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三十年再访瑞士伯尔尼

青岛老赵

<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转瞬即逝。自从1992年毕业后离开美丽的瑞士,屈指算来已经整整过去了三十余年。退休之后今年四月才有空闲要回到学习生活了五年的故地重游。遥想当年,虽未纶巾羽扇,却也风华正茂,踌躇满志。今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漫步第二故乡的古老街头,目睹熟悉的景物,恍若梦中。</p><p class="ql-block">我是1987年来瑞士伯尔尼大学留学的,直至1992年学成归国。五年学习生活期间踏遍瑞士的千山万水,游历大小城市,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产生了感情。当三十年后故地重游,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难免感慨万千!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只有回忆依旧。</p> <p class="ql-block">火车从法国进入瑞士,沿着日内瓦湖北岸一路奔驰。透过车窗再次看到远处的阿尔卑斯山雪峰感到无比亲切。</p><p class="ql-block">各位看官可能对瑞士这个欧洲国家并不了解。其实当年我来到瑞士之前也和大家一样,对其一无所知。瑞士是位于阿尔卑斯山麓,欧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小国,阿尔卑斯山脉横贯全境。其全国人口只有八百万,还不到我国一个二线城市的人口数量,土地面积仅有四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的二百五十分之一。瑞士人喜欢自嘲说他们是山民,来自阿尔卑斯山深处的山民!<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瑞士那五年时间里与“山民”为伴,我们夫妻利用周末和假期几乎走遍了瑞士的山山水水</span>,所有你能想象得到的山水美景都曾见到,领略到无穷的绚丽景色。这次在追寻当年记忆的同时,与各位共同领略伯尔尼小城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瑞士不仅是一个风光旖旎的花园国度,又是一个真正的发达国家,人均GDP达到9.21万美元,位居世界前列。瑞士的化工制药、机械制造、钟表业、金融业和食品工业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三十年前来到这个小国才发现,这里的工业化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除了国内人喜爱的瑞士名表之外,雀巢食品,罗氏制药,巴斯夫化工,甚至瑞士军刀目前都在国内耳熟能详。在三十多年前,我们曾经到雀巢,巴斯夫,苏尔寿等公司参观实习,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每年有数千万游客涌向瑞士,眼前阿尔卑斯雪山的吸引力仍不容忽视。</p> <p class="ql-block">火车到达伯尔尼火车站已经是徬晚时分,眼前的这列双层列车就是搭载我们而来的国营瑞士联邦列车。你会发现所有车厢上都有三组SBB,CFF,FFS字样,其标示瑞士联邦铁路公司。这三组缩写词分别代表其德语Schweizerische Bundes Bahnen ,法语 Chemins de Fer Fédéraux和意大利语Ferrovie Federali Svizzere的缩写。而瑞士国名官方也有多种法定表述:英文:Switzerland;德文:Schweiz; 法文:Suisse;意大利文:Svizzera,拉丁文:Helvetica ,由此可知瑞士是一个多种族,多语言的国家。同时拥有德、法、意、罗曼四种法定官方语言的国家也世所罕见,更何况是这么小的一个国家。超市中的商品也是一样,需用多语言标示,因为这是法律规定。因此,在瑞士语言天才比比皆是,即使是作为一名普通服务员也需要掌握多种语言能力才能找到饭碗。寻其根源,瑞士的北部居民多由日耳曼民族后裔构成,西部居民多是法兰西民族后裔,而南部居民多有意大利血统。位于阿尔卑斯山区的山民多操古罗曼拉丁语。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必须要照顾到方方面面。</p> <p class="ql-block">走下站台迎面而来的是伯尔尼火车站房(Bahnhof Bern)。还清晰记得87年三月五日那天,顶着大雪从伯尔尼火车站下车,就是站在这个位置等公交车,可围着自动售票机转了三圈,身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竟不知道如何购票!苦于那时国内还没有见过无人售票,都是上车购票。三十多年过去,站前广场上已经不见了售票机,仅仅是多了一座有机玻璃制作的透明顶棚为旅客遮风挡雨,其他几乎没变。</p><p class="ql-block">自然以老叟目前的身份住原来的宿舍是不可能了!当晚只能下榻酒店。</p> <p class="ql-block">到达伯尔尼市的第二天,即2023年4月27日,三十一年前的今天正好就是我的博士毕业论文答辩日。