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明信片”时代 怀念“手书”新年祝福的温暖

伍旭东

<p class="ql-block">年年元旦,今又元旦。2024年正迈着轻盈的脚步,飞快地向我们奔来……</p><p class="ql-block">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一到元旦、春节,各种五颜六色、风格迥异的贺年明信片,就会像雪花似的从天南地北飘来,让人目不暇接,各种惊喜。</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早已进入微信时代。手指一动,问候信息瞬间到达。借助复制粘贴功能,倚马万言成小菜一碟。但仍然怀念当年的绿色邮筒,怀念收发室门前等信的日子,怀念“手书”新年祝福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90年元旦。梁风涛,战友加乡友。后转业到北京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91年元旦。吴传喜,战友加乡友。时任部队保密室保密员,后转业回家乡工商局工作。现已成为小有成就的书法家,有书法作品在全国获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1991年元旦。舒小明,火车上认识的老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92年元旦。胡云平,当年部队新闻报道组成员。现已走上师职领导干部岗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92年元旦。易利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1993年元旦。易利斌,当年部队新闻报道组成员。做过媒体人,现为自由职业者。</b></p> <p class="ql-block">在我收藏的500多张明信片里,最早的1990年,最晚的2013年,最多的2000年。因为那是跨世纪之年,是千禧之年。</p><p class="ql-block">后来,随着明信片上的祝福文字,渐渐由“手书”变成了铅字,我便不再收藏了。</p><p class="ql-block">给我寄发贺年明信片的,有老师,有同学;有首长,有战友;有当年的领导,也有曾经的部属;有我记者生涯里采访的对象;也有工作中结识的明星大腕。</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1993年元旦。寄信人系我上军校时的班主任鞠立明、副班主任张志安。老师给学生写信,总是有祝愿,有期望,有叮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2007年春节。歌唱家陈思思。文艺界朋友的明信片,一般专门设计,印有自己的艺术形象。</b></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上学时,通过南京《扬子晚报》认识了一位名叫马敬东的大姐。</p><p class="ql-block">马大姐的故事并不复杂。1985 年,江苏海安县一对农民夫妇外出搞运输时,不幸遇难,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当时身为江苏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干部的马敬东,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后,非常同情,便经常以“马亚丽” 这个名字给孩子寄钱寄物。并先后三次去海安,以母亲的名义支撑起这个濒临倒塌的家庭。</p><p class="ql-block">感动之余,我决定前去釆访这位马大姐,并提前写信跟她约定时间。很快,马大姐给我回信,同意了我的请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90年12月。马敬东大姐的回信。</b></p> <p class="ql-block">马大姐性格开朗豪爽。采访那天,没等我掏出采访介绍信,胸前那枚“南京政治学院”校徽,早已取得了她的信任。不过,她还是有些好奇:“这些天采访我的记者有十多个,你是唯一的学生。”我马上纠正道:“不,我也是记者,一名未来的军事记者!”&nbsp;</p><p class="ql-block">因事先做了良好的沟通,这次采访很成功。不久,我据此撰写的报告文学《神秘的“马亚丽”》,在《中国社会报》发表。从那之后,我和马大姐成了朋友。毕业三十多年,一直有书信和电话联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当年发表在《中国社会报》的报告文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2004年元旦。马敬东大姐寄给我的贺年明信片。</b></p> <p class="ql-block">贺年明信片的内容,主要是问候、祝福,牵挂、叮嘱。文字有长有短,有简有繁。一般来说,越是领导,越是名人,文字越简短。在我收到的明信片里,最短的就两个字:“拜年!”&nbsp;</p><p class="ql-block">这是军队新闻界的大腕,一位将军记者的手笔。</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2001年元旦。时任解放军报社副总编江永红将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2001年元旦。时任总政宣传部部长吴昌德将军。</b></p> <p class="ql-block">但也有例外。我曾经的一位老领导,后来去部队任职,当了将军。因为我那时也很忙,加上个人性格的原因,平时很少跟首长联系。他在发给我的明信片里,用这样一段文字,婉转地对我提出了批评:“尽管我已被你遗忘,但每天看到那东升的旭日,我的心里都充满了阳光。”&nbsp;</p><p class="ql-block">看到这段文字,眼睛顿时像被火灼烧一般,心里充满了愧疚。</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2004年元旦。时任某部政治部主任张西南。</b></p> <p class="ql-block">因为是明信,信的内容除收件人,别人也能看到,不像现在的微信那么私密。所以,信中文字大多是礼节性的客套话。</p><p class="ql-block">但根据每个人熟悉程度、关系亲疏的不同,偶尔也能看到直抒胸臆的文字。