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爬了黄山,游了新安江,屯溪老街也是打卡地。</p><p class="ql-block">屯溪老街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状分布,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街市,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屯溪老街与北京国子监街、苏州平江路一同当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p><p class="ql-block">逛街之时忽又想起了安徽之名的尴尬。何也?今天的安徽已是有安无徽了。</p><p class="ql-block">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康熙帝批准建立安徽省,省名取“安庆府”和“徽州府”两府首字。而历史上的黄山位于太平县境内,太平县又在徽州地区和池州地区之间摇晃,时而归池州、时而归徽州,徽州行署驻屯溪市。</p><p class="ql-block">1983年12月,徽州地区的太平县撤县建立县级黄山市,到了1987年11月,安徽省撤地建市。为了提高黄山的知名度,吸引游客来黄山,其间某大冒号一句话,撤徽州地区建立地级黄山市;撤县级屯溪市、黄山市,建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区,黄山市政府驻屯溪区。这样一来,造成的负面影响有二:一是“父子”关系颠倒,徽州和黄山上下级互换;二是误导旅客,外地游客本来爬黄山的,买了黄山站的车票被拉到了屯溪,而屯溪距黄山之间还有百公里之遥,到了屯溪还得倒回来。联系到地级泰安改泰山、地级淮阴改淮安,加上徽州改黄山,这三家的更名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引起诟病。看来,地名使用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更改之前是不是可以公示一下征求社会反映?是不是少点个人意志公开征集社会意见,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以利社会安定稳定,使地名更好地服务人民大众,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