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个农民娃子走进“开国大典”<br>记马龙同志与一九九师战友们参加“开国大典”阅兵的故事<br>作者:马建清 2020.3</h3> <h3>*时任67军副军长的父亲马龙将军,1949年10月参加“开国大典”后着解放军新式军装在北平王府井照相馆拍照留念</h3> <h3> “开国大典”陆军第一师——199师</h3> <h3>图为199师参加开国大典阅兵中的分列式左一为师长李水清、左二为政委李布德<br> 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威武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李水清师长和李布德政委率步兵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进入天安门广场。当跨过天安门中轴线东侧150米正步区时,李水清高喊一声“向右看!”,随即擎起右手,向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庄严行礼。一九九师全体指战员统一肩背着全军收集来的“三八大盖”和“歪把子”,头顶着已没了衬垫的钢盔,穿着已退了色和新旧不齐的军装,脚踏着“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像太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鼓点满怀豪情地走过了天安门。这支部队用自己坚定的脚步声告诉了全世界:“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h3> <h3>该图为199师在师长李水清、政委李布德带领下通过天安门<br>一、从战争中走来的一九九师<br>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第67军第199师,其前身为华北军区第三兵团第二纵队第五旅。<br>二纵是由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部分主力部队、晋察冀根据地所属部队为基础不断发展壮大形成。自解放战争以来,该部队由冀察军区刘道生纵队、冀察纵队、二纵、六十七军番号延续发展而来,至新中国成立前期先后参加重大战役28次之多,各种大小战斗无数、战功卓著。<br>二纵所属的第四、五、六旅源于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西百色起义所创建的工农红军部分团队,主要有红1团、红13团、红3团。<br>1935年11月红军陕甘支队长征到陕北,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也恢复了红一师番号。<br>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该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该师所属红1团、红13团、红3团依次编为独立团第1、2、3营。<br>1937年11月,独立团升级为八路军独立第一师(兼晋察冀一分区)。师长:杨成武,政委:邓华,原独立团的三个营依次升级为1、2、3团。后3团组建为平西挺进军的6团、7团,该部逐步发展为67军等部队。<br>1949年1月,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后,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部队编制序列和番号的决定,华北军区第三兵团第二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67军。2月,该部在北平沙河镇(今北六环、G7附近)完成改编,军长韩伟,政委旷伏兆,副军长马龙、刘儒林,参谋长赵冠英,政治部主任刘国梁。下辖199师、200师、201师。<br>其中199师前身二纵第五旅,旅长马龙、政委李水清。此次改编后师长马龙、政委李水清;不久马调离,师长李水清,政委李步德。</h3> <h3>1949年2月,67军在北平沙河镇完成改编后全军举行阅兵仪式,*该图为部队迎接军旗仪式。</h3> <h3>*该图为军首长骑马检阅全军部队。</h3> <h3>*该照片为马龙同志当年调离199师时与其他师领导合影<br>前排右一政委李水清,右二政治部主任李布德,后排右一旅长马龙,右二参谋长赵静生。<br><br>部队完成改编后,韩伟和旷伏兆率67军参加太原战役。5月,67军奉命从宣化地区东移至北宁线的塘沽、秦皇岛、北戴河、唐山一线,担任起海防任务。</h3> <h3>二、67军韩军长被钦点1949年6月,新中国政协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7月成立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筹委会拟定开国大典三大内容: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三是人民群众的游行欢庆活动。 