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甘南

东湖月汐

<h1>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系统多样、自然和人文景观奇特,从古至今一直以鲜明多姿的色彩展现在世人面前。在这片隐秘藏域,有藏式建筑、红色僧袍、丹霞地貌的活力红;橙色珊瑚、玛瑙和朝阳晚霞的金色橙;寺院金顶、转经筒、酥油的神圣黄;森林、草原、田园的生态绿;巍峨高山、奇异石城的凝重青;高原蓝天与碧湖的深邃蓝;传统服饰的尊贵紫;黑牦牛、黑帐篷的神秘墨;白云、雪山、白塔、羊群的纯洁白。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一年四季色彩不停变换。甘南的美<i>​</i>​因无法用单一的颜色来描述,便有了“九色甘南”的美誉。</h1><h1> <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兰州出发,沿着213国道穿越甘南……</span></h1> <h1>  甘肃省会兰州市,古称金城,是“控扼冲要、道通西域的丝路要地”。<b><i>兰州黄河铁桥</i></b>,又名“中山桥”,始建于1906年,1932年扩建,成为当时西北地区跨越黄河的第一座大跨度桥梁,如今是兰州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地标性景观。</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兰州白塔山下的“</span><b style="font-size:20px;"><i>天下黄河第一桥</i></b><span style="font-size:20px;">”,体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时期建筑艺术发展史的风格和特征,2019年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span></h1> <h1>  <b><i>兰州桥梁博物馆</i></b>,夏夜游客在黄河边观景纳凉。</h1> <h1>  地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b><i>八坊十三巷</i></b> 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为一体的建筑,呈现出当地穆斯林特有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h1> <h1>  老人们坐在<b><i>木雕 </i></b>长廊里休憩。</h1> <h1>  春夏秋冬4幅<b><i>砖雕 </i></b>寓意四季平安,吉祥如意。</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临夏古称</span><b style="font-size: 20px;"><i>河州</i></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尤以八坊十三巷闻名。坊中有巷,巷巷相通。</span></p> <h1>  <b><i>拉卜楞寺</i></b> 藏语意为“佛宫所在之地”,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具有恢宏的藏式寺院建筑群。设有六大学院,是藏传佛教最高佛学学府之一,被誉为“世界藏学府”。各地僧侣云集于此研习佛法,鼎盛时多达3600人。</h1> <h1>&nbsp; &nbsp; &nbsp; &nbsp;青山环抱,经幡舞动。</h1> <h1>&nbsp; &nbsp; &nbsp; &nbsp;蓝天、白云、寺院。</h1> <h1>&nbsp; &nbsp; &nbsp; &nbsp;拉卜楞寺超长的 <b><i>转经长廊 </i></b>绵延3.5公里,有2000多个转经筒,实属世界罕见。</h1><p class="ql-block"><br></p> <h1>&nbsp; &nbsp; &nbsp; &nbsp;虔诚的信徒转经一圈积累功德,祈福平安。</h1> <h1>&nbsp; &nbsp; &nbsp; &nbsp;拉卜楞寺占地面积达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僧舍万间,建筑以红、黄、白为主,质朴大方。</h1> <h1>&nbsp; &nbsp; &nbsp; 寺内供奉着无数的巨大佛像和各种精美的雕像、壁画、法器。藏书丰富,且有许多收藏珍品。</h1> <h1>  在甘南巍峨的群山中,有一个村落宁静而神秘,它的名字叫<b><i>扎尕那</i></b>,藏语意为“石匣子”。