有时,特别熟悉的同学、朋友,还会使用某种独特的“密码”,巧妙地说些“悄悄话”。</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92年元旦。</b></p> <p class="ql-block">1992年元旦前,军校时的老同学任志忠,在给我的明信片背面写道:“新年来了,却永远忘不了‘3.13’那个黑色的日子。久未联系主要是我东奔西跑。欢迎来昆明作客。”</p><p class="ql-block">“3.13”之所以被称为黑色的日子,是因为两年前的那天晚上,我俩同时“遭难”——我在去学院礼堂看电影前不慎摔倒,踝关节骨折,被急紧送往南京军区总医院救治。他是帮放映员搬电影拷贝时,手指被拷贝挤伤,也去南京军区总医院看急诊。</p><p class="ql-block">一对“难兄难弟”,从此记住了“3.13”这个特殊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94年元旦。</b></p> <p class="ql-block">两年后的1994年元旦,任志忠老同学寄来明信片,仍然沿袭了他那独有的语言风格:“过了‘ S’弯道,前面是两条亮锃锃的路,一直通到天地相接处……很想你,吹吹家属如何?我倒是活得累。上次梁子来也是匆匆而走。等有机会会写信给老兄的。”&nbsp;</p><p class="ql-block">再后来联系比较少了。听说他转业后仕途很顺,官至云南省某厅厅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94年元旦。</b></p> <p class="ql-block">杨高歧,军校上学时同一宿舍床并床的好兄弟。当年我骨折受伤时,曾给过我很多帮助。他在贺年明信片上写道:“沉甸甸的祝福想换回一句话:伍哥您好吗?”语言朴实得如同他家乡西北高原的红高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2001年元旦。时任解放军报社驻第二炮兵记者站站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84年记录的《新闻学员之歌》歌谱。</b></p> <p class="ql-block">毕永军,40年前北京军区新闻教导队同学,也是我们队歌《新闻学员之歌》的词作者。所以,他的新年祝福同样离不开“歌”:“新世纪的春天在你怀中微笑——放歌吧,兄弟!”让人如沐春风,激情澎湃。</p><p class="ql-block">若干年后,他已成长为一名将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2002年元旦。</b></p> <p class="ql-block">黄松柏,老兄加老乡。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系毕业,官至团政委,后转业到怀化日报社任副社长。2002年是马年,他用“胜似骏马,马到成功”八个字,给我鼓励和祝福,让我心里热乎乎的。</p> <p class="ql-block">有时,一张小小的明信片,也会发生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1991年5月,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这年年底,为了推广保险业务,该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型保险产品——保险明信片。面值5元,具体保额多少已记不太清楚。</p><p class="ql-block">本以为,保险这种事儿跟我八竿子打不着。但没想到,一连串的巧合发生了。&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1992年春节前,我回湖南老家休假。不久,我的直接领导陈德春处长,给我寄来一张明信片,就是那种保险明信片。当时并未在意,看完之后随手扔进了抽屉里。&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没想到,仅过三四天,我家居然遭贼了(当时妻子住单位宿舍,用的是简易门锁,安全性比较差)。而且这贼胆子特别大,入室偷盗就像回自己家搬家一样。大到电视机,小到儿子的游戏机,被贼洗劫一空。经派出所核实,损失2500元左右。</p><p class="ql-block">眼看就要过年,家里却被贼光顾,全家人心情可想而知。基层派出所警力少,一时破不了案。特别是没了电视机,连春晚都看不了,我和妻子只能长吁短叹。</p><p class="ql-block">突然,想起处长寄来的那张保险明信片,赶紧把它从抽屉里翻了出来。谢天谢天,它逃过一劫!经仔细阅读明信片背面的保险条款,我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90年元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2001年元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2004年元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那个年代 ,书写贺年明信片既是为了社交的需要,也是展示个人书法水平的绝佳机会。收信人在感受亲情、友情的同时,阅读过程中也能得到艺术的熏陶和享受。</b></p> <p class="ql-block">春节过后回京,我带着这张明信片和派出所出具的证明,去找保险公司理赔。&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大约过了七八天时间,我拿到了保险赔付,共两千多元。&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那可是上世纪90年代初啊,两千多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尤其对于一个陷入困境的普通家庭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炭。</p><p class="ql-block">这张小小的明信片,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战友情、深厚的兄弟谊。</p><p class="ql-block">不过,也有点小遗憾。为了理赔,那张明信片被保险公司作为证据收回了。不然真的可以当作文物收藏起来,作为这段温暖往事的佐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