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13日,央视四频道《国家记忆》栏目,在上海拍摄当年海军在长江口第一次扫雷的往事,父亲孙公飞当时是海军扫雷大队的第一任大队长兼政委。他是这个故事的主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二位央视节目组工作人员,一人负责采访,一位负责拍摄,在父亲的住处拍摄了一下午。</span></p><p class="ql-block">拍摄事先要布好灯光,调整位置,要求被采访的人坐着不能前后左右晃动,否则会影响人物的清晰。环境还不能有杂音,那天窗外装修房屋的电钻声时有时无,拍摄只能在停停拍拍中录制完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以为拍摄采访就是简单的小设备,他们回去再后期加工。这一看带来的正规拍摄装备和现场的灯具调测的架势,明白是一次很规范的录制工作。</p> <p class="ql-block">为拍的效果更好,大姐坐在那让拍摄人员调试话音,灯光和背景,并告诉她开拍后要注意事项,原来轻松的大姐被弄的有些紧张了。</p> <p class="ql-block">这次我姐和二哥接受了采访。这次采访前翻阅了父亲留下的照片和资料,从中了解父亲和他的战友,在张爱萍司令员的直接领导下,为完成首次扫雷的艰巨任务,为解放初期上海人民生活的稳定,所付出的艰辛和作出的贡献。</p><p class="ql-block">拍摄组采访我大姐,让她说说父亲如何离开陆军去了刚成立的海军扫雷大队。大姐的回忆,把我们带回了1949年4月,在江苏白马庙成立华东海军(这是我国海军成立日)。同年5月父亲随同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兼海军司令员兼政委)一起进入了上海,并成立上海军管会海军部,海军部负责接管所有当时国民党留下舰船、码头,相关人员和设备,它下设六个初处,父亲担任吴淞地区处的处长。</p><p class="ql-block">1949年年底,张爱萍司令员把当时在华东海军第一大队担任大队长的父亲找去谈话,告诉他让他去组建扫雷大队,负责扫除长江口国民党布下的水雷,1950年初正式成立了扫雷大队,父亲是首任大队长兼政委。</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1949年5月,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带队在成立的上海军管会海军部门前拍的照片。照片右前1张爱萍,右后1是我父亲。这栋楼现在已不存在。</p> <p class="ql-block">拍摄组和我二哥谈起父亲扫雷期间都遇到那些压力和困难。我二哥给拍摄组讲了二张照片背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第一张照片是父亲与战友与被扫出的第一枚水雷的照片,父亲在其中露出难得的微笑。这枚水雷是扫雷大队成立后,经过半年时间在长江口扫出的第一枚水雷。其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和承担的压力是巨大的。</p><p class="ql-block">海军的扫雷大队是50年代初在上海成立的,当时没有专门的扫雷舰船,扫雷的4艘舰船都是由旧船改造的,扫雷设备和扫雷技术几乎零起点;扫雷舰船的人员绝大部分都是陆军过来的,对海上作业和扫雷都一窍不通的门外汉;面对吴淞口到长江口90多公里江面下的水雷,就如同大海捞针。</p><p class="ql-block">另一面上海刚解放,国民党凭借海军的优势,在长江口布雷,封锁长江,堵塞上海海上运输通道,当时进出上海几艘货船因触雷被炸沉,上海水上通道被迫停止了,这给解放初期的上海经济,生活和市民的心里带来重大影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能否尽快扫除水雷,打通航道,就显得十分迫切。中央和陈毅市长给海军下达尽快扫除水雷的命令。张爱萍司令员要求扫雷大队在10月底前完成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父亲和战友们经过第一阶段扫雷的实战,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改进了扫雷技术装备,完善了扫雷方案和操作方法。9月份第二阶段扫雷工作开始了,父亲和他的战友不辱使命,不怕牺牲,克服重重困难,经过20多天的努力先后扫除了10多颗水雷,完成了扫雷的任务,长江口的航道打通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二张照片是召开扫雷胜利庆功会前,扫雷大队全体的合影。 