8月2日,韩伟军长接到华北军区聂荣臻司令员的来电,要他立刻到北平接受任务,韩深感军情紧急不敢怠慢,当天下午赶到北平华北军区司令部聂司令办公室。聂荣臻便把自己被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叫去协商开国大典的事告诉了韩伟。会上,周恩来说:“主席、朱老总,你们还记得1931年我们在瑞金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大会上的阅兵,搞得挺不错的嘛!”“那次受阅部队是谭震林的红十二军第一○○团,团长叫韩伟。” 朱德脱口说出了韩伟的名字。“对头!那是我的警卫排长!”毛泽东也想起来了。周问:“韩伟同志现在哪里?”聂答:“他在我们华北军区,现任六十七军军长。”周道:“轻车熟路,就让韩伟同志负责陆军的阅兵训练好了,此事由聂荣臻落实。” 聂司令员将昨天的情况介绍一番,之后说:“这次的阅兵时间紧、任务重,比中央苏区那次规模大多了,陆海空都有。”韩伟点点头。聂继续道:“你们军抽一个师代表陆军受阅,这个担子不比打一个战役轻哦!”“请司令员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韩军长决心道。回到军部,韩立即与旷政委以及其他军首长研究,最后决定由一九九师参加开国大典阅兵仪式并报军区批准。大家一致认为一九九师的前身,曾参加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抗日战争时期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均功勋卓著。这“一九九”寓意也好,叫得也敞亮。受阅部队经中央军委批准后,军首长立即赴199师向李水清师长、李布德政委下达了任务并一起研究训练事宜。当全师官兵听到这一消息后顿时沸腾,新中国就要成立了!我们199师作为陆军代表参加开国大典,接受党中央、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以及全国人民的检阅是多么光荣和骄傲的事啊!(此段根据韩军长儿子韩京京回忆文章整理)。<br>三、老帅们走出阅兵第一步作为开国大典一个重大项目的阅兵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迄今最盛大、最庄严的一次庆典。筹委会决定以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华北军区参谋长唐延杰、中共北平市委副书记刘仁等为副总指挥,下设阅兵指挥所,杨成武兼任指挥所主任,唐延杰兼副主任。毛主席强调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告诉同志们,一定要搞好,不许搞坏。”</h3> <h3>任务下达后,开国大典的阅兵准备工作成为六十七军头等大事,一九九师随即进入北苑阅兵训练场,(北苑位于现北五环一带,为明清皇家园林游猎场)。因马龙副军长为这支部队的老领导,又分管部队训练工作,自然也就成了这次军指挥所的具体负责人。此时,马龙也是心情激动久久不能平静,从二九年十七岁参加红军打了二十年仗,终于看到了这胜利的一天。<br></h3> <h3>*该图为刘伯承元帅视察正在训练的阅兵部队</h3> <h3> *该图为陈毅元帅视察正在训练的阅兵部队</h3> <h3>据李水清师长回忆:当时干部战士们满怀激情、士气高昂,训练特别认真。但部队刚从战争中走过来,全军还没有一部统一的队列条令,训练无所依据,一切都得从头开始,聂老总来了三次,朱老总来了两次,贺老总、陈老总也来过。这个老总来了说不行,就改了再操练;那个老总来了又说不行,再改,大家只感到无所依从。<br>后来找出了刘伯承司令员留学苏联时撰写的一本小册子,再参考旧的《中华民国二十四年步兵操典》,总算初步统一的规范。<br>9月《阅兵典礼方案》终于出台。</h3> <h3>*该图为阅兵训练场大门,右前一为马龙同志</h3> <h3>*该图为步炮进入阅兵训练场</h3> <h3>四、远远看见了毛主席<br>这里引用了一位老前辈的回忆,他是山东省军区济南第二干休所,85岁的杨天恩老人,届时任解放军67军199师597团2营教导员,退休前任山东省军区某独立师政委。他讲述了自己当年前参加开国大典阅兵的经历。<br>(一)百里挑一<br>1949年8月初,我所在部队接到了去北京参加开国阅兵的任务。任务来得很突然,我们都非常兴奋。这次参加阅兵的陆军只有199师和另一个师的一个团。全军当时共有200多个师,只有我们一个整师能参加阅兵,那是多光荣啊! 但是兴奋劲还没过,压力就接踵而至。部队中有不少是国民党军队“起义”后编入的新兵,素质参差不齐。在北京这个万众瞩目的地方,可不敢出纰漏啊!部队能不能做到不犯纪律、不出差错,谁心里也没底。这样参加阅兵的人选可就是“百里挑一”了。<br>(二)持枪姿势换了四次<br>当时部队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队列条令,一切都得从头学起,阅兵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谁也说不清该怎么做…… 就这样,部队在懵懵懂懂中开始了一个多月的训练。 <br>因为没有基础,战士们就从最基本的立正、稍息、看齐等动作练起,每个动作不知道反反复复练了多少遍。 <br>旧军阀的老操典步子大、步伐慢。后来为了整齐美观,部队就定下了每步75厘米,每分钟114步的条令,比以前步子小步伐快。