这完全是一种巧合。我身后这座大楼就是伯尔尼大学的主楼,三十一年前的今天是星期一,当天上午我就是在这座大楼一楼的一间小会议室内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从而完成了我在这里的学习任务。答辩后与另一位同学一起就在实验楼的休息室内请同学和老师吃便餐,当然祝贺的香槟酒是少不了的。今天仍记得当时都喝了不少!</p><p class="ql-block">伯尔尼大学是一所古老的大学,建于1528年,迄今已经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最初是一所含有数学和法学专业的神学院,后来又扩展了内科学和兽医学专业。直到1834年正式以伯尔尼大学命名,并建设成一所现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伯尔尼大学还是一所世界知名大学,世界排名稳定在一百位左右。第一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Emil Theodor Kocher,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Kurt Wüthrich都是伯尔尼大学的校友。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在1908年曾经在伯尔尼大学物理系讲授理论物理课程,并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身后这座漂亮的巴洛克式教学大楼建于1903年。很可惜,目前这座大楼正在进行翻新维修,楼前面的脚手架刚好挡住了大楼最精华的部分,不然一定会更漂亮。</p> <p class="ql-block">主楼前这片宽阔的草地上曾是年轻学生最喜欢来的地点:躺在草坪上看书,聊天,谈恋爱;哪怕是仅仅躺在那里晒晒太阳都非常惬意。当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草地上人不多,可能是星期四学生都去上课了?亦或是天气有些冷都回到了室内?</p><p class="ql-block">我身后位于草坪中央的这座塑像是伯尔尼大学的骄傲,世界生理学之父阿尔布雷希特·冯·哈勒(Albrecht von Haller)(1708~1777) 。他是世界杰出的生理学家,被公认为是世界生理学之父,他撰写的八卷本《生理学纲要》被认为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他的塑像矗立在这里是为了激励所有学生努力学习而成为济世之才。</p> <p class="ql-block">离此不远就是我曾经学习和做研究工作的实验大楼,坐落在Freiestrasse(自由大街)上,以前叫化学研究所,目前是化学、生物化学和药学系。三十多年前我就是每天从这扇大门进出,可现在我已经没有进门的钥匙了!里面也没有我认识或者认识我的人了。</p> <p class="ql-block">令人惊讶的是实验楼门口的爬墙虎仍然枝叶茂盛,绿意盎然依旧。而当年的青年却已经白发苍苍了!当年我们这些学子就如同坐在我身后的小姑娘一样风华正茂啊,绝不是今天这个老迈样子的!可以请这株爬墙虎作证的!</p> <p class="ql-block">我头顶上的三楼房间就是我当年的实验室。别看这座灰色水泥建筑不起眼,在九十年代初期我在这里从事的可是高精尖的研究项目:分子半导体器件,燃料电池,甚至还追踪过当年热极一时的试管内核聚变。还记得实验中发生了一起实验器皿爆裂事故,引来了保险公司实地考察赔付。</p> <p class="ql-block">每天在实验室内抬头透过窗户都能看到马路对面这座小教堂。这座名为圣保罗的小教堂陪伴我度过了四个春夏秋冬,展现出的春花、夏荷、秋叶、冬雪美景仍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这栋漂亮的小楼就在实验室的另外一侧,其漂亮的外墙装饰和小巧的圆形阳台,经常吸引我们来往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解决好住宿在那个年代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可能是面临的头号问题,主要原因还是银子不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作为一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并拥有中级职称的研究人员月工资只有115元人民币。虽然作为公派留学人员国家提供生活费,但也只有六百多瑞士法郎,能够选择的住房范围非常有限,只能排队等待拥有政府补贴的宿舍。好在系秘书非常帮忙,88年在几次辗转搬家之后终于住进了比较便宜的宿舍。</p><p class="ql-block">这是在伯尔尼我们住的第一个集体宿舍,缇芬道医院(Spital Tiefenau)护士宿舍,距离稍远,位于伯尔尼北郊,上下班需要乘坐几站郊区火车,好处是非常便宜,记得每月不到200瑞士法郎。但是每间房子只能住一个人,卫生间公用。</p><p class="ql-block">现在的缇芬道宿舍外观几乎没有变化,水泥灰色的外观,连通的阳台,甚至楼前的草坪都和当年没有太大差别。