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很早就想为尚海山写点东西,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退伍老兵,最重要的是,在他的身上有着更多的那个年代具有的印记。他当了十年兵,他曾被兰州军区授予“活雷锋”称号,他的足迹遍及青藏高原的每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12月11日,终于挤出时间决定要拜访一下满身都是故事的老革命了。晚上,他给我们看了许多尘封已久的照片,聊了很多很多当年发身在身边的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2月12下午,天气晴朗,我和尚彦文、刘志强带着尚家坝的五六年级学生,再次前往尚海山家里。帮他打扫卫生,听他讲故事。</p> <p class="ql-block">那么,尚海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老革命呢?他身上又发生过哪些故事呢?</p><p class="ql-block">尚海山,文县梨坪尚家坝人,1945年出生,1964年12月应征入伍,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光荣的测绘兵,编入兰字389部队,驻防天水。1965年进入青海玉树地区达日县执行总参谋部关于三江源地形地貌的测绘任务。1966年进入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执行任务,8月完成测绘工作,在拉萨待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所属测绘第六大队接受藏字512部队(总参42测绘大队)领导,1968-1970在西藏日喀则专区昂仁县、聂拉木县,那曲黑河县等地执行测绘任务。1971年,部队转隶成都军区成字321部队,驻防成都市新都县。那一年,测绘组仍在西藏那曲执行测绘任务,因环境恶劣,马失前蹄,腹部被马蹄踩踏受伤,带病工作数月。1972年,在部队医院进行手术治疗,3个月后,申请再次返回部队进入藏北草原定日县对珠穆朗玛峰进行测绘。1973年,在阿里地区狮泉河执行测绘任务,后经总参派遣进入帕米尔高原海拔6000米地域进行测绘。</p> <p class="ql-block">他告诉我们:“小的时候,我们家里穷得很,兄弟姊妹多,上不起学,我就借来其他同学的课本,自己在家里做了个小黑板,用黄土做的粉笔自己学习认字,直到1958年13岁了才到学校里上学,上到高小毕业,我学习好,本来可以保送上初中,结果也没上成,都是后来到了部队学习的文化知识。”</p><p class="ql-block">说到当年参军时的情景,他一下子来了精神:“1964年12月,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加了解放军,那年我19岁,个子小,也就刚刚达到入伍要求,体重才90斤。那时候我就下定了决心,不在部队干出个样子来,绝不回家。”</p> <p class="ql-block">老爷子摸摸下巴兴奋地讲到:“在部队里,我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把雷锋作为榜样,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战友们有啥困难,我总是想办法帮助他们。一次,外出执行任务,我和文县的张俊杰,还有个河南的大个子兵一组。有一天,张俊杰肚子发胀,吃不下东西,解不了大手,疼的在地上直打滚儿。他说,老尚,我可能不行了,回不了老家了。我告诉他,老张,你坚持住,我一定要想办法把你救活,不要怕。我就想啊,他大便不通肯定是上火了,我们当地土办法,常用高粱杆(蒲公英)煮水喝治疗上火的症状。我就到处找高粱杆,洗干净后给煮了喝,喝了几顿,还真见效了,人也有点力气了。他说,老尚啊,我想喝点家乡的浆水哩。我就又到处挖苦菊,切了后加了点玉米面汤汤儿,做酸菜。后来才知道,苦菊也有清火的作用,过了几天,歪打正着,竟然把张俊杰的病给治好了。”讲到这里他哈哈大笑起来。</p><p class="ql-block">“1966年下半年,有一天晚上,连队里放电影,大家都跑去看,站岗的一位小战士也想去,我告诉他,你去吧,我帮你站岗。我是经常帮助大家站岗执勤的。第二天,发现很多战士看见我,都投来异样的目光,看得我浑身不自在。有一位说着河南话的战士拉着我的手说,你就是电影里说的活雷锋尚海山吧,我才知道我的事迹被拍成幻灯片(电影)在部队放映。当年,我被兰州军区授予‘活雷锋’光荣称号,其实我感觉自己也没有做什么,只是努力向雷锋同志学习而已,哈哈哈。”