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伴着京城纷纷扬扬的瑞雪,顶着初冬凛冽的寒风,我们一行来到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走进期慕已久,有着国家一级博物馆盛誉的首都博物馆。由于行程匆匆,我们未作全馆通览,而是直奔关注的主题: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区,沐浴在老北京民俗浓郁的风情里。</p> <p class="ql-block">享有“国家一级博物馆”盛誉的——首都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北京小平原地处燕山南麓,西拥太行,东临渤海,西北、东北三面群山环绕,是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沟通中原地区与北方草原地区至关重要的交通枢纽。几千年来中原农耕文明与欧亚草原文明的相互碰撞,形成了北京特有的民俗文化风情风貌。北京建都800多年来,以皇城为背景,逐渐形成了博大、丰厚的民俗文化,老北京民俗定型于清朝末年至民国年间。</p> <p class="ql-block">老北京四合院(图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 “首博”民俗展以文物为道具,以胡同、商业街、四合院等生活环境和大幅场景画、多媒体短片为舞台,营造出几个精彩的看点,让中老年人重拾远去的记忆,让青年人和儿童了解更多老北京的民俗民风。</p><p class="ql-block"> 复原的实景门楼、四合院大门的实物,与巨幅的老北京胡同照片错落安置,辅以门墩、上马石等胡同实物,足以乱真的老槐树,营造出北京胡同静谧深厚的空间,体验胡同文化的深邃和厚重。</p> <p class="ql-block">老北京民居</p> <p class="ql-block">老北京宅院大门</p> <p class="ql-block"> 介绍老北京民俗的影片,以精致的构思、京味浓郁的道白和精彩的演技,使影片在整个展览中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那京味浓郁的讲解词,以普通话为主轴,将国内观众普遍能明白的北京“土话”杂糅其间,解说效果亲切俏皮,体现出北京市民特有的幽默感,颇具文化的感染力。民俗展还调动多媒体手段,引领观众透过百年的历史烟云,回望清末民初的市井民风,与老北京伴行,体味到一种时光隧道的穿行感。</p> <p class="ql-block">烟火气十足的老北京人生活画卷(图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 这里采撷几个京味浓郁的老北京民俗的典型片断与读者共享:</p> 庙会 <p class="ql-block"> 老北京庙会是古老的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是老北京最红火的集会。全城顶热闹的地儿要算是各处开放的庙会寺院了。庙会源自古代的“礼祭”,是极古老的宗教仪式。北京的庙会相传是源于辽代。元、明两代定都北京,庙会进一步兴起,到了清代更为发达。</p> <p class="ql-block">演出的热闹场面</p> <p class="ql-block">老北京的绸布店</p> 上元节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节期是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称“夜”为“宵”,因此也叫“元宵节”。吃的那个元宵就是因节得的名儿。家家户户、商店街铺、城里城外张灯结彩,灯谜花炮,赏灯看戏,火树银花,要不这“上元节”也叫“灯节”哪!</p> <p class="ql-block">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叫卖声 充满着老北京民俗的韵味…(图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提笼遛鸟、喝大碗茶,是老北京的浓郁风情(图片:网络)。</p> 祭灶 <p class="ql-block"> “祭灶”最早称为“纪灶”,纪念发明用火熟食的先人。后来演变为祭灶神,到近代形成了“糖瓜祭礼”的民间风俗。传说腊月二十四灶神向玉帝汇报一家人一年中的情况,故祭礼在腊月二十三举行,请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祭灶”可就是小年儿了啊!</p> <p class="ql-block">推独轮粪车的老北京人</p> 花轿仪仗 <p class="ql-block"> 新郎新娘在结婚当天于婚礼举行前的清晨,即挑选有福气的老者为之梳头,同时说一些吉利话,新娘还要“开脸儿”。老北京人的规矩:不论贫富贵贱,新婚必须用轿子迎娶,叫“正娶”。</p> <p class="ql-block">花轿仪仗</p> 娶亲 <p class="ql-block"> 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 “娶亲太太”扮演着重要角色。随喜轿执事上门迎亲,引导行礼。她不仅要主持婚礼仪式,更重要的是指导新郎、新娘完成婚礼礼节。</p> <p class="ql-block">老北京孩子穿的老虎鞋,戴的老虎帽。</p> 陪嫁 <p class="ql-block"> 女方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一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中等人家陪嫁一般为24抬、32抬,有的人家陪嫁还有相应还礼之意,一般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p> <p class="ql-block">陪嫁的嫁妆</p> 降龙诞凤添人丁 <p class="ql-block"> 家庭以生子为大事,儿女双全福寿康宁。什么时候家里添了丁,进了口,可是件大张旗鼓庆贺的喜事儿。孩子的出生代表着血脉的延续和家族的兴旺,人的一生也从其诞生开始进入家庭和社会。</p> <p class="ql-block">吹糖人</p> 生育、洗三 <p class="ql-block">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在孩子出生三天时,家庭要举行“洗三”礼,意在洗去婴儿前世的污垢,期望今生平安吉祥。“洗三”由收生姥姥进行,在礼仪之外,“洗三”还有着洁身防病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老北京当铺</p> 古稀大寿福如海 <p class="ql-block"> 老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清末民初民间盛行办寿的风俗,一般指晚辈给长辈祝寿时举办的家庭庆祝活动。北京人做寿多是办整生日,且有“庆九不庆十”之说。办寿时,寿堂设在正厅,是行拜寿礼的地方。给老爷子办生日,堂上高悬“寿”字图、“一笔寿”,两旁是寿联,正中供福、禄、寿三星。给老太太办生日则正中悬挂“五福捧寿”,供奉女仙麻姑。</p> <p class="ql-block">老北京人庆寿的寿堂</p> 老北京商业习俗 <p class="ql-block"> 要说繁华热闹的商业区,还是前门外的大栅栏。车水马龙街道,行商坐贾,吆喝声还有各种响器声,这可不是一幅有声有色的市井风俗的长卷?大小商家文化味十足,仅就那些琳琅满目的店名,就显示着古城十足的文化底蕴。800年京都,这积淀够多么深厚。</p> <p class="ql-block">驼队进城</p> <p class="ql-block">文/图:石 岩</p><p class="ql-block">制 作: 石 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谢谢欣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