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冰趣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北京普降大雪,大地银装素裹,一派久违的冬日北国风光。早晨踏雪晨练归来后兴致不减,翻出了30年前给儿子做的冰车,拉着孙子在小区雪地里玩了一个多小时,看着他忽而坐上冰车手指着喊往这儿、往这儿,忽而下了冰车铲雪、扬雪,玩得非常高兴,禁不住想起了自己童年时冬天滑冰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大概从六七岁开始,每到冬天玩的最多、最开心的莫过于滑冰车。我家院墙外边是一个拐棒型的大苇塘,长有百米,最宽处有五六十米,每逢冬天结冰,冰面上就成了我们这些半大孩子的乐园。俗语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冰面能够上人一般在大雪节气前后,遇到天冷暖会早几天或晚几天,不过那时候赶上暖和天儿很少,整个冬天能滑冰的日子有三个月左右,最晚时能持续到3月上旬。每天下午到晚上都会有一群孩子聚集在冰上滑冰玩耍,特别是寒假期间人会更多,少则十几个,多则二三十个,大家有的滑冰车、有的滑冰鞋,后来还有人两脚各踩上一截三角铁用长冰锥撑着滑,冰车、冰鞋、冰锥都是自己制作。滑冰车是多数人喜欢的项目,我也是其中之一,大家或分组追逐、或捉对竞速、或随意散滑,其中参加分组追逐的人最多,一般三四个人一组,你追我跑,抓住营救,轮番进行,虽然天寒冰冷,但是大家兴致极高,玩的不亦乐乎,三四个小时一会儿就过去。</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天气感觉比现在冷的多,大家穿着“硬山搁”的棉袄棉裤和千层底儿的棉鞋,个个冻得手脚冰凉,脸蛋通红,戴着耷拉帽沿的破帽子的头却冒着热气,由于缺乏防护,有的人手脚被冻伤,甚至溃烂流水儿,但是无人怕冷退缩。等到晚上睡觉时,躺在被窝里,身体暖和过来后,手脚奇痒无比,钻心的难受,可是第二天大家照样出现在冰场上。棉衣棉裤一穿就是一冬天,虽然每年春天都要拆洗浆补,但是时常被汗水冰水浸湿,用不了一个月就会里外锃亮,早晨穿衣服时冰凉似铁,后来学习杜甫的诗句“布衾多年冷似铁”应当就是如此。可能有人会问,那么冷为什么不戴手套呢?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那个年代家家生活都很困难,即便是线手套用于玩也很奢侈,不仅管不了什么事儿,而且用不了两天就会杵坏,更主要的是戴上手套手会打滑,握不住冰锥,影响滑冰的速度,所以大家宁可冻着也不戴手套。</p> <p class="ql-block"> 冰车滑得好不好,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力量,二是技巧,三是冰车。力量多半是天生的,技巧主要靠平时的练习加几分天分,比如灵活性、平衡性、协调性等,剩下的就要看冰车的质量了。一付好的冰车冰锥,就像骑马打仗有一匹好的坐骑、一件称手的兵器,因此,制作冰车非常讲究。</p> <p class="ql-block"> 最早的冰车结构很简单,多是用两根50公分左右的方木,底下嵌上八号铅丝,相隔35至40公分,上面钉上2公分厚的木板即可,如果需要高一点,就在方木上边加一层横梁再钉木板(如图)。后来很多小伙伴把八号铅丝换成了细盘条,既增加了耐磨强度,又增加了方木与冰面的距离,再后来又把盘条换成了一寸左右的三角铁,这对抬高冰车高度、提高滑行速度都很有帮助。这种冰车的优点是平稳,滑行速度快,不容易摔倒,就像冰鞋上的跑刀,滑起来可以达到百米冲刺的速度。缺点是灵活性不够,不便于转弯变向和停车,特别是急刹车时需要用冰锥别在冰车前边。</p> <p class="ql-block"> 制作冰车的革命性进步是采用短角铁、窄刀距的滑刀,就像冰鞋上的花刀。