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峒古镇

蓝梦

<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3日我们慕名前来茶峒古镇,感受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茶峒古镇即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镇,原名茶峒,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处,2005年茶峒正式更名为边城镇。“茶峒”,苗族语的意思是汉族人居住的小块平地。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正是这里的边城小镇茶峒。它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在湘黔渝三省的交界地,一条<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酋水河</span>的两岸,分别是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洪安镇和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茶峒镇,它们又都与贵州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迓驾镇接攘,因此被人们形象的誉为“一脚踏三省”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span>首次出版于1934年。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边城镇)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该小说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边城从此<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驰名中外。</span></p><p class="ql-block">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p> <p class="ql-block">  “烟迷水乡景朦胧,雨霏丝丝育花红;凤鸣晨曦兰舟影,凰鸾曲婉古楼中。”这首诗就是出自沈从文的《边城》,从字里行间就能读出那美迷古韵的诗意景色。</p> <p class="ql-block">  “边城胜景令人醉,疑是身在画中游。”茶峒之美,让人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青石古道,整洁而雅致;吊脚楼古色古香,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白塔耸立,见证了茶峒的悠久历史;古渡摆舟,呈现出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现在的茶峒依然保持着古老的风俗。每逢农历二、八赶集,人们便从三省各地汇集而来,三五成群,形形色色。特别是那些盛装的青年男女,打扮得花枝招展,胸前的银饰和耳上的大耳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仿佛是一幅鲜活的画卷。在这个如诗如画的地方,我们仿佛能够看到沈从文大师笔下的翠翠和傩送重现眼前。</p> <p class="ql-block">  《边城》的笔调充满了诗意抒情,恬然静谧,读来如一场蒙蒙细雨中的漫行,浑然不觉下已身心透湿。湘西边境的小山城“茶峒”,城边一条小溪,溪边一座白塔,塔下一户人家,这人家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条黄狗。像一个不断推近的电影长镜头,从广角到特写,极简、极静的田园画面便在脑中铺呈开来。</p><p class="ql-block"> 茶峒人的生活同样波澜不起,如静潭幽篁,明山秀水般朗然入目,只是静静地、很忠实地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淳善是浑然天成的,人们既重义轻利又守信自约,人文与环境互为滋养孕育,亘固的“静”像是一道看不见的屏障,将外界的纷乱杂沓区隔开来,形成一个空间与时间上的错位,小城茶峒仿若遗世一方的大同世界,人性的至善、至美便如同纯净的空气一般存在着。</p><p class="ql-block"> 钟灵毓秀的茶峒孕育出灵秀一般清澈透净的翠翠,她的世界里只有爷爷、黄狗、一只渡船,单纯的让人有一丝不忍细品的忧伤。妈妈年轻时和一个军官生了情愫,因为害怕不容于世俗双双自杀死了,留下她这么个孤雏,在爷爷的呵护备至下长大,全然不会动气,更不知发愁。</p><p class="ql-block"> 船总顺顺家的两个儿子,大老天保和二老傩送,都爱上了纯洁美丽的翠翠,两人约了在碧溪岨给翠翠唱足三年零六个月的情歌。天保自知嗓音失色于傩送,黯然退出后出船溺亡了。爷爷本来中意大老,让大老走马路(唱情歌),船总顺顺和傩送把大老的死归结到爷爷身上,因而生了龃龉。翠翠虽然喜欢傩送,却因为过于单纯而蒙昧未开,躲避的态度让二老以为是拒绝,傩送心爱翠翠又不愿和碾坊主的女儿结婚,便远走他乡跑船去了。爷爷心忧翠翠的爱情,备受打击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撒手人寰, 16岁的翠翠这才一夜间突然长大,守着爷爷的渡船静静等待着不知归期的傩送……</p> <p class="ql-block">  就让我们跟随《边城》来领略这其中美韵的风景吧!</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茶洪大桥</p><p class="ql-block"> 319国道(湘川公路)的茶洪大桥,如一位默默耕耘的使者,横跨在东西两地之间,将湖南茶峒与重庆洪安紧密相连。此桥建于1936年,是木制桥,1949年刘邓大军要解放重庆,蒋介石把木桥烧毁,就剩桥墩了,现在的桥面是后来共产党修建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桥东,那座古老的城楼巍然矗立,日夜守望着边城,其上题写的“边城楼”三个大字,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长河中那一段段关于茶峒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而桥西,那座气势磅礴的牌楼高耸入云,题写的“渝东南第一门”七个鲜红大字,犹如一位威武的战士,捍卫着洪安的荣耀与尊严。</p> <p class="ql-block">  茶洪大桥,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时代的纽带,东西两地的人们因此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书写着新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三不管岛</p><p class="ql-block"> 三不管岛,是清水江中央一座面积近2亩的三角形沙岛,它背靠重庆秀山的洪安,对岸是湖南花垣的边城,不远处就是贵州松桃的迓驾。