似为人工打磨修整而成,南侧岩壁下方有一圆形(半球形)打凿的石槽,直径目测三十厘米左右,内壁光滑,不知何用,疑是棒捣“麻子粿”所用。下层有一石砌灶台,传说是白玉蟾练丹处,故名丹灶。灶台长1.7米,宽1米,高0.9米。碧霄洞北侧(前洞),栈道之外有一天然石窦,外沿砌石成井,接天然山泉,传为当年白玉蟾练丹的丹井,现已废弃。最北端洞口西侧崖壁下有一处倾覆洞罅,洞内有一就石打凿长方形水池,(目测)水池离地面约一米高,长约1.2米,宽深各约0.4米。岩壁缝隙有一股清流注入水池前端,后端稍低水溢出后汇到洞外形成小水坑。(有时未见清泉流出)。</p> <p class="ql-block">爱的战利品…</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13点50准时从碧霄洞下撤…</p> <p class="ql-block">到达竹窠山场观“孔雀石”、“海豚峰”…</p> <p class="ql-block">在竹窠上观看竹窠之巅…</p> <p class="ql-block">从竹窠下来就可以看见黎道岩,距离黎道寨就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到达目的地第五站“黎道寨”的古阶梯…黎道寨:宋末詹进士曾于黎道岩东侧建黎道寨避寇。寨建于一条南北向的山脊上,与黎道岩隔涧相望,三面临涧。遗址主殿南北长25米,东西宽20米。南侧尚有4层附属建筑基址,宽10米,长约20米,尚存一段高约3米,长约2米的夯土残墙,石砌墙基、台阶,地上散落有石料、陶片、碎瓦等。北侧砌有高约2米的坡岸,中部砌有石台阶,应是当年大门之处。大门之外有一片10米宽的平地,应是当年附属建筑的遗址。各层之间均砌有工整的坡岸。遗址已辟为茶园。</p> <p class="ql-block">过了芦岫岩再往里走,这最后一段的慧苑坑,都统称叫天角,其中有一个地方叫打炮岩,上章堂涧的涧里的一块巨石就是打炮岩。这块石头,是76年,伟人去世的那一天,伴随着一声巨响,从山上掉下来的,当时从慧苑寺看进来烟尘弥漫,大家还以为是哪里打炮。所以有了这个名字。这块巨石原来的体积比现在大上三四倍,后来周围茶地新修砌岸,都从这块石头上凿取,久而久之就变成现在的大小了。</p> <p class="ql-block">从“黎道寨”下来到达第六站“天角山场”…</p> <p class="ql-block">到达目的地的第七站观看“鬼娃”…</p> <p class="ql-block">到达最后一站“鹰嘴岩后背”穿越到“倒水坑”回到天心永乐禅寺。最后一站依然是野路,披荆斩棘、胆战心惊…</p> <p class="ql-block">今天徒步穿越“碧霄洞到达出发点天心已经是晚边17点20分完美收关,一路美景如画、有惊险、有刺激、全程披荆斩刺不走寻常路,留下美好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