当然,最好的滑刀是冰鞋上的花刀,但这对于当时农村的孩子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简单介绍一下冰车的制作方法:①选择3公分宽的三角铁,截成20公分左右等长的两根,一侧打上三或四个螺丝孔,另一侧将其中的一个直角做成斜坡或圆弧,注意打孔和去直角要相对,不能一顺边。②选择5公分厚、35公分长的方木两根;3×5公分厚、35公分长的扁型方木两根;用钉子将四根方木钉成正“#”形状;两根方木作为竖木在下,间隔距离在12公分左右;两根扁型方木作为横木在上,间隔距离在20公分左右;③将打好孔、磨好圆的三角铁用木螺钉拧在竖向方木下边,圆弧一头朝前,离方木前端5至6公分,左右两根相对,位置要相同,两根三角铁滑刀之间的距离以16公分左右为最佳,三角铁的圆弧朝前是为了便于冰车冲过小的坡埂或障碍,直角朝后是为了滑行中能够急刹车,这是滑冰车重要的安全保障。④在两根横向扁木上面钉上2公分厚、45公分左右长的木板,这样一架冰车就制作完成了。冰车的面板用一整块木板最好,能增加冰车的强度,但往往做不到,所以一般是用三至四块木板拼凑而成。(如图)这样的冰车滑起来不仅速度快,而且左右拐弯非常灵敏,身体向一侧倾斜,冰车一侧翘起,另一侧的滑刀就会画出一条曲线,身体倾斜的角度越大,画出曲线的半径就越小,主要作用是躲避追堵和障碍。遇到紧急情况,身体向后一坐,冰车前边翘起后边的刀尖插入冰中,不管滑得多快,两米之内准能停下。</p> <p class="ql-block"> 记得大概是1975年深秋,在小汤山疗养院里的一个垃圾堆上捡到了一支已经磨平的冰鞋花刀,因为没有能与之相配的滑刀因此就用它做了一个单滑刀冰车,滑单刀冰车很难,多数人连冰车都上不去,更别说滑起来了,小伙伴们争先恐后的尝试,经过多日练习,连同自己在内也不过三四个人能向滑双刀冰车一样自如滑行,这个冰车的优点是更加灵活,而且不容易判断怎么变向。</p> <p class="ql-block"> 制作冰锥相对简单。选择两根直径3公分、长度12公分的圆木棍,两根8个圆、25公分长的盘条,用细火筷子把圆木的一头烙上与盘条粗细相当,6公分深的洞,将准备好的盘条嵌入、砸实,将盘条的另一头磨尖,总长度在30公分左右即可,太长或太短都不好,容易累还会影响滑冰的速度。</p> <p class="ql-block"> 冰车拐弯靠的是滑刀两边的刀刃,刀刃越锋利拐弯就越快越稳,不容易摔倒。因此,冰车制作好以后,要在石头或砂轮上打磨滑刀,直到角铁与冰面接触的外侧有了刀刃一样的感觉,冰车才算是进入最佳状态。</p> <p class="ql-block"> 转眼50多年过去了,每当见到平整宽阔的冰面时都会有滑冰车的冲动。有时也看到一些冰场上有人在滑冰,但和我们那时滑冰车的感觉完全不同,现在可以滑冰的冰面极少,特别是周围户外河湖的自然冰面少得可怜,而且除去开辟为收费冰场的冰面,其他冰面都会以安全的名义禁止上冰,向昌平滨河森林公园,冬天的冰面非常开阔,不仅没有一块冰场,更是禁止游人上冰。有些公园的冰面开辟了收费冰场,出租各种冰车,有车形的、船形的、平板形的等等,租金每小时几十元不等,偶尔玩一次,孩子们也很开心,但是象我们小时候就在家门口,来去自由,一玩就是三四个小时是不大可能的了,而且在冰场上很少是自己滑,多是大人拉着或推着,基本上是各玩各的,互相之间没有交流。而我们小时候滑冰车,没有大人跟着,大家作着追逐比赛等各种游戏,你追我跑,交替进行,热闹非凡。安全是滑冰车的一个大问题,我们大家都有默契,特别是正确使用冰锥,不让冰锥的尖儿朝前或朝上,避免冰锥伤人和两车直接相撞,十来年中,从未发生冰锥伤人事件,也没有其他受伤较重的情况。每天晚上散场之前,大家都会用冰锥在冰面上戳一些窟窿,让冰下的水溢上来,冻上一层新冰,保证第二天冰面平整、干净,同时提高安全系数。</p> <p class="ql-block"> 童年滑冰的一张张画面在眼前浮现,一阵阵欢笑在耳边回荡,看着眼前孙子坐在冰车上高兴的样子,仿佛自己还是50年前那个少年,手拉着冰车在皑皑白雪中与孙子共享这份快乐。</p><p class="ql-block"> 2023.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