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的真谛(随笔)

安琪大杨1983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文学?先贤有许多论述,也讲了很多道理,我似乎已懂。但那些全是从方向性、作用性上讲的。当然,从技巧性上,不少先贤也都谈过自己的体会,也给我些许多启迪。近期,我也在读王蒙先生的书《生死恋》,先生在该书中关于创作也有很好的论述,也让自己动心,有些体会也想好好谈谈。如先生说:“你可以通过神思补天、吟天、登天、扑天、啸天、泣天、绣天、飞天、殉天……”,这“补、吟、登、扑、啸、注、绣、飞、殉”通通教的是创作者可去写或探索的方面。但如何让它们成为你笔下的作品呢?如何让读者去感受你所写的作品呢?我还在思考着。就在自己摸不到“门”时,今天长沙市作家协会原主席唐樱女士一堂课让我茅塞顿开。王蒙先生讲的那十个字的方面,我可去尽情的“补′、吟、登、扑、啸、注、绣、飞、殉”,但可会感人吗?会有读者吗?是个问号。纵然你有激情万千,你有“喜怒哀乐”,但文字不“立”、不“活”,没有“灵魂”,哪个读者会被你打动?今天唐樱女士一堂课,给我“胜读十年书”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这个让文字“立起来、活起来”对一个追求当作家梦的我,实在是太重要了。</p><p class="ql-block"> 我想当作家,已追梦几十年了,跟唐樱女士一样,青年时代就想,就做过这样的梦。同时,一直在为之奋斗。今天听了她的课,才知道,光有“梦”、光有“激情”是不够的!</p><p class="ql-block"> 唐樱女士在十六岁时一次偶尔机会接触了一本杂志《读者文摘》,看了一篇篇的短小文章和短篇小说,心想,我也可写,可以成为“作家”。她付于行动,写了第一篇文章《滴翠的联理枝》,二千来字的文章被采用且发表,编辑居然还写下了千字评论,这让少女唐樱激动满怀,一发不可收拾。从此,她因自己的“天份”加“勤奋”,成为了我们湖南的作家新秀,也成为了中国作家和湖南长沙市作家协会主席,一当十年,真是难为可贵。她的许多作品获奖并被译成外文国外出版。如《阿鹰》、《南方的神话》、《长沙千年的老太太》等作品,成为读者热捧。她的作品最大特点,文字“活”,有“灵魂”,都是“站立着的”,用她的话讲,“作家让文字躺着的作品,其作品不叫‘作品’,文字不‘活’,他不是作家。”她说:“文字后面有灵魂。要让文字立起来,不要让它躺着,立起来的文字才有灵魂。要让文字跟着你走,特别要跟着你的情感走,跟着你哭跟着笑,这样,只有文字有了‘感情’,接了地气,读者才会跟着你‘笑’,跟着你‘哭’。”她还说,自己的作品没有“坏人”,她不喜欢坏人。她要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人间的温嗳,世界充满着爱。”她说,她的作品被翻译成阿拉伯文在埃及出版,被邀请参加发布会,异国人民对她的热情与欢迎度就证明了她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听后站在性别的角度,肯定地说:“这是一个有爱、有阳光的女性作家的特点。”我之所以有这个结论,是因为我对她有那么一小点点的了解:她爱画油画,那画面是森林、阳光、小草和可爱的动物。她待人也是细心、温柔与体贴。这样的作家,其作品会不受读者的喜爱与欢迎吗?</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些欲当“作家”的追梦者,让你笔下的文字“活”起来,有“灵魂”吧,这是“创作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二O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于长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