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文字:明亮</p> <p class="ql-block">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 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p><p class="ql-block"> ——摘自沈从文小说《边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边城》是沈从文于1934年出版的中篇小说。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p><p class="ql-block"> 2023年初冬,第一次来到湖南湘西州的茶峒镇,将近一个世纪的时光变迁这里的风土人情是否依然,这里的“拉拉渡”是否还在往来川湘渡客,古镇人的生活是否还是那样的悠然闲在?匆匆3个小时的寻味,只能用镜头窥视古镇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 湖南茶峒古镇和重庆洪安、贵州松桃交界,故有“一口吃三省”和“鸡鸣三省惊”之说。</p> <p class="ql-block">这支小船就是从贵州划来的</p> <p class="ql-block">这风景就是从湖南看到对面的重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重庆看到的湖南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时,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p><p class="ql-block"> ——沈从文小说《边城》</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现在的渡河工具啦啦渡。小船上的两个铁环穿过一条两边固定在重庆和湖南码头上的钢缆,船夫利用手中带有一个缺口的木棍控制钢缆就可以拖动小船驶向对岸或固定小船不动,方便乘客上下船。</p> <p class="ql-block">渡船可以乘坐十几个人,重量并不轻,完全靠船工的一只手臂控制,船工并不显得吃力。</p> <p class="ql-block">先来到湖南的茶峒古镇看看</p> <p class="ql-block">“翠翠”还活在古镇里</p> <p class="ql-block"> 茶峒街道上的这只黄狗,眉头紧促,眼神儿忧郁。翠翠,你在哪呢?</p> <p class="ql-block">茶峒古镇人的平静闲适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穿过这个狭窄的小巷,来到古镇又一条街巷。时近中午,一位老人慢慢搬开街边门店外的一块块门板,理发店开门了。</p> <p class="ql-block">这把奇特的理发椅是用木头制作的,制作的如此精良和巧妙,坐椅的功能也相当丰富,应该是当时的能工巧匠的大作。上面全是油黑色的包浆,不知它经历了多少年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在茶峒遇到狗狗都是黄色的。</p> <p class="ql-block">人们悠闲的晒晒太阳,看看手机</p> <p class="ql-block">商店还叫杂货铺儿,卖的东西很多商店可能也都没有。</p> <p class="ql-block">街边炭火盆红红火火,烤红薯的诱人香甜之气漂满了街道。</p> <p class="ql-block"> 乘坐2块钱的啦啦渡,二分钟就从湖南来到了重庆。再看看重庆人的生活吧。</p> <p class="ql-block">“三不管岛”是在三省中间的一个小岛。据说解放前民间遇到纠纷就去岛上决斗,三方官府都不会过问。如今三不管岛归属重庆洪安镇管辖。</p><p class="ql-block">三不管岛入口处的对联写道“湘不管黔不管我馆”“山也转水也转文传”现在的三不管岛已建成了洒店。</p> <p class="ql-block">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看到这些毛主席语录感到格外熟悉和亲切。</p> <p class="ql-block"> 漫步茶峒,感受古镇的气息。这里有诗意,有画意,有人间的烟火气,有宁静古朴生活气。商店还叫杂货铺儿,饭店也没有那么火热嘈杂。镇上的人们不急不躁,慢悠悠的或站在街边聊天,或坐在门店前有一搭无一搭的看着手机静静的等客,古镇人的气定神闲的生活状态又像是走进了沈从文的文字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