这个小岛真正做到了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惊。三不管岛以前真的是三不管地带。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前岛上乱石遍地、杂草丛生,还常常因为河道改变而移动位置;所以长期以来不属于任何一个省,没有明确的行政归属。如今,三不管岛已经归属重庆秀山洪安镇管辖,早就不是三不管地带,但是与“三不管”相关的地名倒是留了下来。随着周围景区的旅游开发,三不管岛上还建起了酒店,名为三不管岛度假酒店。从重庆洪安入口处有座<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不管岛”的</span>风雨桥可进入,桥头的一幅对联诠释了这段历史:“湘不管,黔不管,我馆;山也转,水也转,文传。”</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拉拉渡</p><p class="ql-block"> 《边城》小说中主人公赖以为生的渡船,也成了景区的特色,当地人称为拉拉渡,坐一次只要2元。茶峒“拉拉渡”古码头,为千年古渡,又叫茶洪渡口。拉拉渡是中国最有味道的是索拉渡河船,不过书中的“竹缆”换成了钢索,连接着重庆洪安和湖南茶峒两岸码头,然后梢公用一根挖有细槽的两尺圆木作绞杆,卡在渡河钢丝上一点一点把船拖到对岸。千百年来承运着湘黔渝边区过往行人客商及货物。坐在这样的慢船上,可以悠闲地欣赏两岸的山水画风光,体会沈从文笔下的边城风情。</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河街</p><p class="ql-block"> 河街,吊脚楼,鳞次栉比,高低错落,许多都是百年老房,房基墙高,石头垒砌而成,多为木质结构,楼门台基高,楼门开高,或许防洪涝,或许防匪防盗。</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万米长廊</p><p class="ql-block"> 万米长廊,它是茶峒古镇最长的景观带,沿着酉水河两岸延伸。它像一条蜿蜒曲折的巨龙,静静地匍匐在河岸边,引领着游人走进茶峒古镇的怀抱。万米长廊由34级石阶楼梯和木质走廊组成,每一级石阶都雕刻着历史的痕迹,每一个木质走廊都讲述着古镇的故事。它们像一条丝带,串联起河岸边的各个景点,让游人在漫步中感受古镇的风情。青砖石板铺就的老街和码头,它们是古镇的见证者,见证了古镇的繁荣与变迁。吊脚楼式的民居依山傍水而居,它们是古镇的灵魂,有着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在万米长廊的沿途,还点缀着多处景观亭阁,它们是古镇的守护者,供行人歇息。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古镇的历史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一脚踏三省”的石碑是新建的,原始石碑在贵州那边。 </p> <p class="ql-block">  街道两边都有非常完善的餐饮配套,随处可见“一锅煮三省”、“三省共一锅”、“一口吃三省”等特色美食招牌。湖南的角角鱼、贵州的豆腐和重庆的腌菜,三地的不同风味,酸、麻、辣在一锅中“其乐融融”地相处。</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翠翠岛</p><p class="ql-block"> 与三不管岛隔江相望的,就是翠翠岛,小岛宛如一艘渡船停泊在清水江上,上岛需要搭乘渡船,上岛后目光所及之处一切清晰可辨。岛上翠竹幽幽,巧石嶙峋,还有一些湘西吊脚楼,小岛中央为圆台,圆心耸立着一尊有数十米高的汉白玉少女翠翠塑像,雕像脚下是花丛,一只狗依偎着翠翠。</p> <p class="ql-block">  不远处直立着方形巨石,石上有黄永玉先生手书的“翠翠岛”三个翠绿色大字。翠翠是沈先生笔下一个情窦初开的纯情少女,黄永玉是沈从文的表侄,他们都是湘西凤凰人,一个是文学泰斗,一个是美术大师。如今两位大师的作品同时出现在岛上,浑然一体,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离开翠翠岛,便看到王家小姐的陪嫁碾坊,虽然已经破旧不堪,但依旧能感受到当初王家在这里的富贵气息,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傩送对翠翠坚定不移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便看到了翠翠和爷爷的住所,四周是由草席围起来的墙壁,屋内有一个简单的火坑用来冬季取暖,真可谓是家徒四壁,不得不感叹,翠翠和爷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了一生,爷爷和翠翠一生都在渡船,这为镇上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从不收取一文钱。</p> <p class="ql-block">第七站,百家书法园</p><p class="ql-block"> 百家书法园,在“从文广场”的旁边。书法园有三层石刻碑廊,每一层三十几块不等,共有百余块。每一块上均刻着《边城》的一个自然段,由国内知名书法家书写。</p> <p class="ql-block">第八站,药王洞遗址</p><p class="ql-block"> 2008、2011、2015年三次对药王洞遗址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发现2号、3号溶洞和挡土墙遗迹1处,出土打制石器61件,磨制石器1件以及熊、牛等动物骨骼化石。诸如,砍斫器、尖凸刃砍斫器、刮削器、石锤等,大量石锤和长身侧刃砍斫器有别于湘西同时代其他遗址出土石器。考古发掘样本进行测试,得出动物骨样本距今3万多年的数据结论。药王洞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其意义不止于填补沅水清水江流域洞穴遗址考古的空白,在湖南旧、新石器过渡节点以及早期磨制石器工业发生地域、变革时期经济形态等多个方面,都获取了十分有益的信息及启示。</p> <p class="ql-block">第九站,白塔</p><p class="ql-block"> 白塔,是古镇著名标志之一,见证了翠翠母亲与父亲的爱情悲剧,见证了这里的一切,白塔守护着渡头,守护着翠翠一家,守护着翠翠的梦。</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祖父去世了,白塔倒塌了,到了冬天,大家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p> <p class="ql-block">  就是这样一个存在于书中的故事,美丽而平静,平静而平凡,平凡而不失内涵,使原本不为人所知的小镇就此成为充满浓厚文化底蕴的名城,虽已离开茶峒镇许久但脑海中还是会经常浮现出这里的每一道景色,和《边城》中关于翠翠深入人心的爱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图片视频摘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