我在这里住了约两年,后来夫人来瑞士后不得不搬到更贵的学生宿舍夫妻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缇芬道宿舍的公用厨房,每一层楼都有这样一个厨房供所有住户使用,炊具和餐具公用。记得当年我们几位中国学生使用的频率最高,毕竟以面包为主食中国人难以适应。可以看出厨房的设备和环境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还是那熟悉的封闭电炉和烤炉,只是台子上多了一个微波炉而已。</p> <p class="ql-block">护士宿舍周边的环境非常好,紧靠阿勒河下游,风景秀丽。此刻宿舍外边的樱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这是宿舍后面的一尊青铜塑像,一位裸体少年手举一只鸽子仍风雨无阻地站在这里欢迎他的老朋友。记得当年这尊塑像很受宿舍住户欢迎,由于经常被光顾,身上都被摸的铮亮。看来如今颇受冷落了。</p> <p class="ql-block">我身后就是我们曾经住过两年半之久的伯尔尼大学Bumpliz学生宿舍。这座宿舍一共有十九层,我们住在十三层的九号房间,每一层有一间厨房,一间活动室和餐厅。与其他学生宿舍不同,为了适应年龄比较大的学生需求,每个楼层中有三间设为夫妻房,面积比较大,有独立卫生间,可以住两人。同时这里住客都是大学学生,自然各种活动也比较多,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不同学院的学生交流。</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Bumpliz学生宿舍的大门。此刻大门上的欢迎词除了英语,中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之外,又多了日语,韩语和俄语,看来伯尔尼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又提高了。而中文排在第二位,相信来自中国的学弟学妹不少。</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曾经居住的1309房间。在这间房子里我们曾经有过近三年的幸福时光。目前的房客是一位才二十来岁的小姑娘,听了我们的述说之后,不免感慨:那时她还没有出生呢!</p> <p class="ql-block">楼层餐厅里的沙发不见了,只剩下这些餐桌餐椅。</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只要在这张告示栏中贴出吃中餐(AA制)时一定一呼百应!从三十多年前开始,中餐在瑞士就非常受欢迎!</p> <p class="ql-block">熟悉的厨房,熟悉的柜厨。</p> <p class="ql-block">只不过抽屉里再也找不到我们使用的中国调料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座学生宿舍楼是周边最高的建筑,直到现在仍是如此。站在十三楼阳台上,下面就是每天上学经过的那条Murten大街。当时印象深刻的是瑞士分秒不差的公交车,只要按照时刻表提前两分钟下楼即可。现在已经改为有轨电车了。</p> <p class="ql-block">伯尔尼目前现代化的有轨电车。</p> <p class="ql-block">这座学生宿舍位于伯尔尼西郊,一个称为Bethlehem的小区。了解基督教历史的人可能都会知道,耶稣基督就出生在巴勒斯坦伯利恒市(Bethlehem),因为同名(也可能是后来有意为之),所以每年的圣诞节都会在学生宿舍旁边的这个小广场发售盖有Bethlehem地址邮戳的明信片和实寄封,这些在普遍信仰基督教的瑞士非常抢手。我至今还保留着盖着这里邮戳的邮品。广场中央的这座铁塔也有象征意义:顶上的多角星(有人说是二十角)称为伯利恒星,是耶稣出生时在天上引路的那颗星。</p> <p class="ql-block">在伯尔尼市的南郊有一座称为Gurten 的小山丘,这座高度为316米的山顶公园(Gurten Park im Grunen)是我们这些平时忙于学业的学子们假日放松身心的最好地方。尤其这大片绿茵茵的草地是我们冬天玩雪,春天赏花,夏天观雪山,秋天拾落叶的圣地。目前这片公共用地归瑞士著名大超市Migros公司管理。</p> <p class="ql-block">本来这个季节正是草地上野菊花盛开的时节,可能是刚刚进行了剪草作业,遍野的黄花已经不见,只剩下绿草如茵。再次走过这片草地,虽然步履已不再矫健,甚至有些蹒跚,可心情已经回到了三十年前。</p> <p class="ql-block">想当年我们曾经在漫山遍野的花海之中拍了一张情侣照,至今仍悬挂在家里的墙上,怀念那也曾有过的帅哥靓妹的美好时光。如今鲜花不见,少年亦不见踪影。</p> <p class="ql-block">这种野菊花也叫蒲公英,是一种非常优质的牧草,经常在牧区见到。不过这里的蒲公英好像比国内的高大一些。</p> <p class="ql-block">从山下到达Gurten山顶可以乘坐一种轨道式缆车,这就是缆车轨道。以前的冬季,人们都是乘缆车上来,再坐雪爬犁滑下山,一次可以玩半天,在城市边上就可以体验滑雪乐趣真是幸运。</p> <p class="ql-block">乘坐下山缆车。</p> <p class="ql-block">岁月匆匆,季节轮转,时光一去不返!