父亲在其中笑得最开心最舒心,他往日紧张工作和心里的巨大压力得到释放,胜利完成任务的喜悦心情油然而生,在笑中得到展现。</span></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当时被扫出水雷的现场照片,拍摄时间是1950年。</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父亲和战友同被扫出的第一枚水雷的照片,父亲在其中露出难得的微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召开扫雷胜利的庆功会后,和部分人员的合影。 父亲在其中笑得最开心最舒心。</p> <p class="ql-block">长江口扫雷胜利后,在当时华东海军学校礼堂召开庆功会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次扫雷任务的完成和前苏联派来的专家分不开。扫雷第一阶段的后期,经二国协商,苏联派专家带着先进的苏制扫雷设备参与了扫雷。 他们主要是培训人员和指导操作扫雷设备。他们的到来使扫雷有了新的进展。</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父亲与前苏联扫雷专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大姐在采访中谈了子女心中的父亲形象和个性。父亲是典型西北汉子,英俊潇洒,直率干练,有勇有谋,他忠于事业,献身疆场的军人风范一直影响着我们。父亲在新四军四师作战科室时,人称孙大炮,父亲的直率可见一斑。这次采访我第一次听到大姐对父亲这样的评价,子女心中父亲这话题在我们聊天中几乎不涉及,这次采访把大姐心底积累和尘封的记忆碎片,整理擦拭干净 ,拼装整齐地摆放出来,使父亲在女儿心中的形象具体生动。</p><p class="ql-block">父亲他1937年入伍,到1987年退下岗位,从军50多年,30多年在海军,为海军的建设强大的海军,竭尽全力,奋斗一生。</p> <p class="ql-block">父亲年轻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父亲是不是挺帅</p> <p class="ql-block">在采访中摄制组向我二哥了解父亲身前的对子女的教育和给子女留下难忘的记忆往事。在我们记忆中,父亲戎马一生,忠于事业,献身疆场的军人风范一直影响我们。他们这代人,一身正气,二袖清风。父亲教育我们方式是身教重于言传,他希望我们不要躺在父母的功劳本上过日子,要我们靠自己,自食其力,为祖国效力。</p><p class="ql-block">如果说父亲留给子女最难忘的记忆那就是他留下的照片。照片中最多、最全的是他扫雷。父亲虽没有对我们子女说过这段往事,但留下的照片却默默告诉我们,这是父亲及他的战友在海军初建时期首次海上的胜利;也是海军史上为刚解放的上海的稳定和发展做出的值得永远铭记的事,这段历史值得他珍藏值得他骄傲。</p> <p class="ql-block">这些照片记录了父亲作为上海军管会海军部的成员之一,开始了参加海军建设的历史见证;照片展示了父亲和他们的战友在海军史上首次成功完成扫雷的往事;这些照片是父亲值得骄傲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我二哥拿着那些父母留下老照片,仔细地翻看着。这些照片父母很少让我们子女去看,也没法去体会照片后面的艰辛和压力。记忆中父母没有拿过这些照片给我们子女讲述他们经历的往事,不愿意在子女面前讲述他们过去的战功。我们知道父亲扫雷这些事,都是通过文章了解到父亲与上海,父亲与海军,父亲与长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父亲作为军人,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就是他的一切,部队需要时,身先士卒,挺身而出,毫不畏惧,<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克服困难,</span>完成任务,不辱使命。</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时扫雷大队全体成员的照片。父亲在前第二排左第八位</p> <p class="ql-block">二哥向摄制组人员,介绍父亲留下照片的背景故事</p> <p class="ql-block">冬至有祭祖的民俗习惯。我也借此纪念我的父亲。告慰他老人家,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你,没有忘记你和你的战友早期为海军和上海所建立的历史功绩。节目组说估计春节前后将在央视四套播出,非常期待。</p>