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提炼生活,让文字与烟火一起律动</p><p class="ql-block"> 作者邹梁章</p><p class="ql-block"> 侄辈戏称我为老文艺青年,我感觉很受用。说老确实比较老,与有为青年比我早已成为“招孙办主任”,与文坛老将比我不只是囊中羞涩那么简单。奈何心里一直藏着一个文学梦,打开梦境,我真的只是青果一枚。勉为其难赶鸭子上架做编辑两年,南郭先生吹竽,混身文人群中,日日耳听目染之中终于学习了一些花架子。今就李生文老师《半吊子》,讲自己的阅读心得,只为抛砖引玉,僅供参考。</p><p class="ql-block"> 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半吊子是一句俗语,每个俗语都有故事,地域不同故事情节不同,演绎的风格不尽相同。您生活的区域就没有这样的故事呢?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个天便是你生活的纵与横向区域,这个妙就是有心人,有心人编制一段精彩的生活画面呈与大众,成为文学,王生文老师就有这样的妙手。</p><p class="ql-block"> 文学的成因是用典型人物,典型事例表达人类社会活动,不同于政论文,更不同于科技论文。</p><p class="ql-block"> 典型人物基本不存在于生活中,人性天生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有人的恶是基于太过善良,就像母亲溺爱孩子,最后使孩子成为社会的垃圾那样。还有其他。</p><p class="ql-block"> 典型人物取决于作者的笔端,取决于作者对生活的认知。那么塑造一些情景就是必然的,不能放手塑造就捆住了手脚,这就是一些初学者没有灵感的原因,问一问王生文老师就知道了。塑造可不是违背事物规律的那种塑造哦。比如你让一个大字不识的母亲背颂很多警句。 典型事例就是浓缩主角一生的精华事例,或者将其它的情景融入进来,加深读者的理解。本文就用了对比法,主脚只能喝半吊子酒吗?到了本文的尾声,作者才揭密主角的酒量有多大,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一上来就说半吊子能喝八两酒还有意思吗?这就是典型事例排列的妙用。</p><p class="ql-block"> 我得益于两年的编辑工作,从那些大老师那里学习了一些吹竽的技术,能为他们服务是我的荣幸。辛苦着并快乐着。但有很多见识不到之处,往往能得到他们的谅解,何其有幸!凡事要先有付出,能服务别人才叫做公务员,尽管不拿工资。让我们一起向大老师们学习,提炼生活,让文字与烟火一起律动!</p> <p class="ql-block">王生文 《半吊子 》 首发于《传奇传记文学选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叫满成,因为几次去大队的小卖部打酒,便落下了个半吊子的外号。</p><p class="ql-block"> 跟大多数农人一样,满成也好那口老白干。其实,子女多,进项少,满成根本不具备每天喝酒的经济实力,只有馋得不行时,他才想方设法比如背着老婆揣上三个鸡蛋换两毛钱,掖着个医用的葡萄糖药瓶去小卖部。小卖部要是有别的顾客,他就等,等到只剩他一人,才拿出“酒瓶”笑着对营业员说:“可以打一点儿酒吗?”</p><p class="ql-block"> “一点儿?一点儿是多少?”营业员显然是第一次听人打酒时用“一点儿”这个词,疑惑地望着他。</p><p class="ql-block"> “打两毛钱的酒……”他依旧笑着回答。</p><p class="ql-block"> “要么打一斤,要么打半斤,我这里就一个打半斤的吊子(本地人把酒提子叫作‘吊子’),两毛钱你让我怎么打?”</p><p class="ql-block"> “八毛钱一斤,两毛钱可以打二两五,你就打半吊子吧……”说着,他把两毛钱递给营业员。</p><p class="ql-block"> 营业员不说打,也不说不打,见他笑得有些尴尬,摇了摇头,接过瓶子,然后用吊子从坛子里打出酒,歪着倒出些,打量了一番,又歪着倒出一些,最后又歪着倒出淅淅沥沥的几滴,才将剩余的酒经漏斗倒进他的瓶子。</p><p class="ql-block"> 有了这次经历,满成再来小卖部,营业员就主动问:“又打半吊子?”</p><p class="ql-block"> 满成点点头。几次过后,想不到营业员再见他,竟直接改口招呼他:“‘半吊子’来了?”</p><p class="ql-block"> 起初他还有些不好意思,后来也就听顺了,“半吊子”就“半吊子”,谁叫自己争不起那口气呢!