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玉山:武功传承是我最大的心愿

凯旋之光

<p class="ql-block">在甘肃嘉峪关的雄关广场,每天清晨,步履稳健的侍玉山都会带着刀枪棍剑,来到一处僻静的角落与徒弟们一同修炼武功。春夏秋冬,四季不掇,他的身影始终如一。这位来自民间的武术家以“快、准、狠”著称,其武术风格跳出套路的束缚,各种动作招式自然组合、随机应变,舒展流畅、攻防兼备,被誉为“自然拳”。 </p><p class="ql-block">1952年出生的侍玉山,从小就深深地热爱武术,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拜师学艺。然而,他在工作中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其中一位名叫王大京的同事让他见识到了真正的武术技艺。从此,侍玉山开始了他的武术学习之路。然而好景不长,王大京被调回北京,侍玉山再次寻找新的师傅。这次他选择了秦会智和李明召作为他的新师傅,他们都是来自甘肃的武术大师。在这些大师的指导下,侍玉山深入研究了李小龙的截拳道影视和文字资料,潜心研究并吸收了截拳道的精髓。 </p><p class="ql-block">经过十余年的刻苦训练,侍玉山的软手技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然而他并未满足于此,他向湖南长沙寻求有关“铁砂掌”的资料和铁砂,以便自己能独立练习“铁砂掌”。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他连续打破了21个由双层细帆布缝制的铁砂袋。他的胳膊、手掌和手指已经变得如同铁棍铁锤一般坚硬,甚至能够一掌将五枚杏核击得粉碎。</p> <p class="ql-block">在此期间,侍玉山还向时任嘉峪关市武协主席李铸请教了硬气功。侍玉山跟随他学习了硬气功三年。主要内容包括头顶开砖(六块)、单手劈砖(四块)、剑刺咽喉、头开酒瓶、腹压千斤(即腹压两块空心楼板,楼板上再站立一十三个人)等技巧。侍玉山的硬气功曾在嘉峪关市公开表演过。 </p><p class="ql-block">经过多年的潜心修炼,侍玉山的武功不断提升,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尤其他的软手技击堪称独道,该技法没有传统套路和固定招数,以软制硬,以静制动,根据对手的变化而变化,以不变应万变。他善于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他的拳法、掌法、脚法、肘法、膝法、胯法、肩法、摔法和跌法都十分出色,他将传统武术功夫、技击、技巧与拳、掌、脚、肘、膝、胯、肩、摔、跌相结合,长短兼备,全面施展,最终以击倒或战胜对手为目标。侍玉山祖籍是甘肃民勤,《民勤往事》一书曾专门刊发了他的习武经历。 </p><p class="ql-block">“我这一辈子就掌握了这点东西,真希望尽快教会大家”,年过70的侍玉山不止一次对徒弟们念道这句心里话。在武功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他毫不吝啬地坚持武功传授,也经常与嘉峪关武界程永孝等好友探讨该话题。无论是熟悉还是陌生,只要有人请教,侍玉山总会有求必应,耐心解答。他最大的心愿是将武功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武术文化。</p> <p class="ql-block">他深知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多年来,侍玉山不仅悉心传授武术技艺,更传授武术精神与文化。他认为武术精神的核心是尊重、谦虚、坚韧和自律。通过武术训练,能够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品质,同时也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 </p><p class="ql-block">他教授徒弟从不收取任何费用,用自己的真情真心传授武术功法,讲授武德武道。每次户外,他都为徒弟们带上多件训练器械。在练功场上,甚至自家客厅,他一次一次用自己的身体当靶子,手把手让每个徒弟千百次习练,随时纠正每一个动作。身上时常留下青一块、紫一块的师徒情感印记。这种武术传承风格实属罕见。 </p><p class="ql-block">如今,侍玉山教过的徒弟遍及多个行业,平时一旦长时间没见到哪位徒弟,他经常亲自打电话询问工作生活和练功情况,嘘寒问暖令大家备受感动。师徒相处过程中,他非常注重培养徒弟的品德和修养。更希望通过武术训练,帮助徒弟们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品质,将武术这一国粹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武术。侍玉山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武术精神和无私奉献。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武功习练中,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