半生的时光竟然在不经意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而眼前青山依旧,绿草依旧,当年旧事就像发生在昨天。</p> <p class="ql-block">Gurten山顶上漂亮的小旅馆。</p> <p class="ql-block">站在Gurten山上可以俯瞰伯尔尼老城。照片中占据中央位置的拱顶建筑就是瑞士联邦的载体:联邦大厦,它建于1852年,是瑞士上下两院和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拥有二十六个州作为联邦主体。瑞士的政体是一个直接民主体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是七人委员会,这七个人同时兼任七个部的部长。国会两院是立法机构,法院是执法机构,而国家的较大事项均需全民投票才能决定。瑞士也是一个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型国家,国家元首由这七人委员会成员轮流担任,每人的元首任期仅有区区一年。瑞士奉行永久中立政策,位于欧洲中心的瑞士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居然都没有受到波及。瑞士更奇葩的是没有正规军队,而是全民皆兵。法律规定凡是18~55岁的成年男性都是军队成员,每年都需要到部队服役一定时间。在大街上经常会看到扛枪背子弹带的军人,其实那都是往返于军营的平民百姓。</p> <p class="ql-block">瑞士也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建国于1291年8月1日,而伯尔尼建城于1191年。1991年8月1日我们在此与伯尔尼人民一起见证了瑞士七百周年国庆日和伯尔尼建城八百周年纪念日,为此在Gurten山顶举行了盛大庆典烟花秀。这种张扬的活动在瑞士这种崇尚低调生活的国度非常罕见。七百年来瑞士联邦从最初的三个州发展到26个州,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是它最值得自豪的。日常的瑞士烟火气非常浓烈,每个周末在其国会大厦前的国家广场上都有农贸集市,来自各地的农民将自产农产品拿来出售。这里不仅能够在闹事摆摊,而且能在联邦政府门前摆摊!</p><p class="ql-block">清晨的集市。</p> <p class="ql-block">伯尔尼(德语:Bern、法语:Berne、意大利文:Berna),绰号钟表之都、熊城。是仅次于苏黎世、日内瓦和巴塞尔的瑞士第四大城市,人口14万。老城坐落在莱茵河支流阿勒河一个天然弯曲处,湍急的河水从南东北三面环绕伯尔尼老城而过,形成了一个狭长的半岛。河上有三座古老的桥梁与外界相通。1848年联邦政府正式确认伯尔尼为瑞士联邦首都。1983年,伯尔尼老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核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各地的游客也纷至沓来。今天走在经历数百年风雨的石板街头,感受充满中世纪风情的古城,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在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古街道两侧除了悬挂红底白十字的瑞士国旗之外,旁边还有一面红底黑熊的旗帜,没错,这就是伯尔尼的州旗。伯尔尼(bern)这一名称是从德文“熊”字演绎而来。因为这个历史渊源,伯尔尼人对熊仍特别偏爱,不仅州旗上有熊,城市中建有熊苑,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几乎都有熊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至于为什么被称为钟表之都,从这座钟塔可见一斑。这座塔式建筑始建于13世纪,原来是伯尔尼城的木制大门楼,1405年的一场大火将其焚毁。后来用伯尔尼特有的砂岩进行重建,1530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利用瑞士在钟表技术方面的优势,</span>当地一批能工巧匠在这座塔楼上设计制做了一座精巧的天文日历钟,精密巧妙的设计使该日历钟除了能够显示常规的日期、时间和季节外,还有玩偶表演。从钟塔的上面往下,顶端是一尊金色的敲钟小人,中间是标有罗马数字的时钟,下面左侧是天文历钟,右侧是玩偶表演处。</p><p class="ql-block">时隔百年,这座古钟仍运转正常,不能不说是瑞士钟表科技的最好标志。每当整点报时,都会来一次玩偶表演,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看。这座塔型建筑也被称为钟塔。</p> <p class="ql-block">每到整点时刻,这座驰名世界的古老钟塔顶部的小金人就会挥动手中的锤子敲响大钟。同时中间的一串玩偶像走马灯似的鱼贯而出,整个表演极为奇妙有趣。这座制作于16世纪的古老钟表是瑞士钟表技术发展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老钟塔最下面是当年的古城门,两边的城墙早已不复存在。