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个人对业余京剧的未来是比较悲观的。纵观山东,以及其他在我了解的省市,业余京剧总体在下滑中。二十年前,拉琴的、唱戏的,哪个公园、广场没有?一个广场、公园甚至好几拨。有些票友,这边唱完,跑那边唱。十年前,也还有一些,但少了很多。如今,很难见到了,在济南也就大明湖东岸还有,其他地方难以见到了。</p><p class="ql-block">说起原因,我个人认为,首先是时代变了。年轻人生存压力大,老板也不会允许员工在工作时间出去唱戏、拉琴。以前的国有企业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宽松一些,尤其企业的宣传部门、工会每年都会组织员工的文艺活动。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文艺活动暗中较劲,如果有文艺人才,领导们都当宝贝,上班时间请假去排练也好,去学习,领导都会允许。现在即使国有企业也不会有这样的环境了,更何况民企?那个企业养闲人?所以,后来者太少了。后来者匮乏是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第二是乐队老化问题。培养一个乐队人员太难了,一个演员活动一年,有天赋的就能上台彩唱一段了;乐队成员三年也未必能上场伴奏,我说的是能为折子戏或者大戏伴奏的。还是因为第一条的原因,乐队人员严重老化。老一代逐渐隐退,年轻一代凤毛麟角。个人认为,再过十年,票友活动将以录音伴奏为主,现场乐队,将成为稀罕事务。这是演出最大的隐忧。</p><p class="ql-block">第三是演员的问题。京剧相对唱歌,个人认为京剧难度要大的多,需要天赋,也需要个人努力,需要好老师,更需要好的组织和管理着。</p><p class="ql-block">这不是济南独有的问题,全国基本都是这个情况。但也有特例。</p><p class="ql-block">古城青州有家票社,从成立时间到现在仅仅三年,眼看着水平越来越高。在当前业余京剧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不同寻常。</p><p class="ql-block">这两天受邀参加了青州新亚古城老干部京剧社的2024年元旦演出。当然这不是第一受邀,几年来每次主要活动几乎都参加了。今年感触特别多。</p><p class="ql-block">该票社前几年基本都是清唱为主,彩唱是点缀而已。今年不同,除了艺术顾问刘新珠老师、青州京剧团三十年的老团长丁枢忠老师和我助兴清唱之外,15个节目中12个节目是彩唱。有七个节目的演员是第一次粉墨登场。</p><p class="ql-block">从清唱到彩唱这个跨度是太大了。我记得自己第一次彩唱,提前几天心里就开始打鼓了。有兴奋,有不安,有紧张,更有担心。毕竟第一次也像电视里的演员一样,粉墨登场,不兴奋是不可能的。但化妆什么样?台步能走出来吗?忘词咋办?出丑咋办?水袖怎么抖?髯口怎么戴?舞蹈动作能做出来吗?相信这次处女彩唱的票友,也有同感。</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彩唱的票友,服装那么贵,甚至临时借的,哪里舍得穿着练?基本都是临上场才把行头穿好拿好。那种莫名的忐忑,大家都能明白。</p><p class="ql-block">这个新亚京剧社一下子让七、八个新手上场,这魄力就不简单。</p><p class="ql-block">我曾经想象,这场演出肯定会闹出不少笑话,实际演出出乎意料。每个出场的演员,都很稳,不会的动作,宁可不做,绝不乱做。可见新亚京剧社有高人指点。</p><p class="ql-block">这些新人的演出,实话实说,还很幼稚,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但基本上表现都不错。万事开头难,演员演一千场也是从第一次笨拙的、青涩的演出开始的。新亚的新手们的第一次表演就很好,起点水平很高。</p><p class="ql-block">舞台以及其他硬件也越来越好了。原来就是一个大空屋,后来陆续添置了舞台,帷幕。这次又加上了面光灯,添置了新音响。</p><p class="ql-block">乐队很整齐,文场齐全,水平很高。武场更让我开了眼界,用一台专用电子锣鼓,段老师一个人就承包了武场。</p><p class="ql-block">这几年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我想主要原因还是这个票社有一个高水平的管理班子。