这里山势奇峻,秘境秀美,海拔3000米的世外桃源惊艳世间。2023年10月19日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列为“<b><i>世界最佳旅游乡村</i></b>”。</h1> <h1>  <b><i>扎尕那 </i></b>是甘南藏区风光最优美的地方之一,它被群山隐藏,云雾缭绕山峰,奇石耸立凌空入云,集石林、峭峰、森林、峡谷、河流、村寨、田园为一体,景色蔚为壮观。约100年前,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探险家 约瑟夫•洛克来到甘南迭部县考察,发现了仙境般的扎尕那并被一路美景所震撼。他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用 46 页篇幅的文字及 49 张图片介绍了甘南民族风情和秘境之美。当年洛克走过的这条风景绝美的路被称为“<b><i>洛克之路 </i></b>”。</h1> <h1>  被一片密林包围的高山草甸 —— <b style="font-size: 20px;"><i>仙女滩</i></b><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绿草如茵,在此可观望整个扎尕那山峰和村寨的全景,凭借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地。</span></h1> <h1>  <b><i>扎尕那 </i></b>拥有四个村寨与一个藏传佛教寺院,一条盘旋公路由下而上连接四村:东洼村、业日村、达日村、代巴村。古老的木制藏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层层分布,户户相连。每逢晨起日暮,云雾伴着炊烟袅袅飘入天际。</h1> <h1>  <b><i>拉桑寺 </i></b>坐落在村寨中央最高处,四周翠峰叠嶂。</h1> <h1>&nbsp; &nbsp; &nbsp; &nbsp;寺院金碧辉煌,始建于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h1> <h1>&nbsp; &nbsp; &nbsp; &nbsp;清晨,大量的云雾凝聚在山间、岩壁、村落,宛如仙境。山谷里时而丽日当空,时而浓雾弥漫。</h1> <h1>  <b><i>甘肃黄河首曲 </i></b>位于甘南玛曲县境内,“玛曲”为藏语黄河的音译。站在索克藏寺后面的山坡上放眼纵观,天下黄河第一湾的壮阔景色尽收眼底。</h1> <h1>&nbsp; &nbsp; &nbsp; &nbsp;这里是典型的高原沼泽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黄河首曲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候鸟及栖息环境。</h1> <h1>  在黄河边遇见转经的人们。</h1> <h1>&nbsp; &nbsp; &nbsp; &nbsp;<b><i>瓦切塔林</i></b> 藏语意为“大帐蓬”,纪念第十世班禅大师诵经祈福之地。主塔五彩缤纷,颜色鲜艳,位居塔林中央。藏语称佛塔为曲丹,又称图丹,意思是心意所依、心愿所归。</h1> <h1>&nbsp; &nbsp; &nbsp; &nbsp;108座佛塔整齐庄严伫立,七彩经文寓意美好祈盼。</h1> <h1>  连绵的经幡群围绕着塔林。</h1> <h1>&nbsp; &nbsp; &nbsp; &nbsp;经幡是藏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图腾,它是在棉、麻、丝绸织品上印有经文、符号、图案,悬挂于山峰或寺院的旗杆上,其意义是用自然之力来诵经,以保平安吉祥。</h1> <h1>  瓦切的经幡围成类似一顶顶圆帐篷,五彩经幡犹如一朵朵莲花绽放在佛塔之间。庞大的经幡群占地30多亩,面积之大为藏区少见,从空中俯瞰这一圣境尤为震撼。</h1> <h1>&nbsp; &nbsp; &nbsp; &nbsp;转经的藏民。</h1> <h1><b><i>  莲宝叶则</i></b>,意为尊严的玉石之峰,民间称为石头城堡,地处青藏高原东南,四川、甘肃、青海三省结合部。主要由四个高山湖泊、平均海拔4000m以上的奇峰异石、高原草甸、高山牧场组成。有“中国小西藏”、“甘肃后花园”之称。这儿曾是格萨尔王征战的古战场,至今还留下许多传奇的故事。</h1> <h1>  山峰拔地而起,绵延不绝,气势雄伟,高耸入云,因而享有“<b><i>蜀山之源昆仑天梯 </i></b>”的美誉。</h1> <h1> <b><i>扎尕尔措</i></b>,意为圣洁之湖,面积约3平方公里,转湖一周约60分钟。这里群山环抱,峰峦叠嶂、绝壁城墙,令人产生无限遐想。湖水澄净,一尘不染,仿佛是遗落人间的仙境之地。神山与碧湖相印相衬,刚毅与柔美相融一体。