老人又笑出了声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尚海山在西藏日喀则定日县珠穆朗玛峰山脚测量珠峰高度</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1年,尚海山在西藏那曲执行测绘任务时,因地形险要,马失前蹄,腹部被马蹄踩踏受伤,但他仍带病工作数月,直到1972年,在成都军区部队医院进行手术治疗。3个月后,他申请再次返回部队进入藏北草原定日县对珠穆朗玛峰进行测绘。</p> <p class="ql-block">“听说你不费一枪一弹抓过土匪,您讲讲这个故事。”同去的老师说道。</p><p class="ql-block">“那是1973年,我们在阿里地区噶日县边境执行测绘任务,路过一个地方时,有六个骑马带枪的人飞奔而过,我发现这几个人形迹可疑,于是对大家说,今晚可能有情况,这几个人来者不善,我们要早做打算,今晚我来值班站岗,技术人员先休息,战斗人员反穿皮袄埋伏在牦牛群里。到了晚上10点多,没有动静,有的战士说,睡觉吧,今晚可能不来了,我说你们睡,我继续值班,大家不能掉以轻心。大概到了10:30左右,从东边来了两匹马,悄悄向我们的帐篷靠近,我个子小躲在帐篷边麻袋旁,匪徒没有发现我,我却把他们看得一清二楚,两个人下马后,慢慢地靠近帐篷,突然间我把6节电池的手电打开照到他们脸上,匪徒惊慌失措,埋伏的战士是作战部队,有经验,三下五除二就把两名叛匪抓获了。我说,一共六个,这才两个,今晚可能还要来。没过多久,果然从另一个方向又来了两个,我们用同样的办法给活捉了。11点多,从不同的方向又来了两个,我们如法炮制,轻松将剩余的两个家伙抓获了。一晚上没费一枪一弹,活捉六名叛匪,一时传为佳话。我个子矮小,却被战友送了一个‘尚大个子’名号,就是因为我指挥战士们活捉了六名叛匪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尚海山在武汉测绘学院学习时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革命,你当了10年测绘兵,都去过那些地方?”</p><p class="ql-block">不得不佩服,80高龄的老人,对几十年前的事还记得那么清楚。他说:“刚开始,我们在青海的玉树执行任务,去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也就是书上说的三江源,那里其实看不见水流淌,水都在草把子(沼泽地)下面,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也很危险的,我们在那里完成了测绘任务。后来又去了西藏的阿里地区,日喀则地区,有些地名都记不起来了,时间太久了,基本上把青藏高原的每一个地方都走完了。”老人又发出一阵阵自豪的笑声。</p> <p class="ql-block">10年间,尚海山8次被评为“五好战士”,4次荣立战功,长期担任班长,测绘业务组长。他们这支部队多年的艰辛付出,填补了青藏高原在地图上的一个又一个空白,为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尚海山老前辈讲述了一个个亲身经历的感人故事,并给我们展示了从西藏当兵带回的军用水壶、军大衣等珍贵物件。讲到深情处,老革命也留下了激动的泪水。</p><p class="ql-block">最后,他告诉同去听故事的孩子们:“我小的时候没上过几年学,没有知识,没有文化,那时候条件差。现在你们赶上了好时代,一定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p><p class="ql-block">同村的老师尚彦文说:“我都30多岁了,天天见面,不知道他老人家身上有这么多的经历,确实值得尊敬。面对青藏高原的无比艰险,他表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更值得我们学习,以后还要多听听他讲故事呢。”</p><p class="ql-block">老革命身上发生的故事很多很多,几天几夜也讲不完。如果有时间,我们还去听“活雷锋”讲他过去的故事,让孩子们记得,尚家坝村曾经有一位“活雷锋”,他叫尚海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尚家坝村的学生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稿件记录:孙 熇</p><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尚彦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