</p><p class="ql-block">社长是在青州德高望重的、原青州民族事务局局长马传根先生,他是原山东戏校吕剧专业的高材生。据他说,其实他更喜欢京剧。学了吕剧,毕业后时间不长就回到家乡从事行政工作。如今退休了,又开始带领一群人搞业余京剧了。自己唱得好,还是票社的琴师,轮不到自己唱,专门给演员们服务了。他本身内行,是策划高手,管理高手,尤其用人,非常善于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对了,北京京剧院帅气的名鼓师马帅,就是他的公子。</p><p class="ql-block">我想,这次他敢一下子推出这么多新人,还是因为票社有位直言不讳、诲人不倦,又深孚众望的专业老师刘新珠女士。认识刘老师也有几年了,每次见面,我本人都有很大收获。不摆架子,不玩虚的,实实在在,恨不得把所有的本事都掏出来,塞进你的脑子里。刘老师本人是青州京剧团的名角儿,生旦净丑,自己都能演,也都能教。票社有这样一位大神在,马社长推新人自然有底气。</p><p class="ql-block">还有该票社的班子成员,副会长马爱华女士,热心人,好演员。力不少出,钱不少花,前前后后紧忙活。这次看她的戏,几个月不见,戏是大长了,加上本身嗓子好,扮相又太漂亮。无论台上台下,都是是新亚灵魂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牟秀玲女士是另一位灵魂人物。也是一个干实事的人,开着车买这买那,前前后后不少出力。为人很低调,做事不显山不漏水,以至于很容易忽略她的贡献。其实,出力甚多。戏上,自身嗓音条件很好,别人使劲唱,到人家那里轻轻松松。这次演出,是第一次,一段《望儿楼》唱的稳稳当当,雍容华贵的都太真表现出来了,假以时日,成就不可限量。</p><p class="ql-block">副会长曹爱华女士,做事更为低调,新亚的发展她的贡献也很大。她的亮光表现在舞台上,她彩唱的时间并不长,我印象中,也就两三年的时间。这次演出,我个人认为,是舞台上表现最好的演员之一。</p><p class="ql-block">刘聚运是票戏几十年的老手了,戏篓子。能唱,能演,还能打鼓,会戏极多。是我的多年的好友。一起演出次数不少了。这次居然老生改花脸,改的还很成功。这次相约,找机会,我也老生改老旦,他来花脸,合作一出《赤桑镇》。哈哈,敬请期待哦。</p><p class="ql-block">青州京剧团的老团长、优秀的小生演员丁枢忠老师,这次带了徒弟,也是第一次彩唱的马后家老师,参加演出。为徒弟傍角儿,忙活半天,把徒弟打扮的漂漂亮亮。徒弟也争气,一段《周仁献嫂》唱的清新脱俗。论嗓音条件,我觉得山东票界能排到前三名。这次丁团长让我以后叫他大哥,而且再三嘱咐我,遇到困难,别忘了找他,他一定会鼎力相助,受宠若惊!</p><p class="ql-block">主持人是认识多年的李艳女士。最早是在群英会群里认识的,后来了解多了,感觉这女孩,又大方又有才。唱歌,跳舞,诗词歌赋都好,而且非常热心。新亚的金牌主持。</p><p class="ql-block">这次我非常敬佩的马振栋老师,专门来看我,还负责拍照录像,可惜演出结束就找不见了,没能深谈。我们群英会群大名鼎鼎的栋主啊,也是新亚京剧社的忠实观众。</p><p class="ql-block">可惜这次没见到书法家刘正秋大哥。</p><p class="ql-block">这次还有几位专门为演出来摄影摄像的摄影家。尤其沈主席,除了为演出拍了很多剧照,更精彩的还有好多花絮。摄影家的眼光太厉害了,那么嘈杂的环境,居然能拍出那么精彩的花絮,其中我的还不少呢。谢谢沈主席,谢谢大哥!</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位台下紧忙的杨萍女士,马社长的爱人。马社长当年拍电视剧《青州一家人》《范仲淹》的时候,她是剧务。现在新亚京剧社每次演出,她是背后最忙的那个人。摄影,舞台布置,后勤、哪一样也没少操心。每个成功的社长背后都有一位默默贡献的优秀家属啊!</p><p class="ql-block">不一一列举了,反正到了青州就像回家一样。</p><p class="ql-block">在业余京剧逐渐滑落的当下,青州新亚京剧社横空出世,红红火火,发展势头又这么好,太难得了。</p><p class="ql-block">祝福新亚,祝福青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