</h1> <h1>  <b><i>曲登措</i></b>,意为白塔湖。湖水清澈见底,白塔与山峦雄姿倒映湖中。早晚霞光灵动,湖光山色变幻莫测,充满诗情画意。</h1> <h1>&nbsp; &nbsp; &nbsp; &nbsp;沿途神峰奇石,磐石上刻着各式各样的经文和图案。</h1> <h1> <b><i>格尔登寺 </i></b>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距今具有150多年历史。寺院金碧辉煌,宗教设施和宗教建筑十分齐全,有大小经堂、白塔、辩经院、护法神庙、活佛行宫、印刷厂和无数的僧房、转经廊。 现有僧人1000余人,大小活佛14人。 </h1> <h1>  格尔登寺设有四大学院,众多僧侣在此学习佛法。由于寺院规模宏大,其组织管理和学习修行等制度严密完整。</h1><h1> 上图为早课结束后的场景。</h1> <h1>  寺院四周围绕的转经走廊长两公里,金顶闪耀,黄墙红窗,镶嵌黑白点缀,使得转经走廊分外醒目。所有的建筑均体现出佛法的尊严和藏民族文化的精髓。</h1> <h1>&nbsp; &nbsp; &nbsp; &nbsp;前来转经的藏民。</h1> <h1>  <b><i>阿万仓娘玛寺</i></b>,又称宁玛寺、努尔玛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1834年建于黄河沿岸,1934年迁至甘南玛曲县阿万仓乡扎西贡色滩的中心。高耸的藏经阁外立面刻满经文,也称之“六字真言塔”。</h1> <h1> <b><i>宁玛寺大藏经转经筒</i></b> 历时4年于2018年建成,总高度42.38m,其中,转经筒高度37.73m,下经筒直径12.43m, 上经筒直径17.6m。筒体浮雕由尼泊尔工匠纯手工锻铸、用60公斤黄金鎏金而成。转经筒自重320吨,内装大藏经1080部11万册,重达86吨。现已被载入世界最大的大藏经转经筒吉尼斯纪录。</h1><h1> 在甘南藏区,转经已不仅仅是一种礼佛念经的形式,更是藏族信众的一种生活方式。</h1> <h1>  位于甘肃和四川两省交界处有一个神奇小镇叫 <b><i>郎木寺</i></b>,海拔3480m。白龙江从中流过将郎木寺分成两部分,北边是甘肃寺院,即赛赤寺;南边是四川达仓郎木寺寺院,即格尔底寺。这个民居与寺院完美融合的小镇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 </h1><h1> 上图为<b><i>赛赤寺 </i></b>(甘肃)。</h1> <h1>  赛赤寺博物馆。</h1> <h1>  赛赤寺的白塔、转经走廊、僧房。</h1> <h1>  <b><i>格尔底寺 </i></b>(四川)。</h1> <h1>  <b><i>格尔底寺主殿 </i></b>雄伟壮观,寺内色彩斑斓的壁画,金光闪闪的佛像,展现出佛教文化的魅力。</h1> <h1>  下午,格尔底寺众僧在寺院草地上掷飞盘、打羽毛球。</h1> <h1>&nbsp; &nbsp; &nbsp; &nbsp;精致的藏式建筑。</h1> <h1>  <b><i>郎木寺小镇 </i></b>的自然景观令人惊叹,民居、寺院坐落在雪山下,四周被森林环绕。落日余晖映照着禅寺金顶,民舍炊烟袅袅,山坡上众多羊群牧归。</h1> <h1>  策马奔驰的藏族小伙。</h1> <h1>  <b><i>米拉日巴佛阁 </i></b>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全称“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它是为纪念传奇尊者米拉日巴而修建。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大师,是噶举派(白教)创教者之一。</h1> <h1>&nbsp; &nbsp; &nbsp; &nbsp;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历时4年落成。建筑巍峨庄严,融合了藏族堡式建筑与汉族佛阁式建筑风格,内不见石,外不见木。</h1> <h1>&nbsp; &nbsp; &nbsp; &nbsp;米拉日巴佛阁有“一层一佛阁”之称。阁内供奉各类佛像1720尊,保存着许多精美绝伦的壁画、彩绘和唐卡,绘画技法高超,壁画规模巨大,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h1> <h1>  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的代表寺院,每天都有信众前来转经祈福。</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i> 谢 谢 欣 赏!</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