门洞两侧还有四幅壁画,因年代久远已经染上一层烟灰色,据说内容是描绘狩猎和修建城市的场景。虽然这里我已经不知道来过多少次了,可时隔三十年还是忍不住过来再看它一看。</p> <p class="ql-block">伯尔尼另外一个不容错过的景点是敏斯特大教堂 (Muenster)。大教堂始建于1421年,前后花费近一个半世纪才完成。19世纪末,又加建了100米高的尖塔, 使之成为瑞士最高的教堂。<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沿着教堂内拥有254级台阶的螺旋式楼梯可以到达塔楼上的瞭望台俯瞰老城全景。</span></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位于老城中心,阿勒河谷边上,高大的塔楼在周围方圆数公里之内都清晰可见,每一次坐车回伯尔尼都是最先看到大教堂的塔尖。伯尔尼人为整座大教堂都用泛光灯进行了妆点,成为伯尔尼老城绚烂夜景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伯尔尼老城还有着闻名世界的拱廊。其沿街的楼房底层临街部分连通做成人行通道。通道临街的一面有拱形支撑,恰似宽大的连续拱门,沿街蜿蜒延伸形成拱廊。其实在我国南方也有类似建筑分布在古代商业街,不过名称有别,我们称其为骑楼。这种欧洲建筑风格是中世纪的文化特征,在许多欧洲古城能够见到。在伯尔尼老城,这种拱廊总共有七、八公里,四季之中都可以为顾客遮风挡雨。</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拱廊里面大商场、时装店、珠宝店、古董店、钟表店、工艺品店、甜食店、巧克力店、咖啡店和饭馆等一应俱全。其中以火车站前到克莱姆街的古老钟楼这一段最为精彩。</p> <p class="ql-block">拱廊两侧的橱窗。</p> <p class="ql-block">伯尔尼市区街道中有许多街心喷泉雕塑,所以伯尔尼也被称为“泉城”。这些喷泉大多修建于16世纪,根据喷泉顶端的雕塑不同,每个都拥有一段传说。清澈的泉水从雕塑的柱石中潺潺流出。比较著名街头喷泉雕塑的有11座,大多矗立在老城街道的中央。这些喷泉雕塑不仅作为文物和艺术品供人欣赏,在夏季逛街时口渴也可作为饮用水,因为它们都来自阿尔卑斯山上的天然洁净水。</p><p class="ql-block">这座喷泉称希姆逊喷泉(Simsonbrunnen),刻画的是圣经中的英雄人物希姆逊(Simson)战胜了一只雄狮的情景,该喷泉位于克拉姆大街。</p> <p class="ql-block">这座喷泉称为扎赫灵根喷泉(Zähringerbrunnen),是为纪念伯尔尼城的奠基人扎赫灵根(<span style="font-size: 18px;">Zhringen.</span>Berchtold五世而修建的。它也位于克拉姆街的大钟楼下。</p> <p class="ql-block">其余的九座喷泉分别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罗伊发喷泉,正义女神喷泉,文纳喷泉,摩西喷泉,吃小孩的人喷泉,枪手喷泉,安娜塞勒喷泉,风笛喷泉和黎夫里喷泉,分布在市区的不同位置。这些各具特色的街头喷泉雕塑成为今日古城的特色之一,也为伯尔尼老城增色不少。</span></p> <p class="ql-block">举世闻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与伯尔尼有过密切交集,他在苏黎世高工接受高等教育,并于1901年~1909年期间在伯尔尼工作生活,先后在专利局工作并在伯尔尼大学讲授理论物理,并提出了颠覆经典物理学的相对论。他在伯尔尼老城的住所已辟为爱因斯坦博物馆。除了爱因斯坦之外,中国人熟知的恩格斯也曾在1848年秋到伯尔尼指导瑞士的工人运动,十月革命前列宁也曾经在伯尔尼附近开展革命工作。伯尔尼还是万国邮政联盟、国际铁路运输总局和国际版权联盟等国际组织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三十年过去,时过境迁,往昔人事如过眼云烟。重温故事,回望经年,一切又似曾相识。念及故人却一声长叹!当年的师长多已离世,同事同学又各奔东西,睹物思人,有些许惆怅,有些许感伤。</p> <p class="ql-block">当年毕业后留在瑞士工作的同学中仅有一对夫妻还在伯尔尼,相拥之时泪眼婆娑,怀中只见满头银发!</p> <p class="ql-block">去养老院看望当时的忘年好友,已96岁高龄的瑞士老人伊丽莎白,此刻四目相对,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位当年已经退休的医务工作者因为喜欢中国文化,所以要学习中文,与妻子结成学习对子,也成为终生的好朋友!</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离开的三十多年期间,她多次到中国旅游,学习太极拳,还收集了大量中国音乐,艺术、历史等素材。</p> <p class="ql-block">来去匆匆,终有一别,只是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时再逢君。别了,瑞士伯尔尼,愿其常驻梦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