</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满成的“半吊子”出了名,真姓实名反倒叫得少了。</p><p class="ql-block"> 此外,还有一个方面他也不能较真,他怕一较真,这半吊子就喝不上了——满成带的葡萄糖药瓶上面有醒目的刻度,按计算,半吊子对应的大约是125毫升,可是有几次,营业员打给他的酒分量明显不够,他看了看,心里想,也不差这一星半点儿的。</p><p class="ql-block"> 就这半吊子酒,他也能对付上几天。以此推论,他的酒量应该不大。</p><p class="ql-block"> 每逢村上有人家请客,如果随了礼,半吊子就会受邀去东家喝喜酒。这种场合,有些人尽显酒徒本色,只能喝二两的,往往喝两个二两都不够。半吊子不,顶多也就半吊子。别人再怎么劝,他捂着酒杯的手也不会松开,还用有点儿文绉绉的话说:“适可而止。”于是,桌上的人见机打趣他:“你还真是个‘半吊子’呢!”再往后,赶上喝喜酒,负责斟酒的人给他斟过半吊子酒,就不再劝他喝酒了。</p><p class="ql-block"> 但半吊子有一技之长,他是当地最出色的机械师。那时,每个生产队都有几台柴油机。如果师傅技术不过硬,柴油机轻则多耗油,重则烧瓦,要平白多出好多开销,半吊子却把生产队的机器管理得最好,开销也是最小的。</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邻近生产队的一台机器打不着火,正在“双抢”的节骨眼儿上,师傅怎么修也修不好,他无奈地对队长说:“看来,只能请‘半吊子’了。”</p><p class="ql-block"> 一旁站着新来的工作队,有人接上话说:“你修不好,‘半吊子’能行?”</p><p class="ql-block"> 队长连忙解释,工作队的人一笑,说:“那快去请吧,也就半吊子,招待得起。”</p><p class="ql-block"> 一瓶酒放在桌上,半吊子见队长拔出酒塞要给他斟酒,他一边推辞,一边端起饭碗往嘴里扒饭,说:“季节催人,这酒就不喝了。”</p><p class="ql-block"> 半吊子匆匆扒了两碗饭,最先放下筷子,灌了一碗凉水,就随队长和师傅去看机器。也就看师傅摇了几圈机轮,半吊子就知道故障出在哪里了,说:“左缸气道不畅,油嘴喷不出油,你把气门压一压就行了。”师傅照着半吊子说的一试,再摇,机器果然就着火了。这时,队长衔在嘴上的一支烟还剩小半截儿呢。</p><p class="ql-block"> 转眼年过半百,半吊子感觉摇机器臂力跟不上了,便让队长给他安排一个学徒。队长有些自私,想安排自己的侄儿,可半吊子摇头,说他悟性不够学不了。队长虽然不高兴,最终还是为他安排了一个刚下学的青年。</p><p class="ql-block"> 正式收徒之前,半吊子极严肃地对青年说:“我们先说定后不乱,你答应,我们才有师徒的名分;不答应,我再让队长选人。”</p><p class="ql-block"> 青年俯首帖耳,等着半吊子往下说。</p><p class="ql-block"> “想学这门技术就要不怕脏、不怕苦,要有学懂学精的决心,千万不可像我一样背个‘半吊子’的名声,你能做到吗?”</p><p class="ql-block"> 青年面向半吊子,军人一般喊出“能做到”三个字,然后毕恭毕敬地鞠了一个躬。</p><p class="ql-block"> 打这以后,青年当上了半吊子的徒弟。乡间有“徒弟徒弟三年奴婢”之说,可这青年不仅没有花三年,更没有为半吊子做过一次家务,仅仅过了八个月,半吊子就让他出师了。</p><p class="ql-block"> 青年为感谢半吊子的教诲之恩,特地备了桌丰盛的酒席,并请来队长作陪。队长是整个生产队酒量最大的,酒过两巡,队长拍着酒瓶子问半吊子:“你还能喝吗?”</p><p class="ql-block"> 半吊子把空杯往队长面前一放,队长只得继续为他斟酒。又过了两巡,队长将信将疑地问:“你真的还能喝?”</p><p class="ql-block"> “今儿个徒弟出师,我高兴,多少都能喝。”</p><p class="ql-block"> 酒瓶见底,队长舌头都转不利索了,拱手对他说:“你不是半吊子,你是满吊子……”</p><p class="ql-block"> 半吊子站起身要回家,除了脸色微红,话说得仍是字正腔圆,步子也走得稳定。青年握着他的手,感激地说:“队长说得对,您是真正的满吊子师傅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发表在《传奇 传记文学选刊》2021年第6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