刚开始战士们不得要领,距离或大或小,速度或快或慢,大家便在训练场上画好格子,训练时作为参照。 <br>挎枪姿势先后换了四次,起初规定用肩膀扛枪,后来又换成托枪和端枪,直到阅兵前半个月才定为背枪。 <br>8、9月是北京最热的时候,当时物资缺乏,战士们每天只能吃两顿饭,还都是高粱和小米。营养跟不上,不少战士练着练着就晕倒在训练场上。 <br>不少战士开始抱怨起来,打个仗几天也就完事了,活着幸运,死了也痛快,这阅兵训练咋比打仗还难呢?我作为教导员只能咬着牙鼓励营里的战士们,连骂带训的吼道:“‘三座大山’都推翻了,一次阅兵还搞不好?”<br>训练只是众多难题之一。当时解放军条件艰苦,装备很差,军装也是五花八门,不少战士的军装都打满了补丁。我平日训练时穿着一件膝盖和屁股都打着大补丁的军装,这身军装还是多年前当骑兵时得到的。战士们取笑我说:“教导员,你就穿这身破衣服去见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去?” <br>最后阅兵时,战士们也都一样尽量找没补丁的军装穿上,我就穿上我那一件早已洗得褪色还象点样的黄军装。<br>(三)钢盔里面塞棉布<br>在选择阅兵时要戴的军帽时,部队开始准备用普通的黄色圆布帽,后来觉得不好看,便改为用钢盔。可那时部队里钢盔很少,还都是缴获的。 <br>营里好不容易凑齐了700多顶钢盔,问题又来了:这些钢盔根本没有内衬和带子,不过是些空壳子。战士们戴在头上没法固定,只要稍一扭头,钢盔就歪在一边,让人哭笑不得。 大家只好再想办法,找些皮毡、棉布衬在钢盔里增大摩擦,再系上绳子固定,扭头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总算解决了这个难题。<br>(四)远远看见毛主席 <br>9月30日晚,营里接到了参加阅兵的通知。<br>10月1日凌晨4时,全营跑步到达天安门东侧的东长安街待命,此时天边的云彩才刚刚发红。 战士们在原地站着,五六个小时过去了,广场方向听着越来越热闹,阅兵却还没开始。有的战士实在撑不住,晕倒在队列里,卫生员马上过来给他喝点水喂些药,休息一会儿清醒过来,战士们爬起来到队伍里继续等着。 <br>下午3点,阅兵仪式终于开始。此时天安门广场已是人山人海。训练了几个月,但真正通过天安门却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当时自己反倒不紧张了,队伍也没出什么差错。 <br> 其实很多同志们都是一个想法,就是想亲眼看看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革命这么多年了,每天耳朵听着、嘴里说着、却一直没见过,这次总算是圆了梦。但最后战士们也只是在通过广场敬礼时,扭头那一刻才扫一眼而已。我远远地看见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穿着一身绿色的军装,我此时心满意足了。</h3> <h3>*该图为正在训练中的一九九师步兵方队</h3> <h3>*该图为正在训练中的骑兵方队</h3> <h3>一九九师今生<br>1951年6月,199师随第67军赴朝参战。代军长李湘(后邱蔚任军长),旷伏兆任政委,刘苏任参谋长,钟华农任政治部主任。各师先后增编炮兵团。第22师调归该军,部队分别补入各师。<br>从1951年6月至1953年7月,在金城地区担负作战和防御等任务,先后参加了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反击作战和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等战斗和战役。<br>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军涌现出范仁和、张富荣、任西和、唐风青、李占广、刘东升等15973名功臣,立功单位577个,1.9万多名将士牺牲。1954年9月,奉命从朝鲜回国进驻山东淄博。</h3> <h3>*1940年抗战时期,马龙(左)时任平西挺进军六团政委与团长李湘(右)合影<br>李在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时任67军军长</h3> <h3>该图为199师595团(原五旅十三团)的历史功绩<br>1985年3月至86年6月199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br>1998年,第67集团军撤消,其所属第199摩托化步兵师和200摩步旅调归第26集团军所辖。2003年12月1日,摩托化步兵第199师改编为摩步化第199旅。<br>铁流雄师的番号从此成为过去,她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她的前世与山河同在,她的今生与日月同辉。</h3> <h3>该图为纪念一九九师1985年3月至86年6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宣传画</h3> <h3>她是从江西藤田镇改编一路走来转战南北的红一师,一九九师的名字永远镶嵌在我军历史史册</h3> <h3>(文章中打*照片为马龙家中收藏的历史照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